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2929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强化训练试题1 新人教A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暑假高二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暑假高二历史强化训练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帝舜之后 于陈,封大禹之后于杞。分封制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实现集中 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2.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对国家进行统治。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 3.甲骨文

2、卜辞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 诗经:“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宋代范成 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 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4.在春秋战国时期,土特产品的地区差价很大,甚至“市贾倍蓰”,相差一倍至五倍。利之驱 使,使商人们“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而不顾。这主要反映了 A.大众消费需求的极大增长 B.商人从业风险空前升高 C.特殊商品长途贩运的繁荣 D.交通不畅阻碍商品交换 5.春秋战国

3、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 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黄帝寿长 300 年”说成“影响后世 300 年” 。这表明 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 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 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 6.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 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诸子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7.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 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

4、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8.孔子以“仁”为“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勇等都从属于仁的总原则之下。 “仁” 以“亲亲”为出发点,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去。孟子将孔子的道德学 说加以条理化,提出“仁义礼智” “孝悌忠信”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这反映出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 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9. 19 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在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中指出:诗经是“东亚 传

5、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 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D. 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10.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2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 “铜缕玉衣” 。由此可知汉代 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 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 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 11.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意为掌管,“六尚

6、”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 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和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 高,后来权力逐渐增大。这反映出汉代 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 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 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 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 1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 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13.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开始创办太

7、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 50 人。 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 12 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太学生已多至 30 000 人。 太学生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14.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长安城的 9/10,剩下供居住的仅占 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城的 1/10,而居民区约占 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 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15.

8、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 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 中庸 孟 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 。这种变化反映出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1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要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过程。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 政事堂” 。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17.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

9、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 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 70 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 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B.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C.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D.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18.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建置情况的部分材料,对其解读最为准确的是年份建置作用开皇三 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 州置广通仓。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 方式,分段将粮食运到京都。大

10、业元 年开通济渠。接驳洛阳与淮河。3开元 二十二 年裴耀卿在河阴县置河阴仓,河清县置柏 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 三门北凿山十八里,陆行以避湍险。自江、淮来者悉纳河阴仓,自河阴候水 调浮漕送含嘉仓,又取晓习河水者递送 太原仓,所谓北运也,自太原仓浮渭以实 关中。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三十万 贯。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逐渐分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19.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 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 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

11、何 可能性。 ”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B.“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20.宋真宗时开始实行和买政策,“大观库物帛不足,令两浙、京东、淮南、江东西、成都、 梓州、福建路市罗、绫、纱一千至三万匹各有差” 。南宋建炎元年知越州翟汝文奏“浙东和 预买绢岁九十七万六千匹,而越乃六十万五百匹”宋代“和买政策” A.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丝织品的商品率 D.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21.南宋绍兴府城周围十多里范围内,有清道桥市、大云桥东市、大云桥西市、

12、龙兴寺前市、 西跨湖桥市、虹桥市、三山市、亭山市等十多处环城市镇。环城市镇的发展 A.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市镇开始出现 B.体现了市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C.是城乡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产物 D.体现了南宋市镇广泛兴起和发展 22.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士大夫施展才智、自由 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由此可知,宋朝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禁锢思想功能缺失 23.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 “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 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

13、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取士人数之均衡。 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均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 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备” 。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25.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海舶擅载外国入贡者,徒二年,财物没官”;同时鼓 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 。这说明宋代 A.

14、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26.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提出“简易工夫”发明本心, “剥落”解除心蔽,“优游读书”涵养德性。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 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 27.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度研究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禀 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4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 ”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 形成了松散的封

15、建大一统关系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28.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 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这表明 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 29.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手工工场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0.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 A. 民

16、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 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 C.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 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31.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 布“通番禁令”,实行“海禁”政策。这说明 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 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连 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32.下图为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 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33.有学者发现:历

17、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 20 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 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 推知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34.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 1644 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 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的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35.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

18、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 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5晚明时期会社简表名称地点描述讲学会无锡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匡社衡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36.赵冈等人在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用 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在 19 世纪末机纺纱应世以前,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 报道。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作坊对规

