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25615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绪论n n第一篇 临床细菌学检验 (127章)n n第二篇 临床真菌学检验 (2830章)n n第三篇 临床病毒学检验 (3142章)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掌握内容:微生物定义;微生物的分类。n n熟悉内容: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n n了解内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巴斯德等科学家对微生物学发展的贡献。绪绪 论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一)微生物的定义 是是存存在在于于自自然然界界中中的的一一群群体体形形微微小小、结结构构简简单单、直直接接用用肉肉眼眼看看不不见见,必必须须用用光光学学显显微微镜镜

2、或或电电子子显显微微镜镜放放大大几几百百倍倍、几几千千倍倍甚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n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特点:1.1.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体积微小,结构简单;2.2.种类繁多,数量极大;种类繁多,数量极大;3.3.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繁殖迅速,容易变异;4.4.分布广泛分布广泛,营养源多。营养源多。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1、非细胞型微生物 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分为古生菌和细菌 两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等。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病

3、毒病毒 1.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细胞内生长增殖。2.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遗传物质,即DNA或或RNA。3.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轮状病毒乙肝病毒SARS冠状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检验绪论1.单细胞结构,但细胞核呈单细胞结构,但细胞核呈原始状态,即环状裸原始状态,即环状裸DNA团块团块(核质),无核膜、核仁。(核质),无核膜、核仁。2.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和RNA同时存

4、同时存在。包括在。包括6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螺旋体、放线菌。这类微生物是种类和数量众多的一大群体,并都是单这类微生物是种类和数量众多的一大群体,并都是单细胞微生物。细胞微生物。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检验绪论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炭疽芽胞杆菌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支原体衣原体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真菌真菌1.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有完整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有完整的细胞器。细胞器。2.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胞真菌。真菌形态图真菌形态图微生物学

5、及微生物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检验绪论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空气,以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三)分布(三)分布n n参与自然界中N、C、S等元素循环;n n在农业方面,可以用微生物制造菌肥、植物生长激素等、杀死害虫;n n在工业方面,微生物应用于食品、皮革、纺织、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n n 在医药工业方面,有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可选用微生物来制造一些维生素、辅酶、ATP等药物;n n 基因工程技术中提供多种工具酶和载体系统,创建有益的工程菌新品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正

6、常菌群正常菌群 人体和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人体和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人体和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人体和动物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在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在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在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群。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微生物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微生物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微生物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normal flora)normal flora)normal flora)。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益处正常菌群对人体的

7、益处:n n营养作用营养作用产营养产营养n n生物拮抗生物拮抗作屏障作屏障n n免疫作用免疫作用促促免疫免疫n n抗衰老作用抗衰老作用n n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促吞噬促吞噬正常菌群的分布正常菌群的分布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conditioned pathogen)也称机会性致病菌(opportunitistic pathogen)opportunitistic 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致病的条件致病的条件1.1.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正常

8、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2.2.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3.3.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可引起人或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天花天花 天花病毒天花病毒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破伤风气性坏疽气性坏疽灰指甲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 微生物学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等以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微生物。n n按研究对象分按研究对象分,可分为细菌学,放线菌学,真菌学,可分为细菌学,放线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藻类学等。病毒学,原生动物学

9、,藻类学等。n n按过程与功能分,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类按过程与功能分,可分为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学,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胞微生物学等。n n按生态环境分,可分为土壤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按生态环境分,可分为土壤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域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水域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n n按技术与工艺分,可分为发酵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按技术与工艺分,可分为发酵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遗传工程学,微生物技术学等。学,遗

10、传工程学,微生物技术学等。n n按应用范围分,可分为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按应用范围分,可分为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预防,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预防微生物学等;微生物学等;三、医学微生物学三、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措施,以控制或消灭感染性及其相关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临床微生物学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n n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为临

11、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n n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n n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是目前检验科的主要任务n n监控医院感染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时期。n n经验微生物学时期(十七世纪以前)n n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十七-二十世纪前期)n n现代微生物学时期(二十世纪中期至今)1 1、经验微生物学时期、经验微生物学时期公元2000多年前夏禹时代-仪狄酿酒北魏齐民要术记载-制醋民间盐腌、烟熏、风干等-防腐方法将水煮沸后饮用病人的衣服蒸过再穿就不会感染到疾病 中国清朝乾隆年

