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效果研究_基于国际_四大_审计.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466975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效果研究_基于国际_四大_审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效果研究_基于国际_四大_审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效果研究_基于国际_四大_审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效果研究_基于国际_四大_审计.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效果研究*基于国际“四大”审计收费溢价的分析蔡春孙婷叶建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611130纽约城市大学11200)【摘要】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鼓励内资事务所进行合并以实现行业做大做强的目的。本文比较分析了 2002 2008 年内资事务所和“四大”审计收费情况,发现经历第一轮合并浪潮后审计收费溢价仍在不断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深入挖掘了其内在原因,总结了经验教训,并结合相关部门 2009 年以来一系列最新措施,对已经拉开帷幕的新一轮的内资事务所合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审计收费溢价一、引言长期以来,普华永道

2、、安永、德勤、毕马威四家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四大”)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已是业内共识。仅 2008 年,“四大”在中国的总收入达到 103.89 亿元,占中国会计行业总收入的33.5%。一般情况下,对于同一审计项目,“四大”的收费通常要高出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 2 5 倍。“四大”在我国审计市场上长期占据着垄断地位,这使得内资事务所缺乏健康发展的土壤,甚至威胁着我国的经济信息安全,对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众多不利影响。为缓解这一问题,促进本土事务所规模化、规范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关部门正大力地推进内资事务所之间的合并,实现做大做强。2000 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 会计师事务所扩大

3、规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引导和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规模化发展。2007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以下简称 做大做强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与国际所相抗衡的能力,并培养出能够为国际资本市场服务的国际性会计服务公司。做大做强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大规模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内资事务所的充分认可和积极参与,联合合并日益增多,特别是大所与大所之间的“强强联合”不断涌现,掀起了一股内资事务所合并浪潮(以下简称第一轮合并):2008 年1 月16 日,中瑞华恒信和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2

4、 月,北京五洲联合与万隆松德宣布合并为五洲松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4 月,河北华安、光大、永正得 3 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河北光华会计师事务所。11 月下旬,天健光华宣布正式将重庆天健并入旗下,形成新的天健光华会计事务所。12 月,5 家国内百强所中接连发生两起重磅合并。20 日,安徽华普、辽宁天健、北京高商万达 3 家宣布合并成为华普天健高商会计师事务所;次日,北京京都与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合并,成立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2009 年 1 月万隆会计师事务所和北京亚洲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并为万隆亚洲会计师事务所。大合并存在如下特征:一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自愿整合;二是以做大做强、拓展市场、

5、提高竞争力为导向;三是注重实质性合并,强调资源与管理整合。然而,截至 2008 年,从当时这些事务所联合合并的实践来看,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合并风险和成本较高,加之尚处合并初期,合并后事务所的整合和提升程度有限,合并的效果受到了影响,我们研究了2002 年到2008年内资事物所的审计收费情况和“四大”审计收费溢价的变动趋势,结果发现“四大”审计收费溢价在 2006 200838*本文获得西南财经大学“211 工程”三期项目资助。年内呈现上升态势。值得庆幸的是,有关部门迅速察觉到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9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

6、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 号,以下简称国办 56 号文件);2010 年 1 月,财政部发布 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 24 号);4 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发布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等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为事务所合并工作提供了有利参考。与此同时,以国富浩华、信永中和为代表的内资事务所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合并浪潮。本文比较分析了 2002 2008 年内资事务所和“四大”审计收费的情况,尤其是 2006 年以来内资事务所第一轮合并的效果,旨在深入挖掘导致第一轮合并效果不甚理想的

7、原因所在,以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最新措施,对已经拉开帷幕的新一轮内资事务所合并提出对策建议。二、文献综述(一)事务所合并已有的相关文献多仅是在探讨事务所合并的途径、动因以及合并后事务所的内部管理等有关内容。杨学华(2002)认为应通过事务所合并实现大事务所扩大规模和做大作强,以逐步培养出我国的国际大所。吕博(2003)曾经提出了内地、香港地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并重组,两地联合发展的会计师事务所战略发展模式。吴溪(2006)基于中天勤合并案例的经验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中天勤合并双方的合并前风险不匹配与合并后整合缺陷,抵消了合并的预期积极作用,从内因的角度为中

