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48-202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秦** 文档编号:74752411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DF 页数:121 大小: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48-202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48-202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48-202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建筑结构规范大全》JGJ248-202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pdf(1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G JGJ 248-2012 备案号J1397-201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arthquake-resistant of masonry buildings with frame and seismic-wall 扭曲elower stories 2012-03-01 发布2012-08-01 实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arthquake-resistant

2、 of masonry buildings wi由frameand seismic-wall in the lower s协riesJGJ 248-201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2 年8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21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48一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O.2、3.0.6、3.0.9、5.5.15、5.5.28、6.2.1、6.2.3、6.2.5、6.2.

3、8、6.2.13、6.2.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3月1日3 前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9J30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5.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设计;6.上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7.结构薄弱楼层判别及弹塑性变形验算;8.施工。本规程

4、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4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三茂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西南正华建设有限公司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肖伟高小旺王菁王巍张志明张宜磊李清洋杨树成汪颖富周晓夫周培正梁兴文黄宗瑜程文攘蔡贤辉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5、刘志刚周炳章张前国李德荣苏经宇钟益村耿树江钱稼茹曾德民霍文营5 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 2.2 符号.2 3 基本规定64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12 4.1 水平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12 4.2 截面抗震验算.16 5 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设计.17 5.1 结构布置.17 5.2 托墙梁的作用与作用效应.18 5.3 构件截面组合内力的调整.20 5.4 截面抗震验算.215.5 抗震构造措施.30 6 上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39 6.1 截面抗震验算.39 6.2 抗震构造措施.42 7 结构薄弱楼层判别及弹塑性变形验算.52 8施工.56 附录A层间侧向刚

6、度计算.58 附录B底部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抗震设计要求.64 附录C层间极限受剪承载力计算.68 本规程用词说明.73引用标准名录.74 附:条文说明.75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2 2.2 Sytl1oo1s .2 3 Basic Requirements.6 4 Seismic Action and Seismic Checking for Structures.12 4.1 Calculation of Horiwntal Seismic Action and Seismic

7、Effect.12 4.2 Seismic Checking for Capac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16 5 Seismic Design for Lower Frame and Seismic-wall Structure 17 5.1 Structural Layout.17 5.2 Load Action and Load Effect of Joisting Wall Beam.18 5.3 Modification for Combination Internal Force of Structural Members.20 5.4 Seismic C

8、hecking for Capac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21 5.5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30 6 Seismic Design for U pper Masonry Structure.39 6.1 Seismic Checking for Capacity of Structural Members.39 6.2 Details of Seismic Design.42 7 Discrimination for Weak Story and Checking for Plastoelastic Deformation.52 8

9、Construction.56 Appendix A Calculation for Story Lateral Stiffness.58 7 Appendix B Seismic Design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mall-sized Hollow Block Seismic-wall in the Lower Stories.64 Appendix C Calculation for Story Ultimate Shear Capacity.6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73 List of

10、Quoted Standards.74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75 8 1总则1.0.1 为使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程。1.O.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O.20g)、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的底层或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注:本规程中6度、7度、8度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的简称。1.O.3砌体类型适用于烧结类砖(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混凝土砖(包括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采

11、用非蒙古土的烧结砖、混凝土砖的房屋,块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本规程未作具体规定时,可按本规程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注:本规程中小砌块即提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简称。1.O.4 进行抗震设计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l受高于本地区抗震氓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O.5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12、定。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底层框架坑震墙砌体房屋mason可buildingswith frame and seismic-wall in first story 底层横向与纵向均为框架-抗震墙体系、第二层及其以上楼层为砌体墙承重体系构成的房屋。2.1.2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masonry buildings with frame and seismic-wall in the lower-two stories 底部两层横向与纵向均为框架-抗震墙体系、第三层及其以上楼层为砌体墙承重体系构成的房屋。2.1.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masonry buildings

13、 with frame and seismic-wall in the lower stories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和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统称。2.1.4 过渡楼层transitional story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第二层和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第三层。2.2符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陈一一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质点t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G明一一地震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FG、Gj-一分别为集中于质点t、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M一一弯矩FN一一轴向力;2 V一一剪力;。一一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2.2.2 材料性能C

