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集读后感8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1612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集读后感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鲁迅集读后感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集读后感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集读后感8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迅集读后感8篇-起草一篇读后感能够加深同学们对名著故事的了解和体会,大家在读完一本书 籍后,一定要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哦,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鲁迅集读后感8 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鲁迅集读后感篇1手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年少轻狂,思绪 不禁飘回那个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童年时代。?朝花夕拾共收入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 妈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 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 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

2、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 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 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朝花拾夕是鲁迅所有作品中唯一的散文集。这本脍炙人口的著作,是鲁迅先 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将自己在童年和青年 所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用语言真情的流露出来。说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时所 难忘的经历。他的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长辈的认同。这 使他感到很难过,但是他没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来了。他则是将这些长辈的不 认同改为动力,写进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诉我们,在童年中的无奈释 放出来。每个人的童年对于自己而言,都是人

3、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作者也不例外。当他 在老时写下这些儿时的快乐,心中肯定会有所感触的吧,好似重新回到了嬉戏 玩耍的时候,无比童真,无比欢乐,别有一般滋味。从书中可以看书,作者的童年虽不太好过,却并不乏味。学前时,在百草园度 过了懵懂时期,整天与小虫子为伍,与花草为伴。油蛉在这里唱歌,蟋蟀也会 跑来伴奏,作者在大自然的乐曲中长大。百草园,给了他无限趣味。后来,他 去三味书屋读书。读书学习很枯燥,很无味,稍微偷懒一会儿,就会听到寿镜 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只得乖乖回去读书。可以说,三味书屋 是枯燥的,乏味的。文章中,作者表现出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感情。童年的无忧无虑,在他 的心中留

4、下了很深的记忆。是啊,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在人的一生中, 最美好的时代,莫过于懵懵懂懂的孩提时代了。那时候,很天真,很快乐很快 乐,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曾几何时,童年早已离我远去,进入了少年时期, 每天都处于忙忙碌碌的学习中。但童年的美好,始终在我心中,不曾离去。回忆过去,旧事重提,朝花夕拾。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 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 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 他的爱憎之情。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 确很渴望一个

5、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 左。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 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 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 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小儿状吗?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 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 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读完二十四孝图后,相信大家对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们作为一

6、个中 国人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不孝顺父母的现 象,所以我们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层内涵,学着做一个孝顺的人。鲁迅集读后感篇3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笔作枪,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 礼教,猛烈抨击封建文化与封建道德,从而奠定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我 读过他的许多作品,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学里学过的文章藤野先 生。鲁迅写这文章的当时,中国在邻邦口本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 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没有来由地心痛起来一一“中国是弱国,所 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让我想起在郁达夫先生的沉沦中,那个在心 中默默呼唤着“祖国啊,你怎么不快点强大起来,

7、你的儿女在这里受苦那! ” 的留日少年。这种国人,希望祖国强大而不去努力,只是无助地祈祷,让人不 仅怜悯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 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在这篇文章里我 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 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一一藤野严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寄意 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藤野先生,记叙的是一段感 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 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

8、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 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 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 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售 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 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 和鼓舞啊。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 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

9、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 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 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 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儿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 播下的种子。?藤野先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 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鲁迅集读后感篇4悔恨、悲哀、寂静、空虚。涓生说他爱子君一一我笑了一一先是无知的感动,后是鄙夷的轻蔑。大学以前,我并未读过鲁迅先生的伤逝,直至现代文学课,我才有幸

10、捧 阅。而以下感受也只是个人的鄙陋之见,笔调也许不锋锐,见解也许不深刻, 莫怪莫怪。先说感动,这是被蒙蔽了的。初,我被开头沉悼遗憾的口吻所误导,以为子君 逝世后,涓生内心的不舍与怀念促发他“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 己”。他是记得自己当初对子君的“牵肠挂肚”的,连渐进的鞋声也能让他思 绪翩翩。然我终究是错了,爱情并没有持续,如涓生所说“时光过得真快,我 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起先,我理解它为“我 爱子君已经满一年了,现在,我更愿意理解为“距离我爱子君和她的离开已 经满一年了”,多么令人心寒的一个“满”字.他并不爱她,从她为他牺 牲的那一刻开始,从他们为生活所困顿

11、开始,从他们搬进吉兆胡同开始。再说轻蔑,源于涓生对子君短暂的爱情。他们爱情的变质从大环境来说,源于 社会。拮据的生活让让子君日夜的操劳了起来,“管了家务便连谈天的工夫也 没有,何况读书和散步”。这是底层“庸俗”妇女的形象,在对其观察、描述 改变的过程,涓生己经萌生不满情绪,正在扯动那根不爱的神经。远离罗曼蒂 克的柴米油盐中,雪上加霜,涓生失业了,这无疑又在隐约中催化爱情死亡。爱情的变质就个人来说,涓生是个卑怯之人,于生活面前,缺少责任与勇气。涓生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人,然与之矛盾的是其后的描述,当他学 习电影上的场景,单膝跪地求爱,他确是感到羞愧的,这足以证明涓生并未完 全脱离“男尊女

12、卑”的封建旧思想,一切的辩解也很无力。当子君坚决分明地 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时,他又有说不出的狂 喜,想到“中国女性便要看到辉煌的曙光的。当涓生“在路上时时遇到探 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而他看到 子君却是大无畏的镇静坦然的缓缓前行,他便立马提起骄傲和反抗。这是多么 滑稽的一 “大丈夫”形象。他于先前高弹“家庭专制”、“男女平等”,评价 子君大概还没有脱尽旧思想的束缚,也都显得空洞和虚无,他的骨子里真有这 些新思想吗?那又为何当女人昂首挺胸后他才决心“骄傲”呢?“但我的心却跳跃着。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尤其使我痛心,她近来 似