8、天勤合并后的迅速灭失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沈小燕等(2008)提出在我们执行“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时,应使行政干预让位于市场力量。穆阳(2009)认为,事务所盲目的做大做强不一定是好事,真正成功的事务所是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事务所,并且具有高质量的内部复核控制体系。蒋力等(2009)以经验证据证明了合并促成了事务所的规模化和审计市场的集中化,改变了市场的供需结构,也改变了市场供需力量之间的平衡,其造成的直接影响和表现是审计收费的提高。(二)国际大所审计收费溢价Simunic(1980)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八大”存在垄断定价行为,但尚存在微弱的证据表明“八大”存在规模经济,并通过降低收费的方式将这

9、部分利益转移给了客户。Francis(1984)采用修正的 Simunic 模型发现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raswell、Francis 和Taylor(1995)对 1484 家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八大”比非“八大”获得 30%的品牌溢价,而且在“八大”内部专业性更强的事务所获得的报酬更多。Defond(2000)考察了香港 348 家上市公司,发现“六大”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专业能力收取了比非“六大”更高的审计费用。Chaney 等(2004)却没有发现明显的证据支持“五大”审计溢价的存在。伍丽娜(2003)分别运用了 Simunic 模型(1980)和修正的 S

10、imunic 模型(1994)对 282 家样本公司 2000 年和2001 年财务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运用这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在 2000 年和 2001 年,是否由“五大”审计显著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漆江娜(2004)发现“四大”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雷俊宇(2007)用沪深两市2005 年度的证据证明了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前“十大”比非前“十大”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张帆、黄晓珍(2009)以 2007 年沪市 A 股上市公司年报有关数据为样本,运用回归模型对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尤其是事务所规模和上市公司所在地进行了考察。结果

11、表明,大规模事务所尤其是“四大”所审计收费更高。尽管关于大所审计收费溢价的相关研究不胜枚举,然而本文却是首篇发现该溢价在进入 2006 年以来呈现急速上升趋势的研究。三、基于第一轮合并背景的“四大”审计收费溢价与内资所审计收费水平的比较分析为分析“四大”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发展趋势,我们选取了 2002 2008 年深沪两市所有上市公司8255 个观测值作为初选样本。本文的审计收费、财务数据均来自 CSMAR 数据库。数据处理使用 STATA10.0 软件。文中所指的审计收费均为国内审计收费部分。(一)内资所与“四大”审计收费的总体趋势分析首先,为了把握国际“四大”和内资所的审计收费和

12、客户等整体情况,我们把 2002 2008 年内资事务所、“四大”的平均审计收费和客户个数以及“四大”占内资所审计收费的比例等进行了比对。表 1平均审计费及“四大”/内资事务所审计收费比例单位:万元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内资事务所43.9845.5347.7546.4849.4353.6157.31客户个数1 0431 1021 1411 0791 0671 0751 265“四大”事务所77.5473.9395.66107.33185.23368.92344.59客户个数75686871626475“四大”/内资1.751.622.002.313.756

13、.886.01由表 1 可知,内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只是缓慢增长:2002 年每个客户平均审计收费为 43.98 万元,2008 年相对2002 年增长约 30%,仅为 57.31 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5%。而“四大”的平均审计收费由 2002 年的 77.54 万元48增长到 2008 的 344.5 万元,比 2002 年增长 3.44 倍,年平均增长 57.4%。2002 年“四大”的每个客户审计收费是内资事务所的 1.76 倍。这个比例到 2008 年增长为 6 倍。特别是2006 年以来,增长速度更是惊人。2006 年平均审计收费为185.23 万元 2007 年迅速飙升到368.92

