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0361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良种繁育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良种繁育基地一期工程二、申报单位及负责人 *三、项目执行单位及法定代表人*四、项目承建单位及法定代表人*五、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六、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第二节 承建单位概况*第三节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一、编制依据1、十六大会议精神,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2、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6、*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市农

2、业标准化实施方案8、*市土地志;9、*市*区区志;10、*市*区土壤志;11、*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12、*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3、农业气象资料;14、农业水利资料;二、研究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2、产品市场预测3、项目设计方案4、项目技术方案5、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人员培训6、项目实施进度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8、效益分析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一、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区境内。大豆原原种基地确定在*区吉泰办事处新源村,水稻原原种基地建设在*区新华乡新华村;大豆原种扩繁基地确定在*区兴福乡,水稻原种扩繁基地选定在*区太平川镇。二、建设规模建现代农业园区良种繁

3、育基地11435亩,其中:大豆原原种繁育基地300亩,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135亩;大豆原种扩繁基地5000亩,水稻原种扩繁基地6000亩。三、产品方案年可生产优质大豆、水稻种子414.3万公斤,其中:年产大豆原原种7.5万公斤;水稻原原种6.8万公斤;大豆原种100万公斤;水稻原种300万公斤。四、项目建设内容1、原原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1)大豆原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00亩土地平整、培肥;打2眼配套机电井;购置喷灌设备2套。(2)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5亩土地平整、培肥;135亩水稻渠、埂、边建设;1000平方米种子仓库、打2眼配套机电井;建井水增温池5000平方米;

4、购置大型农机具5台/套;修田间道路3000平方米。(3)原原种基地配套工程建设种子晒场3000平方米;种子检验室50平方米;购置种子干燥、清选、包装设备等23台/套。2、原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1)大豆原种繁育基地主要购置整地机、旋耕机、收割机等3台/套,同时进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2)水稻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育秧大棚8个,购置整地机、旋耕机、收割机等3台/套,同时进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五、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六、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600万元,其中:原原种基地及原种扩繁基地工程投资568.3万元,其它费用14.2万元,不可预见费用17.

5、5万元。拟申请省预算内投资300万元,其余300万元由省农科院*农科所和乡(镇)自筹解决。七、主要经济指标1、年均销售收入:1774万元2、年均总成本费用:1566万元3、年均利润总额:20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 40.6%5、财务净现值(Ic8%)1340.2万元6、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3.4年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重点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

6、”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出台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基础,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它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向,符合中央重视农业的政策取向,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市地处*省腹部,位置居中,土壤肥沃,气

7、候适宜,是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和全国三个草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近年来,虽然全市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突出存在着农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品质差,科技含量低,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偏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市场流通与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等问题。*市的农业发展现状要求*市必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2005年由*省农科院与*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并由*省农科院*农科所具体承建并负责运营。经过2年多时间的建设投资千余万元,该园区一期工程现已完工

8、,主要包括现代设施园艺生产展示区、主导主推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优质农作物科技创新区、绿色有机农作物标准化生产展示区、食用菌生产展示区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与信息交流中心。初步形成了集现代农业成果示范与展示、技术培训与传播、技术信息集散、科研与创新、技术孵化与提升、生态旅游观光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现代化农业科技园,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的窗口和现代农业科研创新的基地,得到了农业部副部长*、省委书记*、省长*等领导同志及广大农技人员、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功能,强化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9、的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作物的良种化程度,促进当地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市政府决定以*市现代农业园区为基础,以省农科院为依托,提出*市现代农业园区良种繁育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该项目的建设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富强、民众福址和社会稳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粮食主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耕地数量减少的势头已不可逆转,而我国人口到2030年预计达到16亿。初步测算,粮食总产量和耕地单位面积产

10、量平均每年要以0.7%的速度递增,方能满足16亿人口人均400公斤左右的粮食消费水平。可见,我国耕地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承载压力。因此,在地减人增的情况下,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繁育和推广应用,提高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选择。二、该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种子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要素,是最直接的科技载体,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力。无论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是产量,良种的贡献率都远远高于其他技术措施。目前在我国,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已达36,优良品种已成

