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目标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2739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目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目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目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新目标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上期学年上期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第第 I I 卷卷 (6363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323 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本题共 3 小题,9 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 ,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

2、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 ;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

3、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 ,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

4、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 “人” “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 2 -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5、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

6、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本题共 3 小题,14 分)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 乾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

7、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 3 -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

8、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

9、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 ,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威或尊敬感觉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

10、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1936 年 10 月,上海(原载 1936 年中流第 1 卷第 5 期)1112- 4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

11、敬。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 ;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 。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C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D文章第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5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4 分)6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

12、要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040 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本题共 5 小题,18 分)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13、,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 之幽官。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 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 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 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巉岩:险峻的山石。蒙茸:草木丛生。冯(png)夷:水神。畴昔:昨夜。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4、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今者薄暮 薄:少、稀薄- 5 -C披蒙茸 披:拨开 D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如此良夜何 翅如车轮 B. 以待子不时之需 开户视之C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 D. 掠予舟而西也 揖予而言9.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10

15、.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3 分)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 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 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 分) 译文: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3 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

16、3 题。 (本题共 2 小题,12 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12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特点?(6 分)_13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 分)_- 6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10 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1)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柯刺秦王 )(2)乘彼垝垣,以望

17、复关。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氓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 (离骚 )(4)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5)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后之视今,_,_!(兰亭集序 )第第 IIII 卷卷 (8787 分)分)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727 分)分)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

18、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A点缀 落叶 触觉 寂寞B装饰 落叶 感觉 落寞C点缀 落蕊 触觉 落寞D装饰 落蕊 感觉 寂寞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B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D

19、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 7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

20、学生信息源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18.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 “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 “小雅” 。 “颂”是祭祀乐歌。B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C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 古诗十九首是

21、西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20.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6 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上联 下联 教

22、师办公室对联: 上联 - 8 -下联 21.请简要介绍狄更斯,并说说其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 分)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22.任选一题作文。 (60 分)(1)以“我的高一”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每一个小小的富有人情味的细节,或许那正是我们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一句温暖的话语,暖和了漫长的冬天。请以“细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范围之内。- 9 -答案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3

23、23 分)分)(一) (9 分)1.C(3 分) 2.C(3 分) 3.D(3 分)(二) (14 分)4A E (4 分)5 “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指孩子对伟人模糊的敬慕;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模糊的敬慕:跛脚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4 分)6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段分写: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12 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040 分)分)(

24、一) (18 分)7 B(3 分) 8. D(3 分)9. C(3 分)10. D(3 分) 11.(1)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 们怎么度过呢?(3 分) (2)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3 分)(二) (12 分)12品行高洁(或“超越脱俗” “清高” )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 ;才能出众。(6分)13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 “象征” )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 ) ,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6 分)(三) (10 分)14(每空 1

25、分,共 10 分)(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3)謇朝谇而夕替- 10 -(4)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5)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6)齐彭殇为妄作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727 分)分)15C(3 分)16D(3 分)17B(3 分)18D(3 分)19B(3 分)20.(6 分)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教师办公室桃李满园春绣绵;芝兰绕阶座凝香。21.(6 分)示例: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也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 老古玩店 艰难时世 双城记 远大前程等。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展示了 19 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小说的语言诙谐风趣,细节刻划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4 4、写作(写作(6060 分)分)22.22.略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