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0487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XX县XX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XX县XX镇人民政府二八年十二月39目 录一、项目简况3二、项目背景3三、指导思想、建设原则5四、项目区(XX镇)社会、经济状况6五、迁出区基本情况9六、搬迁方式10七、安置地选择11八、安置模式11九、龙山村安置区基本情况12十、安置区的建设12十一、迁出地建设13十二、投资预算14十三、资金来源15十四、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16十五、效益分析16十六、后续发展途径18十七、保障措施18十八、结论22十九、附件23附件1: 项目区建设位置图附件2:迁出及安置位置图 附件3:安置区新建移民房平面示意图附件4:安置区新建移民房效果图 附件5:移民搬迁农花名

2、册附件6:移民住宅工程方案设计 附件7:道路工程方案设计附件8:供水和排水工程方案设计附件9: 供电建设工程方案设计附件10: 环卫设施和路灯建设方案附件11: 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方案附件12: 2009年XX镇易地移民搬迁项目概算表附件13:XX县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的审核意见附件14:XX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机构附件15:XX县易地扶贫搬迁若干政策规定附件16:XX且县财政局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县级政府配套资金的承诺函附件17:XX县建设委员会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规划说明附件18:XX县国土资源局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土地使用说明附件19:XX县环境保护局关于

3、XX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的预审意见附件20:XX镇政府关于XX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镇政府配套资金的承诺附件21:XX镇关于栗阳等村民要求搬迁的批复附件22:龙山村关于接收移民为龙山村民的意见一、项目简况项目名称:XX县XX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移民迁出村:梓丰村(芦塘、周村)、栗阳村(北岭、岭上、岭下、北岩)、安元村(汪山、里河)龙山村(龙湾)、郑村村(高建)。 移民安置点:XX县XX镇龙山村龙湾新村。项目实施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二、项目背景XX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皖南山区和陈村水库上游,属军事禁区;全县人口11万人,其中农业贫困人口4.4万人;境内地貌以低山、高丘分布为

4、主,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一般在50至100米之间;最高海拔1728米。最低海拔34米,相对高差1694米;国土面积140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81.8万亩,水面3.48万亩,耕地0.45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85.8、2.1、3.2,大体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结构,人均占有分别为18.9亩、0.4亩、0.67亩。XX镇位于XX县西部,距县城33公里,境内四面环山,丘陵、谷地、山冲、河流镶嵌其中,是XX县重点贫困乡镇。全镇辖13个行政村、203个村民组,总人口19681人,其中农业人口18753人,贫困人口6256人。目前尚有9个行政村中的23个村民小组,1890人,仍生活在缺水、

5、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学生上学困难,群众就医难,经济发展缓慢的高寒山区,至今仍过着“伐薪烧炭换米盐,养鸡养鸭换零钱,养猪为过年”的原始贫困生活。因受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限制,难以摆脱贫困,致使人口素质降低,十几年没有考上一个大学生,没有一户娶过媳妇。为了彻底改变他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只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才能彻底改变生存条件,巩固扶贫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建设,改变生态环境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益,提高人口素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积极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召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扶贫治本之举措;也是党和各级政府实

6、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构建小康文明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三、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按照“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讲究实效”的原则,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提高移民受益程度,使移民共享改革成果,帮助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使安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恢复和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为贫困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二)建设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

7、、讲求实效的原则。2、实行分批迁出,集中安置的原则。因贫困群众的素质、经济差异及易地扶贫搬迁是新生事物,为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为下步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积累经验,只有根据群众的意愿,实行分批迁出,集中安置。通过示范,带动全面。 3、坚持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相结合原则。通过搬迁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同时通过培训提高科学种植、养植水平,提供务工经商途径,增加移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4、坚持移民搬迁、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原则。对迁出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恢复生态。5、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项目实施人员扎实认真的协调工作,使迁入、迁出双方都能在

8、自愿的基础上配合搞好易地移民搬迁工作。6、坚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带动,整合涉农资金,及移民投入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三)建设目标:移民一年搬迁建家园,两年定居抓收入,三年脱贫又致富;安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恢复和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四、项目区(XX镇)社会、经济状况(一)历史沿革XX,原名XX口,因黄湓河上游两条支流(大漳河、石岭河)于此汇合而得名,故而沿袭至今。自1985年XX乡更名为XX镇,区划基本稳定。2007年初全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原莘田乡、XX镇,组建新的XX镇,政府驻地仍设XX,是XX县西北部重要集镇。(二)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XX镇位于XX县西部,东邻贵池区