11、为国际农业竞争的焦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和建立企业新品种研发体系,将是种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良种的繁育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现代农业园区良种繁育基地具备较强的技术引进、研发、技术组装和科技示范功能,可使广大农民更直观地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实际效果,跟有目标,学有样板,这为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加速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有利于实现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三、该项目的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当地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种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速*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良种是现代

12、农业生产的基础,建立配套完善的农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利用农作物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市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已初步建立,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构架基本形成,种子选育、生产和加工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本项目的建设强化了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无疑将进一步完善当地“试验站、良种场、繁殖区”三级良繁体系;将通过原种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等的严格执行,规范和带动当地大豆、水稻等种子生产,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为优化当地制种环境,进一步促进种子生产标准化,保证*市农业生产用种质量和用种安全;通过市场牵

13、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种子产业化经营方式,加速种子产业化进程,为促进*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第三章 产品市场预测 现代农业示范区良种繁育基地一期工程项目的主要产品为大豆、水稻原原种及原种等,通过基地的培育向周边农民提供大豆及水稻良种,达到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通过对国内市场的分析,项目区的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一、大豆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大豆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能力,其用途极为广泛,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脂肪含量为21%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世界卫生

14、组织推荐为二十一世纪最佳保健食品。大豆又是食品、医药、轻化等工业的主要原料,目前以大豆为原料而生产的工业产品已达400多种,通过大豆加工而生产的豆饼、豆粕等副产品又是发展养殖业的主要精饲料,大豆还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的大宗农产品。当前世界大豆生产形势也比较严峻,按照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需要,大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全世界常年大豆播种面积为8.15亿亩左右,平均亩产140公斤,总产1140亿公斤左右,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大豆总产量分别占世界大豆总占量的45%、17%、10%和9.1%。这四个大豆主产国的大豆总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81.1%,其他各国大豆产量之和只占18.9%,出现了严

15、重的地域性短缺现象,尤其是那些轻工业较为发达、资源又较为贫乏的国家和地区,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优质大豆,今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大豆供应的紧缺状态将长期持续下去,因此,优质大豆生产具有广泛国内外应用市场。大豆是*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为4500万亩左右,占黑龙江作物播种面积的39.1%,为全国大豆总面积的30%,总产450500万吨。*省大豆的商品率为70%,除本省消费外主要供应全国各省,所以黑龙江大豆的市场在全国。全国有23个省(区)商品大豆严重不足,只有黑龙江、内蒙可提供商品大豆,是全国大豆的供应地。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大豆供应严重不足,2001年-2

16、006年我国大豆产需量及进口、出口情况详见下表: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单位:千吨项目时间2001 20022003 2004 2005 2006期初库存 2,672 2,841 1,432 2,979 1,604 3,498 产量 15,412 15,406 16,506 15,393 17,400 17,000 国内总供给量 18,084 18,247 17,938 18,372 19,004 20,498 进口量 13,245 10,385 21,416 16,933 25,800 26,500 总供给量 31,329 28,632 39,354 35,305 44,804 46,998 国

17、内总需求量 28,238 26,980 36,097 33,382 40,906 43,414 出口量 250 220 278 319 400 450 总需求量 28,488 27,200 36,375 33,701 41,306 43,864 期末库存 2,841 1,432 2,979 1,604 3,498 3,134 虽然大豆供应严重不足,但由于国产大豆单产低、成本高、含油量低、质量不佳,满足不了企业需求。特别是随着大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和加工能力的迅速扩大,致使近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建立现代农业园区良种繁育基地,就是要选育、繁育、示范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大豆品种,特

18、别是充分发挥*省大豆无转基因、无污染绿色食品和高蛋白等方面的优势,来提高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能力,占领和扩大国产大豆市场份额,抵制进口大豆的冲击。本项目年可生产大豆原原种7.5万公斤,生产大豆原种100万公斤,可满足115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只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5%,只能一定程度地缓解优良大豆原原种及原种市场的供需矛盾,市场销售绝对有保障。二、水稻水稻是*省第二大作物,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居北方稻区之首,占*省作物播种面积的21.9%,占北方稻区面积的46.9%;总产1100万吨,占北方稻区的37.3%,商品率为66.2%。近年来,*省稻米市场行情非常看好,预期需求呈逐年上升态势。主要可以从

