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469110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5-11-28基金项目:重庆大学教改项目“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施”。作者简介:李志(1964-),男,四川内江人,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及应用心理学研究。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李 志,牛丽琴(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重庆 400030)摘要: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能够促进教师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结构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教学态度、课堂沟通、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虽然对评估指标重要性认识一致,但在单个因素的评价上

2、存在明显差异。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831(2006)0120126204 一、问题的提出教学评估是系统地搜集教学信息,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和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调控,以期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1。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旨在为校、院领导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制定教学管理措施提供客观和全面的量化依据2。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估指标能够保证教学评估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教学评估指标结构是教学评估的依据,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真

3、实性和可信度3。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估指标结构,是搞好教学评估工作的核心。国内外学者比较重视对教学评估的研究。从总体看,国外学者对教学评估的研究多是从评估主体、适用性、目的等角度进行研究,对指标的研究较少4,5。国内学者对教学评估的指标关注较多,但指标整体分布较分散,并且仅从单一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估1。鉴于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本研究从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两种渠道入手,通过因素分析,将多项指标归纳为六个主要因素,并通过比较揭示出对课堂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的评估指标。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参考和借鉴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高校的实际,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开放式问卷收集指标

4、,后通过专家评定法对搜集的指标进行归纳并进行试测,最终形成正式的封闭式问卷。在调查研究中,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34个项目,要求被试对每个项目,从“特别重要”、“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到“不重要”的五点量表上作唯一回答,统计时依次记为51分。调查对象为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的师生。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0份,有效回收率96100%。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课题组与部分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数据统计采用SPSS1210处理。三、结果分析(一)因素分析对问卷中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的特征变量进

5、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用陡阶检验决定因素的数目。从碎石图可以看出,特征值从第六个因素开始形成碎石图,且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六个,因此抽取六个因素为宜,总共能解释总体方差的561394%。六个因素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如表1。(二)因素命名决定因素数目后,对因素进行正交旋转,形成因62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卷第1期JOURNAL OF CHONGQ I NG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12 No11 2006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

6、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图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因子分析碎石图表1 六个因素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因素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15152817127017127024142114126131153132143271930391461421066616624611235118415193952106261132941287561394素负荷矩阵。各因素中负荷大于015的项目总共有13条,六个因素根据其所隐含的意义分别命名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教学态度、课堂沟通、教学效果。因素的解释、项目内容及其负荷量如表2。(三)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

7、评估指标的比较分析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6因素上的t检验发现(表3),二者在教学态度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1046),教师更强调教学态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在课堂沟通和教学效果呈现出及其显著性差异(p=01000),学生比教师更强调课堂沟通和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二者在其它3个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四)不同类型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比较研究11不同性别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比较男女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在6个因素上的t检验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105)。但从均值看,除课堂组织外,女生对其它五个因素的评价均高于男生。不同学生对6个因素的评价前三项相同,由

8、高到低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排在末位的为教学方式。表2 因素负荷量及项目内容因素命名项目序号与内容因素负荷量因素一 教学内容4教学内容的更新情况015335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程度016057理论联系实际及相关知识讲授情况015708介绍本学科最新进展情况01561因素二 教学方式9教学语言的可理解程度(规范程度)0158110教学工具的使用合理程度(适用情况)01613因素三 课堂组织14教学安排合理程度0168717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01587因素四 教学态度23授课严谨性01627因素五 课堂沟通33教师主动征求或听取学生的意见01571因素六 教学效果27学生学习成绩(考试通

9、过率)0154128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0158129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0161621不同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文理科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差异性721李 志,等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表3 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教师学生MSMSt值及显著性教学内容4108019331990166-11474,01141教学方式313811023140018301291,01771

10、课堂组织317011733172018101226,01821教学态度4109318131780195-21002,01046课堂沟通315701793190019841761,01000教学效果315001613171017931894,01000 注:M=均值,G=排序,S=标准差,下同检验表明(表4),二者在课堂组织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01003);在课堂沟通上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p=01000)。从均值看,理科学生的评价均高于文科学生,且文理科学生对6个因素的评价前三项相同,由高到低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31不同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本研究将一、二年级划为低年

11、级,将三、四年级划为高年级。对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t检验发现(表5),高低年级学生仅在课堂沟通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1003)。低年级学生强调将教师主动征求或听取学生的意见作为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估内容。从均值看,高低学生对6个因素的评价前三项相同,由高到低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表4 不同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文科理科MSMSt值及显著性教学内容3194016741020165-11462,01144教学方式3144018431591120-11850,01065课堂组织3160018031790181-21963,01003教学态度3174019731

12、800193-01903,01367课堂沟通3156018931800171-31831,01000教学效果3182110431960193-11928,01054表5 不同年级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低年级高年级MSMS教学内容410001654100016901460,01646教学方式3152018031551159-01200,01842课堂组织317501803164018411802,01072教学态度318001943172019711094,01274课堂沟通317701753159018421950,01003教学效果3189019731941100-01633,01

