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一轮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11讲解.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491497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一轮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11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6届一轮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11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一轮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11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一轮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11讲解.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届一轮复习)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111讲解我们能获得我们能获得真理吗真理吗?我们怎样我们怎样获得真理获得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实践陆游1.一个概念:实践考点展示3.三个特征: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2.两个途径:直接 间接4.三个形式: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5.四个表现: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 目的和归宿1 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实践的含义是什么?p42p422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p43p433 3、实践有哪些特点?、实践有哪些特点?P42-43P42-434 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义:p42实践是实践是人们人们改造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一切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注意注意实践实践的主的主体体实践实践的对的对象象自自然然界界人人类类社社会会是直接现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实性活动非纯主观非纯主观思维活动思维活动易错点拨注意:注意: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1)实践以人为实践以人为主体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2)(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实践是以客观

3、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维活动、认识活动。(3)(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世界的活动”或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活动”或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

4、会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1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 2、学生召开辩论会、学生召开辩论会3 3、20152015年高考政治题的巨大变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年高考政治题的巨大变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后的谈资4 4、农民种地农民种地 5 5、修建、修建青藏铁路青藏铁路6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判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练一练7 7、20152015年年10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医学奖。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医学奖。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认识活动认识活动2

5、.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p43根据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根据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可以可以把实践分为三种形式:把实践分为三种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最基本的形式形式.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科学实验活动3 3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的三个特点(1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区别于人的纯主观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活动改造活动构成要

6、素是客观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动规律制约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客观物客观物质性质性主观能主观能动性动性社会历社会历史性史性3 3、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体主体 人是人是客观的客观的对象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客观的手段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客观的a.a.构成实践的构成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物质的 b.b.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客观事物和和客观规律客观规律的制约的制约(2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7、)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界的活动。注意:注意:一切实践活动都是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下进行的。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如:“燕子筑巢燕子筑巢”、“蜘蛛织网蜘蛛织网”。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3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第二,历史性: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8、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第一,社会性:第一,社会性:不是不是单个人单个人的的孤立孤立活动,而是处在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的人的活动。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20152015年年1010月获诺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9、。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时政热点时政热点发现青蒿素19691969年,屠呦呦年,屠呦呦担担任科技组组长任科技组组长,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课题组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课题组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编写编写抗疟单验方集,开展实验研究,历经抗疟单验方集,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380多次失败。多次失败。19721972年,从植物年,从植物青蒿素青蒿素中提取抗疟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中提取抗疟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的死亡率。19731973年,合成出青蒿素,青蒿素研制成功。年,合成出青蒿素,青蒿素研制成功。1992 1992 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

10、、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发明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的发明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的1010倍。倍。20082008年,坦桑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广泛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推行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广泛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推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使疟疾致死病例比青蒿素类药物疗法,使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2000年下降了年下降了66%66%,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找一找,找一找,青蒿素的发明过程如何体现了青蒿素的发明过程如何体现了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1.1.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

11、的楼兰古国因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进行“引哈济党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实践是处在一

12、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A课堂演练课堂演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4.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目的和归宿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总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总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从何而来?认识到何而去认识到何而去?认识为何发展变认识为何发展变化化?认识由何检验认识由何检验?探究一:探究一:寄生虫感染导致的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也寄生虫

13、感染导致的疾病长期以来困扰着人类,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寄生虫感染的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寄生虫感染的问题在世界最贫困人群中尤其突出,已经成为提问题在世界最贫困人群中尤其突出,已经成为提升人类福祉与健康水平的一大障碍。升人类福祉与健康水平的一大障碍。20152015年度的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发展的新疗法革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发展的新疗法革新了我们对于一些最具破坏性寄生虫感染病的治疗了我们对于一些最具破坏性寄生虫感染病的治疗手段。手段。治疗寄生虫感染病的新疗法是如何获得的?治疗寄生虫感染病的新疗法是如何获得的?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1.实践是认

14、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认识识从从哪哪里里来来?获得认识的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来源是唯一的 知识可以通过学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实践实践获得认识的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途径有两条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启示: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1 1、“秀才不出门,秀才不出门,能能知天下事。知天下事。”2 2、“秀才不出门,秀才不出门,难难知天下事。知天下事。

