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县煤矿现状评价.doc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7510155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平县县煤矿现状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武平县县煤矿现状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平县县煤矿现状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平县县煤矿现状评价.doc(1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51概述71.1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71.2评价依据71.3煤矿概况101.4煤矿生产建设概况111.5煤矿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以来安全生产情况1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52.1概述15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53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373.1矿山评价单元划分373.2煤矿评价方法的选择374安全管理评价394.1概述394.2安全管理评价424.3矿井安全管理对策措施454.4评价结论465开采系统评价475.1概述475.2开采系统评价505.3开采系统安全对策措施535.4评价结论536井巷掘进评价556.1概述556.2井巷掘进评价586.3井巷掘进安全对策措

2、施596.4评价结论607通风系统评价617.1概述617.2通风系统评价647.3通风系统安全对策措施677.4评价结论688瓦斯防治和安全监控系统评价698.1概述698.2瓦斯防治系统评价718.3安全监控系统评价728.4瓦斯防治和安全监控系统安全对策措施738.5评价结论739 防尘和防灭火系统评价749.1概述749.2粉尘防治系统评价769.3防灭火系统评价779.4防尘和防灭火系统安全对策措施789.5评价结论7910电气、压风系统评价8010.1概述8010.2电气系统评价8410.3压风系统评价8610.4电气、压风安全对策措施8710.5评价结论8811提升、运输系统评价

3、8911.1概述8911.2提升运输系统评价9411.3提升、运输系统安全对策措施9611.4评价结论9612 防治水系统评价9712.1概述9712.2防治水系统评价10012.3防治水系统安全对策措施10212.4评价结论10213 爆破管理评价10313.1概述10313.2爆破管理评价10613.3爆破管理安全对策措施10713.4评价结论10814 矿井安全对策措施建议10914.1矿井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10914.2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建议10915 安全评价结论113附件:1、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委托书复印件2、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人员入井检查线路示意图3、安全现状综合评价评价发现问题和隐患

4、通知书4、安全现状综合评价问题和隐患整改报告书5、武平县煤行办关于李贵荣矿长资格证的证明。煤矿基本情况表企业名称武平县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贵荣联系电话13959046396矿井名称武平县煤矿矿长姓名李贵荣联系电话13959046396经济类型国有独资公司技术负责人王树德联系电话13959090170隶属关系武平县国投公司单位传真0597-4588190邮政编码364302矿长资格证证号县煤行办证明矿长安全资格证号证号闽煤(05)字F00371调度电话13616907426有效期有效期08.11工商营业执照号证号350000100006494采矿许可证号证号3500000420197生

5、产许可证证号203508240168有效期2025.5.12有效期2013.10有效期2031年5月职工人数240人安全生产管理人数20人特种作业人员数83人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2007年矿井产量6.2万吨服务年限21.6年可采储量194.52万吨开拓方式平硐暗斜井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运输方式提升和人力推车采矿许可范围另附表安全许可范围煤炭开采(主井:+310、付井+325、风井+385)建设项目改扩建联合改造技术改造资源整合主 要 生 产 设 备 及 安 全 检 测 仪 器名 称型 号数量安装使用地点备注离心式通风机4-72-1112C/18.5KW1+385水平通风机房轴流式通风机FBCZ

6、 10/18.5KW1+385水平通风机房主井提升绞车JT-1.00.81+311m水平绞车房副井提升绞车JTB-8006001+325m水平绞车房主排水泵IH8050315A3+230m水平水泵房3台主排水泵IH80502503+180m水平水泵房3台主排水泵DF125033+218m水平水泵房3台空压机ITL-50A2+311m 、+325m硐口空压机房各1台局部通风机BKY602.2等7井下主要变压器S9-10/0.4-2002主井地面变电所主要变压器S9-10/0.4-2501副井地面变电所主要变压器S9-10/0.4-801副井地面变电所馈电开关DW80-200等8井下磁力启动器QC