19、模生产的阻碍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37.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的象征而大加宣传。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38.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 “保”等虚衔,获得“票拟” 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 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 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20、.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监阁共理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 39.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该措施从本质上体现出 A.农民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政府力图控制人口流动 C.专制权力干预社会生活D.传统农耕经济发生变异 40.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 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 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 ”这则材料可以证明 A.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21、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 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二、非选择题(第 41 题 14 分,第 42 题 12 分,第 43 题 14 分,共 40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的科技奖励起源很早。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对天文、水利方面的奖励。 春秋战国时期以后,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奖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天文学、医学、 数学、农业、军事科技、建筑等领域都有获奖的记载。对科技的赏赐主要反映君主的个人 意愿,赏赐频度最高的是对皇帝有功的人。君王、朝廷官员和一些社会显贵等采用不同形式 的科技奖励,来激励创造者的

22、热情,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奖励形式由授官赐爵、赏 赐金钱和物质、树碑立传扩展到赐姓、赐名、赐诗文等。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清初顺 治帝首开对外国人的科技奖励,他对德国传教士汤若望非常器重,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因 为中国的科学技术活动往往是个人行为,没有形成科学共同体,对某一技术和产品的奖励难 以找到相关技术人员来评定,所以往往通过其外观或以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效果来定。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科学救国”成为时代强音。洋务运动中,晚清政府不仅对中国 的科技人才给予一定的鼓励,还对来华工作的技术人员采取激励手段和优惠办法,如给予高 薪、授予官衔、金钱奖励等。为鼓励学成回国的留学生,清政府以赐予他们“

23、翰林” “进士”6“举人”的出身或“授官”的形式给予奖励。在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的专利 和奖励制度也引入了中国。1882 年,清政府批准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件专利,即郑观应等人 创造的机器织布工艺,保护期 10 年。1898 年,在康有为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振兴工艺给 奖章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科技奖励法规。上海强学会、务农会等学会也在各自的章程 中加入了科技创新的奖励内容。民国时期,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政府奖 励、研究院所和学术团体的奖励互为补充,科技奖励体系已具雏形。以上材料据姚昆仑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科技奖励的特点。(4

2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科技奖励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10 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古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广义上的考试。在漫长的历史 发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包括考试制度、考试观念和行为等方面在内的“考试文化” 。中国 古代繁荣的农耕经济为考试提供了物质基础。小农经济孕育了务实中庸的思维模式、专制 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指引 着知识分子参与到考试中来,城市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进步又使大规模考试成为了可能。隋 唐开创的科举考试,更是因其蕴含的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被欧美

25、国家广泛借鉴,对欧美 现代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一主题拟定一个观点,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互不统属。这 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 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效率迟缓之弊。明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 30 余处,总督 10 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 区却小于一省。

26、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 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 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 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 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7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 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 例行

27、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 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10 分)镇平一高高二春期期中备考训练一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BCDCA 610BDCDC 1115AACBA 1620ADCDC 2125CABBD 2630BDAAC 3135AACBD 3640ABDCA 二、材料解析题 41. 【答案】 (1)科技奖励起源早;奖励范围逐步扩大;奖励

28、形式逐步多样化;没有形成制度; 开始不限国籍;缺乏科学性。(4 分,任答四点即可) (2)主要变化:加强对外国人的奖励;科技奖励日益制度化和法制化;政府奖励与学术团体奖 励相结合。(6 分)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西方的专利和奖励制度的 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社会转型的影响等。(4 分,任答四点即可) 42.【答案】示例一 观点:经济发展(生产力进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2 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促进百家 争鸣的出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宋元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形 成并壮大,推动了文学的世俗

29、化、平民化,如宋词、话本、元曲呈现繁荣。明清时期,商品经 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早期反专制思想出现,传统儒学发展到新阶段。(10 分)示例二 观点:政治制度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2 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瓦解,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提 供了政治条件。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大一统局面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 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明清时期封建 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促使知识分子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主 张工商皆本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10 分) 43. 【答案】(1)特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4 分) (2)不同:明代是加强中央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4 分)原因:清政府“捐纳” 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低下。(6 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