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京中考物理试卷解.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7515505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南京中考物理试卷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年南京中考物理试卷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南京中考物理试卷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南京中考物理试卷解.pdf(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 年南京中考物理试卷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4 分)1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一 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t B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 南京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D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h 考点:物理常识。专题:估算题。分析: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对生活常识的了解,分别作出判断解答:解: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kg,60t 不符合实际;B、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符合实际;C、南京夏天最高气温约为38,60 不符合实际;D、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min,4.5h 不符合实际;故选 B点评: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

2、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2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钢勺在水面处“折断”C山峦在水中的“倒影”D河水看上去“较浅”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解答:解: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 正确;B、水中的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象形成的,故B 错误B、不透明的手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在

3、屏幕上形成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正确;C、山峦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山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 错误;D、河水看上去“较浅”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不是光的直线传播形象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 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3关于能量和能源的利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核电站是利用化学能来发电的B 水能、风能和化石能源均是可再生资源C 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D 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而这些内能无法

4、自动地转化为电能考点:能源革命。专题:应用题。分析:化石能源、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都是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对照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正确的判断解答:解:A、核能即是利用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进行发电的,故错误;B、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C、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错误;D、由于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故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而这些内能无法自动地转化为电能,故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能量和能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性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的积累4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

5、此透镜前15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 立、放大的实像 C正 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应用题。分析: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当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f 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 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2)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15cm 处,此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 B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

6、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5如图所示,教室内两盏日光灯有一个开关控制,以下电路中能反映它们正确连接的是()ABCD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分析: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时互不影响,用电器的开关应该连接在火线上解答:解:一只开关同时控制2 盏日光灯,若摘掉其中任意一盏灯管,由另外一盏灯仍正常发光可知,这二盏日光灯是互不影响的,所以它们之间一定是并联的;火线接用电器之前,应先接开关,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的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家庭电路的连接情况6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

7、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 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B 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C 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D 选用 2和 8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的电阻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实验题。分析:要解答本题想掌握: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小卡片的重力很小,可以忽略对实验的影响,所以目的是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

8、象;物理学中多个因素对物体有影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解答:解: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是控制变量法故A 错误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是控制变量法故B 错误C、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中,由于绳的重力对该实验有影响,所以可选用轻绳,以便忽略其影响,故C 正确D、选用 2和 8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的电阻,是等效替代法,故D 错误故选 C点评:熟悉常见的研究物理问

9、题的方法并在实际中加以识别和应用,掌握该实验的器材选择、进行实验、实验结论等对每个选项依次分析,明确每个实例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D 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专题:顺推法。分析:A、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B、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能C、晶体液态在凝固时,放出

10、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不变;D、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解答:解:A、物体的内能增大,可能是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热量,故A 错;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 错;C、水凝固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但温度不变,故C 正确;D、锯条锯木板时,克服摩擦做功,使锯条和木头的内能都增加、温度升高,故D错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要特别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8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口中呼出的“白气

11、”B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D河面上的冰块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 错误;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 正确;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

12、错误;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 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 由 b 端移到 a 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大B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变小C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D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阻的串联。专题:动态预测题;图析法。分析:首先分析电路图:定值电阻R

13、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测量的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 b 端移到 a 端的过程中,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的变化,再利用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结合欧姆定律 I=确定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可利用公式U=IR 判断出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即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情况解答:解: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电流表测量的是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 b 端移到 a 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由串联电路

14、电阻的特点可知,则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不变,而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由公式U=IR 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判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路电阻的变化,要知道串联电路电流和电阻的规律10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 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浮力变大B 匀速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的作用C 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没有推动,推力与阻力大小相等D 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平衡力和相互

15、作用力的区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重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A、利用漂浮特点分析,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轮船在海里和在河里都是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轮船自身重力B、利用重力概念分析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C、利用平衡力的特点分析课桌在推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静止的课桌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D、利用平衡力的特点分析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A、船不管是在海水

16、里还是河水里都要漂浮在水面上,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而船重不变,所以无论在海里还是在河里船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 错B、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匀速上升的气球受重力的作用故B 错C、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没有推动,课桌仍保持静止状态,所以静止的课桌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故 C正确D、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灯的重力与线对它向上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 错故选 C点评:(1)本题考查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要知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一定与浮力相等分析浮力时应抓住这一要点(2)地球附近的物体都有受到重力,是很重要的