13、527(五)不同类型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11不同性别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t检验发现,男女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6因素的评价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的比较看,女教师除在课堂组织因素上的评价低于男教师外,其余五项因素上的评价均高于男性教师。另外,从均值的内部评价看,男女教师对6因素的排序上可以看出,男女教师均认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分别将其排在第一和第二。21不同专业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比较统计结果表明(表6),文理科教师在教学效果(p=01011)因素上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教师更为看重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它5项

14、评价则不具有显著性。从均值看,理科教师在教学态度(M=4153)的评价上明显高于女教师(M=3186)。在文理科教师对6个因素的均值排序上,文理科教师都将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排在前两位,认为这两项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表6 不同专业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理科教师理科教师MSGMSGt值及显著性教学内容41020156141020159201916,01361教学方式31510169631491147501071,01944课堂组织316301733318221623-01702,01484教学态度318601662415361041-11108,01269课堂沟通31560179531

15、6101814-01368,01713教学效果31610163431360156601713,0101131不同职称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比较t检验显示,高职称教师(副教授及以上)与低职称(讲师及以下)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上没有显现出差异。说明高低职称教师对课堂教学指标的评价大体一致。但我们从两者的均值可看出,高职称教师更看重教学态度。低职称教师存在对教学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相对而言他们更关注课堂组织、课堂沟通,认为课堂气愤活跃,学生能受自己的影响才能证明自身的课堂教学优良。高低职称教师在6因素的均值排序上,高低职称教师认为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是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四、讨论

16、(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体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要评估的指标也很多。对指标的选取过程中,评估指标要遵循客观合理性、科学导向型、相对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教学态度、课堂沟通、教学效果。这6大因素的划分基本概括了课821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卷第1期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堂教学评估的因素6。由此,在对课堂教学质量

17、指标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单一的强调某方面的指标,而应该在综合考虑多种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二)教师与学生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这两个因素上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从均值排序看,不同类型学生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这三项指标排在前三项;不同类型教师则将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排在前两项,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被认为是评估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的重要因素。(三)师生对课堂评估指标的认识差异值得关注本研究是采取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因而师生对评估指标认识上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研究发现,师生虽然对评估指标重要性认识一致,但在单个因素的评价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学态度”上

18、,不同性别的教师和学生存在差异,女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指标的评价高于男学生,而女教师对此的评价则相反;在“教学效果”和“教学方式”因素上,理科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评价高于文科学生,而理科教师则相反;在“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上,高低年级学生对课堂组织和教学内容的评价相同,而低职称教师对这两项的评价高于高职称教师的评价。所以,须正确看待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评估主体认识上的差异,逐渐减少认识上的差异,形成全面的评估指标结构。五、研究结论其一,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教学态度、课堂沟通、教学效果六个因素。其二,教师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结

19、构的六因素分析发现,二者在教学态度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1046 0105);在课堂沟通和教学效果呈现出相当显著性差异(p 01001)。其三,学生对六个因素的评价前三项相同,由高到底为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最后一项为教学方式。男女学生在评价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仅在课堂组织的评价低于男性;文理科学生在课堂组织、课堂沟通的评价上存在差异,且理科学生的对六因素评价均高于文科;高低年级学生在课堂沟通上存在相当显著性差异。其四,t检验显示,男女教师、高低职称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上均不存在差异;文理科教师对在教学效果因素评价存在差异。从均值看,女教师仅在课堂组织因素上的评价

20、低于男教师;理科教师在教学态度的评价上明显高于女教师;高职称教师更看重教学态度。在均值的内部排序评价上,男教师、理科教师、高职称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上的评价明显高于其它因素,女教师、文科教师、低职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评价明显较高。参考文献:1杨群华,郎福臣.对国内学者关于“教学评估”文献的内容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64-166.2薛伟,王春英.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3,(10):68-70.3陈晓虹.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 提高教学质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38-40.4 CURT J DOMMEVER,PAUL

21、BAUM,ROBERTW HAN2NA,KENNETH S CHAPMAN.Gathering faculty teachingevaluations by in-class and online surveys:Their effectsonresponse rates and evaluationsJ.Assessment and Evalua2tion in Hiqher Education,2004,(10):611.5刘郁.探索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6-73.6蔡秋华 1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22、000,(2):95-97.An Empirical Study on Evaluating Criteria of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in ClassL I Zhi,N I U Li2qin(College of Trade and Public Adm inistr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Abstract: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 class can advance teaching progress and teaching quality.Ba

23、sed onan factor analysi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aluating structure of teaching quality.Six factors are found to have asignificant impact on evaluating system.Teachers and students have accordant evaluation,but there is obviousdifference in single factor.Key words:teaching quality in class;evaluating criteria;factor analysis921李 志,等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结构的实证研究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