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0314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某某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某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表格齐全).doc(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某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2、项目主管部门:四川省市农业局。3、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4、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建设地点:一是标准种薯基地建设:原种扩繁基地300亩,建设地点茶垭乡邱家坪村、八台乡和尚岩村、堰塘乡虾叭口村;一级脱毒种扩繁基地5000亩建设地点茶垭乡、八台乡、堰塘乡、皮窝乡;标准化良种繁殖基地10000亩,建设地点茶垭乡、白沙镇、八台乡、石塘乡、堰塘乡、旧院镇、皮窝乡、庙坡乡。二是建立马铃薯种薯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地点:太平镇河西开发区;三是种薯贮藏库土建工程规划在市太平镇状元坝村、八台乡天池坝村。建设规模:

2、形成年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9000吨、优质种薯19000吨的生产能力,以满足乃至全省对马铃薯优质种薯的需要。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500 m2及配套仪器设备;建设种薯储藏保鲜库3000m2;建设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300亩、一级脱毒种扩繁基地5000亩、标准化良种繁殖基地10000亩;新建排灌渠系1250m、蓄水池20口。5、项目投资规模及来源:估算项目总投资额10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40万元,基地建设250万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投资132万元,种子储藏库445万元,技术培训20万元,其他费用(专用肥料、除草剂、病虫害防治)133万元。申请中央投入900万

3、元,地方配套100万元(见附表1)。6、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一年,即2009年1月至12月。7、项目效益: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固定资产617万元,其中马铃薯储藏库新增固定资产445万元;项目建设所涉及乡镇村、社新增沟渠、蓄水池固定资产40万元 。储藏库能保证近15万亩的种子供应。项目区种子总产量2.955万吨,产值达4380万元,此项户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户平纯收入1074元,人平纯收入358元,经济效益十公可观。同时,可大大提高马铃薯主产区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有利于边远地区特别是旱作农业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并为农村经济培植新的增长点。龙

4、头企业对马铃薯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优质产品,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生态方面,发展马铃薯生产是山区旱作农业的首选项目,马铃薯生产需水量较小,仅为每亩50立方米,是小麦、油菜等作物灌水量的一半,节水量可达每亩50立方米以上,能有效地节约用水,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是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保持可持续发展,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优质农产品发展步伐,推进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二、综合评价和结论1、综合评价市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规划合理,基地工程工艺组装结构紧密,外型美观,结构坚实,布局线条流畅;设备配置经济适用,设备先进,功能性强,建设项目投入结构比例适当,符合国家

5、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管理措施科学,操作性强,影响力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建设时机成熟,建设周期短、方案合理,切实可行,建设给予立项支持。2、论证结论(1)本项目的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符合我国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现行政策,符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实施本项目,将显著提高我省优质脱毒马铃薯的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在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保证。(2)项目承担单位具备较好的土地、设施、设备、管理基础,其技术依托单位具备完善的技术规程,可以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因此项目承担单位具备完成该项目的条件和能力

6、。(3)项目选址方案合理,技术工艺先进,产品方案符合农民生产需要的实际,技术评价可行。(4)资金投入与收益:本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省以上补助资金900万元、地县两级配套资金50万元(其中市级配套30万元、县级配套2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0万元。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建设单位将新增固定资产577万元;项目实施村社将新增固定资产40万元;项目实施后的产值和产量情况:300亩原种繁殖基地可生产原种300吨,按每公斤4元计算,实现产值120万元;5000亩一级脱毒种薯基地可生产种薯9375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实现产值1875万元;1万亩标准化基地可生产优质种薯19875吨,按每公斤1.2元计

7、算,实现产值2385万元。全市种植面积(两季)27.7万亩,按万亩产量计算我市总产量550538吨,总产值6600万元。通过建立马铃薯种子储藏库使马铃薯种子安全越冬、防止种子烂种,保证了种子质量。能保证2万吨的种子储藏。我市将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同时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20万余吨。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农民直接经济效益明显,种子总产量2.955万吨,产值达4380万元,此项户平收入5724元,人平1908元,户平纯收入1074元,人平纯收入358元,经济效益十公可观。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职工操作技术和农民栽培管理本项目的所采用的技术工艺需要有较熟练

