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的理解.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432495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3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红线的理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态红线的理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红线的理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红线的理解.pdf(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红线生态红线一、生态红线来历一、生态红线来历12011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201135 号明确提出,在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划定生态红线。首次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出现“生态红线概念并提出任务。22012 年环境保护部提出编制指南工作,4-10 月草拟了全国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5 年完善32012 年试点验证,确定/为红线划定试点,随后和和*也列入试点。42013 年开场试点省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52014 年*开场试点市凤山县和市资源县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62016 年*全区完全铺开2012:理论与方法探讨阶段2013

2、:试点划定阶段2014:至今:全面推进阶段二、生态红线概念二、生态红线概念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平安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平安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生态平安格局、维护生态平安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续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3、。三、生态红线政策三、生态红线政策1 1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2014 年 1 月2 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环境保护部 2015 年 5 月3 3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由中华人民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 2014 年 4 月 24 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4、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建议方案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建议方案:2015 年 1 月 27 日,环保部生态司在组织召开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分建议方案 以下简称建议方案 专家论证会。明确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空间分布与类型划分,提出了分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重点区域、面积及比例要求,红线分布科学合理,可作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依据,一致同意通过论证。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方法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方法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方法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方法 20152015 年年 4 4 月送审稿月送审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 方案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类型,

5、主要包括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水源修养功能区保护红线、重要湿地保护红线、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红线、森林保护红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红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包括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区。四、生态红线划定流程四、生态红线划定流程围识别重要性评价综合分析边界核定成果产出围识别重要性评价综合分析边界核定成果产出五、生态红线划定围五、生态红线划定围1 1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A A 陆地重点生态功能区陆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

6、海洋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水源修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等区域B B 海洋生态功能区海洋生态功能区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特殊保护海岛、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重要渔业水域等区域2 2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A A 陆地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陆地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主要包括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各类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具体包括水土流失敏感区、土地沙化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高寒生态脆弱区、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等。B B 海洋生态敏感区、脆

7、弱区海洋生态敏感区、脆弱区海洋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主要包括海岸带自然岸线、红树林、重要河口、重要砂纸岸线和沙源保护海域、珊瑚礁及海草床等。3 3制止开发区制止开发区包括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类型4 4其他其他其他未列入上述围、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包括生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和草原、极小种群生境等。态公益林、重要湿地和草原、极小种群生境等。生态控制线 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指引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指引 建立用地控制线建立用地控制线包括建立用地规模控制线、建立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非城乡建立用地控制线和城市生态绿地控制线。

8、产业区块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要求,结合城市规划工业用地布局,划定由“工业基地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组成的产业用地区块控制线,作为产业工程选址区域。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开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将自然保护区、根本农田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及坡度大于 25%的山地、林地、主干河流、水库、湿地及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隔离绿地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控制线,保障城市根本生态平安。根本农田控制线根本农田控制线即根本农田保护区边界限。省“

9、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省“三规合一工作指南试行 三规合一控制线体系包括一级和二级控制线体系。2 21 1 一级控制线体系一级控制线体系包括生态控制线、根本农田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和产业区块控制线。一级控制线体系空间关系参见附录 A。2 21 11 1 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为维护生态平安,优化城市空间构造,防止城乡建立用地无序蔓延,改善生态为维护生态平安,优化城市空间构造,防止城乡建立用地无序蔓延,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开展,在尊重城乡自然生态系统和与人居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开展,在尊重城乡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围绕保护重点生态要素

10、,划定生态用地保护边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围绕保护重点生态要素,划定生态用地保护边界。2 21 12 2 根本农田控制线根本农田控制线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平安,在生态控制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永久根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定根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2 21 13 3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为限制城市无序开展,保障重点功能区、重点建立工程及民生建立工程用地,有效引导城市空间开展和建立工程布局,一定期限划定城市空间拓展的外部围边界由建立用地、有条件建立区的边界围合形成。1 1建立用地建立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用地规模指标,确定可建立的空间区域。2 2有条件建

11、立区有条件建立区为保障城市功能的完整性,增强规划弹性,预留满足特定条件后可开展城乡建立的空间。2 21 14 4 产业区块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在建立用地围,由“工业园区连片城镇工业用地形成产业用地集中区的围合线,作为引导工业工程集聚开展的控制边界。2 22 2 二级控制线体系二级控制线体系二级控制线体系包括绿线、蓝线、黄线和紫线以下简称“四线。2 22 21 1 绿线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等围的控制线。2 22 22 2 蓝线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2 22 23 3 黄线黄线指对城市开展全局有影响

12、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根底设施 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防震减灾设施和环保根底设施等用地的控制界限。2 22 24 4 紫线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围界限。4 44 41 1 一级控制线划定要求一级控制线划定要求1 1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划定应与生态功能红线、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充分协调,与水功能区生态控制线划定应与生态功能红线、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充分协调,与水功能区划、河湖岸线相关规划充分衔接划、河湖岸线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符合河湖水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

