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八.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0227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八.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园地八25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认识3个字,会写9个字,理解“下问、漫浪、好学、土人”等词语的意思。1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学重难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1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多读书,读好书。就是说我们要多读书,还有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 本好书就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对待读书的看法。翻开课本第25课古人谈读书。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 .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2 .同桌之间相

2、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3 .重点识记生字:耻诲敏谓岂窥.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读书的方法?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局部去理解:第一层:论语中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二层:朱熹谈读书的方法。第三层:清朝曾国藩谈读书的方法。3 .结合词语解释,分小组交流各局部句子的意思。4 .点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5 .教师逐句翻译。四、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节齐读第一节,结合注释交流讨论其意思。“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

3、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 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文艺书籍:不求甚解中外名著:如醉如痴写作心得第一次习作:别出心裁 第二次习作:真情实感精神食 粮伴成长,厚积薄发助成功教后反思我讲的是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 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 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 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有解释,让学生联系上 下文

4、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 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 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 的学习,自觉地学习,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那么课堂 教学将是一种途径,或者是一种引导。语文园地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说说喜欢的人物形象。1 .能围绕“推荐一本好书”这个主题写清推荐的理由。2 .通过交流平台了解到如何找到一本好书的方法。3 . 了解一些有关书的比喻句以及理解句子的意思。4 . 了解

5、汉字的书写,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古诗。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同学们,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和 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那么我们今天来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1 .先整理你喜欢的人物形象相关的信息,照样子填写表格。2 .小组内交流:最喜欢的人物形象。3.教师巡视检查、催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 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1 .先集中提供各自喜欢的人物形象,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喜欢的人物形象。

6、2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3 .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 体出主意、想方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4 .你对谁说的人物形象最喜欢呢?学生自由交流评价。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读书的好方法,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个朋友。把读过 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那么我们该怎么推荐一本好书呢?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 书的理由。写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推荐的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注意分段写。2

7、.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三、逐步指导,个性构思。1 .谁愿先来介绍你的好书?老师建议其余同学认真倾听,一会谈谈自己的意见。2 .学生开始介绍自己的书。抽一名学生介绍:可以介绍书的内容,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原因说一说。喜欢他的书吗?他介绍了书的哪些方面?(学生针对这名同学的介绍展示介绍书的方面,教师相机板书)谁还愿意来介绍?(4)你想对他的介绍说些什么?(学生对此进行简单评价和补充,教师板书)师:这个同学不仅介绍自己的好书,还能评价这本书,这都缘于他平时爱看书的 缘故,要想做个知识丰富,出口成章的人就要像他那样多读书,读好书。正像歌 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你觉得介绍一本好书还有哪

8、些方面?(学生自由发言,引导补充好书还有哪些方面,重点介绍什么?为什么?).同学独立思考:如果你想介绍你的好书,怎样介绍会更吸引人(学生联系找们 已经学过的一些范文自由谈自己对介绍一本好书的创意,谈如何具体,教师总结 和引导:独特的构思,优美的词句、名言,新颖的题目)3 .交流各自的构思方式,提供的名言,设计的题目(师展示自己提供的名言和自 己的构思和题目).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各自构思,不仅是我,我想组里的同学都已经急不可 待了,现在我们就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想法结合刚才大家的意见介绍自己的好书 吧。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针对他的介绍提问题,同时推荐出本组内最好 的1一2本书。4 .班级交流

9、:以小组的形式推本周组长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师鼓励学生有条理的把话说清楚,鼓励用上好词好句和名言。5 .师:我们要看的书很多,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看呢?(全班讨论) 小结:如科幻故事是一些科学家通过想象写的幻想故事,文学类的包括一些通话, 神话传说,经典名著等,杂志如米老鼠,我们爱科学东方少年等设计 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看书时有所选择,尤其应该在一些经典名著有所侧 重。四、试写初稿,反复修改。师:同学们创新的介绍了自己的好书,个个都很踊跃,真值得庆贺。可课堂的时 间有限,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没有上台来的同学推荐自己的好书呢?(生回答: 写)那就请同学们赶快拿出笔,把自

