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51325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1).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学年下学期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高一期末考试历史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第 I I 卷卷(45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1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 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霍氏家训严格 B.极端排斥商品经济 C.“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 D.强调劳动获得财富2.据考证,秦汉

2、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 9 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 15 点左右。 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B.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 D.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3.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 D.商业活动打破坊市制度的界限4“城市”是由“

3、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五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5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2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阅读 18401956 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曲线图,完成 68 题。6.中国最早

4、出现的近代企业和最进步的近代经济形态分别为A. B. C. D.7.对所代表的两种经济形态解读正确的是A.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D.在抗日战争时期陷入发展绝境8.下面对图中反映的五种经济形态的最终归宿分析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对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B. 中日甲午战争宣告最终破产C.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D.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土地改革加速了的解体9.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1931 年1933 年下降幅度中国茶叶出口额5108 万元3858 万元30%中国蚕丝出口额14704 万元5642 万元61

5、%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C.中国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D.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1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从 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经历的变化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C封建剥削制度人民公社社会主义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11.20 世纪 60 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 ,建立

6、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的大公司,到 1965 年,全国工业产值比 1962 年增长 8.5%,成本降低了 9.5%这表明党中央A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探索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 年到 1993 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13.下表是依据龚

7、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农村(家庭收入)17.6%收入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农村8.9%消费水平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14.1977 年,中国经济出现快速恢复。据此 1978 年 2 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前一年制订的十年发展规划,要求到 1985 年达到钢产量 6000 万吨的目标,即增长到 252%,而钢产量实际到 1985 年增长到 1977 年产量的 197%。材料表明A. 改革开放增强

8、了经济建设的信心 B. 传统经济建设观念仍影响中央决策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全国人大已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5.1985-1987 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 120 种减少到 60 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 188种减少到 23 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 70 种减少到 36 种。这种情况说明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4 -C.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D.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16.一位学者形容 16 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

9、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17.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B.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18.史学家统计英国 19 世纪人口结构(农民工人资产阶级),下列哪一图表合乎史实19.“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

10、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20.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主张停用货币”。下列对材料的合理解读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1.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

11、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5 -22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这句话主要是指勃列日涅夫A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23.观察下表:1928 年 4、5、6 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

1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A. 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 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C. 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 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24.1933 年 3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上任后成立了联郑紧急救济署、国家复兴管理局、农业调整署、联邦政府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总统的独立办事机构和附属机构。这种机构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B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C动摇了美国的分权原则 D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25.1936 年,法国政府召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

13、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每周 40 小时工作制、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这表明法国政府A.力图缓解经济危机 B.旨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需要缓解财政压力 D.急需扩大国内国际市场26.1933 年 5 月 7 日,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说:“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也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1933 年 6 月 5 日,国会决议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至此美国最终放弃了金本位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进行币制改革,推动工业发展 B.降低物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刺激通

14、货紧缩,改革银行体系- 6 -27.根据 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每盎司黄金固定兑换 35 美元。1971 年 8 月,美国总统尼克森单方面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1971 年 12 月美欧十国集 1973 成了“史密森协议”,宣布美元贬值,由 1 盎司黄金等于 35 美元调整到 38 美元,1973 年 2 月,美元再次贬值,由 1 盎司黄金可兑换 4222 美金。导致美元贬值的最主要原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 D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8.下图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

15、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 B低收人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9.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过去的那种“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者说“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已经逐渐演变成“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力的对立。这说明在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A. 南北方经济对立的形势严峻 B. 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C.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拉大 D.世界城乡间的对立基本解决30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

16、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 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 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第第卷卷(共 55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31 题 13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2 分,第 34 题 18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7 -材料一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

17、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画了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 为阻力,2 为动力)(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6 分)(2)材料二中,明清时期的“新经济的萌芽”是什么?(2 分)其出现的显著表现是什么?(2 分)(3) 材料三中的 F1 可能是哪些因素?(3 分)32阅读下则

18、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2 分) 。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 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 ,拆卸、倒卖一空。(1)19 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3 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 1916 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6 分)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新中国成立后秦二爷的企业命运如何?(3 分)- 8 -33.以下是世界近

19、代有关物价上涨的案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一材料一 欧洲的物价上涨:15 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 810 倍。16 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 4 倍多,英法等国上涨 22.5 倍。材料二材料二 欧美的物价上涨: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作为现代式的贫穷方式和灾难困境。滞胀的出现,击碎了现代社会一切繁荣、富裕和发展的美梦。(1)你如何理解 15 世纪和 16 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4 分),并分别说明两次

20、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4 分)(2)为应对西方 70 年代“滞胀”的危机,西方国家采取的普遍做法是什么?(4 分)34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1)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 (4 分)(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不断地调整。简述其表现,并指出其实质。 (8 分)(3)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6分)- 9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21、分)12345678910CBDCDABABA11121314151617181920DDBBDDABBA21222324252627282930DCBAACBCBB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31.(13 分)(1)特点: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铁犁牛耕、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任答 3 点即可,6 分)。(2) “新经济的萌芽”指资本主义萌芽(2 分);表现:出现雇佣关系或“机户出资,机工从力” (2 分)。(3)F1 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 分)。32.(12 分)(1)兴办实业的热潮(或:实业救国的热潮(3 分)。(2)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

22、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时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以及爱国心的驱使等。(6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公私合营,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3 分)33.(12 分)(1)不同:前者是因为欧亚传统商路受阻,来自东方的商品涨价;后者因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大量流入,导致货币贬值,造成物价全面上涨(4 分) 。影响:前者使欧洲人渴望另寻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成为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后者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 分) 。(2)做法: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23、形成“混合经济” (4 分) 。34.(18 分)(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平均主义。- 10 -(4 分,答出 2 点即可)(2)表现: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混合经济”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福利国家制度;美国等国家制定计划,鼓励“新经济”发展。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 分)(3)重大举措包括: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0 年代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