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精.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490009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精.ppt(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第1页,本讲稿共27页一、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1 1、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含义: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给定条件给定条件目标状态目标状态障碍障碍第2页,本讲稿共27页、问题的种类根据问题复杂程度:复杂与简单根据问题解决思维方式:常规性问题与创造性问题根据问题概括程度:抽象与具体问题根据问题清晰程度:结构良好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与结构不良的问题(含糊的问题)第3页,本讲稿共27页结构良好的问题: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达结构良好的问题: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达到的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就可以到的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

2、思维方式就可以获得答案的问题。有两个特征:一是问题有获得答案的问题。有两个特征:一是问题有明确性(目标、条件明确)、二是解法的确明确性(目标、条件明确)、二是解法的确定性(有明确的算法,答案是唯一的)。定性(有明确的算法,答案是唯一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哪些已知条件和要求达结构不良的问题:哪些已知条件和要求达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的,问题情境不清楚、到的目标都比较模糊的,问题情境不清楚、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也不确定,且解答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也不确定,且解答方案也多种的问题方案也多种的问题第4页,本讲稿共27页2、什么是问题解决、什么是问题解决 含义:含义:含义:含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

3、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或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特点:目标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性。问题解决可分为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第5页,本讲稿共27页、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与个人积极性、经验有关)发现问题(与个人积极性、经验有关)理解和表征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形成形成问题空间问题空间的过程):的过程):把握住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并在头脑中把握住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该问题的初步印象。形成对该问题的初步印象。影响学生正确表征的因素:不能有效识别影响学生正确表征的因素: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有关信息

4、,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的问题的有关信息,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的知识,太急于得出答案。知识,太急于得出答案。第6页,本讲稿共27页、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过程问题:卖马问题:卖马张三用张三用100元买了一匹马,并用元买了一匹马,并用110元卖了这匹元卖了这匹马,然后它又用马,然后它又用120买回了这匹马,又用买回了这匹马,又用130卖卖出了这匹马。请问张三一共赚了多少钱?出了这匹马。请问张三一共赚了多少钱?问题理解表征一:100元买110元(赚)120元买(亏)130元卖(赚)问题理解表征二:100元买110元卖(赚)120元买130元卖(赚)第7页,本讲稿共27页、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过程 提出

5、假设: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和方提出假设: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和方法。(常用方法有算法式和启发式法。(常用方法有算法式和启发式)假设提出的有效性受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已假设提出的有效性受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有的知识经验影响。检验假设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以确定假设的通过一定的方法以确定假设的合理性。合理性。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直接检验(通过问题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直接检验(通过问题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通过解决的结果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通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合理或最佳假推论来淘汰错误的假设,保留合理或最佳假设)设)第8页,本讲稿共27页3 3、问题解

6、决(分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的、问题解决(分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的一般方法一般方法算法式算法式算法式算法式 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列举出来,逐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列举出来,逐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列举出来,逐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列举出来,逐一尝试。一尝试。一尝试。一尝试。启发式(凭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启发式(凭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启发式(凭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启发式(凭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手段手段手段手段-目的分析法(最重要的通用问题解决启目的分析法(最重要的通用问题解决启目的分析法(最重要的通用问题解决启目的分析法(最重要的通用问题解决启发式,对解决含糊问题

7、有效)发式,对解决含糊问题有效)发式,对解决含糊问题有效)发式,对解决含糊问题有效)逆向反推法(解几何题常用)逆向反推法(解几何题常用)逆向反推法(解几何题常用)逆向反推法(解几何题常用)简化法简化法简化法简化法 类比思维类比思维类比思维类比思维第9页,本讲稿共27页4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特征(类型问题特征(类型抽象抽象/具体、呈现方式具体、呈现方式直接直接/隐含)隐含)有关的知识经验(丰富有关的知识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有组织)知识技能、有组织)定势与功能定势与功能固着固着情绪和动机状态情绪和动机状态个体智力水平个体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认知风格认知风格第10页,

8、本讲稿共27页卢钦斯量水实验(定势实验)卢钦斯量水实验(定势实验)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返回问题问题 A B C D 解法解法 1 21 127 3 100 D=B-A-2C 2 14 163 25 993 18 43 10 54 9 42 6 215 20 59 4 316 23 49 3 207 15 39 3 18 D=A+C8 28 76 3 25 D=A-C9 18 48 4 22 D=A+C10 14 36 8 6 D=A-C第11页,本讲稿共27页定势对问题解

9、决影响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组别组别人数人数采用间接法正确采用间接法正确解答(解答(%)DBA2C采用直接法正确采用直接法正确解答(解答(%)DAC方法方法错误错误(%)实验组实验组控制组控制组79578101710020第12页,本讲稿共27页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问题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烛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第13页,本讲稿共27页问题答案返回第14页,本讲稿共27页5、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一是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二是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三是重视

