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7495902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专业面试真题卷40简答题(江南博哥)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的图片,并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这件汉代的丝织衣物做工精良,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仅只有49克,薄如蝉翼。而且它在墓室中一千多年,还能保持完好,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纺织业的高超技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了解它的光辉历程。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先秦时期过渡:中国纺织业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纺织业就开始萌芽,在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等纺织工具。教师讲解并提问:在山西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茧壳,而

2、在浙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则发现了家蚕丝,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很多地区的人已经学会养蚕,并且会用蚕丝纺织了。教师讲解:到了商周时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纺织业也不断的进步,出现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到了周朝,纺织工匠成为当时社会的六大职业之一,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明了纺织业在当时社会地位十分重要。(二)汉唐时期教师提问:汉朝和唐朝是我国经济繁荣时期,在这两个强大的王朝,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汉代的素纱禅衣充分体现了当时纺织业的高超制作工艺,当时纺织品的花色多种多样,丝织品

3、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也因此被称为“丝国”。唐代的官营纺织业规模很大,与此同时私营纺织业也开始兴起。(三)宋明时期宋朝和明朝的纺织业在汉唐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发展,宋明时期,我国古代的纺织业又有了哪些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宋代棉纺织技术得到推广,明代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市场。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2.作业:找一找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织品,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难以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经济结构: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仍占据主导地位。(2)封建剥削:官府的沉重

4、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3)专制统治:封建政府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2.简要历史的形象化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参考答案】(1)历史的形象化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展示历史情景,让学生感知鲜活的历史形象,增进对历史的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加强对史实的记忆、理解。有助于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引发学生多层面的思考,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创造条件。有助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2)历史的形象化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局限性主要有:历史的形象化材料视角有限,无法对相

5、关史实进行深入探究;许多历史的形象化材料具有文学创作的内容,与史实不完全吻合;一些历史的形象化材料的评论和评价并不严谨。41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乔家大院的视频片段。教师介绍:这一视频片段表现的是乔致庸在太平天国占领南方之际,孤身前往南方进行茶叶进货的场景,那同学们想想这个片段反映了什么历史背景呢?学生:反映了明清时期长途贩卖商业的出现。教师过渡:这位学生回答的很好,除了反映这个之外,这个片段还反映了商帮的出现,我们一起去识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晋商和微商。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晋商和徽商兴起的背景和原因过渡:晋商和徽商是出现于明中期,进入清代获得了巨大的发

6、展和繁荣,那么他们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通过纪录片晋商来一探究竟,老师等会找人总结。学生:明清农业继续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另外还有就是明清时期城镇兴起,甚至出现了商业城镇。老师补充:这位同学说的是商帮出现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晋商和徽商的兴起与统治者密不可分,如晋商就是以地缘优势,借“开中法”,先向边关输送粮食,统治者付商人盐引,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盐场和指定地区贩盐,由于盐是专卖品,获利颇丰。徽商的兴起也是因为统治者的“折色”之法,获得盐引。(二)晋商和徽商经营的行业和范围过渡:晋商和徽商的兴起都是因为贩盐,但是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经营行业和范围确实大不相同,请同学们观看大

7、屏幕上的史料,结合史料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不同阶段两大商帮的经营行业和范围。学生总结表格:老师总结:虽然两者的经营行业不同,范围也不同,晋商经营范围主要在北方,徽商经营范围在南方,但是二者的发展有一定脉络可循,都是起步于贩盐业,然后是发展多种商品的长途运输贩卖、大规模的区域间贸易,最后都是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拓展金融业,甚至将金融业当成他们业务的核心。(三)晋商和徽商的衰落过渡:晋商和徽商虽然创造了辉煌,终究在清末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在这一时期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在大屏幕展示的史料商帮的兴衰史的选段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之后,找小组代表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1.清

8、朝时期晋商和徽商始终依靠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也必然祸及自身。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使得晋商和徽商都大量购置土地,束缚了商帮的发展。3.西方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冲击了商帮的基础小农经济。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2.作业:分析下明清商业的发展与西欧商业的兴起有何不同。【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说一下晋商和徽商为什么会衰落?【参考答案】1.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始终依靠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也必然祸及自身。2.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得晋商和徽商都大量购置土地,束缚了商帮的发展。3.西方打开中国

9、的市场大门,冲击了商帮的基础小农经济。2.说一说晋商和徽商的不同点?【参考答案】(1)导入必须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2)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3)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4)导入必须简洁、紧凑。4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马克思的图片,提问学生图片中展示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成就,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从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马克思的生平简介教师播放视频并请学生结合视频和课下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马克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和恩