7、815-80等20井下注:1、主要生产设备及安全检测仪器包括:主要通风机、提升设备、主排水泵、电机车、空压机、局部通风机、主要变压器、防爆开关、备用发电机组、通讯设备及矿井通风类检测仪器、矿井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检测仪器、矿山救护设备等;2、调度电话须固定电话。3、煤矿有建设项目,应在栏目中按类别填写。前 言福建省武平县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武平县煤矿位于武平县城区东南135,直距约23km,行政隶属于岩前镇宁洋村管辖。该矿于2004年12月经由福建省华厦建筑设计院设计,设计矿井生产规模为6万吨,核定规模6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为21.6年。该矿于2005年12月15日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为

8、(闽)MK2005F143号。现根据福建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方案的要求,为不断提高和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水平。该矿特委托龙岩市银丰安全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对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前进行的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以此作为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延续的技术资料之一,同时可作为该矿井提高安全技术管理具有指导性的技术资料。本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概述;2、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及对策措施;3、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方法的选择;4、矿山单元安全现状综合评价;5、矿山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矿山安全综合评价结论。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开采设计、福建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

9、证延期工作方案;国家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及福建省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表(2008年版)。本次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工作得到了武平县煤行办的大力支持和该矿技术人员的配合及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概述1.1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评价项目名称:武平县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武平县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评价项目单位名称:武平县长源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生产规模:6万吨/年安全评价范围: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范围,煤炭开采的+310m主井、主+325平硐及+385m风井范围内的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矿井开采系统、矿井井巷掘进、矿井通风系统、矿井瓦斯防治和安全监控系统、矿井防尘防灭火、矿

10、井电气、压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矿井防治水和矿山爆破管理等范围。1.2评价依据一、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5)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政法字(2001)108号;(6)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字(2003)114号;(7)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

11、局令第5号;(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第397号令;(9)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8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66号令;(1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0号;(1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296号令;(13)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14)关于做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安监监察200747号;(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

12、急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16)关于加强煤矿企业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矿2006 251号;(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安监总煤行2007107号);(18)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的通知(煤安监技装200729号);(19)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20)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安监总煤装200849号;(21)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6号;(22)国家

13、安监局、煤监局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23)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福建省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2008年版)闽煤安监200833号;(24)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福建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方案闽煤安监200835号;(25)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煤安监办字200442号;(26)福建省安委会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煤矿水害防治的通知闽安委办200740号;(27)福建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煤矿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有关事项的通知闽经贸能源2005488号。二、安全评价技术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14、(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3)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5)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AQ1043-2007);(6)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7)煤矿斜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415-2007;(8)煤矿立井井筒及硐室设计规范GB50384-2007;(9)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10)煤矿井下机车运输信号设计规范GB50388-2006;(11)煤矿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GB50416-2

15、007;三、其它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1)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委托书;(2)煤矿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3)安全评价人员现场调查材料。1.3煤矿概况该矿井已于2005年12月15日取得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持有煤矿企业应具备的六证齐全;矿山所在地为武平县岩前镇宁洋村境内,该矿矿部距205国道1公里,东距龙岩市140公里,南下梅州市110公里,北至会昌150公里,交通便利。该矿井现有职工240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0人,生产规模6万吨/年,2007年生产了6.2万吨煤炭,该矿井的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采用分水平阶段开采,矿井主井标高为+310m、副井标高为+325m,风井+385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

16、并列式。1.4煤矿生产建设概况1.4.1矿区交通位置与自然地理环境1.4.2交通位置矿部距205国道1公里,南下梅州市110公里,东至龙岩市140公里,北至会昌150公里,位于武平县东南135,直距约23km,岩前镇宁洋村坑内,交通很便利。1.4.3自然地理面貌宁洋矿区山脉走向大体呈北北东向,山势较陡峻,最高峰为东部的峰背,海拨标高671.47米,最低河流侵蚀基准面在南部的下宁洋,海拨标高+280米,相对高差391.47米,属于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1.4.4水文及气象概况区内沟谷呈放射状排列,没有大的地表水体,仅东南边的宁洋溪及北部的石埔里沟的流量较大,分别为3.137.75m3/分钟和4.