10、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路化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思维策略(在具体学科中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促使学生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确定学生所需基本技能,分解并逐步训练学生技能)。第15页,本讲稿共27页二、创造性二、创造性创造的内涵: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信息,产生出某种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新颖、独特和和有社有社会价值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或过程。的产品的活动或过程。创造的特性:新颖新颖前所未有(相对与前所未有(相对与社会或个人纵向比),独特社会或个人纵向比),独特不

11、同不同凡俗(相对于他人横向比),有社会凡俗(相对于他人横向比),有社会价值价值对社会、个人发展的意义对社会、个人发展的意义(非模仿抄袭非模仿抄袭)第16页,本讲稿共27页二、创造性二、创造性创造的种类(根据其价值意义的不同)真创造:产生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类创造:创造产生的产品并非社会首创,但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第17页,本讲稿共27页二、创造性二、创造性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内涵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信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信息,产生出某种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新颖、独特和和有社会价有社会价值值的产品的能力。(德雷夫达尔对的产品的能力。(德雷夫达尔对此概念有异议)此概念有异议)

12、“前人未曾有,后人不可无前人未曾有,后人不可无”顾炎武顾炎武第18页,本讲稿共27页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创造性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创造性思维: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第19页,本讲稿共27页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吉尔福特提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是发散思维:是发散思维:是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叫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沿着不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叫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沿着不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叫求异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沿着不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也叫求异思维或扩散思

13、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的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的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的方向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其特征如下:。其特征如下:。其特征如下:。其特征如下:流畅性(用词、联想、观念、表达流畅流畅性(用词、联想、观念、表达流畅强强调数量)调数量)灵活性(变通性灵活性(变通性强调类别)强调类别)独特性(发散思维的最重要成分,强调新奇)独特性(发散思维的最重要成分,强调新奇)集中思维(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集中思维(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集中思维(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集中思维(聚合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一个正确一

14、个正确一个正确 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除上述两种成分外,还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除上述两种成分外,还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除上述两种成分外,还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除上述两种成分外,还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第20页,本讲稿共27页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环境(家庭、社会文化、学校)应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空间的、尊重学生独立性和差异的成长环境智力:与创造性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能力。也就是说,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

15、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概括地说,创造力与智力有所不同。智商高,创造力不一定高,而创造力高的人,智商也较高。中等以上的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限于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有高创造力。相反,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创造能力却很高。个性:为创造性地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性及与创造性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第21页,本讲稿共27页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人格特征强烈的幽默意识强烈的幽默意识高度的自娱能力高度的自娱能力有恒心、坚定的决心有恒心、坚定的决心容忍摸棱两可的情形容忍摸棱两可的情形梦幻的生活、持久的想

16、象梦幻的生活、持久的想象勇敢、甘愿冒险勇敢、甘愿冒险独立性强、批判、怀疑独立性强、批判、怀疑第22页,本讲稿共27页创造性培养创造性培养第一方面: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心理第一方面: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性发展的心理环境环境社会文化:鼓励容纳创新、开拓,减少社会规社会文化:鼓励容纳创新、开拓,减少社会规范、团体压力的影响。范、团体压力的影响。家庭:形成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养育方式(允许家庭:形成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养育方式(允许孩子参与规定、限制的解释,适度表达对孩子的孩子参与规定、限制的解释,适度表达对孩子的期望,提供丰富的玩具、与孩子一起从事学业方期望,提供丰富的玩具、与孩子一起从事学业方面的

17、活动)面的活动)学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维活动余地,改革现行考试制度与内容,提供思维活动余地,改革现行考试制度与内容,提供情境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归属感、能力感。情境使学生产生自我价值感、归属感、能力感。第23页,本讲稿共27页第二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第二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塑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受学生的想法接受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提供榜样提供榜样创造性培养创造性培养第24页,本讲稿共27页第三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训练第三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训练培养学生

18、的批判性思维(含两个阶段:对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含两个阶段:对已有知识的质疑、提出相反的观点)有知识的质疑、提出相反的观点)发散性思维训练(结构扩散、用途扩散、方法扩发散性思维训练(结构扩散、用途扩散、方法扩散、形态扩散训练)散、形态扩散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学会容忍模糊性推测与假设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策略头脑风暴策略奥斯本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思维解题训练帕内斯的创造性思维解题训练创造性培养创造性培养第25页,本讲稿共27页第26页,本讲稿共27页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对问题的客观和主观方面进行了区分:客观方面即指问题的客观陈述,主观方面即指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又称问题空间。包括三个方面: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第27页,本讲稿共2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