19、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受南方市场需求拉动,北方稻米行情逐年上涨。当前我国粳米的消费量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南方地区居民的稻米消费出现由籼米向粳米转变的趋势。粳米消费区域由原来的东北、华北、京津沪、江浙一带迅速扩大到中南、华南等地的大城市。北米南调的势头将越来越强,南方市场强劲需求,对北方水稻价格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第二,国际市场需求加大。近年全球粮食库存逐年减少,产消差距逐步扩大,差额主要靠往年库存弥补。据资料显示,2006年度,全球粮食总产同比下降2.7%,消耗同比增长3.3%。另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2007年粮

20、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公布如下“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据韩国农渔部表示“2007年韩国将进口34,400吨大米,同比增长52.6%,计划从中国进口21,500吨大米”。以上资料及消息显示,未来几年全球粮食需求缺口还将扩大,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加,预计我国水稻出口额度将加大。*省所产稻米为粳稻类型,其米质佳、口感好、营养全,加之*省稻米以绿色生产驰名,所以在我国南方地区及日本、俄罗斯、南韩等国际稻米市场很受欢迎,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项目区年产优质水稻原原种6.8万公斤,繁育水稻原种300万公

21、斤,仅可满足19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从当前及未来发展趋势看,其市场空间都是十分广阔的。 第四章 建设地点及项目区概况第一节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区境内,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状况,将大豆原原种基地确定在*区吉泰办事处新源村,水稻原原种基地建设在*区新华乡新华村;大豆原种扩繁基地确定在*区兴福乡,水稻原种扩繁基地选定在*区太平川镇。第二节 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均陷的东部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凹陷的中心地带,从西南至东北长115km,自东南至西北宽40km。受东北部隆起的影响,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

22、北部海拔高程最高点为226m,西南部海拔高程最高点在135150m之间。境内河流发育,克音河、墨尔根河、泥河分别从其西、东、南边界流过,呼兰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区,诺敏河自东北流向西南,把*区境内土地天然的分成三大区,即北部丘陵高河漫滩区,包括四方台、民吉、新生、联合、张维、三井6个乡镇,耕地坡度1.5。-50,坡长5001000m;中部双河冲积平原区,包括秦家、双河、五营、三河、兴和5个乡镇,该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南部川岗低河漫滩区,包括新华、永安、西长发、太平川、连岗、红旗、宝山、绥胜、东富、兴福、津河、利民、隆太、东津等14个乡镇,地势平坦,有川岗、低洼之分。(二)水文地质 根据2002年

23、*市*区水务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联合编制的*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本项目区位于“水文地质分区图”BI1分区,即平原台地砂砾石孔隙潜水承压水区。该区地质构造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上荒山组冲洪积黄土状粘土、亚粘土、细砂孔隙潜水,厚530m,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的细砂、中粗砂、砂砾石,上覆亚粘土,下伏泥岩,构成隔水顶板和底板,顶板埋深1030m。含水层厚度535m,局部达39m,水位埋深3.2847m,单井涌水量10003000m3d,属中等富水区,地下水补给模数为7.59x104m3km2.a,可开采模数为6.61104m3km2.a,规划开采系数0.85,现状实际开采模数为6.

24、01104 m3km2.a,实际开采系数为0.91。地下水类型为碳酸钙型、钙、钙筷型、纳钙型低矿化度淡水,酸碱度(PH值)呈中性,每升地下水钙含量低于65吨,属软水,矿化度为每升O.11.Og,水质较好,适用于农田灌溉和饮用。地下水补给主要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还可以接受侧向径流补给,水库、湖泊渗入补给,灌溉渠系渗入补给,灌溉田间渗入补给及鱼塘渗入补给,补给条件很好。径流潜水承压水埋深较大,水力坡度小,但含水岩层颗粒粗,地下水径流条件也很好。排泄主要以侧向径流方式向其下游排泄地下水,另外,人工开采也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之一。 根据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其动态类型为渗入径流型。地

25、下水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主要通过径流排泄,辅以蒸发排泄,地下水丰水期多出现在7、8、9月,与降雨集中的7、8、9月相对应,枯水期多出现在4、5、6月,可见其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三)气候 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秋季早霜,冬季寒冷。冬季在内蒙古高压气候控制下,多为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候控制下,多为东南风,高温多雨。按省气候区划为松嫩平原温和半干旱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1,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41.8。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12、1、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也是温差最大的季节,其中1月最冷。项目区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