17、29.6m3/分钟。本区属于温湿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最高气温达38,最低气温-6.3(1963年1月16日),年最大降雨量为2384.3毫米(1975年),月最大降雨量614.6毫米(1968年6月),雨量集中在每年的49月。1.4.5井田地质概况(1)煤系地层特征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和上二叠统翠屏山组(Pzcp)地层。童子岩组第三段为海退序列含煤沉积,沉积厚度59米,虽然不大,但有较好的成煤环境,含煤9层,煤层总厚度2.60米。本段中部含二层较稳定可采煤层,22号煤平均厚度1.06米,21号煤平均厚度0.73米。局部可采煤层20号。翠屏山组一段、二段、四段顶部曾经偶然有小煤窑开

18、采。(2)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井田构造属闽西沉降内一个独立单元,总体呈北东北北东向、北东南端封闭仰起。东翼次一级褶曲较为紧密,西翼次一级褶曲较宽缓,构成“四向三背”的隔档式复向斜。井田内断层较为发育,断距大于30米的有6条。其中对煤层破坏较大的为F8旋扭性逆断层。(3)水文地质条件煤系地层上覆的翠屏山组和煤系本身,均为泥质岩和粉砂岩为主构成的隔水岩组,富水性弱。F8扭性逆断层局部含水、导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本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河谷发育,排泄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基岩裂隙简单型。(4)工程地质条件本煤矿22和21两煤层, 直接顶为细粉砂岩,间接顶板为细砂岩,除在断层带有褶皱

19、挤压外,该煤层顶板易于管理。底板岩性为细砂岩,局部为薄层细砂岩与薄层粗、细粉砂岩互层,岩石坚硬致密,强度大,不易产生底鼓现象,支柱可立于下部层位。矿区范围由下列8个拐点坐标圈定:1、X=2762500 Y=39423001 2、X=2762500 Y=394232403、X=2761920 Y=39423890 4、X=2762295 Y=394242055、X=2761610 Y=39425000 6、X=2761000 Y=394250007、X=2769500 Y=39423600 8、X=2760025 Y=39423000开采标高+623米至+250米,面积4.0434平方公里。1.

20、5煤矿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以来安全生产情况该矿自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以来,能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各岗位责任制,强化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安意识。该矿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自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以来,没有发生重工伤发上事故,安全效果良好。依据该矿提供的2份统计资料表明,该矿在颁证以来先后共发生5起轻伤事故,其中运输事故一起,顶板事故3起,瓦斯轻微中毒一起。分别为:1、2007年4月20日,该矿在+325主井平硐因矿车掉轨挤伤1人。2、2007年4月27日,在探硐四北巷22#煤工作面支架时背顶板时

21、岩石下落砸伤头部伤1人。3、2007年5月4日在+325水平主平硐砌拱时,由于临时支架倾斜倒塌伤1人。4、2007年11月1日,在+180水平车场工作面因左帮岩层片帮砸伤右脚、左手伤1人。5、2008年4月4日,在+325水平十二号井内往6#煤全岩上山小眼口开口处,在接风筒至工作面,因通风时间不足3人轻微中毒现象后立即撤离工作地点。请贵矿要吸取事故教训,利用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加强防范措施,实现安全生产。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1概述根据该矿的自然条件、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状况、煤质、瓦斯、煤尘及地温、水文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和生产工艺等,对该矿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

22、素进行辨识和分析,结合邻近矿山生产实践,采用对照分析和类比推断等方法辨识出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有:顶板、水害、火灾、瓦斯爆炸、中毒窒息、放炮、火药爆炸、机电运输危害、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粉尘、噪声、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等,同时分析研究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种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灾害危险程度,供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参考。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2.1水害矿井突然涌水所造成的灾害即为矿井水害。矿井水害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需要水源存在;二是要有涌水通道。矿井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含水层水、溶洞水、断层水)、旧巷或老空区积水以及生产用水等。常见的涌水通道有断

23、层、采空区上方裂隙带、封闭不良的导水钻孔、导水陷落柱、地面塌陷区、井巷等。(1)造成水害的原因主要有:采掘过程中没有探放水或探放水工艺不合理;采掘过程中突然遇到含水的地质构造而未采取紧急措施;爆破、钻孔或地压活动揭露水体;排水设施、设备设计、施工不合理;排水设备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采掘过程违章作业;没有发现透水征兆或发现征兆处理不当或不力;地面水体和采掘巷道、工作面意外连通;降雨量突然增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等。(2)矿井水害危险程度分析矿井未来矿坑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含水岩层和老窑积水。由于矿区浅部多为采空区,老窑分布较广,停采后极易形成积水,形成突水隐患。老窑开采情况不明,因此,在

