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 (2)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5118359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代谢动力学 (2)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 (2)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 (2)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 (2)精选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药物代谢动力学关于药物代谢动力学(2)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2页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滤过滤过(filtration):药物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药物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膜的水性信道到达另一侧。被动转运。膜的水性信道到达另一侧。被动转运。v简单扩散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非极性药物以其所非极性药物以其所具有的具有的脂溶性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膜。属被动转运,其通过膜。属被动转运,其扩散速度与膜两侧药扩散速度与膜两侧药物浓度差和药物

2、脂溶性成正比。物浓度差和药物脂溶性成正比。但药物必须先但药物必须先溶解于体液才能抵达细胞膜,水溶性太低同样溶解于体液才能抵达细胞膜,水溶性太低同样不利于通过细胞膜,故药物仍需要有一定的水不利于通过细胞膜,故药物仍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迅速通过细胞膜。溶性才能迅速通过细胞膜。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2页药物跨膜转运药物跨膜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简单扩散简单扩散脂质扩散脂质扩散 滤过滤过水溶性扩散水溶性扩散被动转运被动转运细胞外细胞外细胞膜细胞膜细胞内细胞内载体转运载体转运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2页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液绝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液内有

3、不同程度解离,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脂,内有不同程度解离,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该现象称胞膜的脂质层,该现象称离子障离子障。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除受药物的解离度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除受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和体液pH影响外,药物分子跨膜转运速度还符合影响外,药物分子跨膜转运速度还符合Fick定律:定律:血流量的改变可影响细胞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血流量的改变可影响细胞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通透量(单位时间内分子数)通透量(单位时间内分子数)=(C1-C2)膜面积膜面积 通透系数通透系数膜厚度膜厚度

4、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2页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公式碱性药物碱性药物+BH+H+BH+B BH+=Ka=lg-lg H+BBH+-lgKaBH+lgpKa-pH=B10pKa-pH=BH+B酸性药物酸性药物HAH+A-H+A-HA=Ka A-lg H+-lgHA=-lgKa-lg H+=pH-lgKa=pKa10pH-pKa=A-HAA-lgHApH-pKa=lg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2页v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弱酸(碱)性药物在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弱酸(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的解离时的溶液的pH值。各药有固定值。各药有固定pKa,当,当pKa与与pH的差值以数学

5、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和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变化。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变化。酸(碱)性很弱的药物,在体液酸(碱)性很弱的药物,在体液pH值变化范围内值变化范围内大多数是非解离型,酸(碱)性很强的药物大多大多数是非解离型,酸(碱)性很强的药物大多数是解离型,数是解离型,pH值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而值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而pH值影值影响大的药物是:响大的药物是:pKa为为37.5的弱酸性和的弱酸性和710的弱的弱碱性药物。碱性药物。v规律规律: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离子型药浓增: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离子型药浓增加,易于跨膜转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易于

6、加,易于跨膜转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易于跨膜转运。跨膜转运。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2页膜两侧不同膜两侧不同pH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状态,弱酸弱碱类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较:衡时,膜两侧浓度比较:例:某弱酸性药物例:某弱酸性药物 pKa=5.4pKa=5.4分子型分子型 离子型离子型 药物总量药物总量 (分子型(分子型+离子型)离子型)血浆血浆血浆血浆 pH=7.4pH=7.4胃液胃液胃液胃液 pH=1.4pH=1.4 HAHA 1 1 A A-100100 101 HAHA1 1 A A-0.00010.0001 1.0001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2页在膜两侧处于不同在膜

7、两侧处于不同pH状态时,弱酸性药物被动状态时,弱酸性药物被动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的计算方法运转达平衡时,膜两侧浓度比的计算方法例如某药例如某药pKa=3.4,血中,血中pH=7.4,胃中,胃中pH=1.4,当该,当该药物在体内转运达平衡时,血与胃中的浓度比是多少药物在体内转运达平衡时,血与胃中的浓度比是多少?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侧解离型多,非解离型少,不易透过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侧解离型多,非解离型少,不易透过生物膜。因此,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有助药物生物膜。因此,弱酸性药物中毒时,碱化尿液有助药物的排出。的排出。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2页(三)载体转运(三)载体转运 特点:特点:选择性、饱

8、和性、竞争性选择性、饱和性、竞争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需要耗药物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需要耗能。能。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一种被动转运,不需要耗能,不能逆电是一种被动转运,不需要耗能,不能逆电化学差转运,可加快药物转运速率。化学差转运,可加快药物转运速率。(四)膜动转运(四)膜动转运胞饮(吞饮,入胞):胞饮(吞饮,入胞):如垂体后叶粉剂从鼻粘膜给如垂体后叶粉剂从鼻粘膜给药。药。胞吐(胞裂外排,出胞):胞吐(胞裂外排,出胞):如递质的释放。如递质的释放。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2页 2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一、吸收(absorption)口服口服:饮水