9、梅村镇、北连唐田镇,西靠东至县洋湖镇,南与本县丁香镇接壤。2、地形地貌区域内为东南高,西北低,呈倾斜势,东部最高海拔820米,西部海拔34米,地质结构以纯质页岩和变质岩,严重风化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组成山体为主,土壤以黄壤、黄棕壤、红壤为主。3、气候XX镇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处于大气环流冷暖交汇地带,位于东径117045,北纬3020,年平均气温160,极端高温42.90,极端低温-13.20,全年无霜期235天,年降雨量在1350-1600毫米之间,每年4-8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75%以上,春夏多雨,秋冬季少雨易干旱,年平均日照指数1704小时。是典型的“靠天吃饭”雨养农业区。4、水文

10、XX镇河流绝大部分属黄湓河水系,移民安置区地下水贮量丰富,目前浅水层开采率低,能够满足移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5、土地资源XX镇国土面积132.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3.8万亩,耕地1.68万亩,园地1.05万亩。有可复垦耕地1500亩(主要是废弃宅基地)。6、土壤境内群山山体大多以石灰石,页岩为主构成。耕地沿天然河流或山冲分布,且大块成片耕地分布于XX谷地。土壤主要有沙壤、黄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多种类型,PH值在4.55.5之间,土壤肥沃,开发潜力大,是XX县粮食主要产区。(三)社会、经济概况XX镇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8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元,粮食总产量7817吨,人均产粮

11、404公斤。全镇通电户数4815户,街区及13个行政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受益农户1802户,占总农户34.5,受益人口7372人,占总人口38.1。镇村道路总长131.1公里,其中柏油路18.6公里,砂石路87.5公里。目前全镇村村通车(到村部),13个行政村通上了有线电话,固定电话装机量达到1165门,建有5个移动通讯基站。全镇共有15个村卫生机构,其中卫生院2个,医务人员65名,护理人员34名,床位78个。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571人,中学教师47名;村级小学13所,在校学生3109人,小学教师137人;建起幼儿园3所,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128人。五、迁出区基本情况一、迁出区的搬迁

12、原因本次易地扶贫搬迁涉及的村民组:梓丰村的周村、芦塘村民组;栗阳村的岭上、岭中、岭下、北岩村民组;安元村的汪山、里河村民组;郑村村的高建村民组;龙山村的龙湾村民组。这些村民组都是居住在海拔650米以上,普遍存在缺水、少电、无路、信息闭塞,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学生上学困难,群众就医看病难,经济发展缓慢的高寒山区,人均耕地0.3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762元以下。二、移民对象的选择及确定(一)搬迁户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海拔650米以上,自然条件差的高山区贫困群众,人均耕地面积在0.3亩以下的、人均纯收入785元以下;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工程建设中需要搬迁的农户

13、;贫困地区受地质灾害严重的农民。2、有劳动能力,尊纪守法,实行计划生育,愿意到搬迁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二)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的确定根据XX镇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及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群众意愿,搬迁区域确定为XX镇的梓丰村、栗阳村、安元村、龙山村、郑村村等5个村。(三)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确定1、凡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农户,必须自愿提出申请。2、审批程序:搬迁户自愿申请。填写好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申请表和XX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人口迁出审查表,各一式四份。镇派出所、镇人民政府审查后签意见盖章,再由镇人民政府统一报县林业局审查签意见盖章,最后报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定案

14、。(四)各迁出点的移民规模全镇经审核计划搬迁规模为159户608人(其中梓丰村47户188人,安元村28户103人,栗阳村23户88人,郑村村17户53人,龙山村44户176人)(具体名单见附件5:2009XX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名单)。六、搬迁方式XX镇梓丰村、栗阳村、安元村、龙山村、郑村村、易地搬迁以高山居民及地质灾害频发地居民为主,采取分户、分批搬迁,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七、安置地选择(一)安置地选择依据1、安置地位于XX镇龙山村有闲置宅基地,易于集中安置。2、安置地位于XX镇镇区,符合小城镇整体规划,有利于促进安置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3、安置地周边有