8、的操作技术和规范的操作规程,需要较高的职工素质和劳动技能,也需要科学的管理,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建议项目建成后,建议聘请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切实抓好职工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以确保项目正常运转对管理和技术的需求。我国马铃薯产区由于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普及推广力度不够,加之生产投入不足,马铃薯单产水平一般较低,同时,由于栽培管理不当,产品的商品率普遍较低。现已推广应用的许多成熟高产栽培技术,如:种薯催芽、切刀消毒、起垄栽培等一些常规栽培技术,在一些地方生产中,也尚未得到有效普及应用。因此,应加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和推广普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2、资金问题本项目建设还存在资金

9、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国家资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尽快完成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农民尽早受利。三、项目编制依据本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来源有: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2004 190号);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实用读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中共中央20041号文件、20051号文件。4、田间工程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标准和四川省改造中低产田技术意见设计。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政策背景马铃薯是我国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在我国种植

10、面积约有6000万亩,是我国大部分冷凉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四川省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900万亩,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造成了马铃薯成我省主要的粮经兼用的作物之一。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而,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我省马铃薯的发展,曾多次强调确保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切实增加农民收益。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气候冷凉,较为适宜马铃薯种植,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随着省委省政府号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我国加入WTO后农业所面对的各种挑战,达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顺应国内外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与马铃薯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的

11、趋势,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市适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冷凉气候条件和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繁育脱毒种薯的技术优势,把马铃薯产业确立为全市农业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川东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目标,并明确了“组会牵头,农民参与,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和机制。市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努力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引进了四川省家乡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市作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注册奖金1140万元,公司采用英国瑞特(RIGHT)全自动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线,具有年产4000吨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能力,年需加工用马铃薯原料25000吨。为市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创造

12、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产业背景(1)生产现状:市马铃薯生产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春马铃薯22万亩以上,秋马铃薯5.5万亩以上,总产达55万吨(鲜薯),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粮食面积的第一位。根据达州市的统筹安排,我市主要抓我们的特色产业马铃薯,并多年来纳入对我市农业生产的目标考核指标。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龙头企业的掘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给我市马铃薯生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今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马铃薯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20万余吨。(2)技术水平:我市自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马铃薯良种进行大量的

13、试验、示范、高产攻关和大面积推广,脱毒马铃薯逐步取代了过去使用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极低的本地品种。目前我市主要推广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早大白、克新一号、秦芋30号、坝薯10号、鄂薯3号、鄂薯5号、川育早、川育56等食用、加工不同用途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在多年种植生产的实践中,我市已总结推广了以马铃薯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培育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及科技示范点(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栽培经验,形成了配套完善的栽培体系。1999年,农业局在八台乡天池坝村进行脱毒马铃薯高产攻关试验,经省、地有关专家实地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636.5公斤, 创四川省盆周山区马铃

14、薯最高单产纪录;2000年在太平镇鞠家坝村进行同样的高产攻关,亩产达到4230.3公斤,创四川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2008年,在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市马铃薯高产攻关净作亩产最高达4931公斤,平均亩产4657.5公斤,再创全省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受到省农业厅马铃薯专家的肯定和赞赏。(3)产品销售:目前,已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广安、达州、南充、重庆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40万吨左右,产品销路畅通,种薯不愁销路问题。加工型品种近2万吨基本上由本地龙头企业消耗。(4)龙头企业: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努力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引进了四川省家乡薯业有限责任

15、公司在我市作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注册奖金1140万元,公司采用英国瑞特(RIGHT)全自动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线,具有年产4000吨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能力,年需加工用马铃薯原料25000吨。公司已在成都华丰大型食品批发市场、西南食品城建立了自己的专销点,在成都发展直营零售店2000余家,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云南、贵州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100多个经销商。公司在抓马铃薯产业发展上,重点是抓加工型品种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只管生产,企业保证收购。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

16、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不仅需要鲜食菜用类品种,而且也需要淀粉加工类品种及其它类品种,特别是在品质和安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即是立足于市马铃薯的资源优势,在加工专用型品种上动脑筋、做文章,形成专用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指导体系,帮助推广该类品种和技术,对促进区域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设的需要 脱毒种薯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专家评估和生产实践,在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脱毒种薯的地块与不使用脱毒种薯的地块比较,旱地亩产量增加30%50%、水田增加一倍以上,大薯率增加30%,亩纯收入增加1倍以上,而且增收

