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文的提问.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512610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文的提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基于课文的提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课文的提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文的提问.ppt(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课文的提问基于课文的提问阅读教学中的提问l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供课堂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之一。提问的目的与功能提问的目的与功能l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启发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思内涵,启发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生问题。想感情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生问题。这些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这些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是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自主学力

2、的过程,是启发式、研讨式、合作式、自主学习式、交流分享式,知识共建式等新型教学法的习式、交流分享式,知识共建式等新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和共同探究人生具体实施,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和共同探究人生课题的过程,是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动脑、课题的过程,是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是涉及语言与思维、情感、动口、动手的过程,是涉及语言与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文化、交际等态度、价值观、社会、文化、交际等“元认知元认知”因素的学习过程。因素的学习过程。l把课文“问题化”,将解读与问答融为一体,把阅读研讨化,交际化,即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这是人机做

3、不到而课堂人际必须做的真人真事。提问的分类及其作用提问的分类及其作用l谁来提问?老师还是学生?为什么?l提什么问题?想达到什么目的?l怎样提问?如何诱答/助答?问题的类型lOpen-ended or close-ended?lPassage answer or one-word answer?lChecking the facts or thought-provoking?lOne to one or one to class or pair-up?lVolunteer or organized?lBack-up,further down,linked,mutual-helplCompetit

4、ion,grouped voices,game,guessing,exploring提问的内容与技巧提问的内容与技巧l内容:内容:课文主题,语言风格,作者态度/观点,读者的反应,段落大意,篇章格局l分类:分类:深层理解类,释疑类,思考类,感受类,辨理类,常识类,关联类,延伸类,差异类l方法:方法:引导式,分析式,推理式,归纳式,卷入式,连环式,挖掘式,评价式l时机:时机:学前问,学中问,学后问,追问,反问l在最关键的地方设置发问点l什么是最佳发问点呢?l首先是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其次是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即在将要得出规律时。提问恰当、适时,第三是在貌似无疑实则有疑之

5、处,即在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道不出时。l在提问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l教育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冲破思维的抑制状态,在积极主动中获取知识。正所谓: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Tipsl、提问要重视迁移让学生利用己学知识去阅读新的文章,利用阅读知识去写作,利用已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创造,举一反三,扩展知识领域,所以还要编排一些迁移性的联系实际的问题,避免在课文的细节上纠缠不休,絮叨个没完。Tips2、浅入深掘,开拓拨发此法是从问题表面现象入手,逐渐将思维活动有意引向深层次,令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组织知识结构网,探究发现知识内在联结点,把纲索

6、目,开启全方位思路,迅速有效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从而获得成功愉悦,产生强烈求知欲望。课堂提问的时机l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要本着必要、适度的原则提问,不要从“满堂灌”的极端走向“满堂问”的极端。l如果问题设计过多或过于集中,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问题轰炸,失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如果提问的节奏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会让问题的回答和反馈流于形式;如问题设计过少,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出现转移,教师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所授内容的吸收如何。课堂提问的时机l备课时教师要整体把握授课节奏,设计的问题尽可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精神集中专一。(一)导入新课时提问l

7、教师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采用问题先行的方法,制造悬念,造成学生渴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这类问题不宜多,两个即可。问题一般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有话可说。问题形式可以一般疑问句开始,然后以Wh-问题作为补充。(一)导入新课时提问l如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Amazing Things阅读部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Did you or your family members see a ghost?(What does it look like?)Are there ghosts in the world?通过这两

8、个问题使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课文主题埋下伏笔。(二)新旧知识过渡处提问l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使学生不单纯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是能利用现有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新知。(二)新旧知识过渡处提问l如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Fashion服装类单词时,教师出示服装图片时问:Whats this?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已学单词,然后再逐步推出同类新单词。(三)突出重点时提问 l就重要内容设计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 Going Shopping阅读部分的内容是:Amy is goi

9、ng to buy a present for her friend.She is in a shop now.She is talking about the price with the shopkeeper.She decides to buy some stickers and hair clips.针对这部分内容可设计以下问题:Where is Amy?What is she going to do?What is she going to buy?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了解学生对该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四)化解难点时提

10、问 l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设计出适合的方法、手段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获得学习上的成功。l如牛津初中英语预备课程第五单元的语法项目是一般疑问句式Is there.?,学生既要理解问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还要学会用升调来提问,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从理解、操练到掌握,可以按步骤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步,教师指着图片提问:What is in the picture?Is there a bus in the picture?Is there a car in the picture?l第二步,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问学生:三个问题中后两个问题在语音和语调上同第一

11、个问题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老师再加以点拨,讲解一般疑问句的特点。第三步,教师指着教室内事物提问,学生回答。第四步,学生之间就教室内事物互相问答。这样,通过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等多种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化解教学难点。(五)复习时提问 l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时巧妙设问,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吸收知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六)可能引发学生兴趣或激活学生思维时提问 l在学生形成理解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进行阅读、回答提问等与课文相关的活动,教师让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这种

12、方式比那些课堂上只让学生被动地轮流读课文,一味地倾听教师的讲解的做法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我们也感到设计合理的理解性提问能够促使学生开始进行巧妙的、判断性的思考。六种理解类型 1字面理解l字面理解是指对课文或阅读材料直接性的理解,比如,实事,词汇,日期,时间以及场所。字面理解提问可以根据课文做出直接、明确地回答。在与同行教师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教师往往首先考察学生的字面理解,力求使学生理解课文基本的、表面的含义。这类提问,学生回答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重组 重组是建立在对文章字面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需要利用文章中各部分的信息将其整合起来以进行补充理解。例如,学生可能在文