24、开采过程中应特别加强采空区、老窑积水调查,注明采空区范围和积水量,注意老窑积水的探排放工作。矿井水害也是该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从全国煤矿来看,19812001年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统计中,水害占第二位,比例为12.62%。我省煤矿事故中水害事故虽然所占的比例只有10%以下,但一旦发生事故,就有可能是重大恶性事故。因此,矿井水害是该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3)相关事故案例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六日下午6时30分,曹溪乡经阳村煤矿五号井发生透水事故,造成二人死亡,直接、间接经济损失2万元。该矿五号井是86年由陈向村委会承包的,开采龙岩组39号煤层,上部有漳平永福镇开采过下山,有多处的老塘积水,于86年

25、移交给龙岩市煤炭公司,但永福镇没把开采资料交给该矿,所以资料不详,不清楚老塘积水的位置和标高,88年曾经进行几次的探放水。由于是独眼井,井下井巷长,空气不好,矿井计划打一条沿煤上山与原永福井沟通进行通风,在平巷往上山掘进了一个星期,进度约有九米。4月16日当班下午3点上班,上一班就发现煤炭有回潮现象。上班以后给安全员汇报,安全员于下午5点进峒,但没有到上山迎头,要求当班打支架支护,在迎头支护过程中发生了透水事故,迎头工作的三人,一人被冲走了300多米,一人被水冲走了100多米,另一人在透水时及时抱住点柱,只受了轻伤,幸免于难。水流了约15分钟,估计涌水量为950m3。事后调查,发生事故的原因为

26、:违章作业,没有进行探放水工作,乱掘乱采。资料不清,难以确定积水地点。思想麻痹,有透水预兆,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安全员不负责,安全检查未到迎头检查。未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最终造成透水事故。2.2.2顶板在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采场和巷道围岩会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破坏,这种现象就是地压现象。地压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顶板下沉和垮落、底鼓、片帮、支架变形损坏、采场冒落、冲击地压等。顶板灾害事故通常包括冒顶、煤炮、顶板掉矸、片帮事故和冲击地压等事故,其事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围岩性质和采取的顶板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冒顶片帮事故,大多数为局部冒顶及顶帮活矸引起的,而大面积冒顶及片帮事故相对较少

27、,因此,对局部冒顶及顶帮活矸的预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发冒顶片帮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矿方法不合理,采掘顺序、凿岩爆破、回柱放顶、更换支护等作业不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要求,是导致此类事故的重要原因。(2)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方式不当、空帮空顶或不及时支护以及支架的支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等,或支架数量不足、支架初撑力不足、接顶和背帮不合格,均易引起冒顶片帮事故。(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冒顶事故中,大部分属于局部冒落及片帮砸死或砸伤人员的事故。这些都是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疏忽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冒顶事故一般多发生于爆破后12小时这段时间内。这是由于顶板受

28、到爆炸波的冲击和震动而产生新的裂缝,或者使原有断层和裂缝增大,破坏了顶板的稳固性。这段时间往往又正好是工人们在顶板下作业的时间。(4)挂顶矸石处理操作不当挂顶矸石处理操作不当引起冒顶事故,大多数是因处理前对顶板缺乏全面、细致的检查,没有掌握挂顶矸石情况而造成的。如撬前落后,撬左落右,撬小落大等。此外还有处理挂顶矸石操作工站立的位置不当,操作工的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原因。有的矿山曾发生过落下挂顶矸石砸死操作工的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操作工缺乏操作安全知识、自保意识淡薄,垂直站在挂顶矸石下方作业,导致了不必要的伤亡事故。(5)地质矿床自然条件不好如果矿岩为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压碎带,或者由于

29、节理、层理发达、裂缝多,再加上裂隙水的作用,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改变了工作面正常压力状况,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对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构造不清楚,顶板的性质不清楚(有的有伪顶,有的无伪顶,还有的无直接顶或只有老顶),也容易造成冒顶事故。(6)地压活动有些矿山没有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而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处理,因而受到地压活动的危害,频繁引发冒顶事故。若对顶板管理不善,将可能导致重大甚至特大事故。2002年全国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数的54.42%,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39.54%。据不完全统计,我省顶板事故占煤矿事故的55%以上,居第一位。综上所述,冒顶片帮也是该矿的主要危险有害