17、潜力非常大。本项目建成后,可使人均可增收300400元,可以真正实现促进农民增加,加快小康建设。 3、实现农产品增值、加速产业化进程的需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通过建立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进一步开发马铃薯系列产品,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对于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无疑具有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4、行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种薯质量差,绝大多数薯农栽培马铃薯仍采用原始的留种方式,种薯退化严重,脱毒种薯技术体系由于价格高、技术手段复杂,还不能有

18、效地应用于种薯生产上,病虫害检测手段缺乏,种薯市场混乱,生产和调运不规范;二是品种单一,搭配和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将马铃薯作为粮食作物和救灾作物,几乎全部品种以高产、中晚熟、鲜食品种为主,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严重缺乏。尤其是脱毒种薯良种采用率低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质量和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因此,实施该项目对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提高马铃薯生产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繁育,是一项利国利民、势在必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而且市就是一个气候、环境适宜、基础条件较好的实施地。因此,建设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非常及时、必要。第三章 建设条件一、项目县基本情况地处

19、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大巴山南麓腹心地带,东经10729-10831,北纬3139-3220之间,东接重庆市城口县,南接宣汉县,西抵平昌、通江两县,北与陕西的镇巴、紫阳县毗邻。市南距达州市146公里,北距陕西镇巴县城71公里,襄渝铁路、国道210线(包南路)及川东电网纵贯全市,是进出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门户,是川陕两省的交通要塞,素有“秦川锁钥”之称。1、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条件。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垂直地域性差异大。常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9.4,年有效积温4534,年均降雨量1246毫

20、米,日照时数为1474.4小时,无霜期236.8天。(2)土壤条件。市现有耕地面积60.5万亩,其中田19.3万亩。土壤兼有深丘、低、中、高山多种地貌,西、南部多桌状方山、台地,东、北部多为深切割单斜山,地域差异明显。土壤按成土条件、成土过程、理化性质和生产能力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64个土种、88个变种。其中水稻土占38.6%、紫色土占23.8%、潮土占0.4%、黄壤占25.3%、山地黄壤占1.4%、石炭岩土壤占10.5%。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1.683.73%,全N0.961.72%,碱解N92190ppm,全P 0.0980.124%,速效P 3

21、.45.7 ppm ,全K1.111.72%,速效K78148 ppm,且含硒0.512 ppm。境内山清水秀,无工业、大气污染,生态环境良好。(3)河流水系。市地处长江上游,素有“万水之源”的美称。境内主要河流有中河、后河、秦河,喜神河,肖口河,任河,白沙河等七条,分属渠江、汉江两大水系,全市流域2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2条,地表径流为29.2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总量为31.42亿立方米。2、社会经济状况全市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辖52个乡镇,373个村,2480个社,总人口5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亿元,第二产业

22、增加值8.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亿元。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1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粮食总产量28.6万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61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市交通方便,襄渝铁路纵贯南北,210国道公路穿境而过,北上京城,南下重庆,东到武汉,西至成都,均指日可达。境内省、市、乡道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通车里程达3251公里,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52个乡镇全部通公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无线通讯网络建全,村村通电和广播电视,信息十分灵通。3、项目关联产业发展情况本项目为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

23、目,其关联的产业为马铃薯种植业,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影响,全市农民种植马铃薯有着较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铃薯退化加快,病害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常年播种面积:春马铃薯22万亩以上,秋马铃薯5.5万亩以上,总产达55万吨(鲜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龙头企业的掘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对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给我市马铃薯生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今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马铃薯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重庆、广安、达州、南充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10万余吨。本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的解决项目区脱毒马铃薯种薯市场存在巨大缺口的问题。

24、项目产后关联产业为马铃薯加工企业,现在项目区所在县有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一个,本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发展马铃薯种植业,增加马铃薯总产,不仅可就近解决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保证原材料质量品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促进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发展,从而返回来带动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形成产业良性循环。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该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决定立足本县实际,充分发挥市适宜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冷凉气候条件,为把市建成川东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的目标,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措施:一是组织保障。马铃薯是我市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市委、