14、一一-混凝土强度等级;Cb一一混凝土小砌块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EE 砌体弹性模量;Ec一一混凝土弹性模量;Eg一一配筋混凝土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弹性模量;Es一-钢筋弹d性模量;fck,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gk fg 灌孔小砌块砌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gvk、fgv-一灌孔小砌块砌体抗剪强度标准值、设计值;儿、ft-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v、fvu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极限抗剪强度计算取值;fvE,fvEu-一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抗震极限抗剪强度计算值;fy、f一一钢筋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设计值;fyk一一钢筋抗拉强度标

15、准值;G一一砌体剪变模量;Gc-一混凝土剪变模量;Gg-一配筋混凝土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剪变模量;M一一砂浆强度等级;Mb-一一混凝土小砌块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pMU-块体(砖、砌块)强度等级。2.2.3 几何参数A一一墙水平截面面积;A As、A:一一受拉区、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sv、Ash一一同一截面各肢竖向、水平箍筋或分布钢筋的全部3 截面面积;Aw-T形、I字形截面抗震墙腹板的面积;也、;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pt一一矩形截面宽度、T形和I字形截面的腹板宽度;bf,b;一一T形、I字形截面受拉区及受压区翼缘宽度;bw一一抗震墙截面宽度;d-钢筋直径或圆形截

16、面的直径;ea一一附加偏心距;凡、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Hn一一框架柱的净高;h一一层高;截面高度;ho-截面有效高度;hf,h;-T形、I字形截面受拉区及受压区翼缘高度;la-非抗震设计时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如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n一一梁的净跨度;了一一箍筋或分布钢筋间距。2.2.4计算系数4 I一一受压区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Y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SN-一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F17c一一构造柱参与墙体工作时的墙体约束修正系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R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上

17、部砌体房屋层间极限剪力系数;已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层间屈服强度系数;F一一小砌块墙体中芯柱的填孔率;v一一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w一一钢筋混凝土墙板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5 3基本规定3.0.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宜使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与上部砌体房屋部分的抗震性能均匀匹配,避免出现特别薄弱的楼层和避免薄弱楼层出现在上部砌体房屋部分。3.O.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1 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时,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标准设防类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应超过表3.0.2的规定。表3.0.2底部框架抗震墙

18、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值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上部砌上部砌体抗震6 7 8 体抗震墙最小厚度墙类别(mm)。.05g。.10gO.15g。.20g高度层戴富度层敛富度层数高度层敛普通砖240 22 7 22 多孔砖7 19 6 16 5 多孔砖190 22 7 19 6 16 5 13 4 小砌块190 22 7 22 7 19 6 16 5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厘面板板顶或精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厘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2 室内外离差大于0.6m肘,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敏值适

19、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3 表中上都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小砌块砌体房屋。2上部为横墙较少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应比表3.O.2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上部砌6 体房屋不应采用横墙很少的结构。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闹大于4.2m的房间面积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当开闹不大于4.2m的房间面积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面积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时为横墙很少。3 6度、7度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上部为横墙较少时,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房屋的总高度和层鼓应允许仍按表3.O.2的规定采用。3.O.3底部框架-抗

20、震墙砌体房屋底部楼层的层高不应超过4.5m,当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层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底层层高不应超过4.2m;上部砌体房屋部分的层高不应超过3.6m。3.0.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比值,6 度、7度时不应超过2.5,8度时不应超过2.0。其总高度与总长度的比值宜小于1.50当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宜适当减小。3.0.5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规则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 房屋的平面、竖向布置宜规则、对称。房屋平面突出部分尺寸不宜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30%;除顶层或出屋面小建筑外,楼层沿竖向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不宜大于相邻下一

21、层该方向总尺寸的25%。2 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3 上部砌体房屋的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基本部分尺寸的50%;当超过基本部分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4 楼板开洞面积不宜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板基本部分宽度的50%;上部砌体房屋楼板局部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7 5 过渡楼层不应错层,其他楼层不宜错层。当局部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500mm且不超过层高的1/4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结构构件应采取加强措施;当错层的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对应

22、的结构构件。3.O.6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横向均应布置为框架抗震墙体系,抗震墙应基本均匀对称布置。上部的砌体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除楼梯闰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2 6度且总层数不超过四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或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的砌体抗震墙,当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并进行底层的抗震验算,且同一方向不应同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约束砌体抗震墙;6度时其余情况及7度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8度时应采

23、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德形基础等整体性好的基础。3.O.7 上部砌体房屋部分的结构体系和建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不应采用砌体墙和混凝土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8 2 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且纵横向墙体的数量不宜相差过大;内纵墙不宜错位;2)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 度、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8度时不宜大于50%;3)房屋在宽度方向的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宜小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

