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51302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共一、单项选择题(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1.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主要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依赖政府政策 D.小农经济受灾害影响2.阅读下表。年代唐元和初年北宋治平年间南宋初年元中统四年明永乐初年铁年产量207

2、万斤824.1 万斤216.2 万斤584.4 万斤957.5 万斤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B.中国冶铁业产量、技术长期领先C.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D.中国古代王朝重视和扶植冶铁业3.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 ,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 “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秦汉时期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4.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 。明清之际

3、,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现象。这反映了A.工商皆本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D.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其创刊宗旨的实质是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C.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6.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 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 。这反映了

4、当时上述地区- 2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A. B. C. D.7.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 723?100153A.2 B.31 C.73 D.1938.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 10 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 ,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马拉火车的奇闻主要说明了A.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B.封建

5、顽固势力阻碍了近代化进程C.封建迷信对社会危害极大 D.马拉火车的壮举震惊了世界各国9.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 年由于感情不和,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 月 22 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A.清王朝已经彻底没落了 B.中国女性逐渐摒弃落后的封建观念C.法院权力已经高于皇权 D.婚姻自由与一夫一妻制度已经确立10.1960 年 11 月 1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 ,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A

6、.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B.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C.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D.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11.1979 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个建议的背景包括A.农村经济改革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12.历经 14 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3 -A.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 B.

7、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有学者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A.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14.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与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与骄傲主要来自A.光荣革命的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8、C.日不落帝国形成 D.工业革命的成就15.索尔斯伯利勋爵在 1861 年指出,英国每年支出 150 万英磅保卫殖民地, “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 ”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血与火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分别是海盗起步 战争开路 正当贸易 工业革命A. B. C. D.16.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 年1900 年企业总数(家)808669产量(吨)3 200 00029 500 000投资额(美元)121 000 000590 000 000A.生产与资本走向集中 B.行业竞争日趋激烈C.企业的规

9、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7.“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由这方面引起的。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18.1930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这一做法- 4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为摆脱经济危

10、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进程19.1933 年 3 月 4 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体制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意图加强政府职能20.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C.涉及医保、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

11、负担21.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 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A. B. C. D.22.读下图,下列对 1958 年、1963 年、1973 年、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产生高低差异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 年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B.1963 年由于赫鲁晓夫改革提前结束C.1973 年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正在进行 D.1983 年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23.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12、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 5 -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欧洲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两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 C. D.24.“汇源”是人们熟知的品牌。2004 年,法国达能集团联合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获取了汇源 22%的股权;2007 年,汇源成功在香港上市;2008 年 9 月,汇源与可口可乐签下收购合约。2009 年 3 月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汇源的这一发展过程不能说明A.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B.政府在全球化中应当适时发挥作

13、用C.资本的跨境流动推动全球化 D.发展中国家处于国际竞争不利地位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5252 分)分)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3 3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5252 分)分)25.(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期,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的国都作为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摘编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

14、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 ,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摘编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 6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二、

15、三,指出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 (8 分)(2)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2 分)26.(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与“晋商” 、 “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 “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 )的最具有商业意识、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 、 “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 “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 ,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摘编自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材料二

16、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 19 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摘编自敢为人先新闽商(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晋商” 、 “徽商”相比, “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特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列出具体史实。 (8 分)(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12 分)27.(12 分)全球化改变着世界,这一历史潮流,冲击着社会生

17、活的每个角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成为历史新阶段的特征。格雷厄姆汤普森(1998 年)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思想。最近 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话题” 。罗兰罗伯特(2000 年)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 ,他指出, “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 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势) 。不过,- 7 -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兴起一样持久” 。阅读材料,概

18、括两位学者在“全球化”问题上的相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罗兰罗伯特“自 1870 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以及格雷厄姆汤普森“最近 30 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 。- 8 -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5 BCBBB 6-10 BDBBD 11-15 ADCDB 16-20 ABBDA 21-24 CCC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5.(20 分)(1)原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6 分)变化: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发展。 (2 分)(2)原因:交通要冲;

19、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 (6 分)特点:专业化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 分)26.(20 分)(1)不同:“晋商” 、 “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 “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 、 “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 “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 (4 分)史实: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 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1984 年福州作为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4 分)(2)原因: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发达, “经世致用” 、 “工商皆本”思想影响;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近代工商业文明影响;福建沿海的地理位

20、置,促使“闽商”更具开放、开拓意识;民族危机的刺激。 (任答 2 点得 4 分)时期:一战期间。 (2 分)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民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任答 3 点得 6 分)27.(12 分)相同看法:全球化不仅是二战以来的一种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它是由来已久的一个历史过程;全球化实际上是一个不同区域间不断联系和依存的动态过程。 (任答1 点得 2 分)阐述:罗兰罗伯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为全球化提供必要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国际分工体系扩大,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推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全球化扫清障碍。 (任答 3 点得 6 分)格雷厄姆汤普森: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推动全球化;1995 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4 分)-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