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_1.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6979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_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一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新课程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生情,安排了以下几个学习内容: 1、出示图片,仔细观察。 夹竹桃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陌生的,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出示了夹竹桃图片,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夹竹桃的距离,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为后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垫。 2、合作学习,人人参与。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提出让学生每节课每个人都要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所以我们的学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样人

2、人都参与到学习当中,人人都有事干,不仅能使优生、中等生有较大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差生学习的劲头。 3、小组展示,人人登台。 在小组学习后,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个环节,不仅是优生的展示舞台,更是差生的展示舞台;不仅可以提高优生的水平,还可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组的学习成果,还为大家展示了他们读文的功夫。 4、质疑问难,群策群力。 在学习过程中,不免有一些在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环节就是要解决难题,但是还要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学生质疑,学生解决,如果学生真正解决不了,再由老师帮助解决。 5、达标测试,检验结果。 在本环节,我由易到难设计

3、了3道练习题,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 6、反思提高,激励前进。 这个环节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本堂课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评价,是一个自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让他们自觉激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对于本节课,我认为自己的教学不仅遵循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而且也融入了自己对学情、生情的了解与分析,构思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只注重了学生的展示,未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只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平台,却未考虑到学生的展示能力还有待提高。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二 早就读过季羡林的散文,对这位学界泰斗怀着深深地景仰之情来阅读和教学他的散文

4、夹竹桃。虽然课前也进行了较充分的备课,但面对突如其来地调课和听课的情况,让我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学生也同样是这样的情况,换了环境又面对听课,让原本就沉闷的他们显得更安静了。所以前半节课学生都有些游离于课堂,让我不由得心生着急。我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沉稳,一定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 本堂课我循着文本的思路,作者的思路组织教学,由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切入,找找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夹竹桃情有独钟。接下来就直奔课文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找找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原本设计的是从“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它的不张扬、不起眼、

5、默默无闻的品性,从“又又”感受夹竹桃的坚持不懈。再抓住“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感受夹竹桃面临多变的气候环境,仍然坚持开花,展现自己的魅力,这样一种顽强的精神。但在真正交流时,学生的情况让我始料未及,有学生直接说从“无不奉陪”感受夹竹桃的花期之长,看出韧性。我顺势从双重否定句入手,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一直都陪伴着这些花迎风怒放,可看出它的韧性坚持不懈。课堂上一些学生的回答浮于表面,他直接说:我从这句话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我引导学生:如果你能走进文字,你一定能抓住字眼谈出自己最真实的体会。课后,我想备课时除了要吃透文本,还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站在更高的角

6、度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更能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让课堂有生成。 我始终认为品读文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文字,学会写作。这篇文章为学生的写作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所以课堂上,我渗透了一些写作方法:如对比的写法,首尾呼应的写法。我原本在学习了第五自然段安排了一个写话练习,月光下,花香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让作者陶醉其中产生了许多幻想,如果是你,你会产生怎样的幻想?出示句子练写:月光下,花香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幻想它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学生和老师的紧张,以至课堂节奏不是那么紧凑,所以在拖课的情况下,我只能把这部分“忍痛割爱”了,课堂上也失去了欣赏学生精彩片段的机会。我决定把它放在课后

7、进行练习,也算亡羊补牢吧。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三 夹竹桃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作为当代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一向以文质兼美而著称。而这篇夹竹桃可以说是季羡林先生的代表作。文章用美丽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为什么夹竹桃既不美丽也不名贵,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学生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为

8、突破口,直奔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围绕最后一段又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 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我因势利导,这节课中重点指导学生感悟“韧性的内涵。“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首先然学生理解韧性的意思,说出和它有关的成语,首次感受它的内涵,然后重点抓住第四自然段的语言文字,把韧性读厚。 所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

9、了夹竹桃生命力的。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在其中,我又穿插了比较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区别:(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在和煦的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

10、候,无日不迎风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每日都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全都奉陪。)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 第三自然段相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作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分别出示了春夏秋三季的花,春季的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夏季的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秋季的玉簪花、菊花。在出示每一季节的花时,我让学生将百花盛开时的艳丽与凋谢时的无奈和夹竹桃一年三季的旺盛对照着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

11、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然后又抓住“这样的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句话展开。并让学生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将三四自然段对比读,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学生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对夹竹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应用课文中对比反衬的写法写一写我们身边具有夹竹桃韧性的人或物,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 1、课前钻研教材不够深入。只看到三、四小节的花期长短的对比,没关

12、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张扬和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对比。 2、进行小练笔之前对“幻想”的质疑,冲淡了练笔的热度。 3、在指导朗读时有点太机械,放不开。 4、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太充足,激励性评价还有点欠缺,导致学生的感情不是太浓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

