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doc

上传人:qq****8 文档编号:7489510 上传时间:2022-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明朝的统治.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强化皇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皇权的强化,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2.通过设疑讨

2、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2、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 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

3、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教师讲述明朝建立的过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二)措施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地方组

4、: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组: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目标导学三 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5、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说明八股取士的目的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答案提示: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4.(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的影响)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答案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要启发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