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423413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分析.ppt(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评价(河南、河北、山西、广西使用)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廖干英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将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考纲将会有哪些调整,高考的试题体例在题型赋分等方面将会有哪些变化,高考将呈如何走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都需要我们11届的高三教师给予认真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需要我们大家在一起群策群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期能把握高考命题的走向,明确备考策略,科学高效地搞好11年的高考复习指导。2010年高考语文命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整体平稳,难度适中,符合“求稳、渐变”稳妥原则;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显著特点,无亮点(对命题人来说,无亮点在高考中也

2、许是最大的亮点)、有意外。作文命题沿袭漫画材料作文的思路,仍以寓言作为感发点命题命意。今年的试题,与往年一样,知识点覆盖广,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命题上,涵盖了诸如“低碳经济”“世博会”“国际地位”等社会热点,取材广泛,贴近生活,现实、新颖。从试卷的构成板块看,保持了高考命题相对稳定性,但局部知识考查与往年略有不同。比较分析近四年(2007、2008、2009、2010)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对于探究和把握2011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从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看,全国卷、北京卷、重庆卷、四川卷、安徽卷等都保持“30+120”七板块模式,结构上没有什么变化,相对稳

3、定。(一)语言基础知识(14题)12分 (二)社科文小阅读(57题)9分(三)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与翻译(811题)19分(四)古典诗歌鉴赏、默写(1213题)13分(五)文学类大阅读(1417题)22分(六)语言运用(1820题)15分(七)作文(第21题)60分二、命题内容及形式二、命题内容及形式(一)第一板块:语言基础知识(一)第一板块:语言基础知识1.题型齐全,相对稳定。三年都考查了“成语”“病句”“连贯(逻辑排序)”三个考点,可谓简约有致,指向明确。无论改错字,还是改病句,成语运用,都扣住了“常用”和“常见”这个关键词。2.内容切合当下,与社会生活契合,体现人文关怀。语料多来自现实社

4、会,贴近生活,贴近真实。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选择题较平易,中等以上程度的考生都可以得满分。成语题用排除法,“移樽就教”(原义是端起酒杯到别人面前求教,后形容某人虚心向他人求教。)一词虽有些陌生,但考生可根据“就教”考虑到符合语义。其余项中成语色彩(如“附庸风雅【贬义】”)或含义均与语义不符合。备考设想:备考设想:1训练布点齐全,扎实有序地搞好训练,字音、字形、词语、熟语、病句、连贯、得体、修辞等逐个训练,循序渐进。特别要求考生对常用字词熟练掌握。2病句类型重点注意:成份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语序不当等方面的问题。病句常选摘于报刊,故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留心用错的词语成语,

5、建议学生多看一些报刊新闻,多听广播,关心热点,关注社会事件,接受灵动鲜活的社会语言,培养语感,提升判断能力。(二)第二板块:社科文小阅读(二)第二板块:社科文小阅读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社科文小阅读一览表年份选材题型题量分值 考查内容2007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 三题 9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2008盖天图仪考 选择 三题92009甲骨文解谜 选择 三题92010情绪 选择 三题9由上表可以看出:1在材料选用上,取材广泛,自科文材料常会选前沿科技研究成果及与生命相关的内

6、容(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最新的科技知识对人类生存的造福);社科文会关注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扬,同时注重社会进步性、提升文化素养、和谐共处的内容。2在难度的控制上,相对稳定。总体字数大多在1000字左右,但由于选材注重与考生平时的阅读现状对接,文章总体来说较为容易。3在题型设置上,都为选择题,无变化。4在考点测试中,重视考查筛选辨析能力,突出有效信息的快速提取;重视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重视考查整合和归纳的能力。侧重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能力题侧重考查信息整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能力。命题设置干扰项的规律也基本定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

7、的要求也相对集中。5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科技说明文在前面的两年都考的是跟文化联系非常紧密。09年考的是文字,跟文化联系特别紧密。2010年考的是跟现实生活非常接近的,比如说细菌,这个东西对人的情绪,甚至跟我们的食品、抗生素都会有一些关系。所以,也是跟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我们连续从2008年到2010年,选择题都是三个,都是5、6、7,而且这三个题目的题干基本上都是选择都是不符合文意的,另外三个选项都是符合文意的,也就是给同学设置题目的时候降低很多难度。备考设想:备考设想:1.小阅读目前偏重社科文段,即使是自然科学文章,专业知识不会过深,阅读训练时加强对名词述语有关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培养

