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_姜再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458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_姜再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_姜再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_姜再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_姜再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工作的几点认识 姜再勇 【内容简介】 文章简要论述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之后从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 作用、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模式、启动专项贷款工程、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省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做出的有益探索,提出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在于创新运用货币政策 工具 ,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建立健 全风险分散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整 合扶贫资源和力量,构筑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关键词】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普惠金融;甘肃 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

2、于打臝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 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扶贫开发新目标:到 2020年确保 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 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同时要求,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鼓励和引导 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这为新时期金融精准 扶贫指明了方向。甘肃是我国扶贫的主战场之一,贫困人口多、 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甘肃要在 2020年完成精 准脱贫攻坚任务 ,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金融扶贫作为农 村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做好金融支持精准扶 贫对甘肃省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努力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 会至关重要。 深 刻认识新时期 金融

3、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 称,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已经进入到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 各个角落,金融已经成了当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实质就是以扶贫富民为出发点,以财政 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建立有 效风险防控机制为支撑,以扶贫机制创新为保障,解决农民担保 难、贷款难问题,放大资金效益,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 姜再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人 民 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行长。 和创造性。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对改革 创新扶贫工作体制,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 式,构建政府、市场、

4、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 大格局,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推进金融扶贫 是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也是金融 机构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努力建成全方位覆 盖贫困地区群众的金融体系,支持精准扶 贫,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系列 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最 大限度地整合好、运用好金融资源 ,充分发 挥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打臝精准扶贫 攻坚战、精准脱贫大决战,是精准扶贫攻坚 行动的关键环劳。 加快贫困地区、贫困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为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 础。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需要充分认识金融支

5、持精准扶贫 的重要性。仅靠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难以满足扶贫攻坚资金的需 要,只有将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金融资 金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形成集中攻坚的强大合力,才能顺利完 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任务。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有利于放大扶贫资金总量。通过扶贫资源 的合理配置,促使金融机构放大 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信贷投 放,用财政扶贫资金撬动金融扶贫资金,发挥滚雪球效应,逐步 增加扶贫资金总量,扩大扶贫覆盖面,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扶贫 进度。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的思想认识。金融 扶贫资金的有偿使用,使贫困人口转变了 “ 等、靠、要 ” 的思 想,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

6、,培育主导产业,让扶贫工作 从 “ 输血型 ” 向 “ 造血型 ” 转变。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有利于充分 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合理有效配置扶贫资源,将有限 的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工作上,集中力量解 决突出问题,最大限度 地激发和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甘肃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有益探索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支持精准扶贫 。“ 定向降 准 ” 、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贫困 地区倾斜,允许贫困县区金融机构在保证贷款优先投向扶贫的前 提下可突破年度贷款规划,引导扩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针对贫 困地区农户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组织实施金融扶贫攻坚行动,

7、 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县、支农再贷款示范区等活动,探索建立金融 扶贫主办行制度,促进了金融机构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项 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 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模式支持精准扶贫。 甘肃省金融机 构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精准扶贫为目标,创新推 出 80多个特色鲜明、贴近 “ 三农 ” 需求的信贷创新产品,探索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甘肃金融扶贫模式。如 “ 信贷 +产品创新 ” 扶贫模 式:金融机构根据甘肃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创新推出 “ 双联惠 农贷款 ”“ 农耕文明贷款 ”“ 双业贷款 ” 等一系列信贷产品,通过 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绐,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 信

8、贷 +大众 创业 ” 扶贫模式:金 融机构基于贫困地区农户和农村留守妇女的 自主创业需求,创新推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 “ 大众创业宝 ”“ 返 乡农民工创业贷 ” 等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想创业、没 资金的问题;“ 信贷 +互联网金融 ” 扶贫模式:金融机构借助现代 化的科技手段,实现了互联网金融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融合,如农 业锒行的 “ 四融 ” 服务平台、建设银行的 “ 电子银行善融商务平 台 ” ,有效增加了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金融扶贫成本; “ 信贷 +新型城镇化 ” 扶贫模式:金融 机构将金融扶贫工作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如农业发展锒 行的易

9、地扶贫搬迀贷款项目、国家开发锒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项目,着力于改善贫困农户基本生活生产条件和培育贫困地区发 展能力,从而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农户增收脱贫和新型城镇化的快 速发展。 启动专项贷款工程支持精准扶贫 。在总结双联惠农、牛 羊蔬菜、妇女小额担保等涉农贷款贴息政策实施经验的基础上, 财政、金融与扶贫等部门研究推出总规模 400亿元的精准扶贫小 额信用贷款,力争 3年内为全省建档立卡的 97万户、 417万贫困 人口提供 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 额信用贷款支持。在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工程工作实践中,各 地结合实际探索形成了贫困户直贷、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或能 人

