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创新.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28496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章节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 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硝酸教学内容浓硝酸、稀硝酸 与铜反应的实 验创新教学年级高一教学方式微课教材分析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 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硝酸。为了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浓硫酸、浓稀硝 酸与铜反应的异同,感受化学实验的神奇,培养学生的学木斗兴趣, 很有必要向学生展示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但是传统浓硝酸、稀硝 酸与铜的反应的实验装置,有很多的缺点:1、产生的有害气体直接 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2、没有直观的对比出铜与浓硝酸、稀硝酸 反应的现象;3、不能明显的长时间的观察对比生成物一氧化氮、二 氧化氮气体的颜色;4、且不能连续操作,没有将生

2、成的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气体利用起来,进行后续的实验教学。因此可利用好本部分的素材,引导学生用化学实验室的常见的 仪器通过创造性的设计,组成了一套安全,多功能,操作简单,对 比性强,环保,现象直观的实验装置,从而突破了以上的问题。让 学生在掌握学不斗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的实验探究手段和方法,提升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思考、对比、分析、推理的能力。拓展学 生化学学科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学情分析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总结能力,这对本部 分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且高一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灵

3、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这也是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重要 学科素质。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的思维上、能力上都相对 欠缺。本部分内容将从实验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展开创新实验,让 学生体会到创新其实也可以变得这样简单、有趣。让学生形成创新 意识、爱上创新。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过 程与方 法、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知识与技能1、掌握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现象、方程式;2、掌握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方程式;3、掌握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现象、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理解本实验的创新设计;2、总结出本实验的创新点;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实验创新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实践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 神;2、通过对实验的创新点的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能力, 提升学科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通过创新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创新的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最终形成创新性人才。教学重点体会本实验的创新思路教学难点总结本实验的创新优点教学课型微课教具准备电脑、智能手机;现代教育 技术应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EV录频录制微课、男映男辑视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一、实验创新设计】(1)教师展示实验装置 设计图并进行适当讲解、 引导。(2)连接实验装置学生聆听、思考观察并 体会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创新 设计图和实物 连接图的展示。 启发、引

5、导学生 理解本实验的 创新思维。程设计【二、实验创新过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检查方法、操作和 现象:1、关闭烧杯与抽滤瓶间 开关,其余开关打开。2、 在抽滤瓶中装入适量蒸 储水且蒸储水没过玻璃 导管,拉动注射器。3、 如抽滤瓶中玻璃导管内 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 时间内水柱液面不下降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思维量不 大,学生可以自 己进行思考完 成。教学过2、实验一:浓硝酸、稀 硝酸同时和铜反应(1)、在左右烧杯中装 入适量的浓氢氧化钠溶 液。(2)、在左右抽滤瓶中 装入适量稀硝酸、浓硝酸 且液面均要没过下端玻 璃导管。(3)、在左右两边球形 干燥管中分别装入3份 铜丝、

6、1份铜丝。(4)、向外拉动注射器, 使浓硝酸、稀硝酸充满球 形干燥管排尽空气并与 铜开始反应,关闭止水 夹。观察实验过程、对比实 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现象:左右两边均产生 气泡,左边产生气泡速 率慢于右边。左边生成 了无色气体,得到了浅 蓝色溶液,且随着反应 的进行液面慢慢降低, 无色气体充满整个球形 干燥管,反应自动停止; 右边生成了红棕色气 体,得到了绿色溶液, 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液面 快速降低,红棕色气体 充满整个球形干燥管, 有部分红棕色气体进入 了下面的抽滤瓶,反应通过对实验现 象的对比观察, 得出实验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总结能 力。学生在观察总 结的过程中体 会本实验设