12、间(17361795)师道南在天愚集的鼠死行篇中写道:“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的发现:1676年荷兰人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列文虎克(1632.10.24-1723.8.26)用自磨镜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2 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实验微生物学时期n n16731673年,列文虎克详细地描述了他对人、哺乳动物、两年,列文虎克详细地描述了他对人、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红血球的观察情况,并把它们的形态结构,栖动物和鱼类等红血球的观察情况,并把它们的形态结构,绘成了图画。绘成了图画。n n16751675年,他经过多次对雨水的观察之后,又将他

13、的观察年,他经过多次对雨水的观察之后,又将他的观察记录送往了英国皇家学会:记录送往了英国皇家学会:“我用我用4 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角与角之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角与角之间是平的间是平的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

14、蜂在一滴雨水中,在一滴雨水中,这些小生物要比我们全荷兰的人数还多许多倍这些小生物要比我们全荷兰的人数还多许多倍”n n16771677年,列文虎克同他的学生哈姆一起,共同发现了人年,列文虎克同他的学生哈姆一起,共同发现了人以及狗和兔子的精子。以及狗和兔子的精子。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巴斯德巴斯德(1822-1895)(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家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uu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uu传染病与微生物关系传染病与微生物关系uu 鸡

15、霍乱、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鸡霍乱、狂犬病疫苗、炭疽疫苗 Louis PasteurLouis Pasteur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创立细菌染色法n n创用固体培养基 n n发现炭疽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 n n1905年获诺贝尔奖Robert KochRobert Koch郭霍法则:郭霍法则:1、在可疑病例中发现并分离出、在可疑病例中发现并分离出同一种病原菌;同一种病原菌;2、细菌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并、细菌能在体外获得纯培养并能传代;能传代;3、将这种细菌纯培养物接种易、将这种细菌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疾病;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疾病;4、从实验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从实验

16、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出同种细菌。分离出同种细菌。1872 Robert kochn n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Ivanovski)发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16世纪我国用人痘预防天花n n琴纳 Edward JennerEdward Jenner (1749-18231749-1823)uu用牛痘预防天花。用牛痘预防天花。uu于于19791979年正式宣布消年正式宣布消灭天花。灭天花。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Sir Alexander Fleming Ernst Chain Sir Howard Fl

17、orey Sir Alexander Fleming Ernst Chain Sir Howard Floreyn19291929年年Fleming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随后由发现青霉素并随后由FloreyFlorey和和ChainChain用于临床用于临床)并)并取得惊人的效取得惊人的效果果,于,于19451945年三人共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年三人共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n n二战时的一张张贴画,二战时的一张张贴画,二战时的一张张贴画,二战时的一张张贴画,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 抗生素的发现抗生素的发现n n1944194419

18、441944年年年年WaksmanWaksmanWaksmanWaksman自灰链霉菌培养中分离出可拮抗结自灰链霉菌培养中分离出可拮抗结自灰链霉菌培养中分离出可拮抗结自灰链霉菌培养中分离出可拮抗结核杆菌的链霉素,于核杆菌的链霉素,于核杆菌的链霉素,于核杆菌的链霉素,于1952195219521952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n n1947194719471947年发明氯霉素年发明氯霉素年发明氯霉素年发明氯霉素n n1947194719471947年发现多粘菌素年发现多粘菌素年发现多粘菌素年发现多粘菌素n n1948194819481948年发现金霉

19、素年发现金霉素年发现金霉素年发现金霉素n n1949194919491949年发现新霉素年发现新霉素年发现新霉素年发现新霉素n n1950195019501950年发现土霉素年发现土霉素年发现土霉素年发现土霉素n n。n n1943194319431943年青霉素大规模使用,年青霉素大规模使用,年青霉素大规模使用,年青霉素大规模使用,1945194519451945年院内感染的年院内感染的年院内感染的年院内感染的20%20%20%20%金黄色葡球菌对其产生抗性金黄色葡球菌对其产生抗性金黄色葡球菌对其产生抗性金黄色葡球菌对其产生抗性n n1947194719471947年链霉菌素上市,同年该药耐