26、均较大,等于或大于10的积温2580.7。本区无霜期128d,干旱指数1.65,冻土深度一般在2.Om左右,年平均风速4.1ms,历年最大风速达29ms,相当于11级风力,发生在早春,此时冷暖变化大,风力大,大风次数多,平均每年出现30天,春季占63,风向多西北风和西南风频率最多。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38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68月降水量为369.8mm,占全年降水量的68,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12月2月降水量为12.O m,秋季降水量为93.5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2。选择秦家站为代表站,通过分析,丰水年(p=2 0

27、)1965年降水量为647.Omm,平水年(P=50)1961年降水量为532mm,枯水年(p=75)1959年降水量为455.6mm,干旱年(p=95)1975年降水量为356.8mm。项目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775mm,多年陆地蒸发量为475mm,蒸发量年内分配不均,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较大,秋季较小。即主要集中在忖月,其中川月份蒸发量为3536mm,占全年蒸发量的40%;12月2月蒸发量最小,为20.2m,占年蒸发量的2.3,春季蒸发量为336.1mm,占年蒸发量的38.3;秋季蒸发量为167.6mm,占年蒸发量的19.1。(四)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是黑钙土,其次是黑土。黑钙

28、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左右,黑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左右。黑钙土中可溶性盐类(碳酸钠、碳酸钙)随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上升于地表,部分低洼地段地类返盐霜,有碱斑,土壤肥力较差,有机质含量1.82.1,全氮含量0.170.18,速效磷含量56ppm,速效钾含量100110ppm,PH值7.58.3为盐碱地,应进行改良。其余地段土壤潜在肥力很高,黑土层厚,一般在5060cm左右,有机质含量46,全氮含量0.1 5O.20,速效磷含量1040ppm,速效钾含量150200ppm,PH值在68.5之间,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是仅次于黑土类的一种良好土壤。黑土层一般较厚50100cm,有机质含量高,结构好,营养

29、元素贮量丰富,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49,全氮含量O.120.41,速效磷含量1540ppm,速效钾含量150200ppm,PH值66.5,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五)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以春旱、夏秋涝自然灾害为主。春季(35月)天气变化明显,气温升暖较快,大风日数多,季降水量为68.5mm,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2.6,所以常有春旱发生。夏秋季降水量463.3mm,占全年降水量的85.2,因项目区水利设施不配套,排水不畅,易形成内涝。此外,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年份还发生风灾和雹灾,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直接影响生态农业经济效益,应加大投资力度,增加抗拒自然灾害能力,把自然灾害损失

30、降到最低程度。二、自然资源(一)光热资源 项目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805h,日照百分率在6070,全区太阳年辐射总量116126千卡cm2,与长江中下游相似,日照、光辐射和热量资源在省内占有优势。(二)水资源 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8mm,年蒸发量为1352.5mm。集水面积为2874km2(包含邻县可产生径流面积)。年均降水量相当于15.63108m3,年降水量为12.28108m3,若径流深按50mm计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44108m3,保证率p=80,径流总量为1.15108m3。三、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位于新华乡、太平川、兴福、吉泰办事处等

31、4个乡镇,总人口12.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4.6亩,有中型农机具及配套机具790台套。太平川及兴福乡1.1万亩原种繁育基地区有农户700余户,总人口约2800人。项目区农民主要以种地为主,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水稻、瓜菜等为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6.3%。人均产值2337元/左右,项目区所属村民生活水平在*市居中等水平。四、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一)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排灌系统骨干工程主要为永安灌区的团结排干及其所属支渠,也是本项目区田间排水的承泄区。团结排干始建于1958年,总长度5.6km。东部从陈老铺,向西穿过项目区外,最后排入太平干渠流入呼兰河。团结排干设

