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29311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 和企业持续推出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对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 丰富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 力,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 量。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公众要理解这一过程的复杂和艰辛,多一些“过程意 识

2、”;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增强“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多一些 “问题意识”。只有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 聚更多的价值共识。世界口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网络提速降费不仅有助于建设一个低成本、 高效率的社会,也有助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网络更加便民、利民,进一步 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整个社会将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摘自2017年2月24日新华网)材料二自提速降费提出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三大运营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 效:我国网络架构和网络运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到去年底,三大运营商共 建设4G基站超过245

3、. 6万个,发展4G用户6. 85亿户;光纤宽带普及率不断攀升,流 量单价持续降低;推动取消长途漫游费“近年来提速降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国务院、工信部的计划目标运营商都达到 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整体正在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 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的趋势正在显现,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 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黄包车 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烫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

4、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 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子排场 多了!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 加一小注,日: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找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 大诗人,给画幅菊花!一一我只要一朵!”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 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扁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着茶杯,有些不知所措。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 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

5、花,一竿墨竹。”画好,牛大扁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 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萧亮飞乖乖给我画的! ”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 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 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覆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 笑你的下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 ”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着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6、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亮飞本是大诗人,喜欢吟诗作词,风格飘逸;同时也擅长画菊,造诣居民国夷门画 坛之首,但曾有一段时间其作品并不为人所重。B.小说较为详细描写了萧亮飞用剃头刀剔肉筋吃的情节,体现了他的世俗的一面,这是 对萧亮飞这一世外高人的性格的有效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C.萧亮飞挂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的告示,又加一小注,这既 体现了他的无奈,又体现他怕被人误解的心理。D.趾高气扬一一 “不知所措” 一一 “兴奋”、炫耀一一 “一脸的茫然” 一一羞愧难当, 小说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写得极为细腻。5 .小说开篇说“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7、”,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发生 了 “什么事”。小说这样开篇有什么好处?6 .小说设置马三卖字画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4 . B.第一问:晚年时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并用它来剔肉吃。擅长画菊,但所画的 一幅作品沦为包纸。似乎一夜之间,画作忽然风行起来。用所画作品嘲讽无赖。笫二问: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评述了主人公生活独特的一面。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5 .这个情节和上文“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 人” 一句相呼应,证明当时的画坛很少有人能达到萧亮飞的画技水平。萧亮飞的画菊作 品沦落为包纸,反映了世人看重虚名、轻视

8、实际才华的现实,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小说主 题。与后文萧亮飞的画菊作品忽然风行的情节形成对比和反差,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 增添了内容的趣味性和艺术效果。【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 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B项,“体现 了他的世俗的一面”错,这个情节突出萧亮飞与众不同的个性,体现了萧亮飞悠闲淡泊的 心境。故选B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 力。作答时要先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指向,然后再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第一 问小说开篇说“诗

9、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题干要求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 发生了 “什么事”,作答时要注意分析这句话的意蕴,这句话“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含有 出乎人们意料的意思,所以要筛选出在小说主人公萧亮飞身上发生的出人意料的一些事 情,而小说中所写的不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如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喜欢收藏字 画等事情不属于答案。第二问其实问的是小说首段的作用,考生平时要了解首段的一些作 用,本文首句“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独立成段,下面正文部分则是主要讲述了 主人公萧亮飞身上发生的出人意料的一些事情,那么此处首段的则是开门见山,简洁明 快,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情节,起到总领全文,以及设置悬念,激发

10、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作 用。【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和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要先明确情 节设置的一般作用,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小说中间部分设置马三卖字画,结果 又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这一情节,与上文“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 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以及下文“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 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这些情节都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揭示了当 时世人看重虚名、轻视实际才华的现实这一主题,与小说的开头“诗人身.匕什么事都可 能发生”这一内容相照应,这样的情节反差也使得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小说的内 容。【点

11、睛】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 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 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 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 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文言文阅读(选择每小题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

12、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乂欲肆其西 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 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13、。”亦去之。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缱而出缱: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10.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但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11、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明大

14、义,顾全大局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烛之武“夜缱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 池进行防御。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 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分)译文:(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译文