7、计 的连续性,即可 变废为宝又完 成了后续的学 习,体会创新的 乐趣。再次在观察总 结的过程中体 会本实验设计 的创新性、形成 创新思维、体会 创新的乐趣。完成实验后,对 污染性气体进 行尾气处理,体 现了环保思想 和学科责任。3、实验二:一氧化氮与 氧气反应打开左边止水夹,缓慢向 外抽动注射器使左边球 形干燥管中的一氧化氮 与注射器中的空气接触 后关闭左边止水夹。4、实验三:二氧化氮与 水反应(1)将注射器取下把内 部气体缓慢注入浓氢氧 化钠溶液中进行处理,拉 动注射器吸满蒸储水再 次连接好注射器。(2)、打开右边止水夹, 缓慢推动注射器让水进 入干燥管与二氧化氮接 触反应。5、尾气处理打开

8、所有止水夹,注射器 内吸满空气,连接好注射 器并向内推动使空气将 氮氧化物排入烧杯中与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防止 污染环境。自动停止。结论:浓硝酸、稀硝酸 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分 别为二氧化氮、一氧化 氮;且浓硝酸与铜反应 的速率较快。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现 象、得出实验结论: 现象:注射器中气体由 无色变为红棕色。结论:无色的一氧化氮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 成了红棕色的二氧化 氮。观察实验过程、实验现 象、得出实验结论: 现象:干燥管上端气体 红棕色慢慢变浅最后退 为无色,下端的无色液 体与铜反应产生无色的 气泡。结论:红棕色的二氧化 氮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了 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和 硝酸。观察尾气处理

9、过程和现 象,体会设计意图,形 成环保意识。抽滤瓶中气体颜色 慢慢变浅,氢氧化钠溶 液中有气泡产生。【三、实验创新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创 新有哪些有点?本节课结束前 让学生总结本 实验创新的有 点,培养学生的 总结能力,并再 次体会创新的 快乐。学生思考总结:1、操作简单方便:装置 气密性检查、一氧化氮 与氧气反应时、二氧化 氮与水反应都只需通过 抽、拉注射器即可实现, 操作简单方便。2、对比性强:实验中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同时进行,可直观的对 比两个反应的产物、反 应快慢等实验现象; 可与必修一教材实验 4-9部分内容进行对比 学习,从而能够更加深 刻的认识浓硫酸,浓、 稀硝酸与不活

10、泼金属铜 反应的异同;。3、无干扰性:铜与浓、 稀硝酸的反应均是在密 闭无氧的环境中进行, 可排除空气的干扰,能 够更直观、准确的观察 到产物。4、多功能性:采用一套 实验装置,层层推进展 开实验,既对比了浓、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又 做了一氧化氮与氧气的 反应,还做了二氧化氮 与水的反应,可谓是一 器多用。5、现象明显直观:实验 中铜与浓、稀硝酸的反 应,一氧化氮与氧气反 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现象都非常的明显直 观,便于观察学习。6、绿色环保:将实验中 产生的多余氮氧化物通 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处 理,培养绿色化学思维 和环保意识,形成科学 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 素养。【课后提高】关于离子键强弱

11、等知识 作为习题,请学生课后完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 学内容。通过习题再次 巩固本节课所 学内容,在做题 的过程中学会 知识的迁移做 到举一反三。成。教学反思体验是认知的前提,浓硝酸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在人教 版的教材中没有设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考虑到其反应具有一定的 危险性,不环保性。因此教材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对浓硫酸强氧化性 学习后类比学习硝酸与铜的反应,但实验的缺乏对学生感受化学学 科的神奇,培养学科兴趣是无意的。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开展科 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既能形成新的认知又能感受化学 实验的魅力。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实验方式产生的污染性气体将直 接排放到空气中,这对培养学生的

12、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是不利的。 因此设计制作一套更加科学的,创新的,环保的,安全的实验装置 向学生展示铜与硝酸的反应实验显得关键而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设计制作了本套实验装置。其特点在于:封闭装置,有害气体 处理经过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铜与浓硝酸、 稀硝酸的反应同时进行,装置可同时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 并分别收集,让学生在体会化学实验的探究之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 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气体 可分别与氧气、水反应进行后续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该装置 的多功能性,感受到创新的强大力量,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 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创新。因此笔者认为本实验装置的设计合理且具 有较强的创新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科学探究与创新 意识等核心素养,值得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