24、大于4的墙段不计人)。3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4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5上部为横墙较少情况时或跨度较大时,宜采用现浇钢筋漉凝土楼盖、屋盖。3.O.8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3.O.8的要求。表3.0.8房屋抗震横墙间距(m)烈度部位6 7 8 底层或底部两层18 15 11 上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15 15 11 各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11 11 9 注:1 上部砌体房屋的顶层,最大横墙间距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2上部多孔砖抗震墙厚度为190mrn时,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3m;3底部抗震横墙至无抗震横

25、墙的边轴线框架的距离,不应大于表内数值的1/2.3.O.9 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计入构造柱影响的侧向刚度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值,6度、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得小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在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计入构造柱影晌的侧向刚度与底部第二层的侧向刚度比值,6度、7度时不应大于2.0,8的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得小于1.0。3.0.10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部框架的抗震等级,6 度、7度、8度时应分别按三级、二级、一级采用;底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度、7度、

26、89 度时应分别按三级、三级、二级采用,其抗震构造措施按相应抗震等级中一般部位的要求采用(以下将抗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简称为一级、二级、三级勺。3.0.1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上部砌体抗震墙墙段的局部尺寸,宜符合表3.0.11的要求。表3.0.11上部砌体墙的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 1.0 1.2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 1.0 1.2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 1.0 1.0 内墙阳角至门洞边的最小距离1.0 1.0 1.5 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0.5 0.5 0.5 注,1 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

27、部加强措施弥补,且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4层高和表中数据的80%;2 出人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3.0.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 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I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过渡楼层及底层约束砌体抗震墙不应低于MI0,其他部位不应低于M502小砌块的强度等级,过渡楼层及底层约束砌体抗震墙不应低于MUI0,其他部位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过渡楼层及底层约束砌体抗震墙不应低于Mbl0,其他部位不应低于Mb7.5。3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架柱、梁、节点核心区及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不应低于C30,构造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

28、于C20,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芯柱及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的灌孔混凝土不应低于Cb20。4 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梯踏步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10 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5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钢筋,也可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四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钢筋,也可选用HPB300级钢筋。6 按本规程设计的

29、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超过C50。3.0.13 6度、7度和8度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均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3.0.14 7度(0.15g)和8度(0.20g)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楼层的判别;2 宜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楼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3.0.15建筑场地为I类时,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建筑场地为皿类、凹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地区

30、,宜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11 4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4.1 水平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4.1.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4.1.2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4.1.3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4.1.4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1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31、等简化方法;2 除1款外的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1.5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1.5):图4.1.5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12(4.1.5-1)F皿=m皿G明GiH F;=-;=-一FEk(i=l,2,n)GjHj(4.1.5-2)式中:FEk一一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N);max一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本规程第4.1.3条的规定采用;G吨-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N),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Fi-一质点t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N);G、马一一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

32、力荷载代表值(邸,应按本规程第4.1.2条的规定确定FH、Hj一一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mm)。4.1.6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人;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4.1.7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考虑扭转影响时,第i层第j榻抗侧力构件的地震剪力,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zV(i)=!3xjVxj(i)Vj(i)=3yj V刃(i)比=1+它EEK叩岛=1十苦苦刃KI=K苟yj十二:凡zj(4.1.7-1)(4.1.7-2)(4.1.7-3)(4.1.7-4)

33、(4.1.7-5)式中:V(i)、Vj(i)一一分别为z、y方向第t层第j;掘构件考虑扭转影响的地震剪力(N);13 V xj(i)、Vyj(i)一一分别为z、y方向第t层第j榻构件不考虑扭转影响的地震剪力(N);岛、3yj一一分别为z、y方向考虑扭转影响的修正系数F当xj或岛小于1.0时取为1.0;K粤、K刀一-分别为第j榻抗侧力构件z、y方向的平动刚度(N/mm);K一一为扭转刚度(N.mm);esx、esy一-分别为水平地震作用中心与楼层刚度中心z、y方向的偏心距(mm);Xj、Yj一-分别为第j;幅抗侧力构件到房屋平面上刚度中心X,Y方向的距离(mm)。4.1.8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

34、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 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当第二层与底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小于1.3时,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在1.0,._.1.5范围内选用,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注z层间侧向刚度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计算。2 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当第三层与第二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小于1.3时,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在1.0,._.1.5范围内选用,第三层与第二层侧向刚度比大者应取大值;3 底层或底部两层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墙体的侧向刚度比例分配。4.

