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54学时).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490792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动学(54学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药动学(54学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动学(54学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动学(54学时).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2.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第 二章二章 药药物代谢动物代谢动力学力学定义:定义:简称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及规律。1一、一、药物分子的药物分子的跨膜跨膜转运转运简单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易化扩散(水溶性扩散)(水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类型:类型: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2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down hill1.滤过(水溶性扩散):滤过(水溶性扩散

2、):定义:水溶性小分子药物(100)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而转运,受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影响肠道、泌尿道等多数上皮细胞的水通道仅48,仅水、尿素、甲醇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多数毛细血管上皮细胞间的孔隙较大(40),几乎所有游离药物均可通过。顺浓度差,不耗能量顺浓度差,不耗能量32.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药物最常见最常见的转运方式定义:脂溶性药物直接溶于细胞膜的脂质层而转运特点:不耗能、不需载体、无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影响因素:药物方面(分子量、脂溶性、解离性)转运环境方面(转运面积、血流、pH)总结:分子小、脂溶性高、分子状态易转运 膜面积大、血流丰富、酸酸碱碱易转运 4

3、pKa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pH值,弱酸性药解离,转运,弱碱性药解离,转运。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受药物的离子化程度受pKa和所在溶液和所在溶液pH的影响的影响56某弱酸性药物某弱酸性药物:pKa=5 A HA10pH-pKa=pH=7pH=4=107-5=102 A HA10pH-pKa=104-5=10-1HA=H+A 1%90%10%99%HA=H+A 酸遇酸,碱遇碱,难解离,脂溶性高,易转运酸遇碱,碱遇酸,易解离,脂溶性低,难转运6被动跨膜转运图示被动跨膜转运图示 pH 1.5pH 8.0 胃胃 液液尿尿 液液弱酸性药弱酸性药 吸收多吸收多弱碱性药弱碱性药 吸收少吸

4、收少弱碱性药弱碱性药重吸收多重吸收多弱酸性药弱酸性药 重吸收少重吸收少血血 液液pH7.4细胞内液pH7.071.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药物排出体外?问问 题题2.弱酸性药物阿司匹林(pKa3.5)和苯巴比妥(pKa7.4),何药在胃中吸收较好?3.若肠道的pH值为6.0,下列何药口服最易从肠道吸收?A.阿司匹林,弱酸,pKa3.5 B.阿托品,弱碱,pKa9.7 C.地西泮,弱碱,pKa3.3 D.麻黄碱,弱碱,pKa8.7 E.对乙酰氨基酚,弱酸,pKa9.58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定义: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顺浓度差转运特点:不耗能、需载体、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举例:

5、葡萄糖、铁、VitB12、甲氨蝶呤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up hill定义: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逆浓度差转运特点:耗能、需载体、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举例:离子泵、有机酸碱在肾小管的分泌9吸收吸收分布分布代谢代谢排泄排泄二、二、药药物的体内过程物的体内过程10 吸收吸收(absorption):给药部位血循环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简单扩散的各因素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无吸收过程 静脉静脉静脉静脉 吸入吸入吸入吸入舌下舌下舌下舌下直肠直肠直肠直肠肌注肌注肌注肌注皮下皮下皮下皮下口服口服口服口服皮肤皮肤皮肤皮肤2.评价参数:评价参数:生物利用度首首关关消除消除

6、(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口服后经肠粘膜和肝脏代谢药物口服后经肠粘膜和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药量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减少的现象。舌下给药可避免首舌下给药可避免首关消除,直肠关消除,直肠给药给药50%可避免首关消除。可避免首关消除。11 分布分布(distribution):血循环组织器官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多与白蛋白结合 结果:暂时失活,储库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阻碍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阻碍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胎盘屏障:无屏障作用,孕妇用药应审慎。胎盘屏障:无屏障作用,孕妇

7、用药应审慎。血眼屏障:眼部用药多以局部用药为好。其他:器官血流量、组织亲和力、pH调控 2.评价参数:评价参数:表观分布容积(Vd)1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毛细血管内皮紧密相连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同普通毛细血管,孔隙大13 代谢代谢(metabolism):化学结构的改变,又称称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药物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注:代谢注:代谢 灭活灭活1.作用:作用:灭活(绝大多数药物)、活化、利于排泄2.主要部位:主要部位:肝脏3.步骤:步骤:两相两相 相反应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 相反应相反应结合结合4.主要酶系:主要酶系:肝药酶(细胞

8、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CYP450)特点特点: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可被诱导和抑制 酶诱导剂(加快代谢,药效减弱):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 酶抑制剂(减慢代谢,药效增强):氯霉素、西米替丁、异烟肼 14 排泄排泄(excretion):原形或代谢物排出体外 1.肾脏肾脏: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主动分泌:丙磺舒和青霉素 肾小管重吸收:改变尿液pH值可减少重吸收 2.消化道:消化道: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 3.乳汁:乳汁:弱碱性药物可排泄 4.其他:其他:代谢与代谢与排泄统称排泄统称药物消除药物消除(elimination)评价参数:评价参数:消除半衰期,清除率1516药药-