10、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二)资本论的撰写教师提问:结合教材及所学思考,马克思在什么时候编写的资本论。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马克思于1861年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1867年秋,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接着他开始撰写第二、三卷。这两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教师提问:马克思资本论的完成是一帆风顺的吗?他又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呢?在撰写资本论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组织学生以“百家讲坛”的方式,请几位学生担任“主讲人”,做简单介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马克思从1842年开始

11、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定居伦敦后,他在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里阅读了大量著作、杂志和档案。由于他读书和研究资料时精神高度集中,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回擦地,长年累月,他的座位下的水泥地竟然被磨去了一层。马克思先后完成了几部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在此基础上,于1861年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三)资本论的影响和马克思的个人魅力教师展示资本论相关内容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并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资本论有怎样的地位?马克思又是一位怎样的人?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10分钟时间讨论。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

12、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马克思是一位为了学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他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他的学说也影响着我们当今及未来。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马克思的资本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2.作业:为马克思写一段墓志铭,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3、1.简单介绍卡尔马克思。【参考答案】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伟大的经济理论。就他个人而言,他的极其伟大的著作是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

14、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2.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德育教育目标?【参考答案】德育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之中,历史课堂是主阵地。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历史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激励学生牢记英雄故事,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勇挑社会重担的、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第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

15、的传统精神。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不忘历史,不忘记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献身的革命前辈,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下去。比如周总理的睡衣、红军的草鞋等。第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具有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更是一种民族责任。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在历史教学之中。比如,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农村状况进行对比,先讲新中国成立前,农村是受封建剥削最严重的地区,经济非常落后,劳动者没有自己的土地,也没有人格尊严。新中国成立之后,实施了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农村经济也迎来了飞速发展。这种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感到

16、了自己肩上背负的重担,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43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法王路易十六在监狱中阅读启蒙思想家著作时曾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路易十六为什么这么说?伏尔泰和卢梭又是怎么毁灭法国的呢?从而导入新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伏尔泰教师先出示伏尔泰雕像图片,并提问:同学们将课下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谁来介绍一下伏尔泰?学生回答: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伏尔泰关于教会的看法的资料,提出问题:伏尔泰对

17、于教会是什么态度?他的主张是什么?资料如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及所给材料,回答:孟德斯鸠同样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他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三)卢梭教师安排学生浏览课本,并提问:卢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师生总结:卢梭主张人生而自由平等,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统治者一旦违背契约,人们有权推翻他。即卢梭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教师追问:什么是社会契约论呢?学生回答: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教师提问:孟德斯鸠为什么会提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

18、财产私有”这么激进的主张?学生思考,教师补充:卢梭出身于下层阶级,受到上层阶级的压迫,对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残酷统治有深刻体会,对于中下层民众的苦难生活也能感同身受,因此他的思想最激进,他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请学生扮演角色,分别说出自己的思想主张。作业:请学生课下阅读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作,下节课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启蒙运动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1)植根于科学精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2)具有广泛、强大的政治基础。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3)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

19、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考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建,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途径。教师应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生动感人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历史知识,内化为历史情感。其次,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标准下,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室也不是教师唯一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师可

20、以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进行教学。如可以结合传统的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把网络和影视相关历史素材带入课堂,把课堂向外延伸,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最后,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也呈多元化,固有的知识储备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人格素养,多阅读期刊文献,多交流教学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制定出可行的情感认知目标,承担起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任务。历史学习的价值之一在于人性化,这也是当今我国历史教育的追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真正体现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本质和公民教育的功能。作为历史教师

21、,我们任重而道远。44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采用复习式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武昌起义的爆发相关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清政府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接下来中国的政局将何去何从呢?由此导入新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中华民国成立过渡: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各省代表聚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那么,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呢?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中华民国成立的视频,提问: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国旗是什么?国旗有什么内涵?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中华

22、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1日。国旗是“五色旗”(红黄蓝白黑)。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有共和之意。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史料,提问:中华民国采用什么纪年?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如何进行换算?史料如下:学生思考回答: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过渡:一个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往往都要颁布宪法来巩固政权的稳定。那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什么宪法呢?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1)初步感知教师展示临时约法主要内容,请学生阅读,总结归纳其主要内容。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如下: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中