20、药菌出现年链霉菌素上市,同年该药耐药菌出现年链霉菌素上市,同年该药耐药菌出现年链霉菌素上市,同年该药耐药菌出现n n1952195219521952年四环菌素上市,年四环菌素上市,年四环菌素上市,年四环菌素上市,1956195619561956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n n1959195919591959年甲氧西林上市,年甲氧西林上市,年甲氧西林上市,年甲氧西林上市,1961196119611961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 细菌耐药性第一次提到细菌耐药性第一次提到细菌耐药性第一次提到细菌耐药性第一次提到了了了了重要的日程重要的日程

21、重要的日程重要的日程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变化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变化n n1964196419641964年头孢噻吩上市,年头孢噻吩上市,年头孢噻吩上市,年头孢噻吩上市,1966196619661966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n n1967196719671967年庆大霉素上市,年庆大霉素上市,年庆大霉素上市,年庆大霉素上市,1970197019701970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n n1981198119811981年头孢噻肟上市,年头孢噻肟上市,年头孢噻肟上市,年头孢噻肟上市,1983198319831983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

22、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n n1996199619961996年,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年,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年,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年,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n n2001200120012001年利奈唑胺上市,年利奈唑胺上市,年利奈唑胺上市,年利奈唑胺上市,2002200220022002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年其耐药菌出现n n逐步上升到用逐步上升到用逐步上升到用逐步上升到用20202020万万万万、100100100100万万万万、400400400400万、以及万、以及万、以及万、以及更高单位更高单位更高单位更高单位才能控制才能控制才能控制才能控制,甚至对青霉

23、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甚至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特随着抗生素特随着抗生素特随着抗生素特别是二代别是二代别是二代别是二代与与与与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多重,导致了多重,导致了多重,导致了多重耐药菌的不断增多并迅速扩散,耐药菌的不断增多并迅速扩散,耐药菌的不断增多并迅速扩散,耐药菌的不断增多并迅速扩散,它对许多抗生素产它对许多抗生素产它对许多抗生素产它对许多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生耐药性生耐药性生耐药性n n1943194319431943年用年用年用年用2 2 2 2万单位青霉素万单

24、位青霉素万单位青霉素万单位青霉素就就就就能够控制的感染能够控制的感染能够控制的感染能够控制的感染 细菌耐药性问题细菌耐药性问题细菌耐药性问题细菌耐药性问题再次再次再次再次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被提到了重要的日程n n这些耐药菌这些耐药菌这些耐药菌这些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已、尤其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已、尤其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已、尤其是多重耐药及泛耐药菌,已经经经经成为成为成为成为目前目前目前目前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超级细菌超级细菌”我国对微生物学研究的贡献黄祯祥():在世界上

25、首创病毒体外培养新技术,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为世界病毒学界所公认,为现代病毒学奠定了基础。汤飞凡():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n n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被发现n n微生物全基因组学取得飞速发展n n快速特异性的微生物诊断方法的鉴定n n新型疫苗的研制取得一定突破n n新的抗生素不断被发现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20世纪中期至今)世纪中期至今)新发现新发现新发现新发现30303030余种病原微生物余种病原微生物余种病原微生物余种病原微生物1.1967-19711.1967

26、-19711.1967-19711.1967-1971年相继从年相继从年相继从年相继从KURUKURUKURUKURU病、病、病、病、CJDCJDCJDCJD病、病、病、病、FFIFFIFFIFFI病,羊骚病,羊骚病,羊骚病,羊骚痒病,及疯牛病体内分离到类病毒、拟病毒或朊病痒病,及疯牛病体内分离到类病毒、拟病毒或朊病痒病,及疯牛病体内分离到类病毒、拟病毒或朊病痒病,及疯牛病体内分离到类病毒、拟病毒或朊病毒毒毒毒,1983198319831983年国际会议上正式统称为亚病毒,后改名年国际会议上正式统称为亚病毒,后改名年国际会议上正式统称为亚病毒,后改名年国际会议上正式统称为亚病毒,后改名为为为为

