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演变史一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490044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市演变史一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国城市演变史一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城市演变史一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演变史一精选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城市演变史一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1.1.地理背景地理环境是创造文化的自然基础;地理环境是创造文化的自然基础;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 、流域繁杂;、流域繁杂;半封闭的半封闭的“大陆大陆海岸型海岸型”环境使机遇与风险共环境使机遇与风险共存。存。先秦诸子学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的清代朴学的“母文明母文明”延续史。延续史。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1.1.地理背景地理背景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1.地理背景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

2、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1.1.地理背景地理背景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1.1.地理背景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2.经济依据经济依据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发达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小发达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向工业文明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向工业文明的迟缓转型,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近代的落伍。的迟缓转型,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近代的落伍。3.3.科学技术依据科学技术依据“实用实用经验经验”型特点型特点4.4.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家国同构家国同构”的的“宗法宗法专制专制”社会系统社会系统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第七页,本课件共有

3、54页5.5.中国的文化生态:中国的文化生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一、中国城市历史演变的背景5.5.中国的文化生态:中国的文化生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1.1.自然地理变迁因素自然地理变迁因素(1 1)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 隆起前:印度洋暖湿气流直入中国西南和西部广隆起前:印度洋暖湿气流直入中国西南和西部广 大地区。大地区。隆起中:中国西北部是隆起中:中国西北部是“人文初祖人文初祖”之地,黄帝和炎之地,黄帝和炎 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隆起后:完全隔断

4、印度洋暖湿气流,黄土高原腹隆起后:完全隔断印度洋暖湿气流,黄土高原腹 地变得贫瘠、落后。地变得贫瘠、落后。(2 2)太行山的抬升及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太行山的抬升及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 “今之高山,昔之海滨今之高山,昔之海滨”(3 3)气候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000 4000年前地球气温下降,使中国塞外农业区蜕变年前地球气温下降,使中国塞外农业区蜕变 为畜牧业区。为畜牧业区。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1.1.自然地理变迁因素自然地理变迁因素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1.1.自然地理变迁因素自然地理变迁

5、因素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1.1.自然地理变迁因素自然地理变迁因素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1 1)距今)距今34003400年的夏商之交,黄河北迁至今天津附年的夏商之交,黄河北迁至今天津附近入海,导致天津东部平原逐渐向渤海延伸,直近入海,导致天津东部平原逐渐向渤海延伸,直到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到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602年)黄河南迁。年)黄河南迁。(2 2)宋庆历八年()宋庆历八年(10481048年),黄河再次北迁天津入年),黄河再次北迁天津入海,直到金明昌五年(海,直到金明昌五年(11941194年)再次南迁。年)再次南迁。(3 3)宋高宗建炎二年

6、()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1128年),黄河经河南、江年),黄河经河南、江苏,自徐州入于泗水,再合泗水南下与淮河并道入苏,自徐州入于泗水,再合泗水南下与淮河并道入海,到咸丰五年于铜瓦厢决口改道,北徙至山东利海,到咸丰五年于铜瓦厢决口改道,北徙至山东利津入海,形成延续至今的水道。津入海,形成延续至今的水道。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2.2.黄河迁徙对城市发展史的影响黄河迁徙对城市发展史的影响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2.2.黄河迁徙对城市发展史的影响黄河迁徙对城市发展史的影响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2.2.黄河迁徙对城市发

7、展史的影响黄河迁徙对城市发展史的影响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3.3.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1 1)最早的运河:荆汉运河、巢肥运河)最早的运河:荆汉运河、巢肥运河(2 2)春秋后期:邗沟(吴国)春秋后期:邗沟(吴国)(3 3)秦汉时期:灵渠(秦代),漕运(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灵渠(秦代),漕运(两汉时期)(4 4)隋代:广通渠、山阳渎(隋文帝);永济渠、)隋代:广通渠、山阳渎(隋文帝);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隋炀帝)通济渠、山阳渎、江南运河(隋炀帝)(5 5)南北宋时期:通漕四渠(北宋)、西兴运河)南北

8、宋时期:通漕四渠(北宋)、西兴运河(南宋)(南宋)(6 6)元代:济州运河、会通运河、通惠运河)元代:济州运河、会通运河、通惠运河(7 7)明代:漕河)明代:漕河(8 8)清代:中运河工程)清代:中运河工程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3.3.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3.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3.3.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城市发展史的影响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1

9、 1)春秋时期:城市代表国家的体制时期。)春秋时期:城市代表国家的体制时期。(2 2)战国至秦汉时期:城市与地方行政中心结合,)战国至秦汉时期:城市与地方行政中心结合,郡县制(都城、郡城和县城)。郡县制(都城、郡城和县城)。(3 3)城市政策:)城市政策:“行政行政”政策(郡县制、城政策(郡县制、城市坊里制)市坊里制)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4.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体制与城市政策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体制与城市政策5.5.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区域经济重心转移 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南方。隋炀帝三下扬州。南方。隋炀帝三下扬州。6.6.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 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扬州的兴旺,泉州的发著名