15、:(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分)文:参考答案:9.C 解析:行李:出使的人。10. D 解析:第一个“以”,拿;后一个“以”,因为。前一个“之”为代词, 代亡郑这件事,后一个“之”起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11.B 解析:主要为了凸显烛之武的正面形象,体现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深 明大义,顾全大局。12. C 解析:晋惠公并未给秦伯土地。13略略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口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 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 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辟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16、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 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资与诸大臣等。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邙野极 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邮王监国,命 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理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 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 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 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邸王。王惊谢至

17、再。谦扬言曰:“臣 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 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 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锋、卫颖、张朝:、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 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政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 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蜿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 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揪然 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

18、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 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 其言/守议乃定B.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 言守/议乃定C.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 其言/守议乃定D.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 其言守/议乃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19、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隋唐至明清,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以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 直最受重视。B.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 职,一直延续到清朝。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没有这种名分的其他儿子,则不 能被称为太子。D.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 则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 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

20、,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 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邮王的认可。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 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 此不堪。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选自必修三文言文) 例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A.去今之墓而葬焉。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D.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1、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日:“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2)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3)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 记)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D 13. C14. (1)邮王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确实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 算。”邮王于是接受请求。(2)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 财,陈汝言却为何会有这样多? ”(3)人人都能够像奴仆一样使唤他们,乂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发他们有志之士的悲叹呢?【10题

22、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 含义,“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 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这句话的含义是“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 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邮 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考生可以先依据表对话的词语曰 断开一处,这就排除了 B项,再根据句末语气词“也”“矣”“乎”断开三处,接着就要 借助名词、动词在句中所担任的成分进行排除,如“京师,天下根本”,这是一个判断 句,这就排除A项,“是”意思是“肯定”,宾语是

23、“其言”,“守议”意思是“防守的 决策”,是“定”的主语,故应在“其言”和“守议”之间断开,这就排除D项,故选C 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占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溢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 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而且在各代都一 直最受重视”不当,应是从唐高宗武则天时代,开始最受重视。故选A。【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24、,然后与 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皇帝念及于谦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 不堪”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最后一段说“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 令寇至此,帝为默然,由此可知,“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是恭 顺侯吴瑾侍认为的故选Do【1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所给例句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项”,这 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类型。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加点字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 该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所担当的成分来辨析活用类型。例句“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中的“负”本是“承担,担负”之意,在句中活用为使动词,即“使承担”“让 担负”;C项

2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用法与之相同,都是使动 用法,即“使活”。A项,“去今之墓而葬焉”中“墓”本是名词,在句中活用为动 词,筑墓。B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中“鄙”属于名词意动用法,即“把 作为边邑”。D项,“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中“东”属于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东。故 选C。【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 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册IJ,再采取 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谢”,推辞;“至再”,一再;“扬言”,古今异 义,大声说;“诚”,确实;“为”,介

26、词,为了; “计”,打算;“乃”,于是,就。 第二句中,“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于谦被遇景泰朝”省略介词“于”,应 为“于谦被遇(于)景泰朝”,“遇”,重用,“被遇”,被动句;“抑”,表转折。第 三句,“得以”,能够;“隶”,名词做状语,像对待奴仆一样;“安”,怎么;“屈”,使动用法,让屈身下拜;“扼腕墓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扼腕 (于)墓道”;“发”,抒发。【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 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 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

27、清是选对的还是 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 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 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 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翻译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 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 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 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

28、谦口 头数说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而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 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 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邙野极力劝谏,不听。邙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 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邮王监 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理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 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 朝南渡的情况吗!”邮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

29、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箧惊惶恐, 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邮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 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按照顺序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 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问题。付亮表示,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往往会在套餐价格不 变的前提下增加流量,比如赠送本地流量和闲时流量等,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 但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在下一步调整资费时,应更多从民众感受入手,选择用户 群规模较大的资费种类加以调整,让更多人感受到电信普惠服务的便捷和实惠。目前,我国网络覆盖正在逐步

30、完善,农村宽带普及度逐年提升,但在部分城市核心地 带,光纤难进小区“最后一公里”等“卡脖子”老大难问题仍然不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 尚存不小提升空间。(摘自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指出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众要多一些“过程意识”, 相关方面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 价值共识。7 .材料一强调有关部门提出“提速降费”举措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措施。C.材料二指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 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