8、从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的能力,还要加强对文章要点概括与分析的能力。训练时要注意命题设置干扰项的规律:如张冠李戴、超前判断、因果易位、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概念误解、逻辑混淆等;我们还可以进行一定量的思维能力训练,如归纳、概括、演绎、因果、联想、想象等。2.尽可能扩大阅读面,避免阅读对象的单一化、单纯化,尤其要避免仅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的对象。复习备考时,读书不妨杂一点,文学、美学、历史、天文、地理以及社会、自然等不妨都读一点。(三)第三板块:文言文阅读(三)第三板块:文言文阅读近四年的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都取材于史传,紧扣浅易。具体特点如下:1持重稳健,继承传统。08、09、10年全国卷将命题

9、视角仍紧锁“人物传记”传统,与07年全国卷宋均传相比,08、09、10年全国卷的廖刚传魏德深传几乎就是07年文言文试题的翻版。考查的侧重点大致相同,从题量、分值、考点甚至标准都体现了一种相承性。如关键字词的考查均来自教材基本篇目中的重点词语,可从教材迁移到试卷上来。第08题:文言实词第09题:筛选信息(人物性格、德行、操守、言行、政绩、才干等)第10题:归纳中心(原文内容分析概括)第11题:翻译(两小题)2紧扣浅易,殊途同归。08、09、10年文言文阅读延续了07年的平易浅近特色,切实贯彻考纲把握“浅易文言文”的这个尺度与原则。3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节选自明史王祎传,实词考察紧紧结合

10、文段解释,大部分考生读懂文章后,都能做出对“宠”字的判断。两道文言翻译题第一句要注意倒装句式,第二句注意后半部分的意译。我在前几天高考前写博客时跟同学说过,希望同学同学在考场有一个比较好的感觉,因为你们看到文言文的时候会是我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国家卷这几年文言文的内容都非常非常接近,因为出的主要都是古代传记性文学,08年考的是宋史廖刚传里的,这次考的人也是在一本史书里找的,明史里叫王伊,以前写过史书,他本身是一个史学家,这些人的故事都非常非常接近。比如从小非常聪明、正直,整个文章发展过程中,他的官职不断上升,受到皇帝的重用,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有一些负面的人物出现,就像电影一

11、定会有正面人物和负面人物。08年跟廖刚做对的是金人,这次明史王伊传跟他作对的是元代的人,王伊也是死于跟他作对的元代的人手中。一定有正面的人物,然后有负面的人物跟他作对,只要能够把握情节主线,对大致的情节进行揣测,我们再看文章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做题就会比较顺手。这是文言文,考的内容非常接近。备考设想:备考设想:12011年文言文备考也应高度重视“史传文”的复习,对传主的德行、品德、操守、言行、政绩、才干等进行梳理,可以史记汉书唐书新五代史宋史等为训练素材。同时,要适当兼顾游记散文及政论、笔记、小品等体裁,以提高备考的针对性。2文言文阅读要抓住浅易特征。阅读要扣住高中课本上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

12、8个文言虚词。同时让学生能明辨高考要求的相关文言特殊句式及词类用法。(实词、虚词、活用是重点,略加文言特殊句式)3在翻译时,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直译,找踩分点字、词和句,并字字落实,同时熟练掌握翻译“六字法”技巧,以练带总结。4.培养学生养成上下文推断的习惯。(四)第四板块:古典诗歌鉴赏(四)第四板块:古典诗歌鉴赏 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古典诗歌鉴赏一览表年份分值作者作品体裁题型及内容 20078苏轼 望江南 词 简答题(两题):(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

13、首词作一赏析。20088潘大临 江间作四首 五言律诗 简答题(两题):(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年份分值作者作品体裁题型及内容 20098姜夔 次石湖书扇韵 宋诗 简答题(两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分析。(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大成的品格,第三局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20108刘孝绰 咏素蝶诗 南朝梁诗歌 简答题(两题):(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14、法?由上表可以看出:1“唐宋诗词”担当主角。2008年,虽处在“自主”与“新课标”的“双重”催生下,但高考诗鉴赏并没有呈现“突变”的态势,基本与2007年诗歌鉴赏趋势总体保持一致,唐诗宋词仍担当主角,取材则稳中稍有变。2009年稍有改变,题目更趋于“见仁见智”的开放题。2010年取材发生了“突变”的态势,调出了“唐宋诗词”的范畴,更加倾向于“新课标”的命题趋向。2文学巨匠与平民作家的作品都有参选。文学巨匠他们符合“重要”“闻名”“代表”“楷模”等要求。如苏轼,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中,“苏轼”成为“出镜率”最高的作家,全国卷、上海卷、重庆卷均考查了苏轼;湖南和四川考了王安石的作品。但多考查“熟

15、悉的作者陌生的诗”。3宋代诗词考查频率明显加大。近四年全国卷诗歌鉴赏考的都是宋代文学家的作品。4考查重点明确集中。近四年的诗歌鉴赏,设题都非常规范,严格围绕“语言艺术”“思想情感”“表达技巧”设题。5.诗人情感基本都通过借景抒情展现。如2008年诗歌鉴赏题: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由此表达了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生活的情怀。6.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咏素蝶诗)鉴赏题可能是大多数学生的“绊脚石”。其实呢并不难。因为两道问题都很贴近诗歌注释和题材内容。像第一问命题人已经告诉了考生这是一首“咏物诗”,再