10、的海上丝绸之路,扬州的兴旺,泉州的发达,郑和下西洋。达,郑和下西洋。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4.4.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体制与城市政策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5.5.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区域经济重心转移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5.5.区域经济重心转移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5.5.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区域经济重心转移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6.6.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

11、、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6.6.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6.6.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6.6.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航海事业发展和明清海禁政策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三、中国城市的历史分期1 1、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古典城市的发展、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展、古典城市的发展、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过渡。过渡。2 2、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

12、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期。历史分期类型:历史分期类型: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春秋战国,为城市产生和初步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春秋战国,为城市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其特点:发展时期。其特点:(1 1)政治、军事因素成为城市产生的重要原因;)政治、军事因素成为城市产生的重要原因;(2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3 3)宫殿建筑等政治机构成为城市的主体;)宫殿建筑等政治机构成为城市的主体;(4 4)重要城市分布于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分布于黄河流域。春秋战国后,城市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为:春秋战

13、国后,城市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表现为:(1 1)大批封建城市兴起,城市规模扩大;)大批封建城市兴起,城市规模扩大;(2 2)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3 3)城市向多功能发展。)城市向多功能发展。三、中国城市的历史分期1.1.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从秦代到清代中期。城市发展的特点:从秦代到清代中期。城市发展的特点:(1 1)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2 2)城市无自治权和无法定的独立地位;)城市无自治权和无法定的独立地位;(3 3)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4 4)城市数量多、

14、规模大;)城市数量多、规模大;(5 5)城市的发展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城市的发展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轨迹;波浪型曲线轨迹;(6 6)城市分布极端不平衡。)城市分布极端不平衡。2.古典城市的发展古典城市的发展三、中国城市的历史分期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近代城市兴起、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特点:过渡,近代城市兴起、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特点:(1 1)城市出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城市出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2 2)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3 3)大城市发展

15、迅速;)大城市发展迅速;(4 4)城市管理出现近代化的取向。)城市管理出现近代化的取向。3.3.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三、中国城市的历史分期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三、中国城市的历史分期3.3.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如城子崖古城,王村古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堡,如城子崖古城,王村古城,王城岗古城堡,平梁台古城,赫家台古城,城,王城岗古城堡,平梁台古城,赫家台古城,后岗古城,景阳岗古城等。后岗古城,景阳岗古城等。作为防御设施的作为防御设施的“城城”与城市的本质不相关。与城市的本质不相关。“市市”是城市最初的

16、最原始的雏形。是城市最初的最原始的雏形。第一次(农业、畜牧饲养与狩猎、采集分开)、第一次(农业、畜牧饲养与狩猎、采集分开)、二次(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三次(城与乡分离)二次(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三次(城与乡分离)社会大分工,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了第一次“城市革命城市革命”。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

17、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1.1.中国的原始城市中国的原始城市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1 1)河南二里头古城遗址是代表)河南二里头古城遗址是代表(2 2)第一座)第一座“九州九州”国家统治中心的载体和象国家统治中心的载体和象征征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2.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河南省偃师市河南省偃师

18、市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离洛阳市约1818公里,东西长约公里,东西长约2.52.5公里,南北宽约公里,南北宽约1.5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积约10000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阔平方米,在台基中

19、北部有一座面阔8 8间、间、进深进深3 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在遗址东南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在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2.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二里头一号宫殿二里头一号宫殿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2.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4页四、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2.2.黄河孕育出华夏早期城市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制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4页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周原周原丰京丰京-镐京镐京洛

20、邑洛邑成周;成周;“封邦建国封邦建国”的都城级别:王城方九里,公七的都城级别:王城方九里,公七里,侯五里,男三里。里,侯五里,男三里。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制1.1.周代城市史概论周代城市史概论2.沣水岸边建丰京、镐京“封邦建国封邦建国”以镐京为中心,形成了与公、侯、以镐京为中心,形成了与公、侯、伯、伯、子、男五等爵位相对应的等级城邑体制。子、男五等爵位相对应的等级城邑体制。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制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4页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制第五十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丰镐遗址及考古丰镐遗址及考古 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

21、制第五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4页丰京遗址范围东至沣河西滩地,西至古灵沼河、北至郿坞岭北缘、南至冯村南至新旺村南一线,大致跨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大原村、冯村、新旺村、曹家寨几个自然村,总面积约8.62平方公里。同时对丰京遗址西周遗存分布状况和特点也有新的认识。一是丰京遗址本身即为一高地,其中部紧邻沣河西岸和南部发现各有一个水面曹寨水面和冯村东水面,西周遗存就分布在水面周围的高地上。二是西周遗存分布具有空间上呈连续性,而时间上则呈断裂性的特点。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制第五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4页(1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2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3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4 4)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发展,瓦得到使)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发展,瓦得到使用,解决了房屋的防水问题,延长了房屋的使用时用,解决了房屋的防水问题,延长了房屋的使用时间。间。五、西周城市发展与“封邦建国”之制3.3.周代的城市特点周代的城市特点第五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4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五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