32、计排水标准为五年一遇,流经项目区长度为6.3km,设计流量为8.6m3/s,沟底宽4.Om,沟深2.Om,上口宽12m,边坡比为1:2,沟道比降为1/3000。2001年完成土方9.72104m3,达到了设计排水标准。(二)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部与外部交通联系的主要道路为*路、*路、*路、*路、*路。白色水泥路面,路面宽10m,路况好,能够满足区内交通运输要求。(三)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有10kv高压线路穿过,村屯之间均使用国网电,电力设施齐备,为以后的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但是项目实施后,随着灌排设施的增加,电机井的增加等,电力设施还需延伸、拓展。(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示范区内无

33、其他工矿企业,无污染源。(五)其他设施状况近年来,项目区范围的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话普及率在50左右,有线电视普及率在90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教育、医疗卫生也有较大发展,农民可以就近就医,孩子可以就近上学,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生产和劳动中去。五、农田配套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田间排水系统及灌溉系统没有形成规模。基本成形的排水沟仅有3条,总长11.2km,灌溉机井50眼。但排水工程因缺乏相应配套建筑物,造成淤积、时断、时续现象发生,加之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导致排水不畅,渍涝成灾。现有灌溉机井均为农民自发投资兴建利用柴油机发电抽水的浅水塑料管井,这些

34、井的特点一是管径较小,出水量少;二是与统一规划布局要求不符;三是使用年限较长,均已达到报废状态。因此这些井不能重新利用。项目区的农田配套设施极不完善。第五章 项目方案设计第一节 项目建设原则及目标一、建设原则1、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原则。鉴于粮食主产区在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中要把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2、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原则。要应用现代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提高优良农作物品种的选育、繁育水平,加速当地优良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35、,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要面向全省全国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基地主导作物品种,提高示范项目农产品优良品种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从而使示范项目建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4、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的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优势条件,发展特色种子产业,生产特色种子产品。努力把自然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5、坚持以带动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原则。项目的建设要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通过发挥项目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市场潜力大、地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的优良种子产品生产,从而优化当地种

36、子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二、建设目标1、提高*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将优良品种对当地农作物增产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0%。2、实现良种繁育基地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3、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推进全市农产品优质化进程。4、使*大豆、水稻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增产5亿斤。5、加速项目区及周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区农户年均增收900余万元,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以上。6、以基地项目带动周边村屯、道路等配套设施全面建设,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规模建现代农业园区良种繁育基地11435亩,其中:大豆原原种繁育

37、基地300亩,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135亩;大豆原种扩繁基地5000亩,水稻原种扩繁基地6000亩。二、产品方案年可生产优质大豆、水稻种子414.3万公斤,其中:年产大豆原原种7.5万公斤;水稻原原种6.8万公斤;大豆原种100万公斤;水稻原种300万公斤。三、主要建设内容1、原原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1)大豆原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00亩土地平整、培肥;打2眼配套机电井;购置喷灌设备2套。(2)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5亩土地平整、培肥;135亩水稻渠、埂、边建设;1000平方米种子仓库、打2眼配套机电井;建井水增温池5000平方米;购置大型农机具5台/套;修田间道路300

38、0平方米。(3)原原种基地配套工程建设种子晒场3000平方米;种子检验室50平方米;购置种子干燥、清选、包装设备等23台/套。2、原种繁育基地建设内容(1)大豆原种繁育基地主要购置整地机、旋耕机、收割机等3台/套,同时进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2)水稻原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育秧大棚8个,购置整地机、旋耕机、收割机等3台/套,同时进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详细建设内容见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建设内容工程量1原原种基地1.1大豆原原种基地基础设施土地平整、培肥300亩打配套机电井2眼喷灌设备2套1.2水稻原原种基地基础设施土地平整、培肥135亩渠埂边建设135亩种子贮藏仓库1000平方

39、米打配套机电井2眼井水增温池5000平方米大型农机具5台田间道路3000平方米1.3原原种基地配套工程种子晒场3000平方米10T/H种子干燥机1台斗式提升机(干燥机上料)1台燃油热风炉1台风筛式清选机2台风筛选除尘系统2套重力选清选机2台种子包衣机2台种子自动包装称5台种子检验室改造50平方米种子检验设备购置7台套2原种繁育基地2.1大豆原种繁育基地大豆收割机3095型1台综合整地机1套综合整地旋耕机1204型1台田间配套工程2.2水稻原种繁育基地育秧大棚及辅助设备8个收割机3095型1台综合整地机1套综合整地旋耕机1004型1台田间配套工程第三节 项目技术方案一、原原种生产技术将经育种专家