9、时曲线:时曲线:血药浓度或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Tmax)(Cmax)三、三、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曲线图绘制曲线图选配数学模型选配数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计算药动学参数AUC(area under curve)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进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入血循环的总量。表示药物吸收程度表示药物吸收程度(MTC)(MEC)表示药物吸收速度表示药物吸收速度16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17 一室模型一室模型 最简单的房室模型,给药后药物瞬时全身各体液和组织达到动态平衡 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1中央室中央室2周边室周边室k

10、12k21kake吸收分布消除(代谢+排泄)体内体内二室模型二室模型 最常用的房室模型,将身体分为药物分布速率较快的中央室和分布速率较慢的周边室 kake18一室模型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房室模型示意图药时曲线:数学模型:C=C0eket 数学方程:C=Ae t+Be-t 19瞬时血药浓度衰减规律:dC/dt=-keCn1.一级消除动力学:n=1即dC/dt-keCCt=C0eket 特点: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t1/2=0.693/ke;血药浓度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呈线性消除2.零级消除动力学:n=0即dC/dt-k0 Ct=-k0t+C0 特点:恒量消除;半衰期不定,t1/2=0.5C0

11、/k0,非线性 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动力学20时间时间时间时间零级零级一级一级零级零级对数浓度对数浓度一级一级浓度浓度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一级和零级消除动力学的药时曲线的药时曲线21 药动学重要参数及其意义药动学重要参数及其意义1.消除半衰期消除半衰期(half life,t1/2):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多数属一级消除意义:意义: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预计停药后药物消除的时间和连续给药后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Give 100 mg of a drug 1 half-life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12.5 4 half-lives6.25 5

12、half-lives3.125l l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 5个个个个t t1/21/2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时,药物的血浓度(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存量)仅余原来的存量)仅余原来的存量)仅余原来的3%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5 half-lives=97%of drug eliminatedt1/2=0.693/ke2223时间(半衰期)累积量消除量血浆药物浓度(%稳态)87.5 9497232.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bi

13、oavailability,F)药物吸收进入血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即 F=(A/D)100%(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绝对FF=AUC血管外给药血管外给药 100%AUC静脉给药静脉给药 相对F 意义:评价药物的首关过消除 意义: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 F=AUC受试制剂受试制剂 100%AUC标准制剂标准制剂24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三个药厂生产的地高辛253.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按所知血药浓度在体内均匀分布所需体液容积意意意意 义义义义:计算产生期望血药浓度所需的给药剂量。估计药物分布范围:药物分布范围:5L5L血浆,血浆,10-20L10-20L体液,体液,40L4

14、0L组织器官,组织器官,100L100L蓄积于特定组织蓄积于特定组织70kg体重,体重,全身总体液量全身总体液量:42L 血浆3L 细胞间液11L 细胞内液32L264.清除率清除率(clearance,CL)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机体清除,反映肝肾功能,单位:L/h或ml/min CL=CL肾脏CL肝脏CL其它 计算公式:CL=keVd=A/AUC=FD/AUC 275.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Css)以一定时间间隔,以相同的剂量多次给药,则在给药过程中血药浓度可逐次叠加,直至血药浓度维持一定水平,即为稳态浓度。基本达到Css需要的时间:当用药总时间达到当用药总时间达到5 5个个

15、t t1/21/2时,血药浓度时,血药浓度(或体存量或体存量),),已接近达到最大值的已接近达到最大值的97%97%,可认为已达稳态浓度。,可认为已达稳态浓度。经经经经 1 half-life.50%1 half-life.50%2 half-lives 75%2 half-lives 75%3 half-lives.87.5%3 half-lives.87.5%4 half-lives 93.8%4 half-lives 93.8%5 half-lives 96.9%5 half-lives 96.9%28稳态稳态约经约经4-5个半衰期个半衰期达到时间与剂量无关达到时间与剂量无关时间(半衰期)时间(半衰期)血药浓度血药浓度稳态浓度稳态浓度与给药间隔和剂量相关与给药间隔和剂量相关与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相关与生物利用度和清除率相关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29时间血药浓度缩短给药时间缩短给药时间血药浓度时间增加给药剂量增加给药剂量缩短给药时间或增加给药剂量不能快速达缩短给药时间或增加给药剂量不能快速达Css提高稳态浓度水平30TimeTimeLog Concentration快速达到快速达到Css的方法:负荷量给药(首剂加倍)的方法:负荷量给药(首剂加倍)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