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6393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感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语>>读后感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8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8篇读后感篇1 读于丹论语,让人领悟到的是一种纯粹的乐观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才智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德行,读后确有感受。 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第一个态度是,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圆满,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其次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圆满。一种圆满,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圆满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假如你由于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现在的英语教学结果应当

2、说对我校的英语老师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语老师都在尽力,都很认真负责,但一次次的考试有些同学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总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可以说在每一次考试成果出来后,总要有一段时间心情是很郁闷的。读完这一部分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缺憾是我们必需面对,或许还要有很长时间需要面对的,我们要从埋怨同学的懒散,埋怨家长的不协作等中跳出来,由于这样做,除了给自己添堵外,我们得不到一点好处。反之,我们要乐观思考,班级有好同学,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完全失败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们做到了,我们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强的是如何找到并实施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困生的各项力

3、气,将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逝。 读后感篇2 孝是我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论语中“孝”的论述,今日读来,仍觉微言大义,对社会有益,对家庭有益,而对于一个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也是一种亮化。 记住父母的年纪: 做父母的,没有不记得儿女的生日的。可做儿女的,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却大有人在。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纪,不要简洁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孔子说:“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行不记挂在心上,一方面因他们添寿而欣喜,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的高寿而担忧。” 这是孔子对一个孝顺子女应有心态的描绘:当看到父母一年比一年年轻时,喜的是

4、父母健在,是儿女们的福气,由于父母长寿并享天伦之乐而兴奋,就希望父母更长寿;可生命总是有限的,岁月总是无情的,随着光阴荏苒,岁月消逝,就为父母年高而担忧,惟恐深恩未报,孝心未尽,而时机过矣 人生有许多痛是不行避开的,有一种痛更是让人难以忍受,而这种痛并不随着岁月的消逝而消逝,那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一位伴侣曾这样回忆:母亲健在时,自己总是感觉日子还早,机会尚多;总是对自己说,等生活好些了,确定好好地孝敬母亲。 然而一场大病,母亲竟然去了。十余年来,每次想起母亲,心中总是圆满、悔疚和伤感。每当母亲节到来,这种心情就更加布满心灵。假如母亲能够生还,即使工作再忙,也确定要常去母亲身边坐坐;即使生活

5、再窘迫,也要多给母亲一点零花钱。“子欲孝而母不在”,是一种无法解脱的、说都没处说的痛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简简洁单八个字,读来觉有千斤之重。看到父母年事已高,一方面感到兴奋和傲慢,但又胆颤心惊,对父母的年轻而恐惊,这是出于自然,也是出自孝子的良知。永久也不要觉得为时尚早,机会还多。记住父母的年纪,常回家看看。节假日,或是在父母生辰的时候,一束鲜花,一盒蛋糕,一个电话,一句“祝您健康长寿”,一顿合家团聚的家常饭,都是浓浓的亲情,都会给年迈的父母带去无限的喜悦和劝慰。 读后感篇3 “天下君王至于现任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于世,学者宗之。”这是古人司马迁对孔子的赞扬,也是对教育

6、行业的确定,这也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可以制造不凡。论语记录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等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书中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我作为一名老师,读完此书我对教育有了以下几点新的认知。 一、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孔子同学众多,而且性格各异、年龄参差不齐,因此孔子将同学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同学教学内容也因人而异。他将同学按智力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按性格分成狂者、中行、狷者三类。同学不同的智力接受力气不同,不同性格学习爱好不同,分类不是为了给同学定性,而是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位同学都能获得成长。我在这想谈的是在我教学的这段时间里,遇到很多

7、好玩的同学,有调皮捣蛋的,有缄默寡言的,有我行我素的,对于这些同学,刚开头对于他们,我可以说是无计可施,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发觉他们总想着做一些事来吸引别人,只不过做的这些事大多都不是很好的事,有时我就扮演和他们一样的角色去和他们沟通,在这些沟通中,我懂得了一些词需要我们老师去践行,一些事需要我们老师去做,那就是敬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同学;要去善待同学的错误,要去用关怀溶化同学的不足。对于不同的同学接受不同的沟通方式,走进内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让同学对本学科燃起希望之火,在音乐课堂中找到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 二、相互切磋,教学相长 孔子在教学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争辩,以达

8、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赵校长也曾说过:“班级前十名孩子的智商不亚于我们老师”。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享一个小故事,前段时间有位小女孩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会唱最美的期盼吗?当时我楞了一下,这不是抖音里面的吗?看着她布满渴望的小眼神,感觉她想做我的小老师,就说了句不会啊!读后感她欢乐的说那我来教你吧,她唱了几句我就和她一起唱了,这时同学就说,老师你骗人,你不是说你不会唱么,我笑了笑,最终这个小插曲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后来我发觉我和这位小女孩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中被拉进了,同时她在常态课上表现的也很乐观! 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友善的伴侣在身边,那是件欢快的事了,这是我在工作这段时间里对这句话的理