40、多年调查和品质分析选择出的优良株系种入育种田,在株系中再选择出整齐稳定的优良株行,筛选后的各株行种子经收获、混合脱粒后即为原原种,也是所说的育种家种子。其工艺流程图如下:优良株系 优良株行 混合收获 原原种二、原种生产技术(一)大豆原种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1、品种选择在高产栽培中良种的贡献率一般占30%,而在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中,其良种的贡献率达5070%。因而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A成熟期适宜,保证霜前成熟。 B品种平均含油量在20%以上。 C生态类型适宜,经专家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品种。 D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目前适于我区种植的优质品种有绥农22、绥农23、合丰5

41、0、合丰51、黑农48等。 2、种子处理 A种子精选。种子播前应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成苗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B种子包衣。播种前用已登记的高效、低毒大豆种衣剂包衣,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和根腐病等病虫害。推荐选用35%多克福种衣剂,用量为35%种衣剂1200ml加益微100-150ml包100公斤大豆种,或用2.5%适乐时150ml加益微100-150ml拌100公斤大豆种,或用2%菌克毒克1000-1500ml加益微100-150ml拌100kg大豆种子,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及根部病害,有

42、效期可达60天。 3、轮作与整地 A合理轮作。实行三年以上(含三年)轮作,不重茬,不迎茬。 B精细整地。在土壤耕作上,实行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压、起垄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在三年轮作制基础上,推广伏、秋深翻,翻深不小于25厘米。伏、秋深翻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垄向要直,50米垄长直线误差在5厘米以内,垄距误差2厘米以内,垄幅误差3厘米以内。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18厘米,垄高误差2厘米。有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厘米,粉碎根茬长度56厘米。整地达播种状态。 4、施肥 A增施有机肥。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

43、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 B合理施用化肥。推广应用测土平衡施肥技术,氮、磷、钾肥搭配。一般每公顷施尿素5060千克、磷酸二铵150190千克、硫酸钾6575千克。 C施肥方法。1、种肥。化肥作种肥,侧深施于种下57厘米,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2、叶面肥。大豆前期若长势较弱,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顷用尿素10千克加磷酸二氢钾1.5千克溶于500千克水中进行叶面喷施。 5、播种 A种植方式。采用清种或大比例间种。 B播期。在地温稳定通过78度时开始播种,我区一般在4月25 日5月5日。 C播法。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12厘米。 D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我区常

44、规垄作每公顷保苗25万株左右。 E播量。大豆播种量与密度、百粒重、种子净度、发芽率及田间损失率有关。在我区一般公顷播量为5560千克。 F播种质量。播种均匀无断条,非穴播的20厘米无籽为断条,每5米断条不超过1处,机械垄上播种时应对准垄顶中心,偏差不超过3厘米。播量误差在3%以内。播深46厘米,行距误差在1厘米以内,覆土均匀,及时镇压。 6、田间管理 A深松。当大豆苗出齐后,进行铲前深松。 B铲趟。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铲趟伤苗率小于3%。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拔净大草。 C喷灌。有条件的示范区根据旱情状况和生育需水规律进行喷灌。喷水量为分枝至开花期30毫米,开花至结荚期3040毫米,鼓粒期3

45、035毫米。喷灌强度应小于土壤入渗速度,以地表不产生径流,不破坏土壤结构,地表不板结为原则。D化学除草。a、选用除草剂的原则。选择安全、经济、高效除草剂,禁用长残效除草剂。b、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墒情好时可以在大豆播后出苗前进行封闭处理。每公顷用90%禾耐斯1500毫升加48%广灭灵乳油750毫升再加阔草清60克,或用50%乙草胺3000毫升加12.5%农思它1000毫升,对水300千克进行土壤喷雾。c、茎叶处理。大豆出苗后,在杂草24叶期进行防除。防除禾本科杂草,每公顷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500毫升,或用15%精稳杀得乳油7501000毫升,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450毫升对水300千克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每公顷用25%氟磺胺草醚10001500毫升,或用24%杂草焚水剂10001500毫升,对水300千克喷雾。当田间杂草种类较多,可同时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