9、量、是否空腹、胃肠道的:饮水量、是否空腹、胃肠道的pH值、药值、药物颗粒大小、胃肠道内容物的理化性质及胃肠道物颗粒大小、胃肠道内容物的理化性质及胃肠道的酸和酶均可影响吸收。的酸和酶均可影响吸收。胃肠道胃肠道pH值值: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吸收,一般胃液吸收,一般胃液pH为为1.0左右,受水和食物影响。左右,受水和食物影响。餐后餐后pH可增至可增至35,小肠,小肠pH为为57胃排空速率:胃排空速率: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胃排空速率主要受内容物影响v首关效应:首关效应: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2页v首关消除(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

10、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时,因经过灭活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现象。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现象。又称首关代谢或首关效应又称首关代谢或首关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或第一关卡效应。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2页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2页舌下含服舌下含服:脂溶性药物按简单扩散的方式从舌下脂溶性药物按简单扩散的方式从舌下静脉或口腔粘摸吸收,面积虽小,但吸收速度较静脉或口腔粘摸吸收,面积虽小,但吸收速度较快且不经过首关消除,适用于高效能的药物。快且不经过首关消除,适用于高效能的药物。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直肠中、下段毛细血管血液直肠中、下段毛细血管血液 下痔和中痔静脉下痔和中痔静

11、脉 下腔静脉,其间不经过肝下腔静脉,其间不经过肝脏;直肠上段的毛细血管血液脏;直肠上段的毛细血管血液 上痔静脉上痔静脉 门静脉;上和中痔静脉间有广泛的侧枝循环,门静脉;上和中痔静脉间有广泛的侧枝循环,故直肠给药仅故直肠给药仅50%可绕过肝脏。可绕过肝脏。局部用药局部用药:眼、鼻、咽喉和阴道给药可产生局眼、鼻、咽喉和阴道给药可产生局部作用;直肠、皮肤给药即可产生局部也可产部作用;直肠、皮肤给药即可产生局部也可产生全身作用,如硝酸甘油软膏。生全身作用,如硝酸甘油软膏。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2页注射给药注射给药:F静脉注射静脉注射F动脉和鞘内注射动脉和鞘内注射 FF肌肉和皮下注射肌肉和皮下注射肌肉和

12、皮下注射肌肉和皮下注射:局部血流量和药物制剂。药物局部血流量和药物制剂。药物水溶液既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毛细血管上皮细水溶液既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脂质层,又以滤过方式经上皮细胞间隙进胞的脂质层,又以滤过方式经上皮细胞间隙进入血液,故吸收快;将药物溶于油内注射可减入血液,故吸收快;将药物溶于油内注射可减慢药物吸收而起存储作用。慢药物吸收而起存储作用。吸入吸入:肺泡表面积大,血流丰富,只要具有一定溶:肺泡表面积大,血流丰富,只要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气态药物可经肺迅速吸收。解度的气态药物可经肺迅速吸收。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2页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静脉内给药无吸收过程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

13、排序:其它给药途径按吸收速度排序:吸入吸入舌下舌下直肠直肠 肌注肌注皮下皮下口服口服皮肤皮肤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2页二、分布(二、分布(distrbution)v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白蛋白主要结合弱酸性药物,白蛋白主要结合弱酸性药物,1-酸性糖蛋白主要结合弱碱性药物,脂蛋白结合酸性糖蛋白主要结合弱碱性药物,脂蛋白结合脂溶性强的药物。脂溶性强的药物。特点:特点:分子量变大,不能进行跨膜转运;分子量变大,不能进行跨膜转运;暂时失去药理活性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可逆性,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可逆性,结合型与游离型药物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就成为药物在血液中的暂

14、存故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就成为药物在血液中的暂存形式形式;特异性低,多种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竞争性置特异性低,多种药物合用时可发生竞争性置换现象。如华法林(换现象。如华法林(99%)与保泰松)与保泰松(90%)合用。)合用。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2页F器官血流量:器官血流量:F组织细胞结合组织细胞结合:药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成分有特殊的药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成分有特殊的亲和力,使这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游离药亲和力,使这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游离药物浓度。物浓度。F体液的体液的pH: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为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为7.0,细胞外细胞外液为液为7.4,弱碱性药在细胞内较多,弱碱性药在细胞内

15、较多,弱酸性药在细弱酸性药在细胞外较多,利用该原理可输入碳酸氢钠碱化血液胞外较多,利用该原理可输入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和尿液,使脑细胞中的苯巴比妥向血浆转移并加和尿液,使脑细胞中的苯巴比妥向血浆转移并加速自尿排出。速自尿排出。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2页F体内屏障体内屏障v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脊液、血液与脑细胞、指血液和脑脊液、血液与脑细胞、脑细胞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内脑细胞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外表面几乎为星形胶质细皮细胞之间无间隙,外表面几乎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故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通过;但胞包围,故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通过;但有炎症时通透