10、己刚才怎样想的和说的就怎样写出来。(学生 独立完成作文)(不是为写而写,真正落实“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1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 .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 .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 .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五、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 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六、誉写作文,制作小报。1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2 .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推荐一本好书”为主题的手 抄报。第四课时一、交流平台。1 .谈话导入:我喜欢读课外

11、书,可是不知道怎么找到好书?2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方法好 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3 .迁移练习:各自说一说还有哪些好的方法找到好书,然后全班交流。二、语句段运用。(一)学习第一题.自由朗读句子。1 .点名说说分别把“书”比喻成什么?2 .然后交流说说,书还可以比喻成什么?照样子写一写。(二)学习第二题.女生读句子。1 .男生说说这些句子讲了什么。2 .教师点拨:如何把它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3 .读一读,抄写下来。三、书写提示。1 .学生欣赏欧阳修的佳作。2 .说说欧阳修楷书的特点。3 .学生临摹。四、日积月累。1 .自由读诗句。2 .逐句自读。3 .

1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4 .教师释疑。5 .熟读句子。6 .试着背诵。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2.指导朗读背诵。第二课时复习导入。1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2.复习第一节,抽查背诵情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 .课件出zj:读书有三到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朱熹(11301200)是南宋口寸期理学大 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一生大局部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 的见解,对于我们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3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4 .教师范读,学生在心

13、中默默跟读。5 .师生共同翻译译文。三、精读课文。再读课文,了解古文的意思。1 .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齐读原文: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那么不甘为 下流;有识那么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有恒那么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指名翻译).自由读文,思考:本文是怎样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细读课 文,重点比拟译文,哪一句更合适原文?为什么?2 .小结:作者很好地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 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J四、研读课文第三节。(一)学习第三节。1 .初读,整体感

14、知。(1)简介曾国潘。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生共同翻译。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那么自己 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那么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 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那么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五、精读文本,研读课文。2 .同桌合作读。3 .探究:为什么曾国潘认为三件缺一不可呢?4 .小结:士人读书需要志向、见识、恒心,这样的读书方法也适用我们。六、拓展。1 .学习本课后,对读书方法有哪些认识?2 .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七、总结、归纳。一千个读者

15、,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书的方法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那么 我们可以从众多的读书方法中选取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八、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板书设计古人谈读书论语宋朱熹清曾国藩谈读书教后反思本节课一个课时下来,觉得有得有失。自我感觉良好的地方有:第一,教学过程清晰,条理清楚,过渡衔接自然。第二, 师生配合比拟默契。第三,注重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注重问题 设计的启发性,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第四,不滥用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情况,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还不能解决问题时,才建议学生合作讨论。也有很多地方存在缺乏,第一,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第二,目

16、标的定位还可更 深入一步。教学目标确实定其实是教师备课的难点,一篇文章在手,到底要教给 学生什么,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渗透的。就本课而言,原以为教学生读懂课文,懂 得本文“写了什么”,探究本文哲理性语言,了解本文论证方法,懂得文章是“怎 么写的”就够了,因而紧扣这两点确立本文教学目标。现在回头再看,这两工程 标都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层面,没有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而本课最重 要的目标恰恰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突出。如果学生通过对本文的 学习,真正懂得了学习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一一认真去读几本书,用 书中指导的方法去读几本书,比在课堂上教学生一些知识或训练一些能力不是收 效更大

17、吗?我想这才是写作此文的目的,这才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开展。26忆读书教学目标1 .会写14个生字,认识16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3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 良好习惯。4 .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好习 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1 .指导阅读相关的书籍。2 .课件等,查找冰心的资料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 如听到绝妙的音乐

18、,五官都受到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在诗里,似乎 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 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 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世 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以借鉴的珍贵 经验。二、初读课文。1 .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2 .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3 .读懂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4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指出对方同学朗

19、 读中的失误与缺乏。三、简介作者。冰心:(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她的诗晶莹清丽、轻柔隽 逸,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她的散文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代 表作有寄小读者等。师: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假设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 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 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快到文章中去看看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吧。四、整体感知。1 .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其中哪句最重要?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最重要。2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回忆的?作者回忆阅读过的哪些书?明确:文章按时间顺序回忆读书