25、市政府对脱毒马铃薯生产十分重视,并将马铃薯产业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各乡镇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一是为加强对马铃薯产业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成军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邓友江任副组长,市委办、政府办、市政财政、农业、发改、监察、审计、农办、扶贫待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马铃薯产业项目领导小组。二是技术保障。农业局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小组,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要强化产业技术培训,重点抓好村社干部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力争在每个村每年办好1期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班,使每户有1名掌握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明白人,每个社有1名产品经销人或农民技术员。要搞好技术指导服

26、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一村一品建基地,保证种薯不混杂。在栽培技术上重点抓好小整催芽播种、起垄栽培、重施钾肥、综合防治病虫等技术。四是抓好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县乡村一体化信息网络,获取有益市场信息,以此引导和推动产业发展。五是完善种薯繁育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外马铃薯优质品种品质资源,按照“积极引新引高、争取自主创新”的要求,切实抓好高淀粉、全粉、薯条型、菜用型四大类型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适应性筛选及新品种选育,按照“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真正将我市建成全省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六是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

27、和质量认证体系,包括无公害马铃薯产品产地生态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农药化肥的安全施用及质量检测标准。为市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资源优势市的生态环境非常好,气候、土壤、水热、光照等条件很适宜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繁育基地。茶垭乡、白沙镇、八台乡、石塘乡、堰塘乡、旧院镇、皮窝乡、庙坡乡八个乡镇是全市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这里土层深厚疏松,气候冷凉,雨热同期,水源和光照充足,繁育脱毒种薯的自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3、市场优势目前,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马铃薯最大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每年向广安、达州、南充、重庆等地提供种薯和菜薯12万吨,产品销路畅通,种薯不愁销路问题。加工

28、型品种近2万吨基本上由本地龙头企业消耗。4、基础设施条件茶垭乡、白沙镇、八台乡、石塘乡、堰塘乡、旧院镇、皮窝乡、庙坡乡八个乡镇全部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常年来实施过各级各类项目,种植马铃薯基础条件优越,完全具备了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的生产条件。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尽管马铃薯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取得了目前的成绩,但是按照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是马铃薯良种繁育的规模较小,提供的优良种薯数量有限。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马铃薯良种的繁育。三是龙头企业入户后,加工型马铃薯需求逐年增加,为保证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需进一步进行

29、品种结构调整和产业调整,让企业有原料保证,有较好经济及社会效益,才能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四是目前为川东北地区提供的优质种薯数量有限,远远不能保证他们的需要。由于存在上述问题,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意义重大。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性质: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地址:市河西开发区法人代表:,市农技站长,男,44岁,大学本科文化,高级农艺师,四川省第九届党代表。该同志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有26年时间,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先后完成了省地市项目19项,其中获省农业厅和地区科技奖7项、获县级奖项12项,目前正申报农业部丰收奖待批1项,2005年

30、200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曾先后5次参加世界级学术交流学习大会,多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交流活动。市农技站是主管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有:一是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承担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开展新成果技术咨询、指导,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和经济信息。二是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物配套服务工作。三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反映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问题和要求。四是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农业生产统计,总结经验协助乡政府制定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农业

31、技术措施。五是开展农业技术宣传与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村级农技服务组织和科技示范户。市农技站现有职工22人,其中有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12人,有大学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6人,中专学历2人。全市农技推广体系较为健全,52个乡镇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共有乡镇农技人员132人,平均每个乡镇有农业技术人员2人以上。第五章 市场预测和规模测定一、市场分析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在马铃薯生产方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到2000年全世界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4个。在全世界所有的粮食作物中,马铃薯的总产量排名第4,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在过去的近l0年中(1990-2000年),全球每

32、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保持在1900万公顷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中国(400万公顷),俄罗斯(约320万公顷)、印度(约130万公顷)和波兰(120多万公顷)等,表5-1为全球马铃薯生产概况。表5-1 全球马铃薯生产概况国家与地区种植面积(千hm2)单产(kg/hm2)总产量(千t)199819992000199819992000199819992000全世界187841915018777158871593516073298419305147301804非 洲875902904116001160711448101521046410350中北美洲813795814340163502l 34