16、性可增加。有炎症时通透性可增加。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血眼屏障血眼屏障:血中药物难进入房水、晶状体和玻血中药物难进入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织,故眼病以局部用药为好。璃体等组织,故眼病以局部用药为好。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2页三、代谢(三、代谢(metabolism)(一)药物代谢部位及酶一)药物代谢部位及酶F部位部位:多数药物在肝,少数在胃肠道、肺、:多数药物在肝,少数在胃肠道、肺、皮肤及肾。皮肤及肾。F代谢酶:代谢酶:专一性酶:如胆碱酯酶专一性酶:如胆碱酯酶Ach v肝药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肝药酶: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17、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2页(二)代谢步骤(二)代谢步骤相反应: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使药物生成极性较高的氧化还原水解,使药物生成极性较高的的产物,多无活性的产物,多无活性(灭活)(灭活);少数药物仍有活性;少数药物仍有活性甚至活性增加甚至活性增加(活化),(活化),环磷酰胺环磷酰胺磷酰胺磷酰胺氮芥;也可产生有毒代谢产物。氮芥;也可产生有毒代谢产物。相反应:相反应:原药或代谢物与体内葡萄糖醛酸、原药或代谢物与体内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等结合,生成具有高度极性结合硫酸、甘氨酸等结合,生成具有高度极性结合物经尿排泄。物经尿排泄。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2页(三)细胞色素(三)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

18、系(单氧化酶系(cytochrome,CYP450)CYP450为一类亚铁血红素为一类亚铁血红素-硫醇盐蛋白的超家族,硫醇盐蛋白的超家族,在哺乳动物主要存在于微粒体和线粒体中;在人在哺乳动物主要存在于微粒体和线粒体中;在人类有功能意义的约类有功能意义的约50种。种。CYP1,YP2,CYP3家族各有家族各有810个同工酶,介导人体内绝大多数个同工酶,介导人体内绝大多数药物的代谢,尤其是药物的代谢,尤其是CYP3A代谢代谢50%以上的以上的药物,其他家族在类固醇激素、脂肪酸、维药物,其他家族在类固醇激素、脂肪酸、维生素和其他内源性物质的合成和降解中起重生素和其他内源性物质的合成和降解中起重要作用

19、要作用。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2页(四)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四)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v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诱导剂:能使药酶活性增强或合能使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加速的药物成加速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如:苯巴比妥v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抑制剂:能使药酶活性减弱或合能使药酶活性减弱或合成减慢的药物。如:西咪替丁成减慢的药物。如:西咪替丁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2页四、排泄(四、排泄(excretion)(一)肾脏排泄(一)肾脏排泄1.肾小球滤过和重吸收:肾小球滤过和重吸收:游离型药物及代谢物均游离型药物及代谢物均可经肾小球滤过,部分药物在远曲小管以被可经肾小球滤过,部分药物在远曲小管以被动扩散的方式

20、被重吸收,但只有非离子型药动扩散的方式被重吸收,但只有非离子型药物才能被重吸收,仍然遵循物才能被重吸收,仍然遵循“药物跨膜转运药物跨膜转运规律规律”。2.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有些药物在近曲小管由载体主动转有些药物在近曲小管由载体主动转运入肾小管,有两个分泌通道:运入肾小管,有两个分泌通道:酸性和碱性。酸性和碱性。经同一载体分泌的药物可竞争转运载体而发经同一载体分泌的药物可竞争转运载体而发生竞争性抑制。生竞争性抑制。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2页(二二)消化道排泄消化道排泄 1.胆汁排泄:胆汁排泄:被分泌到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代谢物胆汁内的药物及代谢物经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经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

21、腔,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腔,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这种肝、胆进入血液,这种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Feces excretionLiverPortal veinBile duct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2页 2.胃肠道排泄:胃肠道排泄:当碱性药物在血内浓度很高时,经扩当碱性药物在血内浓度很高时,经扩散进入胃内,几乎完全解离,吸收很少,洗胃可清散进入胃内,几乎完全解离,吸收很少,洗胃可清除胃内药物,如进入肠道内可重新被吸收。粪中药除胃内药物,如进入肠道内可重新被吸收。粪中药物多是口