30、因素。相关事故案例:矿务局煤矿顶板事故。一九八八年三月十四日二时十分,煤矿二采区+345m水平C4采煤工作面4号小眼发生冒顶事故,死亡4人,轻伤1人。三月十三日夜班,采煤一队二班于当晚十点,在井口休息室接受关于工作面开口位置及安全措施布置任务后,约10点30分下井前往二采区+345m水平C4采煤工作面。五人上工作面负责开口打上山,三人负责放煤和推车,工作至凌晨一点钟他们用手镐刨进0.8m,并挖好腿窝,量好尺寸,下大巷做棚架,此时正好夜点送来。吃好夜点后,把锯好的支护材料带上工作面准备支护。约二点十分,在大巷推煤的工人发现迎头没有煤下来,就上工作面问明原因,才知道发生了冒顶,在工作面工作的五名工

31、人全部被埋压。在大巷推车的工人立即到二采区车场打电话向矿调度汇报。二点三十分,矿全体人员和局矿山救护队参加抢救,才把五名被埋工人救出,除1人轻伤外,其余4人均遇难。事故原因为:采煤一队二班在现场作业时,本应按作业规程和队长、技术员,当班班前布置:在开口前架好抬棚,而后拆帮掘进,但他们没有架设抬棚,也没有备好材料,在手工刨煤掘进约80cm后,才到大巷锯料做棚,并且停工吃夜点,使工作面空顶时间达一个多小时,没有执行作业规程“严禁空顶作业,应随进随支”的规定,系违章作业,这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对该煤层的地质情况认识不足,虽然在编制作业规程中也提出了一些技术措施,但组织实施时,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未能亲

32、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也未将开口补充安全措施送交安监部门进行监督,反映了现场生产技术管理上存在簿弱环节,这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施工质量较差,在开口处的前端巷道,有的柱窝深度不够,背帮不严不实,棚距有超过作业规程要求,以致开口处煤层片帮时冲倒数架棚子,使跨顶面积扩大(长约8米,宽4米),给抢救工作带来困难,这也是发生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2.2.3矿井火灾是指在矿山企业范围内发生的火灾。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工业场地的厂房、仓库、贮煤场、矸石场等处所发生的火灾为地面火灾。井下火灾除发生在井下的火灾外,还包括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但其火焰或烟雾能蔓延到井下的地面火

33、灾。火灾发生必须具有“三要素”:可燃物、引火源和氧气。矿井火灾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可从可燃物和引火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煤矿生产建设中的火灾危险,根据引火源的发生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自燃火灾)两种。外因火灾是可燃物受到外来热源(如明火、爆破、电火花等)的作用而形成的火灾;内因火灾是煤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如破碎堆积、持续供氧和氧化热得以积蓄保存),自身发生化学氧化反应,逐渐积聚热量,温度升高自燃形成的火灾。1、矿井外因火灾引起外因火灾的引火源主要有:(1)明火引起的火灾,如在井下使用明电照明、吸烟、井下烤火取暖或点火所引起的火灾;(2)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如爆破作业中发生的炸药燃烧及爆破引

34、起的瓦斯燃烧、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木材燃烧,爆破后因通风不良造成的可燃气体聚集而发生燃烧、爆炸;(3)焊接作业引起的火灾,如在地面、井口或井下进行气焊、切割及电焊作业,如果没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由焊接、切割产生的火花及金属熔融体遇到木材、棉纱或其它可燃物造成火灾;(4)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如电气线路、照明灯具、电气设备的短路、过负荷及电火花引起火灾,井下电气线路特别是临时线路接触不良,接触电阻过高造成局部过热是引起火灾的常见原因。(5)机械磨擦及物体碰撞可燃物引起的火灾。(6)雷电引起的火灾。可燃物的存在是火灾发生的基础,煤矿地面或井下存在的可燃物主要有煤炭、坑木、非阻燃电缆、非阻燃风筒、各