23、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2)深入理解过渡:既然我们了解了临时约法的内容,接下来我们通过历史情景剧的形式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下发事先准备的历史情景剧剧本,让学生自愿选择想饰演的角色,充分准备后请学生表演。学生表演后教师根据其表演进行点评,并根据表演内容详细解释临时约法的内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用“主权在民”代替了“君权神授”,从根本上否定了主权在君,否定了君主专制。国民享有诸多自由和权利,体现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三权分立,借

24、鉴美国的做法,可以防止个人专权现象的发生,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实行责任内阁制。2.意义过渡:颁布这部宪法是为了巩固政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教师展示临时约法的相关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颁布临时约法的意义。材料内容如下: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交流意见,之后各组派代表发表各组结论。教师归纳总结:(1)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2)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

25、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临时约法是在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已成定局的形势下制定的,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结果引起袁世凯的强烈不满,最终将临时约法废除,企图建立个人专制独裁统治。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主要内容。作业:课下查阅辛亥革命的相关史料或专著,加深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和认识。【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说一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几种社会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参考答案】(1)清政府:镇压,目的是维护行将崩溃的统治。(2)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

26、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3)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4)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也采取压逼的政策。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说一说历史教学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3)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循序渐进的原则。(6)因材施教的原则。45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设问:说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7、大家最为熟悉的是什么?(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九章算术和齐民要术等)教师引导:这些都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光如此,在医药学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古人的智慧,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中医1.黄帝内经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黄帝像和黄帝内经图片,并提问:这部著作是什么?成书于什么时期?谁能介绍一下?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回答: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融合了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天人学说,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教师设问:黄帝内经有什么历史地位?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奠定了中医学理

28、论的基础,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被称为医之始祖。教师引导设问:针灸疗法最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当中有所记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究竟什么是针灸呢?随后,在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和针灸铜人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说一说。学生回答: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称“针法”,而用火灼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教师补充讲解:这个针灸铜人铸于北宋,供学习考核用。铜人中空,可注水。在铜人外遍身涂蜡,然后套上衣服,供医生练习针刺,刺准穴位会出水,刺偏穴位,针扎不进去。由此可见,针灸疗法要求手法精准。而且,针灸疗效显著,后来逐渐被介绍到世界很多地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张仲景伤寒杂病

29、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张仲景画像及其资料简介,并提问:张仲景是哪一时期的医学巨匠?其著作是什么?有什么地位?学生回答: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教师补充讲解:伤寒杂病论还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至今影响深远。3.华佗教师简介华佗:东汉时期的华佗也是当时的名医,他精于方药针灸,还擅长外科手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设问:华佗的医学成就是什么?学生回答:他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发明了五禽戏,这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教师安排学生模仿五禽戏,并作补充: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二)中药本草纲目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教师在多媒体展示李时珍图像和资料卡片

30、,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李时珍是哪一时期的人物?本草纲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本著作的地位如何?小组代表讨论后,师生总结: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共52卷,190万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展示表格组织学生填写,共同总结。2.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思考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隋唐之前我国古代的医药学名人及其代表作都有哪些?【参考答案】(1)

3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2)两汉时期西汉时期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2.历史生动有趣,历史厚重深邃,历史有他独特的魅力。请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参考答案】 俗话说,“读

32、史使人明智”,历史学科蕴含着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功能,打造充满历史味的课堂可以更好的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和育人功能。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起: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第一,课堂导入可以充分的选取成语或历史典故来发挥它们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楚汉之争涉及:楚河汉界、约法三章、霸王别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历史典故既能增加课堂的历史味道,又能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意识。第二,新授环节教师可以时间为主轴,串联起历史事件,穿插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活用史料教学,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多设问,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出示秦统一前货

33、币、语言、文字存在问题的材料,询问学生应如何处理,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第三,在课堂提升环节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言或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巩固知识,在情境中感受历史的美丽。46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用语言描绘出1944年夏天,二战中44个同盟国的财政官员、经济学家等汇聚布雷顿森林参会的热闹忙碌的场面,并提出问题:是什么让这些国家的“财神爷”和经济学们汇聚一堂?他们的这次聚会将会取得什么成果?这些成果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进而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教师提问: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

34、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所学及教材总结: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教师再次通过PPT展示“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的相关资料:教师提问: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各有什么企图?学生思考并回答:美国想要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而英国也不甘心优势地位的丧失。于是,美国提出了“怀特计划”,即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英国提出来“凯恩斯计划”,即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教师追问:最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哪个计划?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最终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实现。(二)布