33、369276562784327976南美洲100210011001134401490214683134631491914699欧 洲919491639145149981467315107137897134446138152亚 洲684372346858156921598015858107375115600108751中 国406442073802159001546615266646186506458039俄罗斯326532503280962396449756314183134432000波 兰129512681200200371571718975259491992722770印 度120913

34、001300145971730817308176482250022500美 国562539550384274022839447215812169221700土尔耳205205205259272592725927531553155315荷 兰179183183292944480944809524982008200加拿大156156156277322701827018432942044204日 本100103103307713301033010307434003400在国内,近十余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到2005年已达488.1万公顷,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且鲜食品种占了一半

35、以上,造成了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多、单产低、质量差、效益微的局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形成很大差距(表5-2为2005年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表5-2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2005年资料)省区名种植面积总产量(折粮)单产(折粮)l000hm2万tkg/hm2全 国4880.914172904内 蒙553.41502718贵 州752.11481961甘 肃531.11903574黑龙江293.2852899山 西312.0461481云 南498.71583166重 庆319.31023191陕 西2391301242四 川367.51453943湖 北215.2683165河 北141.03222

36、70吉 林100.9737215辽 宁88.0293330湖 南111.3393522福 建87.0303391宁 夏117.3282344广 东44.7194295青 海75.3324303新 疆18.584432安 徽7.134366西 藏0.5112000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5年)。在马铃薯消费方面,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较大。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马铃薯的人均消费量差别极大,全世界平均年马铃薯消费量为28公斤/人,但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达74公斤/年,而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只有14公斤/年。欧洲人均年消费马铃薯86公斤,北美为63公斤,拉

37、丁美洲为24公斤,亚洲为1415公斤,非洲只有8公斤。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为14公斤/年左右。在消费形式方面,欧美发达国家,马铃薯多以主食形式消费。在美国,马铃薯制品的加工量约占总产量的76,马铃薯食品多达70余种,而且大量的食品作为旅游、休闲食品在超市随处可见,颇受消费者青睐。在我国,马铃薯多限于鲜贮、鲜食、鲜运、鲜销,除部分地区作为主食直接食用外,90以上的马铃薯是作为蔬菜鲜食。工业加工多限于加工粗制淀粉,制作粉丝、粉条等,不仅数量少,而且加工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消化能力有限。在广大马铃薯产地,由于缺乏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加之受交通运输条件所限,收获的鲜薯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薯农除少量卖出鲜薯

38、外,大部分产品只好留下自用或做成廉价的薯干、薯片或做饲料,严重影响了经济收入,打击了农民种薯的积极性,马铃薯的高产高效优势难以充分发挥。2、产品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品种改良,我国土豆已挤进国际市场,不但销量逐年增加,而且价格连年上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我国是马铃薯(俗称土豆)生产大国,也是销售大国,近些年除内销外,还大量销往亚洲、欧洲等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需求甚多,年需量在3040万吨以上,同时港、澳、台市场也连年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 另外,据估算,我国外贸出口的马铃薯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年平均在50万吨以上,2003年高达6070万吨。据悉,2004年出口增至

39、100万吨左右,其中东南亚各国2004年将增至50万吨左右,除种薯外,还有淀粉、薯片、薯条以及冷冻薯制品等,需求量也很大。由于我国马铃薯含淀粉多、口感纯正、薯块均匀、清洁保鲜、价格较低,颇受国际市场青睐,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销售渠道拓宽,销售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不但销量逐年增加,价格也连年攀升。而且由往年主要从美国和欧洲进口,转向从我国进口为主,其他国家也有多增加从中国进口的意向,所以后市看好,价格将稳中趋升。3、项目产品竞争优势(1)质量优势本项目产品为优质加工专用型脱毒马铃薯种薯,产品符合市场对加工专用型马铃薯的需求,具有品种竞争优势。(2)区位优势由

40、于马铃薯的种薯生产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要求,并不是任何国家和任何地区都能生产出真正合格的种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要求气候较为冷凉、蚜虫等传媒介体较少。是生产马铃薯种薯的最适地区之一,因而在该区生产加工专用型马铃薯产品,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3)产品结构优势长期以来,我国的马铃薯品种结构较为单一,且以鲜食、菜食品种为主,而加工专用型品种较少。本项目开发的产品即为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符合加工企业及市场需求,此外,本项目产品包括原种、一级生产种、二级生产种,产品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产品结构优势。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1、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年生产原种300吨(2)年生产一级种薯900