31、力等。D.材料二认为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套餐价格根 本没有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均以“降费提速”为中心论述,但重点不同,材料一重点说的是“提速降 费”的意义,而材料二重点说明“提速降费”的具体问题和措施。8 .材料一中提出只要网络“提速降费”举措能落实,就会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 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C.材料一认为网络“提速降费”有助于塑造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是进一步促进创业就 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D.材料二是新华社的评论,代表政府的声音,相比材料一,逻辑

32、性更强,措辞更加谨 慎,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9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提速降费”?参考答案: 7. A 8. A 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郎王为皇帝。邮王 一再害怕地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确实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邮王于是 接受请求。九月,邸王即帝位为景帝,于谦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 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京营士 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孙镖、卫 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

33、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杨善, 给事中王扬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 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文臣像轩睨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 抚。武臣像石亨、杨洪、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 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 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 财,陈汝言却为何会有这样多? ”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 恭顺侯吴瑾在旁边

34、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 对。6.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 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 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 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 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难违母言,昼修妇业, 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

35、,动有法度, 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 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 愿也。“帝也:”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 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鹭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元兴元年,帝崩。殛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 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 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殛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 百姓苦役炀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I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

36、四夷外侵,盗贼 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弟:堂弟。B.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既可指帝王之死,也可指诸侯之死。C.大忧:忧,本指父母的丧事,文中“大忧”指皇帝的丧事。D.丰穰:丰收。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炀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病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 减约/十分居一B.及炀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炀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 减约十分居一C.及殛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

37、/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炀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 减约/十分居一D.及殛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歹易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 减约十分居一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 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 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炀帝即位之初,宫里丢了一箧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 致伤害无辜,而是亲阅宫人,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D.邓皇后

38、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成为太后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 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天下恢复了太平。1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见文中划线 处)(2)既东封郑,乂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 秦王)参考答案:12. B 13. A 14. B15. (1)和帝说:“别人都把获允经常进入禁宫走动当做荣幸,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 地自我克制,常人的确难以相比啊!”(或:和帝说:“别人都把经常能到禁宫

39、走走当做 一种光荣,而你反而把它当作可忧虑之事,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的确是难能可贵而 为别人所做不到的啊! ” )(2)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乂想扩大西边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乂从哪里取得 (领地)呢?(3)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 了!”【12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40、本题中,B项,“崩也可指诸侯 之死”错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 ;士大夫死曰“卒” ;士死曰“不禄”; 庶人死日死”。故选B项。【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H,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 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木题中,”及殛帝崩,太后定策 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炀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 一”,这段话是说“等到残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 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残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

41、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 十分之一”,抓住关键名词“安帝、朝政、百姓、残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 后定策/迎安帝” 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然后抓住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临”是动 词,宾语应是“朝政”,故应在“政”后断开,排除BC两项;“减约”的主语应是“事 事”,故应在“丧礼”和“事事”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A项。【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H,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 入宫探病”错误,文

42、中是说“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可 见皇上是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并非“父母亲”,故选B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 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以为”, 把当作;“数”,多次,经常:“抑损”,克制;“诚”,的确,果真;“及”,比 得上。第二句中,“既”,已经;“东封郑”的“封”是名词意动,把作为边界;“肆”,扩张;“西封”的“封”是名词,疆域,边界;“若”,如果;“阙”,侵损; “焉”

43、,怎么,从哪里;“之”,代词,土地。第三句中,“太息”,叹息;“流涕”, 流泪;“每”,常常;“念”,想起;“于”,至小“顾”,只是;“耳”,罢了。【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 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 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 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 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 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

44、,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 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 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 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 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 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 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 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

45、,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 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 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 常常用曰”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 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 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 言文的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

46、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 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 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 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 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

47、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 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 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 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昏 花,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 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 六岁能读史书,十二

48、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谦恭和顺 地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 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 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 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 议。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 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 后生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 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 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卜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 ”和帝 说:“别人都把经常能到禁宫走走当做一种光荣,而你反而把它当作可忧虑之事,深深地 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的确是难能可贵而为别人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 里的人加官晋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鹭在整个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