13、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

14、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天问自己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这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 一、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教学,看到三、四小节的花期长短的对比,也关注到迎春花的炫耀张扬和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对比,读出夹竹桃的性格,体会课文的人文性。把课文的表达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内容,花开花

15、落,惟有夹竹桃始终默默开放,以此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二、抓住细节进行教学。比如说,当学生答出某一个方面韧性的时候,我问他,从哪儿看出来的?并深入下去刨根问底:你是从那些具体的词语中想到的?抓装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的默默无闻,告诉学生这是夹竹桃韧性中柔的一面。语文中还是要学文字,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去读书。 三、注重朗读训练。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齐读、指名读、默读、边读边写、自由读、读给同桌听(教案设计中还有分组读)等读的形式,再加上老师的范读,一步一步走进文本,走进夹竹桃,去感受夹竹桃的性格,去领悟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给学生充分读的机会

16、和时间,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多地提物作者的写作方法,也为后来的背诵做好了铺垫。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五 季老先生用回忆的笔调、浓墨重彩的语言,描写了这种对在他生命中很有影响力的植物夹竹桃。说实话,以我目前的教学水平是不能完全驾驭得了文学大师的文章,但是还是想像出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去尝试一下。 教学伊始,我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紧紧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直奔中心,展开教学。学生很快能提炼出,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夹竹桃的韧性和能引起幻想,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感悟“韧性”和“幻想”的内涵。“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所以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

17、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对夹竹桃韧性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如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夹竹桃生命力的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读出了坚强,读出了花期长。在其中

18、,我又穿插了双重否定句的讲解,并要求学生仿照文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造句,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通过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表达的效果更为强烈。另外,一段想象说话的练写更能让孩子们在写话中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 第三自然段相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作用。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没作过多的讲解,只是请学生和我一起朗读,然后让他们找词语来形容作者家的小院,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在学习幻想这一段时,我放手让孩子们去自学这一部分,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习惯,有着很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学起来不是那么吃力。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

19、: 1、第二部分,在教学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大的这一环节,由于解读文本还不到位,处理的太碎,导致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并没有多少实效性。 2、想象说话,出示三句,训练量太大,一些老师给我提议,可以都出示,但让孩子们选择其中的一句写,在交流时,把几中情况串到一起,这样显得完整而有效果,又不会使孩子负担重,耽误时间。 3、句式练习破坏了原本朗读感悟的环境。 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无不”句式,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这是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我就把它放在学文中练习,让学生也学着书上的句式说一句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子。结果,学生遇到了困难,几乎没有人举手,这是我原先没有想到的,花了不少时间才让课继

20、续下去,继续品读文章。这时,就感到刚才的练习和学文的情景是多么格格不入,破坏了原本学习课文的感觉。如能把句式练习放在课的后面,单独进行训练,整堂课的感觉会更好,不会觉得有点支离破碎。 4、自学要求中,问题设计的太多,有些老师说当时课件一出示就感觉自学的量很大,有些问题可以进行整合,确实是这样的,一整合会显得课堂更轻松些。 总的来说,在品词析句上,我还得下些功夫。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善于变“死教案”为“活教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文海深深,泛舟时不仅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欣赏路途的风景,还不忘留下来过的痕迹,

21、这才是我们我要具备的素养。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六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我抓住了课文四字短语特多的特点,让学生找出来,为了理解课文表达准确、精练、而又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我让学生直接去读它,悟它,还让学生学会将它译成散文句式,比较着读,从而让他们透过自己的语感来体会到这种语言形式的妙处。同时,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对夹竹桃的韧性的赞美这一显得十分可贵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

22、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之后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透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朗读、谈感受、说体会,结果学生谈得面面俱到,过于细化,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较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能够透过比较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

23、起的比较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必须不及比较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透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透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 可见语言文字的赏析课并不是单纯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结合起来。 夹竹桃教学反思 篇七 夹竹桃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

24、、任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从整体入手,在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文章最后一个小节,引出了三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文章哪几个小节讲的是夹竹桃的任性? 文章哪个部分讲的是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通过这三个问题中的后两个问题学生很顺畅地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这三各问题的延伸又成了我们讨论的重点,同学们研究了夹竹桃可贵的任性和月光下夹竹桃给人带来的幻想,并从第1、2和最后一小节中感受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模仿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们带来的幻想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欣赏日光下的夹竹桃图片,展开幻想,仿照句式说话。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学生促进对课文的阅读、领悟和背诵,感受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读写合一的原则,由读向写迁移,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写作指导。 相关范文夹竹桃语文教学反思优秀4篇夹竹桃教学反思(优秀3篇)课文夹竹桃教学反思(精选8篇)夹竹桃课文教学反思优秀7篇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