9、解。第一,和学校里的老师做伴侣,伴侣不仅仅只在处室内,还有在校内内相遇时的点头微笑,彼此之间谈谈工作,谈谈学校生活;其次,和社会上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侣,一起争辩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喜好,一起沟通学习增进自己,那会是一种享受;第三,和同学做伴侣,做好良师益友这个角色,建立公正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的关系,同时引导他们如何去生活,去学习,如何快欢快乐的成长! 万世师表,三尺讲台,站上去的是一份沉重的责任,古人亦如此,今人亦不甘平凡! 读后感篇4 在于丹笔下,孔子朴实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实、温和的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

10、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由于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 ?如何与人相处,于丹在心得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其次,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

11、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乐观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人和谐相处。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或许我们无力转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转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知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圆满,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自己的苦痛。其次个态度,就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缺憾。承认现实中的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就是论语告知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另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忙茫茫周而复

12、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我们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呢?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同学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个人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全部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久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读后感篇5 这个寒假,我读完了论语译注上册,书中在每一句原文下都做了解释,阅读这本书能够一边复习原文,一边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使我收获很大。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学而第一”,这是论语的第一篇,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关于“领悟”主题的对话争辩,不仅仅让我学习并领悟了“如何领悟”,还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有子,姓出名若,他是孔子的

13、同学,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擅长发觉别人优点的眼睛,经常提出孔子的优点,并心向孔子领悟。其为人处世也深得孔子的观赏。 曾子,姓曾名参,也是孔子的同学,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兄弟姐妹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他的领悟方法之一,他每一天都会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了心呢?与兄弟姐妹交往是不是恳切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问是不是都复习了呢?” 子禽,姓陈名亢,孔子的同学之一,他的特点是特别好问,遇到什么小问题也要请教孔子,因此进步总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学问渊博、很有才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许多,同学们又称他为“圣人”和“师仙”。在同学有困难时他总是乐于帮忙并急躁讲解。他那么博

14、学却始终持续虚心,很擅长从别人身上领悟,人们夸他他也从不高傲。他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假如三个人走在一齐,当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的特长去领悟,以他的短处为自我改正的参照。”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要擅长发觉并领悟别人的优点,就算有天大的学问,也要像孔子那样谦逊好学。 有子懂得欣赏他人,曾子坚持每日三省,子禽总是勤学好问,孔子更是擅长以他人为师,这些都是我领悟的好榜样。以后我还要进一步研读论语,做一个有思想、有学问;爱反省、善领悟;不高傲、不自满;懂礼貌、又孝顺,拥有完善品德和更多学识的真正优秀的人。 读后感篇6 ?论语十则读

15、后感受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惊异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由于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欢快时空。 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学问后,就会有新的发觉,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整理以前的书本时,会不时有新的发觉;间或翻起一本老书扫瞄几页,有时也会有新的收获。我时常会拿起学校时的课原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觉一些以前不曾留意的新的学问,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论语十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厌烦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

16、己不宠爱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 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假如她发觉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即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当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假如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奇妙,多么的和谐啊! 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受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终落叶的。 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当坚韧不屈,高风亮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

17、应当坚韧面对,鼓起士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通过学习论语十则,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读后感篇7 对于我们80后的年轻人很少有宠爱读古文的,我也不例外。可是在高校教授的讲解中,我才真正体会了古人的才华和思想,我也渐渐爱上了一些古代文著。例如: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讲授之语,形式为语录问答体。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伦理、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儒家文艺思想。 虽然这本经书我没读完,但已从中受益良多。书中的言论很有道理,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为人处事。我最欣赏的是孔子”以仁为本“的思想。作

18、为当今的老师,特别是我这种刚刚担当班主任的老师,同学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我总希望自己的同学能欢快健康地长大,可也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们。我班的同学大多都十一二岁,开头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比较叛逆,我不愿把一些东西的强加给她们。孔子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全都的。可是在现实当中我们留意的还是分数,对于孩子实际力气的培育过轻。我们做老师的只有尽量拉近他们之间的差距,多重视孩子思想道德的培育,毕竟”人品准备文凭“,一个人的人品才是最关键的。 读后感篇8 ?论语是这样的一部书,他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

19、也记载着孔子的若干同学的言语行事。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就介绍了曾子的为人行事,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伴侣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给我的本事是不是复习了呢?”曾子每天都反省反省,他这种勤于反思,时时留意加强自身修养的精神是令人鄙视的。今日我也要连续发扬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不仅自己的事情,就是见到别人做事时,也要留心学习观看,处处总结阅历教训。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了

20、孔子认为学习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不只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过了,在定时的实习它,不也很兴奋吗?有同学从远方来(求教),不也欢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怀恨在心,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中学而篇第一中的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他们,离开自己的房子,便敬重兄长,不多说话,说则恳切可信,爱人民,亲近有仁德的人。实行这些以后,有剩馀力气,便去学习文献。”孔子的这段话,指出了古代对青少年行为的基本要求,今日,同学要在这基础上对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进展。 读读论语似乎对我有许多的启示!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