22、服未吸收的。物多是口服未吸收的。(三)其他途径排泄:(三)其他途径排泄:药物也可经汗液、唾液、泪液、药物也可经汗液、唾液、泪液、乳汁、皮肤和头发排泄乳汁、皮肤和头发排泄。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2页dCdt=-k Cnn=1 时,为一级动力学时,为一级动力学n=0 时,为零级时,为零级 动力学动力学v一一、零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恒量消除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量。dCdt =-k Ct=C0-kt当当Ct/C0=1/2=1/2时时t1/2=0.5 C0/k 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超出机体

23、消除能力极限,而以由于血药浓度过高超出机体消除能力极限,而以最大速率自体内消除。最大速率自体内消除。特点特点t1/2 随血药浓度高低变化随血药浓度高低变化。4 4 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动力学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2页v二、一级消除动力学二、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恒比消除)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药量。特点特点:t1/2 是一个恒定值,不随血药浓度变化,是一个恒定值,不随血药浓度变化,说说明机体消除能力有余,大多数药物按恒比消除。明机体消除能力有余,大多数药物按恒比消除。dCdt=-keCCt

24、=C0e-ket lnCt=lnC0-ketlgCt=lgC0 ket/2.303t=lgC0/Ct 2.303/ke当当 Ct=1/2C0时时 t1/2=lg2 2.303/ke=0.693/ke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42页三、混合消除动力学(米三、混合消除动力学(米-曼氏速率过程)曼氏速率过程)dcdt=Vmax CKm+C当当Km C时时,即体内药物消除能力远大于药物量即体内药物消除能力远大于药物量时,时,C可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忽略不计,此时,Vmax/Km=Ke而成而成为为一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当当C Km,即体内药量超过了即体内药量超过了机体的消除能力,则机体的消除能力,则KKm可

25、以忽略不计,此时可以忽略不计,此时dc/dt=-Vmax表明机体在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即表明机体在以最大能力消除药物,即为零级为零级动力学。动力学。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2页 一、时量关系一、时量关系:指血浆药浓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指血浆药浓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起效起效吸收分布过程吸收分布过程代谢排泄过程代谢排泄过程药药-时曲线时曲线5 体内药物的时体内药物的时-量关系量关系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2页二、药动学常用参数及意义二、药动学常用参数及意义v血浆半衰期血浆半衰期 t1/2(half life)意义意义F确定给药次数确定给药次数;F估计停药后药物消除的时间;估计停药后药物消除

26、的时间;F预计连续用药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预计连续用药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F药物分类的依据。药物分类的依据。AUC(area under curve)即药浓即药浓-时间曲线下所时间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其大小代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覆盖的面积,其大小代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量。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2页v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指能被机体指能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与药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与药物作用的强度和速度有关;是药物制剂质量物作用的强度和速度有关;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的一个重要指标。生物利用度(生物

27、利用度(F F)=AD100%绝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AUC血管外给药血管外给药AUC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100%相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AUC受试药物受试药物AUC标准药物标准药物100%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2页F F相等相等相等相等,但但但但TpeakTpeak及及及及CmaxCmax不等不等不等不等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2页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如果药品含有如果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同一有效成分,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则它们在药学方面等同。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则它们在药学方面等同。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

28、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F无显著差别,则称为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生物等效。v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clearance,CL):):指单位时间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它是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它是肝、肾和其它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肝、肾和其它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CL=A/AUC 0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2页v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指血指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按此时的血浆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按此时的血浆药浓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

29、上应占有的体液容药浓推算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积。Vd=A/C0 意义:意义:F进行血药浓度与药量的换算进行血药浓度与药量的换算F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Vd值越大,药物进入值越大,药物进入组织越多组织越多 如体重如体重70kg的人,总体液约为的人,总体液约为42L(占体重占体重60%)5L血浆中血浆中;10-20L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40L全身体液全身体液;100L某一器官或组织某一器官或组织F间接反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间接反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2页v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stead-state con

30、centration)按恒比消除的药物,以恒速恒量给药后,体按恒比消除的药物,以恒速恒量给药后,体内药物总量逐渐增加,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内药物总量逐渐增加,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量等于进入体内的药量时,体内药量不再明量等于进入体内的药量时,体内药量不再明显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一般需显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一般需45个半衰个半衰期。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均不能提期。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均不能提前达到稳态,只能提高药物浓度;若急需达前达到稳态,只能提高药物浓度;若急需达到稳态控制病情时,可加大首次药量(负荷到稳态控制病情时,可加大首次药量(负荷量),然后给维持量。量),然后给维持量。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2页一级动力学消除与累积量一级动力学消除与累积量半衰期半衰期 体内残留体内残留 被消除被消除 反复用药反复用药 个数个数 药量药量(%)药量药量(%)累积量(累积量(%)1 50 50 50 2 25 75 75 3 12.5 87.5 87.5 4 6.25 93.5 93.5 5 3.12 96.88 96.88 6 1.56 98.44 98.44 7 0.78 99.22 99.22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2页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42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