13、章的开头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 1939年,在文章的结尾又读到了这场战争结束于1945年。在回答“How long did Second World War last?”这一问题的时候,学生只要将文章中不同部分的两条信息组合在一起就能做出正确回答。涉及到这种理解模式的提问非常重要,因为这类提问能够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审视文章,帮助他们从逐句思考到对课文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通常会觉得重组提问难度要大于直接的字面理解提问。3推理推理远非字面理解那么简单,也是学生觉得最难的,因为推理提问是根据文章中那些没有明确陈述的信息提出来的。开始时,学生回答这类问题会有困难,但可以通过

14、反复训练加以提高。要进行准确的推理就需要学生把字面理解同自身的综合知识以及直觉结合起来。举一个有关推理的问题的例子:Did the students who are in boarding school drink more than students at commuter school?根据文章中的一段话“students at two-year institutions,religious school,commuter schools,and predominately or historical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rank the le

15、ast.”根据此段中提到的“students at commuter schools”属于饮酒最少的人群,我们可以推断出住校的学生比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上学的学生饮酒要多的答案。4预测 预测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对有关话题的知识和相关的内容系统地确定下一步可能发生的,或者故事结束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所能做出的预测有两种:阅读中和阅读后预测。阅读中预测提问同阅读后预测提问的区别就在于学生能够通过继续阅读文章随时了解他们预测的准确性。例如,学生读完一篇短文的前两个段落,然后就下一步可能发生的事情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通过阅读文章下一段落,学生就可以验证他们的答案。相反,阅读后预测提问一般没

16、有正确答案,原因在于学生无法继续阅读以求证他们预测。对于这种阅读后预测提问,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各种因素和迹象,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做出判断,答案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我们不把这种预测形式看作是一种理解类型,而是想通过这种提问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有关话题的自身感受。5评价 评价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某一个方面给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判断。例如,提出一个要求读者就本文做出评价的问题 How will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be useful to you?要想回答这种提问,学生必须运用字面理解文中所讨论的话题以及有关论点的知识,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几乎都是英

17、美原文,由于对英美文化背景的欠缺,一些学生不敢对书面文字中所体现的观点提出批评或是表示异议,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l外语教学不仅仅需要传授语言,传授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就评价性提问的答案尽可能做出示范,力求使答案包括正反两个方面。6个人感受 个人感受要求读者就对文章和主题的感受作出反应。这类答案在文章中是找不到的,只能由学生自己思考,去感受。就这方面举一个例子,What do you like or dislike about this article?与评价性提问一样,学生既要利用字面理解也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回答。另外,

18、同评价性提问一样,文化方面的因素也会促使学生犹豫不决,不能对书面文字提出批评或是表示异议,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做出不同的示范答案对学生会有所帮助。提问形式 1 1Yes/NoYes/No Yes/No提问属于简单的提问,也是一种常见的理解提问,学生有 50%的机会猜出正确的答案。在使用这种提问时应该配有其它的提问形式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这种提问可用来引发所有六种理解模式。当 Yes/No提问伴随着个人感受或评价时,也就可以顺势提出其它问题,如,Is Bern Stone referred to as a hard-core realist?Why?这个后续提问要比前面的单纯的 Yes/No提问对

19、学生更有帮助。2Alternative l 选择提问是用or连接起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Yes/No提问,如,Does this article focus on the use of questions to teach reading comprehension or to test reading comprehension?同yes/no提问相似,学生也会猜对选择提问,所以教师可以随后提出其它形式的问题。不过,选择提问也不适用于评价和个人感受。3 3True or FalseTrue or False l尽管学生所使用的阅读材料和听说教材通常带有True or False 提问,笔者认

20、为这种提问也存在一个潜在的危险,同 Yes/No提问一样,学生有50%的机会猜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只是得到了一个正确答案,往往不去问为什么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同 Yes/No提问一样,可以利用 True or False 提问引发所有六种理解模式。个人感受和评价提问使用时,效果会更好。如,关于本篇文章的个人感受问题可以是 Is this statement true or false?I like this article.Explain your choice.4Wh-questions 以where,what,when,who,how and why开头的提问通常称为 wh提问。在教学实践中,

21、我们觉得这些提问在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字面理解、课文信息重组、做出评价、个人感受以及预测方面非常有益。还可以把它们作为其它如 Yes/No和 alternative等问题形式的后续提问。带有 how/why的 wh提问尤其可以帮助学生超越课文字面理解。5 5Multiple-choiceMultiple-choice 多项选择是以其它提问形式为基础的。比如,这种提问可以是带有选项的wh提问如,How many people are learning English across the globe?A.5%of the world population B.10%of the world popu

22、lationC.20%of the world population D.50%of the world population通常,这种提问形式在针对字面理解的时候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由于给学生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这种多项选择形式使学生回答 wh提问要比回答没有选择的wh提问要容易得多。学生可以检查文章来找出哪一个选项是经过详细论述的,然后作出选择。在英语客观题测试中,由于我们普遍使用阅卷机阅卷,考试题主要是采用这种形式。在考查学生的字面理解方面利用多项选择提问是最有效的,它也可以用于考查学生的预测、评价、重组和推理能力。l不过,在课堂上使用多项选择时,建议使用后续提问让学生解释他们的选择。设计多向选择题需要细心思考,干扰项务必要出得严谨,不能模棱两可。长期以来我们通常出一个带有四个选项的提问,这种提问对外语语言熟练程度不高的学生最有效。显然四个当中的一个是想要的答案,其它的选项应该是表面上看起来是正确的答案。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