14、 万元 2008 年与之几乎持平。由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四大”的审计收费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所审计的公司个数从 2005 年到 2008 年依然略有增加。由此可见,国内客户并未因为“四大”的高昂审计收费望而却步。(二)A 股市场上的内资所审计收费水平与“四大”审计收费溢价的趋势分析鉴于国际“四大”几乎垄断了我国 B 股、H 股以及海外上市公司或是大客户的鉴证业务,接下来我们主要关注那些仅在 A 股市场上交易的客户群,观察该趋势是否依然明显?表 2A 股市场上交易的客户的审计收费单位:万元客户资产分类内资事务所国际“四大”2002 20042005 20062007 20082002 20042

15、005 20062007 2008小于十亿34.7633.1536.9442.0655.12111.451,07066867820114十亿至二十亿43.4643.0246.5256.6151.00111.27940558587251011二十亿至五十亿55.4655.0457.7474.8990.67159.21651535622472119五十亿至一百亿72.7376.5673.4188.93102.00220.85142146214221421一百亿以上86.5297.28108.25187.01250.85464.013854164142251注:每一类第一行是平均收费,第二行是观测值

16、个数。在表 2 中,我们把审计收费按照客户的大小进行了分类。在 2002 2004 期间,同样资产规模的客户,“四大”的审计收费比内资事务所高,但是差别并不大。比如总资产在二十亿至五十亿的客户,内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平均是 55.46 万,“四大”平均是 74.89 万,是前者的 1.35 倍。然而,同样资产规模的客户,2007 2008 年“四大”的平均审计收费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159.21 万,而内资的审计收费基本上没有增长,为 57.74 万。“四大”收费与内资事务所收费的比例也由 1.35 倍(37%的溢价)扩大到 2.76倍(176%的溢价)。由于绝大部分该类甚至很多更大的客户都是由

17、内资事务所来审计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四大”的高审计收费是由于内资事务所没有能力从事该类客户的审计。至于总资产在五十亿至一百亿的客户,“四大”在2002 2004 年的溢价为88.93/72.73 1=22.3%,而在2007 2008 年度,“四大”的溢价为220.85/73.41 1=200.84%。对于总资产在一百亿以上的客户,内资事务所的平均审计收费从 2002 至 2008 由 86.52 万增长到 108.25 万,增长幅度为 25.12%。而在“四大”,情况却截然不同,从187.01 万增长到 464.01,增长了 148%。“四大”与内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比例也由原来的2.1

18、6 倍迅速增长到4.29倍,且该趋势在 2006 年以后更加明显。根据以上分析,“四大”审计收费的增长在各种不同规模的客户中都十分明显。同样,其相对于内资所的收费增长率也是如此。这说明“四大”的审计收费增加是全面的。我们认为,“四大”审计收费增长并非仅限于审计大公司客户或者是同时具有 B 股和 H 股的公司,也不是仅仅由于“四大”在制度上得到了某些照顾。(三)排除新上市公司影响后内资所审计收费水平与“四大”审计收费溢价的趋势分析为了排除新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情况的影响,我们还做了以下分析,详见表 3 所示。表 3 中,我们把研究对象放在排除新上市公司影响后仅在 A 股市场且从 2002 2008

19、 年连续存在的客户。分析可见,“四大”审计收费的增长基本上与前面的观察是一致的,即在 2002 2004 期间,总资产二十亿至五十亿的客户中,内资事务所的审计费平均是 56.38 万,“四大”的平均是 93.70 万,是前者的 1.66 倍。然而,同样大小的客户,2007 2008 年“四大”的平均审计收费增长 1.74 倍,为163.45 万,而内资的审计收费为基本上没有增长,为56.55 万。这说明“四大”的审计收费的增加并非由于新上市的公司所导致。对于总资产在一百亿以上的客户,内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从 2002 至 2008 由 93.67 万增长到104.47 万,略有增长。而在“四大”

20、从 194.98 万增长到334.09 万。因此,“四大”审计收费的增加不是来源于在2003 2008 年期间新上市的公司。58表 3A 股市场上交易且连续存在的客户客户资产分类内资事务所国际“四大”2002 20042005 20062007 20082002 20042005 20062007 2008小于十亿34.5134.2937.5840.0285135.935113082601023十亿至二十亿43.4642.5546.156.2261165.754903032631134二十亿至五十亿56.3854.3856.5593.70108.42163.45345298351231211五

