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中地理复习-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24392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中地理复习-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徽省高中地理复习-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中地理复习-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中地理复习-第4章-第3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高中地理复安徽省高中地理复习-第第4章章-第第3节-传统工工业区与新工区与新工业区区课件件-新人教新人教版必修版必修2【考点1】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1特点:(1)(1)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2)(2)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2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3历史: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这些优势使鲁尔区形成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的传统工业区。附世界其他一些典

2、型代表性工业区:(1)(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2)(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匹兹堡工业的变迁: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M公司。【例1】(2009北京)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

3、法国铁矿资源丰富。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1)指出该组织成立之初德法两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邻近的城市,并说明布局理由。(2)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解析】该题以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区域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直接读出德国煤矿分布在杜伊斯堡附近,法国铁矿分布在梅斯附近。早期钢铁工业的布局与发展,往往依赖于近原料和能源(燃料)的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水陆交通便利,有发达的铁路网和便捷的内河航运网,这种运输方式运量大,运输相对便宜,适合大宗笨重的煤、铁运输。答案:(1)分布在杜伊斯堡、梅斯附近。钢铁企业是原

4、料指向型企业,因此靠近煤或铁矿石的产地。(2)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规律技巧总结】本题比较简单,考查钢铁企业的布局和煤铁的运输,是对鲁尔区基本内容的直接考查。但近年来,高考中对传统工业区的考查并非仅限于鲁尔区,而是比较灵活地安排其他类似区域(如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种考查方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变式训练1】读鲁尔区工业分布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1)鲁尔区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充沛的水源 和 。(2)鲁尔区的传统工业部门是()A电力、煤炭、钢铁、纺织、机械 B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学C钢铁、煤炭、汽车、化学、电力 D纺织、汽车、煤炭、钢

5、铁、机械(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原因有哪些?(4)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其主要措施有哪些?【解析】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的兴衰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工业变化。19世纪中叶,鲁尔区的兴起离不开其优越的区位因素:煤炭、原料、交通、水源和市场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兴工业发展迅速,传统工业相对衰落,鲁尔区也难逃厄运。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0世纪60年代,德国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整治,如发展科技教育繁荣经济。从1961年起新建大学,经过13年的时间,这里从一个没有大学的地

6、区成为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全区现有30个技术中心地,几乎每个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目前,鲁尔区已发展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中心之一。再加上其他整治措施,老工业区已焕然一新。答案:(1)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便捷的水陆交通 广阔的市场(2)B(3)答: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考点2】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1概念:新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的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2主要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日本的“硅岛”(九州岛)等。3类型 (1)(1

7、)意大利新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 发展条件:发展条件: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特点: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发展模式: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2)(2)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部门: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高技术工业的特点: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从业

8、人员水平高、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硅谷”主导工业: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发展变化: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注意: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之称。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例2】(2010临沂月考)读下图,回答(1)(3)题。(1)图

9、中字母A代表的城市是()A纽约 B旧金山C洛杉矶 D华盛顿(2)“硅谷”位于A城市的()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3)“硅谷”的主导工业是()A核工业 B激光工业 C微电子工业 D石油化工【解析】第(1)题,考查重要城市的位置。第(2)题,考查硅谷的地理位置。第(3)题,硅谷是高新技术工业区,主导产业是微电子工业。答案:(1)B(2)B(3)C【规律技巧总结】本题考查硅谷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较扎实。此外,还需对常见的世界各高新技术工业区有一定的了解(见“考点2”相关内容)。【变式训练2】有关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

10、工业区B新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知识密集C新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中小型企业为主D新工业区的工业全为轻工业【解析】新工业区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新工业区,这类工业区中以轻工业为主,对于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要求不高,所以A、B是错误的选项。另一类是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工业区,这类工业区主要生产生产资料,不是轻工业产品,所以D选项错误。而这两类工业区中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关键在于新工业区的工业不一定是高新技术产业,也不一定是轻工业。答案:C (2010山东)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

11、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指 标年份GDP(亿元)(当年价格)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19782.415.50.00.0199258.548.31.31.22000200.859.47.120.320081500.665.316.1386.8表1 (3)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表2 工业区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

12、源丰富交通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劳动力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题眼】地理条件差异导致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3)题,要求综合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水陆交通方便;本地有鲁尔煤田,离之较近的还有法国的洛林铁矿;市场广阔。第(4)题考查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参考答案】(3)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海洋运输;劳动力素质较高(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答对一个要点即可)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