17、一点在很多题目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首先就要考虑重力的存在(3)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分析问题时常应用二力平衡的特点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ABCD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专题:应用题。分析: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正确分析四个选项各是研究的什么问题,再做回答解答:解:A、是奥斯特实验,小磁针发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不符合题意;B、电路中有电流,通电导体或线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发生运动,符合题意;C、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不符合题意;D、在外力作用下使导体左右移动,切割磁感应线,则电流表指针发

18、生偏转,说明此时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装置的不同,前者外部没有电源,后者外部有电源12将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两端,R1消耗的功率为P1,R2消耗的功率为 3P1,当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4U 的电源两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1两端的电压为U BR2消耗的功率变小C 通过 R2的电流变小D 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功率为12P1考点:电功率的计算;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动

19、态预测题。分析:(1)两电阻并联时,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P=结合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求出电阻关系;(2)当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4U 的电源两端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R1两端的电压,根据P=I2R 求出 R2消耗的功率,根据P=UI 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解答:解:当 R1、R2并联在电压为U 的电源两端时,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根据 P=可知:=3,即 R1=3R2;当把它们串联在电压为4U 的电源两端时,电路中的电流I=,故通过R2的电流不变,故C 不正确;R1两端的电压U1=IR1=3R2=3U,故 A 不正确;R2消耗的功率P2=I2R2=()

20、2R2=3P1,R2消耗的功率不变,故B 不正确;两个电阻消耗的总功率P=U I=4U=4=4 3P1=12P1,故 D 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两电阻之间的关系,解题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二、填空题(本题共8 小题,每空1 分,共28分)13噪声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 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

21、径;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分析:(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3)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噪声也是一种能源,利用能量的转化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1)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是噪声所以说噪声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2)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禁止噪声传播(3)噪声也是一种能源,一种 T 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声能转化

22、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故答案为:振动;生源处;声;电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噪声的定义及减弱方法,以及能量的转化,都属于基础知识142012 年 2 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学生由于具有惯性而造成的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速度(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4)小明早晨7 点乘校车去上学,7 点 24 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

23、,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12km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惯性。专题:应用题。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4)知道此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速度,据公式s=vt 可计算出运动的路程解答:解:(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相对于司

24、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是运动的;(2)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而飞出,造成二次伤害;(3)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4)此时所走的路程是:S=vt=30km/h h=12km 故答案为:(1)运动;(2)惯性;(3)最大速度;(4)12点评:该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惯性应用的判断、最大速度的理解和速度的计算等知识点15用手将一重为5N 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8N,放手后物体将上浮(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25、5N,排开水的体积是5 104m3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2)比较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浮沉条件来进行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确定了放手后物体的浮沉,再进一步判断变化后的浮力,最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解答:解:(1)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8N;(2)物体重 G=5N,F浮G,放手后物体将上浮;(3)待物体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F浮=G=5N,此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5 104m3故答案为:8;上浮;5;5 104点评: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我们应该熟知的重要知识,根据它可以判

26、断物体浮沉,也可以在已知浮沉的情况下判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解此类题目要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结合使用16如图所示为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质量为22t,2012 年 6 月,“蛟龙号”挑战 7000m 深度,下潜过程中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它悬浮在深海某处时,受到的浮力约为2.2 105N(g 取 10N/kg)考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的压强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1)潜水艇在下潜的过程中,所处深度变大,由液体压强公式分析所受压强变化情况;(2)物体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解答:解:(1)潜水艇

27、在下潜的过程中:p=gh,所处深度h 变大,潜水器受到水的压强变大(2)悬浮时受到的浮力:F浮=G物=mg=22 103kg 10N/kg=2.2 105N故答案为:变大;2.2 105点评:本题考查液体的压强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等知识点,分析物体受液体的压强的变化时,找出深度变化情况是关键,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统一17如图所示,在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插入一根吸管A,用另一根吸管B 对准 A 的管口上方吹气,看到A 的管口有水喷出,这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以下现象中不能用此原理解释的是(填序号)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不能靠岸太近;用吸管把饮料吸进嘴里;狂风会把一些不牢固的建筑物的屋顶掀翻考点:流