20、经历。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到我十一岁”“在我十二三岁时”。第25自然段三国演义第6自然段聊斋志异第7自然段水浒传荡寇志第8自然段精忠说岳满江红声声慢第9自然段茶花女遗事第10自然段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五、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局部提问L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开篇点题、启示下文。用“一就”的句式,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 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 会。它紧紧的抓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六、课堂小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 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

21、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 我。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对作者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了了解。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一下 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来选材、组材的。 二、合作探究。1 .阅读2 5自然段: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读书经历:我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好听极了;对于故事下文无限的悬念;含泪上 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体验: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2 .阅读第6自然段: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聊斋志异的经历。读书经历: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3 .阅读第7自然段:内

22、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水浒传的经历。体验:书中情节使我义愤填膺。4 .阅读第8自然段:内容:回忆少时酷爱古典诗词。读书经历:精忠说岳没有太深的印象;酷爱古典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尽了 “假设有所失”的无聊 情绪。5 .阅读第9自然段: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茶花女遗事的经历。读书经历: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使我了解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6 .阅读第10自然段: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红楼梦的经历。读书经历: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中年以后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 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旺盛衰的滋味。三、阶段小结。1 .作者读了这么多书,

23、是因为作者喜欢读书,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你能从书 中找出有关词句吗?激发感情,获得美感。如:津津有味,好听极了,含泪上床,哭了一场三 国;义愤填膺水浒;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红 楼梦;心动神移,不能自己(现代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茶花女。增长知识,扩大人的知识面。如:读中国古典小说,让作者了解到三国时代 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了解到民族英雄怎样抗击外 来侵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怎样从兴盛而转为衰亡。读外国小说,那么让作者“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二指导写作。如:读文言的聊斋志异,对作者用文言作文有很大帮助,以致 老师在她的作文本上批下了 “柳州风骨

24、,长吉清才”的句子。提高修养。作者说: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2 .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明确: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大 哭了一场“;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互动: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3 .文中第七段将水浒传和荡寇志进行比照,结合课后练习三回答。明确:凑成:拼凑而成。勉勉强强:将就凑合。写满:凑满。这三个动词均强调 指出:虽水浒中着力描写的人物林冲、武松、鲁智深等都有极其生动的风格, 但因作者要凑成108

25、将,故不可能每个人都写得个性鲜明。强多:好得多。对水浒的评价:人物描写极其生动;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典型性。人物鲜活,情节感人,比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好得多。四、学习课文三四局部。阅读第三、四局部,思考并讨论问题。1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请找出具体的例子。明确:比拟、选择。她爱看“精彩的西游记”,而丢下“烦琐的封神榜 爱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不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那种“无病而 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她“一看就从脑中抹去”,而对那些“满带着 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她读起来就“心动神移,不能自己二.冰心老人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明确

26、:人物形象刻画精彩,生动的真情实感的,具有思想性的五、迁移拓展。1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2 .你还能说出四大名著中的哪些典型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学生自由讨论回答。板书设计忆读书中心内容记叙顺序多读书读书好时间顺序读好书教后反思今天我上完了忆读书一课后反思如下:本篇课文表达了新教材的教学特点一 一学生的自主意识强。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 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 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27、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 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 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 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 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 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27*我的“长生果”教学目标.认识14个生字。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2 .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并学习

28、作者的读写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 题,并指名读课题。2 .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 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 .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 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葭.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局部画下

29、来。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书。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 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 血”等词语。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

30、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 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2 .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 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 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一一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 鉴运用等。).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3 .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J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 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

31、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 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 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 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4 .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 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5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 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 到作者对书的特殊

32、情感的?(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香烟 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 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 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 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四、品读语言,学习积累。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1 .生动的比喻。有感情地朗读背诵。2 .恰当的词语。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 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五、联系实际,升华感情。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六、拓展延伸。1 .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3 .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4 .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板书设计我的“长生果”总起:书一一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读书经历小画片:津津有味连环画:废寝忘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