13、具体划定标准和比例参照省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指引省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指引粤建规函201492 号。2 2根本农田控制线根本农田控制线依据根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根本农田保护区围为根底,结合永久根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定根本农田控制线。3 3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以战略规划为引领,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建立用地开展演变规律,明确城市开展的引导性和限制性要素,协调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用地空间布局差异,确定建立用地、有条件建立区空间布局。按保障城市功能完整、促进城市紧凑集约布局、土地节约高效利用的原则,结合城市开展方向、形态和布局,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

14、的建立用地规模并预留一定弹性的前提下,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各地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划定比例视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不超过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 50%。建立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立用地规模。有条件建立区应结合城乡规划、重点储藏工程潜在用地方向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条件建立区进展划定。有条件建立区的规模一般为城乡建立用地规模的 20%,原则上不超过城乡建立用地规模的 25%。4 4产业区块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为指导,结合产业开展规划和工业、仓储用地布局,在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围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以下情形原则上应纳入产业区块控制线围:1经国家审核公告或省认定

15、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各类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工业集中区、示区等;2城乡规划中连片的面积大于 30 公顷的工业及仓储用地。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后,应抓紧建立产业区块信息库。产业区块情况汇总表格式参见附录 G-3。6 61 11 1 生态控制线管理要求生态控制线管理要求结合我省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参照省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指引,制定生态控制线的管控规则,严格控制可能影响生态功能的建立工程。除符合建立选址条件的重大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公园和旅游设施及特殊工程外,制止在生态控制线布局建立;对于线已建合法建筑物、构筑物、农村居民点等,制定措施限制改建和扩建,并制定搬迁方案。生态控制线属于城市

16、蓝线围的用地按城市蓝线管理方法实行管控;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重要江河湖泊和水库、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和湿地公园、生态公益林区等分别按相应管理规定实行最严格的管控。6 61 12 2 根本农田控制线管理要求根本农田控制线管理要求严格按根本农田保护条例要求管控根本农田控制线,控制线制止进展破坏根本农田的活动,不得擅自改变根本农田用途或占用根本农田进展非农建立。6 61 13 3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管理要求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管理要求制订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的管控规则,制止在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外进展城市开发建立,位于城市“四线的用地分别按相关管理规定进展管制。6 61 14 4 产业区块控制线

17、管理要求产业区块控制线管理要求制订产业区块控制线的管控规则,引导新增工业、仓储工程优先在产业区块控制线选址建立,优先安排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开展趋势的产业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鼓励线已建产业工程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工程;鼓励线外的已建工业、仓储工程向线转移。纳入产业区块控制线的产业园区须优先配套建立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并符合环保管理要求。附录附录 C-1C-1:“三规合一控制线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用地“三规合一控制线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对照分类对照“三规合一控制线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类农用地其他土地生态控制线根本农田控制线耕地可

18、调整地类园地、林地、鱼塘等城乡建立用地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E2 农林用地E 非建立用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立用地标准GB 50137-2011H1 城乡居民点建立用地H3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 除水工设施外H5 采矿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立用地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3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中的水工设施H4 特殊用地H9 其他建立用地产业区块控制线M 工业用地W 物流仓储用地建立用地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 公用设施用地备注: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地类对应,不包括其中的有条件建立区。产业区块控制线对应局部含产业功能的建立用地。附录附录 C-2C-2:“三规合一控制线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管制“三规合

19、一控制线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管制分区对照分区对照“三规合一控制线分类根本农田控制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途分区生态环境平安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根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生态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牧业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其他用地区产业区块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城镇村建立用地区独立工矿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其他用地区有条件建立区允许建立区限制建立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制分区制止建立区生态控制线附录附录 C-3C-3:“三规合一控制线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管制分区、控“三规合一控制线与城乡规划用地分类、管制分区、控制线对照制线对照“三规合一控制线分类城乡规

20、划用地分类城乡规划管制分区城乡规划控制线蓝线生态控制线E1 水域E9 其他非建立用地根本农田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E2 农林用地禁建区H1 城乡居民点建立用地H2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3 区域公用设施用地适建区/局部限建区紫线绿线黄线禁建区/局部限建区“三规合一控制线分类城乡规划用地分类H4 特殊用地H5 采矿用地M 工业用地W 物流仓储用地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U 公用设施用地城乡规划管制分区城乡规划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适建区产业区块控制线对应局部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及与其相配套的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附录附录 C-4C-4:“三规合一控制线与环保生态功能红线及相关功能区对“三

21、规合一控制线与环保生态功能红线及相关功能区对照照“三规合一控制线分类环保生态功能红线重要生态功重要生态功能区能区环保相关功能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海洋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态敏感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区、脆弱区海洋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控制线国家森林公园制止开发区制止开发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主干河流、水库、湿地及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自然保护区、典型原生生态系统、珍稀物种栖息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后备水源地等具有重大

22、生态效劳功严格控制区严格控制区能价值的区域水土流失极敏感区、重要湿地区、生物迁徙洄游通道与产卵索饵繁殖区等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域附录附录 C-5C-5:“三规合一控制线与林业生态红线及相关功能区对照“三规合一控制线与林业生态红线及相关功能区对照“三规合一控制线分类林业生态红线林地和森林地和森林红线林红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公益林地/商品林地林业相关功能区分为四个保护区域等级。其中:I 级保护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围的林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集中分布的原生地、重要水源修养地、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围的林地;土壤侵蚀到达严重侵蚀程度的林地;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