15、多家服装加工、木竹加工企业和水泥生产企业及餐饮服务业,有利于搬迁户日后依托企业安排就业,同时又便于组织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4、安置地位于XX镇镇区,吴红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电力设施完善、饮用水源充足;中小学设施齐全、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室3所,医疗卫生能满足新增人口需求。(二)安置地的确定方法及安置人口规模此次集中安置全镇计划搬迁规模为159户608人(其中梓丰村46户181人,安元村39户154人,栗阳村35户147人,郑村村27户94人,龙山村12户42人)。八、安置模式安置模式:集中安置。安置点:XX县XX镇龙山村龙湾新村。九、龙山村安置区基本情况龙山

16、村是XX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总面积5.48平方公里, 20个村民组,农业总人口2081人,耕地4692亩,其中旱地1008亩,水田3684亩,区间水田以种植烟草和水稻为主,区间旱耕地以种植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为主,系XX县烟、粮、棉主产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龙山村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吴红公路从该村穿过,组组通机耕路,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十、安置区的建设1、安置区的主要生活和生产条件及移民生产发展方向安置区交通便利,具备路通、电通、水通条件,居住环境改善后,移民能安心搞好生产,通过发展种植、服务业、劳动力转移输出等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2、搬迁户的生产用

17、地来源通过土地流转,确保安置户每户3亩水田。3、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政府征用建房用地62.8亩,征地资金由县政府统筹安排;新建住宅159套,每套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具体设计见附件6:移民住宅工程方案设计)。道路建设:新修住宅区道路3公里,路基宽9-11米,路面宽7-9米,满足人、车、农机通行和消防避灾应急之安全。(具体设计见附7:道路工程方案设计)。供水和排水设施:新建高位蓄水池1座120立方米、铺设输水管道1.6公里,修建排水渠道3公里;(具体设计见附件8:供水和排水工程方案设计)。供电设施:住宅区安装30KVA配变1台,10KVA线路2公里,户表工程159户。(具体设计见附件

18、9:供电工程方案设计)。环卫设施、路灯:新建生活垃圾池40个,化粪池159个,路灯40盏。(具体设计见附件10:环卫设施和路灯建设方案)。公共活动场所:1000平方米、健身器材20套,(具体设计见附件11:公共活动场所工程方案设计)。十一、迁出地建设(一)退耕还林方案1、移民迁出后,对坡度大于25的坡地520亩,在县林业、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计划种植水果和毛竹或造林,恢复植被。2、条件允许下对原宅基地70亩恢复为耕地,种植旱粮和其它经济作物,发展经济达到脱贫致富目标。(二)方案实施时间搬迁后,用两年时间实施完毕。十二、投资预算(一)、投资预算依据本项目投资预算参照以下标准:1、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

19、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 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安徽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2年);4、安徽省建筑工程基价定额(2002年);5、XX县村镇规划管理实施办法(20082018年);6、交通部公路工程预算定额;7、结合扶贫、以工代赈项目等具体情况编制。(二)、工程总投资工程总投资1441.67万元。1、宅基地征用费113.04万元。2、移民住宅工程954万元。3、公共基础设施建设357.63万元。1)、道路工程223.65万元;2)、供水和排水工程79.28万元;3)、供电工程27.98万元;4)、环卫设施18.72万元;5)、公共活动场所6万元;4、勘察

20、规划设计费4万元。5、项目管理费5万元。6、预备费10万元。十三、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441.67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投资 3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50万元、移民资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2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移民点的道路、供排水、供电及移民建房补助等方面建设,群众自筹建房资金832.4万元,主要用于移民建房,县级政府筹资用于宅基地征用113.04万元;镇政府筹资11.23万元用于勘察规划设计、项目管理费。十四、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2008年11-12月,对搬迁点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做好宣传发动和搬迁户的思想工作,完成项目的实施设计方案。2008年12月2009

21、年7月,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期内要完成住宅、道路、水电等建设;2008年12月2009年7月,组织农户为下一步的生产、生活做好准备。2009年11月检查验收阶段。十五、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经过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将退出土地进行植树造林,使全镇造林面积得到增加520亩,可以建设局部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生态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植被涵养水源,改善气候条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完善了安置点的村庄道路、人畜饮水、排水、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彻底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更加调动移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极积性。移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迁出前的600元逐步达到2000元以上。1、