21、十亿至一百亿72.7974.3872.5398.07132.5287.594941216812一百亿以上93.6797.21104.47194.98230.13334.0912288981221注:每一类第一行为平均收费,第二行为观测值个数。(四)第一轮合并对内资事务所审计收费的效果分析下面我们将考虑 2005 2006 大合并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这里,我们只考虑这四个最大的合并。由于合并双方都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合并后事务所规模的变化较大,因此这些合并的效果是相对显著的。事实上,还有许多小合并由于对事务所规模改变不显著,不太可能改变审计收费方式,所以我们没有考虑。另外,由于 2008 年度的合

22、并时间太短,也不纳入考虑范围。这四个最大的合并是:(1)2008 年 1 月 16 日,中瑞华恒信和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2)2006 年 11 月,华证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中洲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和厦门天健华天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天健光华(北京)会计师事务所;(3)2007 年 5 月,南京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天华中兴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福州闽都会计师事务所、广州羊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4)中兴宇会计师事务所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表 4内资事务所合并与否审计收费比较单位:万元客户资产分类内资事务所(无合并)内

23、资事务所(2005 2006 大合并)2002 20042005 20062007 20082002 20042005 20062007 2008小于十亿34.5233.3936.6333.4933.2238.411,01261054417196137十亿至二十亿42.3942.0745.8447.8246.2851.03857481484189101108二十亿至五十亿55.115456.1555.8258.4665.15609479506181128132五十亿至一百亿71.5773.4968.1882.4582.8189.34132109163565457一百亿以上86.392.4410

24、4.1385.43106.21129.785955121213388总平均44.7245.8951.8450.6256.6168.752,6691,7341,818618412522注:每一类第一行为平均收费,第二行为观测值个数。表 4 给出了经历 2005 2006 年大合并和未经历合并的事务所的平均客户审计收费。令人欣慰的是,2007 2008期间,经历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增长基本高于未合并公司。效果最明显的是总资产超过 100 亿的大客户,无合并的内资所为 104.13 万元,仅比上一年的 92.44 万元增长了13%,而大合并后的内资所为129.78 万元,比上年的106.21 万

25、元上升了 22%。平均来说,未经历合并的内资所,2007 2008 相对于 2002 2004 平均审计收费增长为16%左右,由 44.72 万元上升为 51.84 万元。而经历合并的内资所由原来的 50.62 万元增长为 68.75 万元,涨幅达到 35.6%。经历合并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增长部分来自于接受较大的客户。总体来说,合并对促进审计收费增长有68一定效果,但这种效果相对于国际“四大”审计收费的增长是不够的。总之,从 2002 年到 2008 年,尤其是 2006 年以后,内资所的审计收费仅仅是缓慢增长,相反地“四大”所的审计收费却以惊人的速度飞升。而该现象并非是因为少数极端值、制度优

26、待、新上市公司等因素的影响,内资所合并对缩小审计收费差距有一定帮助效果但相对不明显。四、“四大”审计收费溢价大幅提高的原因分析(一)合并过程缺乏规范指引,合并后资源整合和整体实力提升不足从外因上分析,内资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实施初期,合并过程不科学,合并后事务所发展还不成熟。在这一阶段,由于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引,事务所对合并过程中涉及到的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缺乏深刻的认识,只能不断地自我摸索,合并的道路充满荆棘。因法定程序不清或不到位多走弯路或引发矛盾的情况屡见不鲜,事务所合并风险与成本较高,许多内资事务所在合并的过程中就已经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和精力,这就造成合并后资源整合和事务所整体实

27、力提升有限。从内因上来说,事务所的合并并不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实质上的融合。在合并前,由于不同的事务所的文化、发展理念、制度等大相径庭。合并后未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在制度上进行整合,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事务所发展战略。因此,合并后事务所内部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矛盾与冲突不断。因此,在经历第一轮合并浪潮后,内资事务所的合并效果尚显不足。(二)SOX 法案增大“四大”审计成本,审计收费惯性提高2002 年以来,旨在增强公司受托经济责任和防止财务舞弊的 SOX 法案的颁布给公司带来了高昂的审计成本。2005 年6 月,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