27、朊粒朊粒朊粒朊粒。2.19652.19652.19652.1965年我国学者首次从新疆巴慧县农村患者中分年我国学者首次从新疆巴慧县农村患者中分年我国学者首次从新疆巴慧县农村患者中分年我国学者首次从新疆巴慧县农村患者中分离出离出离出离出新疆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3.3.3.3.1978197819781978年韩国首次分离到肾综合征(年韩国首次分离到肾综合征(年韩国首次分离到肾综合征(年韩国首次分离到肾综合征(HFRSHFRSHFRSHFRS)的病原的病原的病原的病原体体体体汉坦病毒汉坦病毒汉坦病毒汉坦病毒。4.19744.19744.19744.1974年从莱姆

28、病患者的硬蜱体内分离到年从莱姆病患者的硬蜱体内分离到年从莱姆病患者的硬蜱体内分离到年从莱姆病患者的硬蜱体内分离到伯氏疏螺伯氏疏螺伯氏疏螺伯氏疏螺旋体旋体旋体旋体。新发现新发现新发现新发现30303030余种病原微生物余种病原微生物余种病原微生物余种病原微生物5.19825.19825.19825.1982年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幽门螺杆菌,年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幽门螺杆菌,年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幽门螺杆菌,年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分离到幽门螺杆菌,后证明它与溃疡病有关。后证明它与溃疡病有关。后证明它与溃疡病有关。后证明它与溃疡病有关。6.19826.198219831983年法国人及美国

29、人相继从年法国人及美国人相继从年法国人及美国人相继从年法国人及美国人相继从AIDSAIDS患者体患者体患者体患者体内分离出内分离出内分离出内分离出HIV-1HIV-1型病毒型病毒型病毒型病毒,其后又在西非分离到其后又在西非分离到其后又在西非分离到其后又在西非分离到 HIV-2HIV-2型病毒。型病毒。型病毒。型病毒。7.1989 7.1989 年年年年9 9月正式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丙型肝月正式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丙型肝月正式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丙型肝月正式将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分为丙型肝炎病毒炎病毒炎病毒炎病毒(HCV)HCV)和戊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

30、毒(HEV)HEV)。8.19928.1992年年1010月从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地霍乱患者粪便中分离月从印度、孟加拉、泰国等地霍乱患者粪便中分离到非到非0-10-1群霍乱流行株群霍乱流行株0 0139139群,已成为目前优势流行株。群,已成为目前优势流行株。9.9.近年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近年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0 0157157血清型血清型(0(0157157:H H7 7)可引起出血性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结肠炎。10.197610.1976年在非洲扎伊尔及苏丹发现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年在非洲扎伊尔及苏丹发现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血热11.11.2002.11-2003.62002.

31、11-2003.6年年SARSSARS冠状病毒是世界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冠状病毒是世界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综合征。12.12.H5N1H5N1型流感病毒于型流感病毒于20042004发现不但能感染禽类还可感染人。发现不但能感染禽类还可感染人。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比病毒更小n n库鲁病,克雅病n n疯牛病,羊瘙痒病n n1997年,Prusiner获诺贝尔奖羊瘙痒病PrPC与PrPSC分子的三维结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HIV引起AIDS,1981年首报告,1983年分离到病毒n n性传播、输血传播、垂直传播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1947年,甲型肝炎和血清型肝炎的概

32、念n n1970年,Dane颗粒(HBV)n n1973年,HAV颗粒(HAV)n n1978年,NANBVn n1989年,HCV、HEVn n1990-1994年,non A-En n1995年,HGVn n1997年,TTVn n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居第一位n n迄今仍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未发现n n某些病原体致病和免疫机制还未阐明n n大量广谱抗生素滥用,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产生n n某些微生物快速变异给疫苗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障碍n n某些人类肿瘤(近20%)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人类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感染有关的人类恶性肿瘤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绪论n n感染性疾病的现状决定了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n n开发快速的诊断方法以适应临床需要n n侧重于用基因型方法进行微生物鉴定与分型n n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进步n n展望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支原体 C.衣原体 D.真菌 E.立克次体2.只有一种核酸类型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病毒 C.支原体D.衣原体 E.放线菌微生物的种类有几类?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