23、地。II 级保护区域包括除I 级保护区域以外的一、二级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地;军事禁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严重石漠化地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沿海防护基干林带、自然保护小区围的林地;重要交通干线、重要河流两侧 1 公里围的林地;重要湖泊水库周边 1 公里围的林地;城市规划区坡度 25以上区域的林地。III 级保护区域包括除 I、II 级保护区域以外的生态公益林林地;未纳入 I、II 级保护区域的国有林场林地;省级以下森林公园、天然阔叶林以及国家、地方规划建立的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基地围的林地。IV 级保护区域包括未纳入上述 I、II、III 级保护区域的各类林地。国际重要湿地、湿地

24、公园、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线湿地红线物种红线附录附录 G-8G-8:“三规合一控制线属性表“三规合一控制线属性表序号序号1234字段名称字段名称BSMGHKZ*MCGHKZ*DMBZ字段类型字段类型标识码规划控制线名称规划控制线代码备注小数位数小数位数LongTe*tTe*tTe*t约束条件约束条件MMMC说明说明见附表 3见附表 3附表 3 规划用地类别和编码用地类别名称用地类别名称生态控制线代码代码*1根本农田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2*3*4注: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建立用地包含产业用地+有条件建立区 省“三规合一一图编制技术导则省“三规

25、合一一图编制技术导则 1 1划定控制线体系划定控制线体系结合城市开展战略,协调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布局,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重点开展区域和建立工程,遵循规模约束、空间优化,边界统一、求同存异,保障重点、差异处理,充分衔接、防止冲突,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三规合一一图的控制线划定工作。依据省县市域“多规合一规划底图划定导引,沿海县市必须划定永久根本农田红线、生态功能红线、海洋生态红线及城市开发边界四条线,山区县 市则只需划定永久根本农田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线。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技术指引市“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技术指引 生态控制线生态控制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协

26、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开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将自然保护区、根本农田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及坡度大于 25%的山地、林地、主干河流、水库、湿地及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隔离绿地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控制线,保障城市根本生态平安。德清三规合一德清三规合一1/生态控制线定义2/生态控制线的划法3/生态控制线管控一级/二级4/明确这几条控制线的关系与根本农田/城市增长边界5/与最新的政策生态红线的关系6/数据库格式是否采用的格式一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成片的根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

27、二坡度大于 25%的山地、林地以及特区海拔超过 50 米、特区外海拔超过 80 米的高地;三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四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五岛屿和具有生态保护价值的海滨陆域;六其他需要进展根本生态控制的区域。市人民政府令第145第一条为加强生态保护,防止城市建立无序蔓延危及城市生态系统平安,促进城市建立可持续开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市市 中标人名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充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地区相关规划的要求,并借鉴、等地区经历,将对生态保护、城市平安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空间纳入根本生态控制线围,并划分为生态保育用

28、地、休闲游憩用地、平安防护用地、农林生产用地、其他用地五大类用地,每个大类用地又分别划分为假设干小类,进展分区管控附录附录 1 1:林地小班属性数据库构造序号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字段含义字段含义省县区、市乡林场、保护区村分场、管理站林站工区林班经营班小班号地貌坡向坡位坡度交通区位土壤名称土层厚度面积土地权属地类林种起源森林类别事权等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工程类别龄组郁闭度覆盖度优势树种字段名字段名SHENG*IAN*IANGCUNLIN_ZHANLIN_BANJY_BAN*IAO_BANDI_MAOPO_*IANGPO_WEI

29、PO_DUKE_JI_DUTU_RANG_L*TU_CENG_HDMIAN_JIlD_QSDI_LEILIN_ZHONGQI_YUANSEN_LIN_LBSHIQUAN_DJGJGYL_BHDJG_CHENG_LBLING_ZUYU_BI_DUYOU_SHI_SZ字段类型字段类型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数值型数值型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数值型字符串长度长度2633342411111231924323212136小数位小数位21单位单位cmhm2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

30、434445平均胸径公顷蓄积幼树公顷株数土地退化类型灾害类型灾害等级林地质量等级林带宽度林带长度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分区规划地类原小班号二类地类海拔高散生(四旁株数PINGJUN_*JHUO_LMGQ*JMEI_GQ_ZSTD_TH_L*DISPEDISASTER_CZL_DJLD_KDLD_CDBCLDBH_DJLYFQQYKZghtdl*bhtdlhbgspszs数值型数值型数值型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数值型数值型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字符串数值型数值型6124112cmm3/hm2株/hm221126111144344110mmm株注:1、是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导功能区、规划地类 5 个因子为预留的规划属性因子字段。2、原小班号、二类地类、海拔高、散生四旁株数 4 个因子为林地落界、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属性因子字段。3、各县可根据工作需要增补必要的属性因子字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