28、a 对 SOX 要求下全球财富 1000 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成本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3 至 2004 年间,全球财富 1000 强企业的审计费用平均增长了 230 万美元,上升幅度为 66%。此外,接受调查的 648 家企业中更有 12 家企业的审计费用猛增超过 1000 万美元。同年,美国富理达律师事务所(Fo-ley Lardner LLP)第四份 SOX 法案年度研究报告也指出,拜 SOX 法案改革所赐,年收入低于 10 亿美元(5.4 亿英镑)的企业遵循成本下降了 16%,年收入高于 10 亿美元的企业遵循成本下降了 6%。其中,小型企业的审计费用上升了 22%;中型企业

29、的审计费用上升了 6%;大型企业的审计费用则上升了 4%。据称,“四大”为了应付SOX404 提出的相关要求,花费了将近一千二百万个小时来出具各种财务报表。保守估计,用于支付 SOX404 的相关费用高达一百亿到一百三十亿美元。而 SOX 给“四大”带来的这种审计费用提高的惯性也延续到了中国,故“四大”审计收费持续走高。(三)新准则的国际趋同,“四大”占据先天优势2006 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内容涵盖各类企业、各类经济业务。新准则在金融衍生工具表外业务表内化、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摊余法、对于金融资产减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等方面的变化充分体

30、现了国际化的趋势。同时新准则也带来一些难题,如在计量资产和负债时采用的是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又随市值而变化,有高有低,这可能导致报告利润的不稳定,从而加大衡量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难度。从这一角度看,会计标准走向全球化对那些无论从规模、执业资质还是从业人员素质方面都相对不占优势的内资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准则的国际化促使会计行业的风向发生了变化,精通国际会计准则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受到企业客户的欢迎。据英国ACCA 行政总裁布理维介绍:“四大会计事务所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计以维持自己的审计标准,以确保审计标准全球统一。”新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以通晓国际会计准则见长的“四大”而言,无疑

31、占据先机,加剧了“四大”的优势地位,使其在中国的业务急速扩张和审计收费差距越拉越大。(四)金融业改革与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四大”掠夺大客户的野心近年来,金融业发展改革面临新形势。金融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金融竞争日趋激烈,资本跨境流动规模不断扩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业处于重要的转折和发展时期,因此,金融行业的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2008 年2 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

32、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共同制定了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阐明了“十一五”时期(2006 2010 年)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并提出要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提升金融业竞争力,应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巩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改革成果,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维护金融稳定。金融行业的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心,同时也成为了“四大”的一道大餐。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也推动了金融行业改革,使得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的需求更为迫切。“四大”纷纷摩拳擦掌,都想趁此千载难逢之机不断扩张自己的“地盘”。截至 2010 年 6 月底,中国工

33、商银行以 2570 亿美元市值高居榜首,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列第二、第三位。单从争取国有商业银行客户就可看出,建行、中行和工行已分别敲定毕马威、普华永道和安永担任审计。就在国际“四大”不断争相在中国抢夺“肥肉”的时候,中国内资事务所苦于“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只能站而观之,这无疑加剧了“四大”与内资事务所审计收费的溢价趋势。78五、相关部门的最新举措与新一轮合并浪潮针对“做大做强”战略实施初期存在的诸多问题,2009 年以来,财政部、中注协、国务院等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以促进内资事务所的顺利合并和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国办 56 号文件提出了有利于行业市场扩展以及事务所国

34、际化、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扶持和引导政策,并明确提出,通过 5 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扶持 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跨国经营并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10 年 1 月,财政部发布 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 24 号),为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管理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办56 号文件精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确定了2010年工作的八个要点,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事务所联合合并技术指引,指导事务所实现实质性融合,为事务所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性指引。同年 4 月,在总结各类型事务所合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注