10、带动、村内担保等多样化的贷款形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 色的金融扶贫新路子。 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支持精准扶贫。 甘肃省金融机 构积极组织参加 “ 民生金融服务年 ” 和 “ 农村金融服务年 ” 活 动,以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将金融服务向贫困地区行政 村延伸,通过增设流动服务网点、助农取款站点,合理布放 ATM、 POS机、转账电话等措施,着力改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面 貌,为贫困地区构建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切实满 足了贫困农户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取现、转账、余额查询等 基本服务需求。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创建了庆阳、定西、武 威等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鼓励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

11、先满足 信用农户的信贷需求,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近 700多亿 元,支持了 70多万农户创业增收。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要提升精准度 精准定位金融扶贫对象,解决好 “ 扶持谁 ” 的问 题。面对脱贫攻坚这一重要任务,我国扶贫开发亟需从 “ 大水漫 灌 ” 的粗放式扶贫向 “ 定向喷灌 ”“ 定点滴灌 ” 的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转变,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最 大限度地提高扶贫成效。区分金融资源区域投向重点,加大对集 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重点贫困县的金融支持 力度。瞄准金融扶贫对象,以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和建档 立卡为依据,利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掌握

12、贫困人口的数 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 平台和数据库,实现对金融扶贫对象的科学化管理和有进有出的 动态管理,为贫困人口识别与金融扶贫措施的有效对接奠定基础。 精准定位金融扶贫主体,解决好 “ 谁来扶 ” 的问 题。按照市场化和可持续性原则,逐步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合 作性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根据各类金融 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专业优势,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系统解决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性问题,满足贫困人口生活生 产发展等多样化金融需求。国家开发锒行、农业发展锒行等政策 性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迀、基础设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 设,为贫困

13、人口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型 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网 点,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发展以及涉农龙头企 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通过产 业发展引领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增强贫困地区对金融资源的承 载力,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合作性金融机构 进一步发挥其网点较多、贴近农村、熟悉农村业务的优势,继续 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推动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贷款、农 户小额信贷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精准定位金融扶贫手段,解决好 “ 怎么扶 ” 的问 题 。因地制宜支持基础设施扶贫和易地

14、搬迀扶贫,切实解决贫困 人口最急迫、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部分贫困地区尤其是集 中连片特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相 对滞 后等现状,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生 产条件。对于居住在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就地扶贫成本高 难度大,停止扶贫就返贫的贫困群体,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迀。 坚持金融扶贫分类指导原则,基于不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现 实需求,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保障,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围绕 “ 五个一批 ” 工 程,制定差异化金融扶持政策,找准支持方向和切入点,使有限 的金融扶贫资金产生最大的扶贫成效。立足于帮助贫

15、困群体 “ 换 脑、增智、造血、夯基 ” ,激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发 展潜力,实现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着力点 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 聚集 。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差异 化监管政策等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源向贫困 地区聚集,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资金动员能力,降低社会融资 成本。设立扶贫再贷款,发挥好扶贫再贷款的作用,专项用于支 持精准扶贫,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建立贫困地区金 融扶贫专项评估机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脱 贫攻坚行 动,营造良好的金融扶贫环境。 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

16、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 性。建立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并存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农村 金融改革创新步伐,降低锒行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成立 民营银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 优先安排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锒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微型金融 机构。创新基于贫困地区各类产权的金融产品,扩大抵押物品种 和范围。积极为不同的贫困群体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让金 融扶贫产品可以真正惠及和对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 的金融需求。鼓励和支持 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借助各类债务 性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推广 非现金支付工具,积极发展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

17、式,深化锒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改善贫困地 区支付服务环境。 建立健全风险分散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扶贫可持续 发展。金融扶贫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的 同时,需要做好风险防控。在贫困地区探索设立由政府出资的融 资担保机构或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并建立稳定的资本金补充机 制,支持商业性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担保业 务,建立各类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登记服务平台,有效防控和化 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促进在贫困地区形成 “ 贷得出、用得好、 还得上 ” 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 建立健全保险服务网络,探索保险服务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方 式。防范

18、非法集资向农村渗透,维护农村地区金融秩序和金融稳 定。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机 构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全 覆盖。加强物理网点建设、电子机具布放和电子渠道建设,推广 电话锒行、手机锒行和网上锒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让更 多的 贫困人口享受到账户开立、存取款、转账支付、政府各种扶贫资 金分配搭载工具等基本金融服务。加强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在贫困地区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乡镇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金 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知识和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普及,提高贫 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培育 “ 有借有 还 ” 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

19、识。 整合扶贫资源和力量,构筑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建立 健全金融系统与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确定金融扶贫支 持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扶持对象,加强各方在信 息共享、政策制定、创新发展 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为金融机构扶 贫项目和对象的选择以及风险管理提供便利条件。构建多元化、 全方位、可持续的扶贫政策保障和资金供给体系,加强各部门扶 贫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特别要发挥财政 政策对金融业务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落实农户贷款税收优惠、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政策,降低 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搭建开放式扶贫平台,创新社会扶 贫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 的积极性,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 贫格局。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