35、种油料、井下检修使用的棉纱、布头、纸、井口附近可燃物质和井口附近可燃性建筑材料以及炸药等。2、矿井内因火灾矿井内因火灾主要是矿岩具有自燃性,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自燃造成的。影响其氧化自燃的主要因素有:矿岩的物理化学性质;矿床的赋存条件;供氧条件;水的影响;同时参与反应的矿量的影响。该矿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为不易自燃,这里对内因火灾不再进行具体的分析,但并不表示其危险性可以忽略。矿井火灾的危害主要有烧伤和热病、破坏正常的通风状态、中毒和窒息、阻碍视线、爆炸和爆燃、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大量的材料设备被烧毁等。矿井火灾不仅对井下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和财产损失。建国以来

36、全国煤矿一次死亡5099人的事故统计中, 2001年火灾发生6次,所占比例为10.71%。其中4起为外因火灾,2起为煤层自燃引起。我省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主要是火灾事故,因此,火灾也是该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3、相关事故案例矿务局煤矿“1.5”特大火灾伤亡事故。1981年1月5日17:30,3位工人往井下运送材料,当送至距+458m硐口100多米处,发现前方巷道侧顶板有火星掉落,巷道充满烟雾。他们立即跑出矿井向矿领导汇报,矿井立即组织人员下井灭火。由于该巷道有20多米木支护,其它水泥支护的背帮背顶也是用木板充填以及巷道超宽处用旧木头充填,着火后火势凶猛,加上灭火器材不足,直到第二天火才扑灭。该

37、矿没有安装反风装置,火灾发生后有毒有害气体直扑作业区。这次事故造成死亡28人,22人不同程度的一氧化碳中毒(其中2人重度中毒)。事故后在主平硐拾到烟头60多个。事故直接原因是井下工人吸烟,井下未使用阻燃电缆,巷道支护为可燃性材料,特别是把旧木头作为超挖处的充填物,以及该矿未安装反风装置等造成了重大恶性伤亡事故。2.2.4矿井瓦斯矿井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矿井瓦斯主要成份为CH4,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具有燃烧性、爆炸性、无毒性。1、瓦斯爆炸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瓦斯浓度为516%;温度为6500C7500C的引爆火源;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大于12

38、%,三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发生爆炸。这里着重从瓦斯浓度和引火源对发生矿井瓦斯爆炸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1)矿井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因设备故障或供电故障造成矿井停风停电,通风不良的盲巷、废硐,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采煤工作面的上隅角、采空区等均可能导致瓦斯积聚至爆炸界限浓度,违章贯通老空区等可能导致瓦斯涌出激增至爆炸界限浓度。(2)井下明火、明电、电气短路、电弧火花、放炮和磨擦撞击产生的火花、火种(如火柴、打火机等)、吸烟等都是瓦斯引爆火源。瓦斯爆炸对矿井威胁很大。井下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形成破坏力很强的冲击波,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会严重摧毁

39、矿井巷道和井下设备。因此,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严重的危害之一。2、瓦斯窒息瓦斯本身虽无毒性,但是,它在空气中占的比重大了,就能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当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氧气含量降到12%以下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3、瓦斯中毒由于井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局部积聚,当其中一种或多种超过安全浓度时,将给人体造成伤害。其致因分析如下:(1)引起中毒的因素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废弃巷道中积存的有毒有害气体,火灾产生的有毒烟气等。(2)爆破后形成的炮烟是造成井下人员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炮烟中毒

40、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通风管理不到位和违章作业。(3)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的原因包括:违章作业;通风设计不合理;安全标志不清或没有标志;突然遇到含有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粉尘的地质构造;出现意外情况如风流短路、意外停风、贯通采空区等。(4)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的场所包括:爆破作业面;炮烟经过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进入的硐室;盲巷、盲井;通风不良的巷道以及采空区等。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如果对矿井瓦斯控制不当和管理不到位,很可能造成灾难性事故,其主要形式有瓦斯窒息、瓦斯燃烧和瓦斯爆炸等。我省煤矿安全事故中,瓦斯事故约占1520%比例。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瓦斯逸出的可能性也大,矿井瓦斯也将成为该