28、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吹气之前,吸管A 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故当向B 管吹气时,A 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A 管下方压强不变,A 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解答:解:往 B 管中吹气,吸管A 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 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故上述情景中,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而下面的三个说法的原理依次是:平行于岸边航行的船若靠岸太近,此时船与岸间水的流速大、压强小;而另一侧水的流速小、压强大,故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船被压向岸,可

29、能造成危险,故不符合题意;用吸管把饮料时,吸管内的空气变少,压强变小,管外的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故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符合题意;狂风会把一些不牢固的建筑物的屋顶掀翻,其原因是屋顶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屋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将屋顶掀翻,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大;小;点评:对于流体压强问题,要明确被研究的物体,物体的哪两个侧面流体流速不同,判断两个侧面的压强情况,进而判断物体在压强差作用下的运动情况18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测量原理是=(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acb(填字母)(3)有图甲(b

30、)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71.4g(4)将石块放入盛有40ml 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3.57 103kg/m3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1)实验原理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测量器材确定;(2)合理的操作顺序可简化实验,更主要的是能减小误差的产生,本实验中,应先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后测质量;(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4)用量筒测量石块体积时,应读取两次示数的差值,最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解答: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石块的密度,提供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所以实验原理是公式=;(2

3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分两步:调平天平,测量质量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最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放在右盘,必要时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 所以测量顺序为acb;(3)石块的质量为m=50g+20g+1.4g=71.4g;(4)石块是体积为V=60cm340cm3=20cm3;石块的密度为=3.57g/cm3=3.57 103kg/m3故答案为:(1)=;(2)acb;(3)71.4;(4)3.57 10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与读数,测固体密度实验的基本步骤,以及密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属于基本的实验能力,是我

32、们应该熟练掌握的19塑料尺是同学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利用它可以做很多实验(1)如图所示,用塑料尺测得物体A 是3.5cm(2)用塑料尺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3)用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时,小球会被吸引(选填“吸引”或“排斥”)(4)塑料尺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5)如果让塑料尺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则塑料尺的运动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力能改变(选填“改变”或“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力的作用效果;音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专题:应用题。分析:(1)刻度尺的读数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0 开始的,估读到分度值

33、的下一位数;(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3)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会带有静电,带点物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5)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解答:解:(1)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3.5cm(2)用塑料尺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改变了木梳的齿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声音的音调因此是研究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3)用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带有静电,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小球会被吸引;(4)塑料尺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

34、分子间存在引力;(5)如果让塑料尺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在重力的作用下,塑料尺的运动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1)3.5;(2)音调;(3)吸引;(4)引力;(5)改变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刻度尺的正确读数、音调和振动频率的关系、摩擦起电、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20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M,图乙是物体上升过程某段时间内的 st 图线已知物体重为1N,闭合开关后,在2.4s2.8s这段时间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2A 和 4V,则 2.4s2.8s这段时间内该装置提升重物做得有用功为0.

35、2J,它的效率是62.5%考点:功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图乙可知在2.4s2.8s 这段时间内重物提升的高度,知道物体重,利用 W=Gh求这段时间内该装置提升重物做得有用功;(2)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即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又知道通电时间,利用W=UIt 求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效率公式求电动机的效率解答:解:(1)由图乙可知在2.4s2.8s这段时间内,重物提升的高度:s=0.75m 0.55m=0.2m,W有用=Gh=1N 0.2m=0.2J;(2)通电时间:t=2.8s2.4s=0.4s,W总=UIt=4V 0.2A 0.4s=0.32J

36、,=62.5%故答案为:0.2;62.5%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用功、总功、效率的计算,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灵活运用公式计算是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共10 小题,共48 分,解答29、30题时应有公式和解答过程)2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 的像 M N(2)在图乙中,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滚下,画出小球在A 位置时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3)在图丙中,根据磁感线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N 极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重力示意图;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专题:作图题。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

37、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两个端点M、N 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 MN 在平面镜中的像(2)物体的重力G 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从重心(几何中心)沿竖直向下画一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重力符号(3)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都是从N 极到 S 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一致,就可以标出小磁针的N、S 极解答: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MN 的端点 M、N 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 M、N,连接 M、N 点即为物体MN 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2)重力 G 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