22、种植业:按户均种植3亩烟叶,亩产350斤干叶, 7.5元/斤,可收入7875元;同时以种植3亩晚稻,亩产900斤,可收获稻谷2700斤;每户折合现金10575元,总收入10575159=168.14万元;扣除每亩成本1000元,总成本15.9万元;可获得168.14-15.9=152.24万元。2、劳务收入:周边企业可安排180人就业,月均纯收入700元;劳务输出100人,月均收入1000元;总收入180700+1001000=22.6万元。3、移民在安置区可经营小商店和餐饮店,解决20人就业,月均收入1300元,总收入2.6万元。以上三项总收入177.44万元,人均177.44608=291

23、8元。(三)社会效益经过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区人口稳定脱贫,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生存条件和命运,促进社会稳定。体现“三个代表”,使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加深入人心。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构建和谐文明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十六、后续发展途径经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的慎重分析,XX镇龙山村安置点适宜对搬迁群众采取如下后续经济发展模式。1、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确保每户3亩耕地)发展种植业,结合XX镇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烟叶种植。2、通过“阳光培训”使搬迁群众掌握新的劳动技能,确保每户有1人掌握1门新技术,组织100人外出务工创收。3、鼓励移民在安置区经营便民小商店,开办个体餐饮服务店,可解决20人就业

24、。4、通过协调周边各企业优先安排搬迁群众就业,服装加工可安排近100人,木竹加工企业可安排50人,水泥厂可安排30人。 5、安置区距迁出地控制在3.5公里以内,确保部分搬迁户,能继续利用原有茶叶和木竹资源,保证基本的生活来源。十七、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机构 ,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的组织领导。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度高的扶贫工 作措施 , 是一项系统工作 , XX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财政、民政、土地、城建、交通、扶贫、林业、水利、卫生、公安等为成员单位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上下配合、多方协调、全面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按

25、照建设目标任务,定期分析 ,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与县发改委、财政等部门沟通 , 保证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的顺利实施。2、积极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工具进一步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社会意义,使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理解和支持移民项目,并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去。3、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首先,做到先规划后实施。其次 , 要规范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按照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及投资估算、概预算编制办法和安徽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等规定编制。凡是前期工作未完成、未按标准编制、未达到深度要求、未经审批的项目 , 不予开工。第三 ,按程序

26、报批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要按照基本建设管理。4、完善工程的建设管理机制,提高工程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和批准的设计实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一是对所有建设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公示制。二是承担总投资在 100 万元以上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必须达到相应的资质要求,严禁非法转包和分包。三是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提高工程质量。四是镇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工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查处工程质量方面发生的问题。五是实行工程验收评价制度,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竣工后,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由县发改委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按项目审批权限 ,验收合格后

27、才能投入使用。5、严格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严格按照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的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把资金真正运用到扶贫项目上。建立严格的工程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全部用于工程建设。坚决杜绝截留、挪用、挤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等违法行为的发生,镇政府不定期请县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跟踪审计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问题,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6、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考核机制。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任务工程管理、资金到位、工程质量等关键指标纳入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以考核推动工作。7、积极筹资,确保实施。易地扶

28、贫搬迁仅靠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是不够的,必须积极拓宽各种筹资渠道,积极协调争取农电网改造、扶贫开发、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国家投资。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搞好群众自筹,勤俭办事,用最少的资金办最大的实事,让移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8、抓好协调,搞好服务。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需要搞好各方面的协调服务。对搬迁户建立卡档,实行迁入前、后管理。完善迁入农户的二轮土地承包合同、流转等相关手续,及时办理农户迁转手续,使移民在安置区取得永久性居住权。抓好科技培训,提高移民劳动技能和外出务工技能,很快适应新习俗、新生活、新环境。积极搞好接收、融合工作,使移民搬的顺心,住的安心,生活的舒心

29、。9、加强建后管护。为确保项目发挥长期效益,在项目实施前增强群众参与性和规划的透明度 ,公用设施竣工后,及时组织验收,办理移交使用,落实管护单位和管护人员和管理经费,使项目发挥长期效益。10、建立回访制度。对搬迁的移民,实行年回访制度,了解移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情况,对搬迁的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同时通过回访,掌握易地移民搬迁的新情况,为下步开展易地移民搬迁提供依据和经验。 十八、结论该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441.67万元,可从根本上解决山区159户608人贫困户的贫困面貌。该工程完成后,贫困户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地区搬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中,有利于国家降低基础设施投入成本