35、协制定并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以下简称 指引)对事务所在合并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进行了梳理,为合并提供了参考标准。伴随着各大政策方针的出台,以国富浩华、天健、信永中和为代表的内资事务所为新一轮的合并浪潮的展开唱响了序曲。2009 年9 月9 日,北京五联方圆会计师事务所、万隆亚洲会计师事务所、中磊总部部分执业团队及其安徽、江苏、福建、广东佛山分所合并组建成立了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接着,更大规模的合并纷至沓来:信永中和将四川君和、中和正信(部分)、山东天华、北京五联方圆天津分所、上海均富潘陈张佳华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湖南永信、华信、吉林北泰、吉林中瑞华德、北京五

36、联方圆宁夏分所、思博欧管理咨询公司以及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永禄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纳入旗下。合并后其业务总收入达到 5.1 亿元以上,一跃跻身内资所三甲之列。几乎在此同时,天健光华(北京)、重庆天健与中和正信贵州等分所合并成立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业务收入达3.5 亿元;浙江天健东方合并开元信德,更名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达到 4.2 亿元。在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做大做强”战略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出来。2010 年4 月30 日,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显示,前百家事务所2009 年业务收入合计为206 亿元,较2008 年的197 亿元增长了5%,较

37、2007 年的165 亿元增长了25%。有34 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超过亿元,比 2009 年的 32 家增加了 2家,其中,有 16 家事务所收入超过 3 亿元。信永中和、天健与国富浩华分别依次跃至第 7 至 9 位。新一轮大规模合并,2009 年度百强所前十名的格局被重新洗牌。六、对合并后的内资事务所的对策建议 增强核心竞争力怎样才是真正的做大做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认为。做大做强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逐步缩小与“四大”审计收费的差异,减少审计收费溢价,结束“四大”的垄断地位。实现该目标有两种最直接的方式:其一是使“四大”的审计收费降下来,其二是把内资事务所的业务量提上去。而不论哪种方式

38、,归根到底都是要依赖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我们认为,当前内资事务所的合并倾向于人和物资的简单加总,做大事务所的“壳”。其实,事务所“做强”的关键在于“肉”,即创造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四大”之所以可以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内“漫天要价”和他们强大的竞争力和先进的专业技术不可分割。因此,内资事务所要想实现缩小审计收费上的差异,关键在于内资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四大”失去了优势,不再敢“漫天要价”审计收费就下来了。同样的道理,核心竞争力上去了,客户就会找上门来,业务量自然随之增加。那么,内资事务所应该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造自身特色,抢占市场

39、份额“四大”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悠久的历史,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迅捷的信息获取能力等。而内资事务所也有其优势,如主场作战,更了解中国实际,不易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等。所以调整经营策略才是当务之急。我国现有的内资事务所中,业务结构普遍比较单一,非审计服务仅占业务收入总和的 17%左右。事实上,事务所除了审计这项基本的业务以外,还可以有很多业务可以发展,如风险管理、管理咨询、税务筹划、盈利预测等。所以,要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由此入手,制定属于自己的运营策略。另一方面,内资所也应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收费相对低廉的内资事务所对中小企业独具吸引力。今年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内资事务所

40、进行上市的审计。尤其是国办 56 号文件提出的 5 年内重点扶持 10 所左右有核心竞争力、能够提供跨国专业服务的内资事务所。意味着只要有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的审计市场也将向内资事务所倾斜。由此可见,内资事务所在不久的将来与“四大”抗衡的局面即将到来。(二)提高审计独立性,创建内资事务所品牌声誉“四大”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过硬的审计质量形成了全球公认的品牌声誉。在中国审计市场上他们也一如既往地维持其声誉。该品牌与声誉优势仍然不仅是外国公司,而且是国内大型公司甚至一些政府项目审计的首选。审计市场也与其他产品(服务)市场一样,品牌的创立都要依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配套服务。会计师事务所品牌的创