35、1.9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按下列原则确定z1 底部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抗震墙或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约束14 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2 当抗震墙之间楼盖长宽比大于2.5时,框架柱各轴线承担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尚应计人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4.1.10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层框架和抗震墙承担的倾覆力矩,可按该框架或抗震墙所从属重力荷载面积的比例和框架-抗震墙构件组合截面弹性弯曲刚度的比例的平均值进行分配。4.1.11 底部两

36、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框架和抗震墙承担的倾覆力矩,可按第二层框架或抗震墙所从属重力荷载面积的比例和第二层框架-抗震墙构件组合截面弹性弯曲刚度的比例的平均值进行分配。4.1.12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底层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或小砌块的砌体墙,当符合本规程第5.5.25条、第5.5.26条的构造要求时,底层框架柱轴向力和剪力,应计人砖墙或小砌块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4.1.12):也图4.1.12砌体抗震墙引起框架柱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t:.Nf=VwHdl(4.1.12-1)t:.Vf=Vw(4.1.12-2)式中:lf一一框架柱的附加轴向压力设计值

37、(N);t:.Vf-一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N);15 Vw一一一墙体承担的剪力设计值(N),框架柱两侧有墙时,采用两者的较大值;Hf 框架层高(mm);l一一框架跨度(mm)。4.1.1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进行分配:1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等刚性楼盖、屋盖建筑,宜按各抗侧力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2 普通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等半刚性楼盖、屋盖建筑,宜按各抗侧力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和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比例的平均值分配;3 计人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节相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4.2 截

38、面抗震验算4.2.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关规定。16 5 底部框架-抗震墙抗震设计5.1结构布置5.1.1 底部框架的结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0.6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框架柱网轴线宜与上部砌体房屋的轴线一致;2 底部应采用双向现浇钢筋1昆凝土框架,且不应采用单跨框架;3 框架梁的跨度不宜大于7.5m;4 支承上部砌体承重墙的托墙梁宜为底部框架梁;5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一级框架和凹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各柱基础底

39、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蒙古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以及温陷性黄土;5)桩基承台之间。5.1.2 底部抗震墙的布置除应符合本规程第3.o.6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墙应布置在上部砌体结构有砌体抗震墙轴线处。2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应贯通底部两层。3抗震墙宜纵、横向相连;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墙板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框架柱;约束砌体抗震墙和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墙板应嵌砌于框架平面内。4 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17 5 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

40、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6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高宽比宜大于1.0;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高宽比宜大于1.50当不满足上述高宽比的要求时,宜采取在抗震墙的墙板中开设竖缝或在墙板中设置交叉的钢筋混凝土暗斜撑等措施。当在墙体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肢时,各墙肢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0。注2抗震墙高度指抗震墙底面至过渡楼层楼板面的高度,宽度指抗震墙两侧边间的距离。7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洞口边距框架柱边不宜小于OOmm;约束砌体抗震墙和配筋小砌块砌体抗震墙洞口宜沿墙板居中设置F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洞口宜上下对齐。8 抗震墙的基础应有良好的整

41、体性和较强的抗转动能力。5.1.3 底部框架-抗震墙的纵向或横向,可设置一定数量的钢支撑或耗能支撑,部分抗震墙可采用支撑替代。支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在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时,应计人支撑的刚度。5.1.4底部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F2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人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3 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5.1.5底部砌体隔墙、填充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非结构构件的有关规定。当砌体填充

42、墙的布置导致短柱或加大扭转效应时,应与框架柱脱开或采取柔性连接等措施。5.2 托墙梁的作用与作用效应5.2.1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托墙梁的弯矩和剪力时,作用在托18 墙梁上的竖向荷载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 当底部均为框架梁作为托墙梁时,横向框支墙梁取其承载范围内本层楼盖传递的全部竖向荷载和托墙梁以上墙体传递的相应承载范围内全部楼(屋)盖荷载与墙体自重之和的60%。2 当底部为有次梁作为托墙梁时,纵梁支承的横向托墙梁荷载,可按本条第1款的规定采用;与其相邻的横向框支墙梁,取其承载范围内本层楼盖传递的全部竖向荷载和托墙梁以上墙体传递的相应承载范围内全部楼(屋)盖荷载与墙体自重之和的85%。3 纵向框