35、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教师播放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片段视频,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总结归纳建立时间、地点和经过,并选择代表上台讲述。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学生讲解内容并总结: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英、法、美、中等44个国家代表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即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根据这一系列文件成立了两个金融组织,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教师展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图片:之后,教师通过讲授法讲解两大金融组织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暂贷款。世界银行又

36、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成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两大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且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对这两大机构的绝对控制权。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美国通过控制这两大金融组织,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教师展示关于美国财政部长福勒的一句话:“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并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给5分钟进行讨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学生

37、小组讨论后,归纳得出:积极影响是为世界货币体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消极影响是以美元为中心,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建构知识体系结束本堂课,强化学习效果。2.作业:请同学们思考以美国一枝独秀方式存在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如何演变呢?下节课跟大家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述“关贸总协定”(GATT)与世贸组织(WTO)的区别。【参考答案】(1)关贸总协定是临时性的,它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世贸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它作为一个国际组织

38、,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运作机制完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世贸组织拥有“成员”,关贸总协定拥有“缔约国”,这就说明了从正式角度讲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法律文本。(3)关贸总协定处理货物贸易,世贸组织还涉及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4)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与原关贸总协定体制相比,速度更快、更自动,做出的裁决不会受到阻挠。2.请谈谈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关系,并说说你将如何执行?【参考答案】新课程标准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结构、课程功能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和实践的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套指导教育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是让学生参与。实施时应注意尊重学生,

39、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一种传递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案。新课标和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更多采用讨论式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其次,在教学环境上不断更新。在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定期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郊游等,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总结力和表达力,寓教于乐。最后,开展多样性的校园活动。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读书活动、辩论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学生的

40、主动参与来提高学习效果。47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大家在闲暇时光都会做些什么呢?周末都有哪些娱乐休闲活动呢?引出读文学名著,顺势导入新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一)背景教师在多媒体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提问:马克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师补充:文学艺术其实也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继续设问:同学们,19世纪30年代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此背景下,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二)代表作者和作品教

41、师多媒体出示现实主义文学概况表格,学生自主学习,补充完善表格。教师在学生填写的基础上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以增强学生的了解。教师补充讲解: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是真实描绘法国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教师继续补充: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42、经过艰苦奋斗,他进入了新闻界,在目睹了英国议会、政府和法律的腐败和虚伪后,他又怀着对资产阶级政治、对达官贵人们的无比憎恨、对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者深切同情的人道主义情感进行创作。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三)特点教师在多媒体出示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介绍的视频,并展示“历史纵横”的材料,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有哪些?材料如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环节三: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带领

43、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文学艺术作品。【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中学历史课外活动有哪些?【参考答案】历史课外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对课堂教学的配合和补充。有效合理的历史课外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以及塑造他们的价值观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课外活动的选择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与课程实际相结合,可以选择的中学历史课外活动有:(1)历史知识竞赛。教师拟定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后,由学生进行笔答或口头抢答,组织班内或班级之间竞赛。这样做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

44、的历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观看历史电影、纪录片、阅读历史课外读物。观看视频资料时要保证纪律、做好卫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要做好读书笔记,最后要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几种方式可以使历史场面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易于接受。(3)外出参观。外出参观是学生很喜欢的历史课外活动形式,参观的对象可以是历史博物馆以及各种文物古迹。要注意充分利用本地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历史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分层次地开展课外活动,使历史课外活动达到最大效果。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

45、主要特点?【参考答案】(1)主观地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没有或是只有徒具人形的人物,却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3)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4)语言无逻辑、句法残缺、晦涩难懂。48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简要复习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相关知识,引出结论: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到了14、15世纪,这种人文精神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并且成为一面旗帜,指引着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托起近代欧洲的力量。在

46、历史上,我们将之称为“文艺复兴”。从而进入新课讲授。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1.教师提问:通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那首先在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的原因是什么呢?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史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艺复兴最先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分享之后,教师总结:(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和逐渐发展。(3)思想: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教师提问:促使文艺复兴迅速兴起的催化剂是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

47、忆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4世纪中期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使人们开始反省,主张追求现实的幸福。(二)薄伽丘和十日谈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薄伽丘画像,并对其人物进行简单介绍。2.教师介绍:薄伽丘的代表作品是十日谈,故事写的是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瘟疫,3男7女躲避瘟疫到郊外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10人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十日谈中写到“绿鹅”的故事,要求学生阅读故事,思考相关问题。故事如下:问题如下:(1)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3)作者要通过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