30、,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山区农村小城镇建设,把居住偏远、分散的贫困户适当集中到地理条件较好的居民点或集镇,能更好地转移农村劳动力,配套完善集镇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贫困户节约生产和生活成本,拓宽思想视野,增加就业门路,寻找致富项目,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十九、附件附件5: XX镇易地移民搬迁试点工程农户花名册序号村别组别户主姓名人口1栗阳北岭杨永红42栗阳北岭陈先玉43栗阳北岭张顺义54栗阳北岭葛勇45栗阳北岭孙大明46栗阳北岭余占胜37栗阳北岭夏新发48栗阳北岭陈先云39栗阳北岭汪明才510栗阳 岭上余根深311栗阳 岭上刘和苗312栗阳 岭下

31、张纯军313栗阳 岭下陈冰心314栗阳 北岩汪明才415栗阳 北岩李惜春416栗阳 岭上孙大明417栗阳 岭上孙大志418栗阳 岭下张纯清419栗阳 岭下储成胜420栗阳 岭下张庆421栗阳 岭下张纯移422栗阳 岭上刘和根423栗阳 岭上程友康424安元里河朱圣安325安元里河朱圣松326安元里河胡贤桃327安元里河陈茂华328安元里河胡艮坤329安元里河胡基明330安元里河陈茂宏331安元里河胡艮权332安元里河张双德333安元汪山查长友434安元汪山陈茂根435安元汪山陈茂春436安元里河朱圣学437安元里河胡艮奎438安元里河陈茂金439安元里河沙龙云440安元里河胡基华441安元里河

32、胡艮舟442安元里河胡艮华443安元汪山陈茂旺444安元汪山叶孔兵445安元汪山叶孔友446安元汪山查正祥447安元里河朱圣泉448安元里河胡会文449安元里河陈茂苗450安元里河程度良451安元里河胡名义452龙山龙湾余本宏353龙山龙湾王以高454龙山龙湾程结义655龙山龙湾黄政君656龙山龙湾李基建357龙山龙湾谢孔义558龙山龙湾沈令正359龙山龙湾陈信义660龙山龙湾刘曙华561龙山龙湾方扣明362龙山龙湾吴小黑563龙山龙湾罗传明564龙山龙湾查正林365龙山龙湾徐正坤366龙山龙湾胡正兵467龙山龙湾李金盛468龙山龙湾小杰569龙山龙湾刘会林370龙山龙湾金大华371龙山龙湾张

33、启周372龙山龙湾施金华573龙山龙湾刘四一374龙山龙湾方国和375龙山龙湾刘会成276龙山龙湾余本新477龙山龙湾吴学红378龙山龙湾程千林579龙山龙湾谢新贵580龙山龙湾余君681龙山龙湾夏山友582龙山龙湾余本柳483龙山龙湾谢小年484龙山龙湾李凡485龙山龙湾查选举386龙山龙湾余本权487龙山龙湾郑大五388龙山龙湾余本强589龙山龙湾叶传海390龙山龙湾刘如顺491龙山龙湾王公齐592龙山龙湾张丽393龙山龙湾叶林394龙山龙湾桂联应495龙山龙湾崔小伍496郑村高建鲍士传297郑村高建李松华198郑村高建王厚生199郑村高建汪术五1100郑村高建胡东林3101郑村高建查正停

34、3102郑村高建程小友4103郑村高建王金梁4104郑村高建汪丙洋4105郑村高建涂中贵2106郑村高建江路生3107郑村高建徐成木3108郑村高建姚向阳3109郑村高建涂德圣4110郑村高建江文义5111郑村高建陈四新5112郑村高建郝小年5113梓丰芦塘谢来宝6114梓丰芦塘谢掌印4115梓丰芦塘谢志得5116梓丰芦塘谢天保4117梓丰芦塘谢小平5118梓丰芦塘周新国3119梓丰芦塘费章亮4120梓丰芦塘谢张建5121梓丰芦塘谢新乐5122梓丰芦塘谢永和5123梓丰芦塘查选道4124梓丰芦塘谢小毛3125梓丰芦塘谢新保5126梓丰芦塘谢小来4127梓丰芦塘谢正权4128梓丰芦塘谢年喜612