41、立可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要靠质量。审计质量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审计师的独立性。内资事务所要想提高其品牌声誉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独立性,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为达到这一目的,事务所应该充分关注一切潜在的因素,采取一定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当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处于衰退期时,为了保持企业的88形象以及经营者的某些个人利益不会受到影响,企业的经营者极有可能会作出要求审计人员出具虚假审计意见的要求,或通过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来达到其目的。对于以上这种情况,事务所一定要特别避免产生审计独立性的偏移。事务所在具体实施审计时要注意,委派人员时必须考虑人员的构成、知识结构及工作态度。审计小组通

42、常由一名合伙人、一到两名经理人员、几名高级审计人员和若干一般审计人员构成。合伙人对该项审计业务负全面责任,经理人员负责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协调和监督工作方案的执行。高级审计人员分别负责审计业务的各个部分,对一般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一般审计人员则负责完成大量具体的审计程序。同时,为保证整个审计过程确实在审计人员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下进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从制度上明确注册会计师对助理人员监督和指导责任,对由于督导不力而出现的助理人员工作失误的问题也要相应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三)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与技术的进步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对

43、管理咨询业务的巨大需求。就内资事务所合并的实践经验不难看出,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审计人员更应该具备以下新的技术与能力: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信息技术、舞弊探测以及调查等。另外,主要审计人员还需要拓展诸如财务会计、项目管理、人际沟通、IT 技术等能力,以检查和避免舞弊、帮助评估和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四)注重合并后事务所资源的整合合并只是做大做强的第一步,合并后的整合和提升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认为,合并后的资源整合具有四层涵义:(1)物质资源的加总;(2)规章制度的调整;(3)文化与理念的融合;(4)发展战略的提升。

44、事务所的合并是机会和风险的合并,合并的过程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简单相加,而主要是理念的融合,即事务所合并要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并结合本所实际并注意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推广先进的合伙文化;事务所的合并也是制度的合并,事务所合并要实现制度整合,并转换为有效的管理实践;要认真系统地分析所处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事务所发展战略。优化业务和人才结构,实现资源整合和提升,发挥乘数效应,才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综上所述,内资事务所应该从本质出发,切实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具有民族品牌的事务所对“四大”事务所形成压力,“四大”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定价才会向理性和市场回归,才能促进内资会计师事务所跨越式发展,才

45、能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可以预期,随着新的方针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内资事务所合并浪潮的展开,内资事务所成功实现强强联合,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离我们并不遥远。主要参考文献吕博 2003 大陆、香港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展战略研究 当代财经,2:122 124穆阳 2009 合并真的适合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吗 审计与理财,6:48 49漆江娜,陈慧霖,张阳 2004 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 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 审计研究,3:59 66沈小燕,温国山 2008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品牌声誉与审计收费溢价 南通大学学报,5:119 126伍丽娜 2003 审计定价影

46、响因素研究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 中国会计评论,1:113 128吴溪 2006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质量控制:基于中天勤合并案例的经验分析 会计研究,10:79 85杨学华 2002 会计师事务所的战略合并趋势分析 审计与经济研究,1:46 49张铁铸 200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能力分析 审计与经济研究,4:40 43张帆,黄晓珍 2009 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区域位置对审计收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沪市 A 股 2007 年数据 中国商界,8:56 60A T Craswell,Jere R Francis and S Taylor 1995Auditor Brand

47、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October:297 322DeFond L Mark,T J Wong,S H Lee 2000 The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 Independence on Audit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A-pril:269 305Jere R Francis 1984 The Effect of Audit

48、 Firm Size onAudit Pric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June:133 151Paul K Chaney,Kirk Philip 2002 Shredded Reputa-tion:The Cost of Audit Fail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eptember:1221 1245Randolph P Beatty 1989 Auditor Reputation and the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he Accounting

49、 Review,Oc-tober:693 709Simmunic D A 1980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09 13198Stake raising:Financial Motivation VS Political MotivationShen Yifeng et al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ssuance of Decision on Amending Article 63 of theAdminist

50、ration Measures on Takeover of Listed Companiesby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 August,2008,our paper carefully examines the motivation of stake raising by stockholders and top manage-ment of Chinese public firm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ake raising is mainly out of political motivation r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