43、支墙梁取其承载范围内本层楼盖(当为现浇双向板时)传递的全部竖向荷载、托墙梁以上墙体传递的相应承载班围内全部楼(屋)盖荷载(当上部各层楼盖为现浇双向板时)与墙体自重之和的60%,以及支承在纵向托墙梁上的横向托墙梁传递的集中荷载。内纵托墙梁上的集中荷载取其承载范围内(图5.2.1)全部竖向荷载的90%;外纵托墙梁上的集中荷载取其承载范围内(图5.2.1)全部竖向荷载的1.1倍。2寸;-:1tI二:yjT i.,h.民总泣bV黛玉)()xX2 念j民啡再注,青、,七二心12|-TL19-Lll A一图5.2.1纵向框支墙梁上集中荷载承载范围示意图1 外纵梁上集中荷载取值范围;2 内纵梁上集中荷载取值

44、范围5.2.2 托墙梁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地震组合内力应采用下列方法计算:1 一般的托墙梁,可按框架梁计算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2一端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平面内相连、另一端与框架相连的托墙梁,可按连梁计算其水平地震作用效应。3 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人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5.3 构件截面组合内力的调整5.3.1 一级、二级、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底部框架顶层及柱轴压比小于o.15者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三儿1c二字k几1b(5.3.1)式中:2.Mc-一节点上下

45、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N.mm),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分配p2.Mb一一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N.mm),当一级框架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机框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三级可取1.1。5.3.2 一级、二级、三级底部框架柱的最上端和最下端,其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05.3.3 一级、二级、三级框架梁和抗震墙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V=r;vb(十)/ln十VGb(5.3.3)式中:V一一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

46、计值(N);ln-一梁的净跨(mm);20 VGb一一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N);Mb、M;: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 mm),一级框架当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零;r;vb 梁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可取1.3,二级可取1.2,三级可取1.1。5.3.4级、二级、三级框架柱端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V=平时(M:+)/Hn(5.3.4)式中:V一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N);Hn-一一柱的净高(mm);M、M一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N.mm),应符合本规程第5.3

47、.1条、5.3.2条的规定;市vc一一柱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可取1.4,二级可取1.2,三级可取1.1。5.3.5一级、二级、三级框架的角柱,经本规程第5.3.1条、5.3.2条、5.3.4条调整后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0的增大系数。5.3.6底部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底部两层框架第一层顶的节点核心区,一级、二级、三级时应进行抗震验算;2底部框架顶层的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5.4 截面抗震验算5.4.1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中的底部框架梁、柱、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和连梁,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48、跨高比大于2.5的梁、连梁及剪跨比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21 V县(0.20元胁。)(5.4.1-1)IRE 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抗震墙:V运z共(0.15元品。)IRE 剪跨比应按下式计算:(5.4.1-2)=Mc/(ycho)(5.4.1-3)式中:V一一按本章第5.3.3条、5.3.4条、5.3.5条等规定调整后的梁端、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CN);b一一梁、柱或抗震墙墙肢的截面宽度(mm);圆形截面柱可按面积相等的方形截面计算Fho-截面有效高度(mr时,抗震墙可取墙肢长度;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A一一剪跨比,取柱或墙上下端计算结

49、果的较大值;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的框架柱可按柱净高与2倍柱截面高度之比计算FMc-柱端或墙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计算值CN.mm);yc _ 柱端或墙端截面与Mc对应的组合剪力计算值(N);y阻-一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05.4.2 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梁,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z注2;,且xho时MbJ-lfc缸(ho一引+hA:Cho-a:)l IREL飞,,.J 当xh;和z二三2a:,且z运bhO时x=LvAs-vA:I b;1 一-.一一川,jbfc飞brI Mb|dc缸!ho一号)十dc(b;-b)IRE L.飞-,忡。-4)+:(ho-a:)(

50、5.4.3-1)(5.4.3-2)23 式中:h;-一-T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高度(mm);1 2 3 b;一一-T 形、I形及倒L形截面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mm),按表5.4.3t厅列4情况中的最小值取用;阻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750IJ _b_(a)x乏主h;bi LiJ(b)Xhl 图5.4.3T形截面梁受压区高度位置表5.4.3受弯构件受压区有效翼缘计算宽度bT形、I形截面请况肋形梁独立梁按计算跨度10考虑10/3 10/3 按梁(肋)净距Sn考虑b十Snh/hoO.1 b+12h 按翼缘高度O.1:h/hoO.05 b+12h b+6h h考虑h/ho乱ho时=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国家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