15、”-(重视获取重视获取间接经验间接经验)-(重视获取重视获取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名言警句名言警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走进科学探究:走进科学 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

16、“矮行星矮行星”。有。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降级”,一是新,一是新天体天体“齐娜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道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根本动力)人们实践中人们实践中新问题新问题产生产生提出提出新要求新要求推动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研究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研究 实践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提供新的认识新的认识工具工具人类产生认人类产生认识的发展识的发展促进促进锻炼锻炼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实践实践提高提高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如何推动认识的发展?三个方面三个方面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1212岁岁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

18、仍能听到蜜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蜂的叫声,该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蜂的叫声,该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探究:走进自然探究:走进自然3.3.实践

19、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A.认识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本身不能回答B.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C.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只有实践,才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为什么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要成为检验认识正要成为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须具确性的标准,须具备什么特点?备什么特点?客观客观结果结果主观主观认识认识能够把能够把主观主观和和客观客观联系起来联系起来实践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

20、观的活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不管白猫黑猫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真金不怕火炼真金不怕火炼名言名言评评析析: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探究:屠呦呦说:医学上的成就不是在于多屠呦呦说:医学上的成就不是在于多发几本著作,而是在于挽救更多的人。发几本著作,而是在于挽救更多的人。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4.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

21、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名言评评析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发现青蒿素19691969年,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年,屠呦呦任科技组组长,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课题组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课题组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编写编写抗疟单验方集,开展实验研究,历经抗疟单验方集,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380多次失败。多次失败。19721972年,从植物年,从植物青蒿素青蒿素中提取抗疟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中提取抗疟药,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的死亡率。19731973年,合成出青蒿素,青蒿素研制成功。

22、年,合成出青蒿素,青蒿素研制成功。1992 1992 年,年,针对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等缺点,发明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的发明双氢青蒿素,抗疟疗效为前者的1010倍。倍。20082008年,坦桑年,坦桑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广泛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推行尼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广泛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推行青蒿素类药物疗法,使疟疾致死病例比青蒿素类药物疗法,使疟疾致死病例比20002000年下降了年下降了66%66%,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找一找,青蒿素的发明过程如何体现了青蒿素的发明过程如何体现了“实实践决定认识践决定认识”观

23、点?观点?来源目的和归宿动力检验标准实践及实践及其特点其特点 实践是认实践是认识的识的基础基础来源来源目的目的、归宿归宿动力动力检验检验标准标准含义含义基本形式基本形式特点特点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1)(1)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 (2)(2)是认识发展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动力 (3)(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4)(4)是认识的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目的和归宿(1 1)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有巨大的指导指导作用;作用;(2 2)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把实践引

24、向歧途。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基础(决定)基础(决定)反作用反作用(双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方法论要求:1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2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结合。原理:原理:判断正误:判断正误:1 1、实践决定于认识。、实践决定于认识。2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检验、中国

25、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 4、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践。5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6 6、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要亲自参加实践。7 7、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误区二: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26、。误区二: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误区三: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误区三: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注意:注意: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但同时但同时,实践又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实践又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动性活动,因此,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也不是纯主实践既

27、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它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观的思维活动。它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所以,实践所以,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注意的几个误区注意的几个误区 4 4、“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军情。”这说明(这说明()A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

28、入深,由低级到高、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 级发展级发展 C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课堂案(山东卷课堂案(山东卷28).“十二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年10月

29、,山东省委组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式调结构的认识。(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分)实践实践认识发展、深化认识发展、深化目的、归宿目的、归宿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践调研获得了知识;山东省委通过实践调研获得了知识;2

30、、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认识的深化;动认识的深化;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2 2012北京卷北京卷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平的。1515、16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

31、实地球是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高考试题练兵高考试题练兵 答案: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

32、的绘制日益精准。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小结:认识论重点原理小结:认识论重点原理、方法论、方法论1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实践

33、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认识对实践

34、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

35、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

36、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7、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会转化为谬误。会转化为谬误。会转化为谬误。()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

38、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会成为谬误。会成为谬误。会成为谬误。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3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原理内容(1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

39、识往往)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

40、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先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先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先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先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