41、矿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4、相关事故案例瓦斯爆炸事故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零时十分,漳平双洋镇煤矿大坑井田西部29线+570平峒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工作面作业的二名工人全部死亡。该矿为平峒开拓,平峒总长700.45m,独眼井生产,含煤地层为晚三迭世大坑组,主要开采以D5煤层,两翼开采,D5煤层南翼已掘煤巷69.6m,北翼已掘煤巷27.09m,煤层平均厚度1.5m,直立煤层,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局扇功率4KW,设于距峒口431m处),板车运输,矿灯照明,局扇以内无电源,南北煤巷无人作业,该煤层属低瓦斯煤层。十一月二十二日零时十分左右,当班工人林在D5煤巷与平峒交叉处清理十一月十九日从北巷暗立

42、井垮落下来的浮煤,林和钟各拉板车运煤,钟从工作面拉煤到离峒口400m处与林(从峒口拉空车进去)交汇,当钟继续从里拉煤到离峒口110m处时,突然听到峒内一声爆炸声,伴随着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把钟戴在头上的矿帽吹出7m之远,人也被吹倒,钟急忙爬起来,出峒口向矿部汇报,因通风设施被炸毁,抢救有困难,到23日上午10时才到D5煤巷十字口处,发现在工作面作业的林和钟都已死亡。从现场情况分析,这是一起局部瓦斯爆炸事故,爆炸地点在林处(从矿灯、板车被炸的严重程度可以断定)。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工人违章掀开矿灯修理,从矿灯、板车车轮实物的损坏情况分析,是林在修理矿灯时引起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矿井不具备基本的

43、安全生产条件,属独眼井开采,通风不良,局扇安设于老塘处,工作面为循环风,致使瓦斯聚积。局扇无专人管理,时开时停,在20日前已经停工二天,不进行通风,造成局部瓦斯浓度超限。矿井对瓦斯等有害气体未进行检测。事故的教训:目前乡镇矿对矿井瓦斯在煤矿生产中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矿井瓦斯的生成、特性、爆炸特点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普遍地认为福建煤层不存在瓦斯爆炸危险,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安全设施简陋,矿井通风不良,且矿井的通风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局扇未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安装使用。矿井对瓦斯的检测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瓦斯超限无人可知,从而不能及时排除。工人的自身安全意识差,技术素质差,入井检身制度

44、不落实,有烟火入井的现象,“三违”现象经常发生,这是发生瓦斯爆炸的最大隐患。瓦斯窒息事故:永定县高陂镇煤炭总矿岌头山矿区“10.27”重大中毒窒息死亡事故。岌头山矿区共有11个硐,其中2#、3#、15#、9#、0#硐与新罗区张硐互通,均自然通风。1997年10月27日岌头山矿区3#硐工人宋等4人入井作业,在距硐口114m处,发现9:00入井作业的王、邱(女)等4人倒在巷道中。宋等4人感到头晕并呕吐,只好退出,在硐口遇到总矿副矿长陈(岌头山矿区负责人)。陈知情后立即到15#硐求救,15#硐推煤工俞说要先去通知本硐工人退出来。陈只好返回2#硐叫曾等6人带上毛巾和矿灯到3#硐救人。曾等人赶到3#硐与

45、该硐承包人王一起进硐,曾与钟把王(已死亡)拖出,老九(绰号)紧跟出来说王也倒下了。他们再次进硐把王抬到离硐口20米处时,老九也倒下,曾等3人退出硐口后又和其他4人进硐把老九抬出,15#硐俞听到3#硐出事后,立即进硐把西巷采煤的工人叫出并一同去找硐内41#采煤的杨、王、王等3人,在距硐口160m处发现昏迷的王,俞拖王时晕倒,后王、俞2人被救出脱险。永定县煤炭公司接到事故后,立即报告县政府,同时向永定矿务局救护队求救,永定矿务局救护队于13:23赶到现场,分别救出3#硐遇难的王、王、邱(女)和15#硐遇难的杨、王。事故造成死亡6人,伤5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岌头山矿区各硐都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未采用机械通风,各硐互通、串连通风,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新罗区张硐煤层自燃,未采取封闭等措施,以致造成CO等有害气体积聚集并扩散到各硐;乡镇矿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建立测风和瓦斯检查制度,未建立各种安全防患措施等。2.2.5放炮、火药爆炸矿井开采过程中使用的炸药雷管等民爆器材,因运输、贮存、使用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