35、9梓丰芦塘谢文华5130梓丰芦塘谢小全4131梓丰芦塘谢美舟3132梓丰芦塘谢根有5133梓丰芦塘谢根方4134梓丰芦塘谢天和4135梓丰周村汪桃荣2136梓丰芦塘谢河君3137梓丰芦塘谢根发3138梓丰芦塘谢江潮3139梓丰芦塘徐伟萍3140梓丰芦塘顾茂祥3141梓丰周村冯结宝3142梓丰周村周新来3143梓丰周村冯爱国3144梓丰周村查正家3145梓丰芦塘谢检宝4146梓丰芦塘谢美才4147梓丰芦塘谢贤得4148梓丰芦塘谢长苗4149梓丰芦塘谢进4150梓丰芦塘谢恩福4151梓丰芦塘谢彬乐4152梓丰芦塘谢年友4153梓丰芦塘谢永胜4154梓丰周村周新求4155梓丰周村周胜祥4156梓丰周

36、村周自权4157梓丰周村周国胜4158梓丰芦塘谢美来5159梓丰芦塘潘发根5合计608附件6:移民住宅工程方案设计移民住宅建设工程是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能移得来、住得下的重要保证措施,也是关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成败的核心所在。鉴于此,移民住宅工程本着“长远规划一次到位,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分期实施先易后难,节省资金讲求实效”的原则,规划户均住宅占地0.2亩。4户组团为一个住宅单元,每户设计化粪池一个共159个,每个住宅单元配建垃圾池一个共40个。主房设计为2层单面小楼,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预算单价500元/平方米,临路建设上宅下店,功能齐全,适用美观,既能作临街门面,也可作为农机、

37、农用车库房的具有城市化水准的小康农宅示范样板。建房模式:移民工程必须建起主房,盖起大门楼保证移民搬入新居能正常生活。移民住宅建房工程依照安徽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省、市、县有关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文件规定,预算总需资金954 万元。总造价=159套120平方米500元/平方=9540000元附件7:道路工程方案设计道路规划依据安徽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XX镇建设总体规划经实地勘测,按农村一级路标准设计:全长3公里,设计时速2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汽10级,路幅宽度11米,路面宽度9米。道路工程具体设计:根据XX镇龙山村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图,住宅区道路为七纵五横布局,路基宽11米,路面宽9米,铺20

38、cm厚天然砂砾石作底基层。路面为18cm厚C20砼路面,碎石铺设厚度10cm。道路总3公里。路基挖土方16500方,砂砾石9900方,碎石4050方,C20砼4860方。预算总需资金223.65万元。道路工程预算表序号单项工程名称及规模计算式单位数量单价(元) 金额(万元)(一)路基1土石方3000110.5m3165001524.75 2砂砾石铺筑3000110.30m399004039.60 (二)路面 1碎石垫层300090.15m340506024.30 2C20砼路面 30009m22700050135.00 合计223.65附件8:供水和排水工程方案设计龙山村现用自来水。移民迁入安

39、置后,全村总人口为2689人,现有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经县水务局现场勘测,结合该村实际需新建:一)、供水设施:新建120立方米清水池1座;普通快滤池1座;铺设DN225输水主管道300米,50mmUPVC进户输水支管道1300米;新建管理房2间;供水工程总预算42.8万元。供水工程具体设计:清水池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容积120立方米。管道设计:DN225输水主管道300米,50mmUPVC进户输水支管道1300米,安装闸阀和水表159套。管理房设计:砖混结构平房2间20平方米,作为供水管理之用。供水工程工程预算表五单项工程名称及规模计算式单位数量单价(元) 金额(万元)1

40、沉淀、过滤、蓄水池座36000018.00 2泵房及机电设备台套1500005.00 3自控仪表及加氯设备台套1500005.00 4综合管理房座1200002.00 5配水管网及水表m16008012.80 合计42.80二)、排水工程:住宅区排水、排洪工程按照XX镇镇区排洪工程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分流汇聚”的方法,随主干道埋设管径0.8米高压涵管3公里,汇水流向镇区主渠道,最终排入河道。住户院内、组团单元巷道汇集各自雨水,汇入路边涵管,排入街区泄洪主渠道。排水工程总预算36.48万元。安置区供水和排水工程总预算79.28万元。排水工程预算表序号单项工程名称及规模计算式单位数量单价(元) 金额(万元)1土石方30001.21.2m34320156.48 2排水管道80m300010030.00 合计36.48附件9:供电建设工程方案设计龙山村电力建设已基本到位,入户工程已经结束,为了解决迁入群众的照明问题,只需增装30KVA变压器1台,新架10KVA线路3公里,新接户表159户即可满足移民用电。根据2000年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标准预算工程总投资为27.98万元。供电工程预算表序号单项工程名称及规模计算式单位数量单价(元) 金额(万元)130KV变压器台套1600006.00 2输电线路m3000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