41、0吨(3)年生产优质种薯19000吨2、目标市场项目产品目标市场主要为省内市场,包括达州、广安、南充、重庆等市区,将来规模扩大后,再面向全省及至全国马铃薯生产区推进。三、营销策略与营销模式1、营销策略(1)立足川东北、辐射周边,重视销售网络建设以项目区为中心建立与原种基地间的销售网络体系,建立与周边省、县区推广部门和种子企业间的网络体系,建立与农民的销售咨询网络体系。(2)搞好两个服务 一线生产者必须抓好生产技术服务,公司必须狠抓产品售后的服务。2、营销模式(1)向脱毒生产种地区提供原种种源;(2)在不同生态区设立相应品种示范;(3)为不同生态区农民提供种薯及配套栽培技术;(4)利用已有营销网

42、络推广脱毒种薯。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任务和规模1、种薯基地建设(1)建原原种扩繁基地300亩,(2)建原种繁殖基地5000亩,(3)建标准化良种繁殖基地10000亩。2、基础设施建设(1)建基础蓄水池20口,每口80m3;(2) 建沟渠1250m,160元/m。3、新物资推广应用推广马铃薯专用肥、专用除草剂、化控剂、农膜等农资。4、病虫防治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防治对象,计划防治面积15300亩。5、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种薯检测用房500m2及配套的仪器设备。6、种薯贮藏库修建种薯贮藏库房面积3000平方米,贮藏种薯近2万吨。7、技术培训主要为职工培训、农民配套脱毒马铃薯栽培技

43、术培训,计划培训10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万份。二、项目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1、项目规划(1)建设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优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型的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为、达州乃至全省及全国提供多品种的优质脱毒种薯。(2)设计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配置,适需、适地、适种的原则;坚持立足长远,满足近需的原则;坚持种薯繁育质量、品种和数量并重的原则。(3)项目建设目标项目设计完成项目区年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9000吨、优质种薯19000吨。2、项目布局项目重点在交通运输方便、土壤条件好、耕地面积大、群众生

44、产积极性高的乡镇实施。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中涵盖原种基地和一级脱毒种基地。项目涉及8个乡镇函盖原种基地、一级种薯基地、商品薯基地。(1)原种基地实施面积300亩:茶垭乡邱家坪村100亩、八台乡和尚岩村100亩、堰塘乡虾叭口村100亩。(见附图1)(2)一级脱毒种基地实施面积5000亩:茶垭乡1200亩、八台乡1300亩、堰塘乡1500亩、皮窝乡1000亩。(见附图1)(3)标准化良种生产基地计划乡镇8个,面积10000亩。具体乡镇和面积:茶垭乡1000亩、白沙镇1500亩、八台乡1000亩、石塘乡1000亩、堰塘乡1500亩、旧院镇1500亩、皮窝乡1000亩、庙坡乡1500亩。(见附图2)(4

45、)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土建设工程:主要建设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实验室,包括无菌室、检验室、办公室等共计500m2,并配套相关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根据项目需要,拟配套的仪器设备如表6-1所示:表6-1 马铃薯种薯监督检测中心配套仪器及造价序号设备名称数量金额(万元)备注合 计671分样筛1套0.12分样器3台0.63扦样器1套0.24电子自动数粒仪2台0.85吸尘装置1台0.26种子净度工作台1台0.57操作台1批48数码体视显微镜1台59人工智能气候箱4台710粉碎机2台0.211铝盒、发芽盒、搪瓷盘1批0.212玻璃样品瓶、发芽纸等耗材1批0.513干燥箱2台1.614除湿机4台1.615灭菌锅1套0.516冰柜2台0.5217冰箱1台0.418电子称4台0.319电子天平2台2.520数码照相机及配套设备1套1.521数码摄相机1套1.722投影仪及配套设备1套423打印机、复印机1套1.124常规样品柜、药品柜4套1.225档案柜4套0.426台式电脑2台1.527手提电脑1台1.428空调5台2.529种子检测专用车1台25(5)种薯贮藏库修建半地下式种薯贮藏库3000平方米,规划在市太平镇状元坝村、八台乡天池坝村。并配套相关仪器设备,表6-2 马铃薯种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