38、下,答案如下图所示:(3)由图可见,磁感线从通电螺线管的左端出来,回到右端,因此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 N 极,右端是S 极;根据安培定则,就可以判断出螺线管上电流的方向向上;由磁场的方向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右端是N 极,如下图所示:点评:(1)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2)确定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是作图的前提,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3)考查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及右手螺旋定则,要求能熟练应用右手螺旋定由电流方向判断磁极方向,或由磁极方向判断电流方向2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某同学

39、用该电路验证“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他多次只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R1/I/A 5 0.30 10 0.20 15 0.15(2)此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考点: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1)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重点的是考查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要保持电压不变(2)根据表中的数据首先求出R2的阻值,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电压解答:解:(1)本实验应该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通过导体的电流

40、与导体的电阻不成反比原因是改变电阻箱R1的阻值时,应该保持电阻箱R1两端的电压不变故答案为:不成;没有控制电阻箱R1两端的电压不变(2)根据表中的测量数据,第一次测量中,电源电压U=U1+U2=I1R1+I1R2=0.3A 5+0.3A R2=1.5V+0.3A R2第二次测量中,电源电压U=U1+U2=I2R1+I2R2=0.2A 10+0.2A R2=2V+0.2A R2根据以上两个式子解出R2=5将 R2=5带入到上式中得到电源电压U=U=U1+U2=1.5V+0.3A R2=1.5V+0.5A 5=3V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欧姆定律公式的正

41、确应用以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2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作“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填序号)温度计说明书 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温/90 92 9496 98 98 98 98 98 98(4)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此时的温度等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5)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100g,

42、从 90 升高到 95,水的内能增加了2.1 10 3J;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消耗0.07g 酒精 水的比热容为4.2 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 102J/kg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计算题;实验题。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43、,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4)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水在沸腾后,仍然需要吸热来维持沸腾状态;(5)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温度升高值,利用吸热公式Q吸=cm t 求水吸收的热量;由题知Q吸=Q放,根据公式Q放=qm 求出需要燃烧的酒精的质量解答:解:(1)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因此不正确(2)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4(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

44、出,水从4 分钟到 9 分钟这段时间内温度保持98 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4)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由于此时水的温度还没下降,因此水的温度还等于沸点(5)水吸收的热量(水的内能增加值):Q吸=cm t=4.2 103J/(kg?)0.1kg(95 90)=2.1 10 3J;Q吸=Q放=m酒精q,m酒精=0.7 104 kg=0.07g故答案为:(1);(2)94;(3)98;(4)等于;(5)2.1 10 3;0.07点评:此题通过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水的沸腾过程、同时考查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 t 和 Q放=qm 的掌握和运用,要注意分析,认真解答24为了探究光的反

45、射规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 上(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方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2)以法线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 面绕法线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物体的颜色。专题:实验题。分析:(1)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为了更好的观察到反射光线

46、和入射光线,实验中采用了白色硬纸板,光线在白色纸板上的轨迹就容易观察到了,也方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以法线 ON 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 面绕法线ON 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故答案为:(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2)不发生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5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2)小车

47、放置的位置越高,木块被撞击得越远研究表明: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填序号)f甲f乙 f甲f乙 f甲=f乙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专题:实验探究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分析:(1)此实验把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距离越远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2)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同一小车保证了质量相同,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推力做功越多,就可以说明木块的动能越大,从而得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2)摩擦力的大小

48、取决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果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则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就没有改变解答:解:(1)本实验研究的是小车,由于是质量不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因此探究的是小车的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滑下,那么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就不同,小车推动木块做功,运动距离越远,做功越多,动能越大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可得结论是:当质量一定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3)甲、乙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因没有改变木块和接触面,所以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即f甲=f乙故选故答案为:小车;质量;速度;点评:明确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

49、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26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将杠杆调在水平位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力臂(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1N测量序号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2 10 2 15 1.5 20 3 5 115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考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专题:实验题。分析:(1)由图

50、知,杠杆左端下倾,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右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2)由前两组可以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第三组已知动力和动力臂、阻力臂,所以可以得到阻力;(3)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解答:解:(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由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可以方便的读出力臂;(2)第三组的阻力为F2=1N;(3)“动力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