13、乎也较为怯弱了,“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事情,竟会给坚决的,无畏的 子君以这么显著的变化”。涓生注意着子君的所有变化,不是以一种关怀的心 态,而是以一种卑微的害怕的态度一一子君可一直都是那么坚决沉静的啊,子 君可是他的“精神支柱”啊他假装对失业的状况不以为意,以一种自以为 高大的身躯俯视着子君一一“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涓生实则是焦 躁不安的,挑剔着子君的一切,“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 中”,“我在这里的位置:不过是叭儿狗和油鸡之间”,他已然心理极度不平 衡到无聊了,拿自己与鸡狗排列位置,确实可笑。他会突然想到子君的死一一这又折射涓生的残忍与虚伪,一旦子君死,就无须 自己动手

14、伤害她,自己也不是负心的男子,一切责任可推脱,还落得个自由。 涓生于虚空中极力想解脱,终于,他鼓足勇气告诉子君“我已经不爱你了”, 然子君走后,他又自责后悔为何不再忍耐几天,如此忽然的告诉她真话。他又 觉得该用谎话让自己承受虚空的重任,而不是让子君承受真实的重量。“我” 于虚空与说谎之中矛盾徘徊,得知子君死讯,明白那个曾经爱过的子君是再也 不会回来了。涓生活着,带着他的悔恨、悲哀、寂静、空虚。鲁迅集读后感篇5 ?朝花夕拾的作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就是鲁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

15、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 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 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 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 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朝花夕拾是作者写的童趣生活,如狗-猫鼠中就写出了作者的童趣: 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 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阉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 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

16、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 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 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 便成了仇家。从中我们也看出了作者的童趣。我慢慢的喜欢上了朝花夕拾。鲁迅集读后感篇6?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 只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1日社会的真实写照。 写出了恐怖的封建压迫,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最为可悲 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呐喊!文章中只 有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

17、教育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 也只有疯子才可以有权利拥有纯净的心灵,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缚,他很希望 这社会都是疯子!?故乡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了两个故乡,一个是过去的故乡, 它的美好令人向往。一个是现在的故乡,让人读过后十分的惊讶。过去的故乡是一个美好和谐、以及快乐的世界,那里有鲁迅先生童年美好的回 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 的碧绿的西瓜。还有有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 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还有海边那五彩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 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鹑鸽、蓝背那是一个令 人向往的五彩

18、世界的。然而现在的故乡已经变得衰败、凄凉而且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满活 力的闰土也变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而且变成讲道德、守规矩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在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美好的世 界,然而成年后的闰土在见到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态度转变得很大,他的那 句老爷更是让他们之间的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亲密,使他们之间变得陌生,将 他们以前亲密的关系活生生的撕裂了。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 等的关系,那个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分离,丧失生命活力,丧失人与人之间 温暖情感的世界。他们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它压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 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

19、神变得麻木了,也使鲁迅先生和闰士无法 继续他们纯洁的友谊。读完本书后,我很为他们逝去的友谊感到惋惜,同时也 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我们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与金钱来 衡量友谊,人与人之间拥有着真挚的情感。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鲁迅那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是他对中华 民族的深深热爱。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 够清醒过来。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一一 中国,早日苏醒,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封建社会走向了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经过我们许许 多多的劳动人民,经过了几代的国家领导,才走来来的,我们要继续努力,让 中华民族更加强大!

20、鲁迅集读后感篇7我在课本中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生前,在作者囱冏吞枣地读书时,鲁迅用幽默 委婉的语言来教育作者;鲁迅与作者笑谈“碰壁”;鲁迅与作者的父亲救助受 伤的车夫;鲁迅关心女佣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为自 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和敬仰之 情。在车夫受伤之后,鲁迅救助车夫,帮助车夫包扎伤口,而且还资助车夫,冒着 寒冷去帮助车夫,从这件事我体会到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厚感情。在鲁 迅与作者谈“碰壁”,鲁迅借题发挥抨击了黑暗的

21、旧社会,人民没有一点民 主,“碰壁”是在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从这谈笑的话语 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态度,表明了鲁迅对黑暗社会。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用笔写出 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来讽刺反动派,他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在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上,有一些官员却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贪赃枉 法,损害人民的利益,这种行为与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形成鲜 明的对比。以后,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学习,乐于助人,有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革 命的乐观主义态度。鲁迅集读

22、后感篇8今天,我怀着兴奋地心情阅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 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文。全书共十篇,外加一片小 引和后记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它记叙的是鲁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父子之间 一场微妙的冲突一一“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 儿童心里无知和隔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像鲁迅父亲那样的阻难。记得有一次暑假,我要和我的朋友一起出去玩,可是再出去的前一天晚上,我 的妈妈对我说:“你是不是明天出去玩呀?” “嗯!怎么了我微微一笑地说。“那你给我背背桃花源记,不会背就别去了。”因为我妈说桃花源记

23、 是初中必背的文言文。可是我连看都没看,更别说背了。我原本高高兴兴地收 拾我的东西,可是,因为我妈的一句话我高兴的心情被打灭了。我拿起书,蹶 着嘴,哼了两句。见我妈走了,我就开始抱怨起来。抱怨也没用,只好乖乖的 背了。第二天一早,提前了半小时起床,就是为了背桃花源记。到了该走了,我 妈让我背,我就坑坑巴巴的背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 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你 背的还不熟,你再背背。眼看集合的时间快到了,我又有瞄了一眼,有个我 妈,背了一遍。这次背的还可以,我妈就按我过了,我就慌慌张张的出门了。我看到这里,都感同身受,敬佩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里时的 无奈和厌烦,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真的该反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