16、回答“蝶”的描写手法(主要分动作描写、衬托手法等)并简析之即可。第二问问诗歌的含意(即思想情感)和全诗的表现手法,前者要紧扣诗句中描写“蝶”迎日而飞却遇风而归的无奈心情和篇后作者平生怀才遭妒官场起伏的注释,可得出答案。后者要照顾到第一问中这是一首“咏物诗”的提示,即可得出诗歌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2010年诗歌鉴赏题: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备考设想:备考设想:1.诗歌鉴赏仍以“唐诗宋词”为复习备考重点,毕竟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里面的瑰宝,没有唐宋诗词的中国文学是苍白与虚幻的。尤其针对近年宋代诗歌选用较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适

17、当加强宋诗、宋词训练,这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以“形象(抒情主人公、意象和意境)”“语言(诗眼、关键字)”“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为重点,适当进行“同题比较”“主题比较”,比较阅读鉴赏”的训练,因从近几年的各省市试卷看,诗歌比较鉴赏成为一大“亮点”。3.抓古诗文阅读(朗读),以读带练。4.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教会学生从诗题入手、从诗人入手、从注释入手、从题材入手,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同时加强答题技巧方法训练,要求学生切实掌握诗歌鉴赏“六模式三步骤”,并能灵活运用。5.同时将整体赏析纳入规范训练,关注评价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有一个新变化;在传统的“形象”“语言”“技

18、巧”三大考查领域外,往综合考查方向发展,如2007年湖南卷出现了以赏析短文的形式鉴赏诗歌的题目诗歌鉴赏。(五)第五板块:文学作品阅读(五)第五板块:文学作品阅读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文学作品阅读一览表年份选文题型题量作者体裁分值考查内容 2007总想为你唱支歌 简答题四题 吕锦华散文 22分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形象)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08阳关古道苍凉美 简答题四题 寅公散文 2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第五板

19、块:文学作品阅读(五)第五板块:文学作品阅读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文学作品阅读一览表年份选文题型题量作者体裁分值考查内容2009彩色的荒漠 简答题四题雷抒雁散文 22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0灯火 简答题四题 萧萧散文 2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1偏爱散文,关注社会,注重文化品位。从题材来看,大多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生活感悟类散文;从作家作品来看,大多是中国

20、现当代作家作品,当代文坛影响较大的名家新作占主导地位。从选文的风格来看多是语言清新优美、感情质朴的抒情散文,特别是有忧患意识,有悲悯情怀,关注民生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散文。前三年选文居然都是关于大西北的散文。2题型设置上采用简答题形式。3设题规律:命题遵循基本阅读规律,即从语义的理解到有关信息的识别与筛选,再到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是一般阅读规律,也是命题规律,更是解题规律。命题尽量顾及一般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尽量体现由语义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组成由浅入深的序列,形成梯度,同时命题的角度有侧重性,综合性也较明显。4命题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为重的方向。综观2007年试题,都是考查阅读一

21、篇文章应该具有的基本理解和鉴赏能力,一般学生都能根据原文信息和高中生应有的阅读积累进行整合作答。对考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集中,如归纳、概括、演绎、因果、联想、想象等;都要求体现语言文字的表述书写能力,力求能区别出语言表述的简练精确、形象生动、特色鲜明等特点。5.重视鉴赏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各省市的试卷,都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同时还涉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从题干表述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往往着眼的就是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综合性较强,能较好的体现对文学

22、作品的阅读进行考查的特点。6.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现代文的大阅读。考试本身是一种思想强化的工具,国家会通过现代文阅读的设计,给同学一些非常好的宏观价值的引导。备考设想:备考设想:1文学作品会以散文为主,会更倾向于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丰厚,对现实生活有启示或有借鉴意义的文章。因此,读书不妨泛一点,中国作品、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当代作品,都“游览”一些。教师注意有针对性引导阅读。2.阅读考点要落实。文章有许多阅读亮点,如主旨、内容、结构、文风、语言、技巧、背景等,而要重点抓三个:主旨(中心内容、思想主题、观点态度、精神品质、志趣追求等),语言(重点词、关键句含意),技巧(修辞是重点)。解题不离语

23、境,时刻不忘答案在文中,思路在文中,由文章引出发散。3.掌握答题三步骤:(1)观其大略。即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2)剔肉存骨。即理清思路,提取主干,把握精髓。(3)定点扫描。即按题读文,删选信息,提取信息组织语言,准确表达。(六)第六板块:语言表达(六)第六板块:语言表达高考“语言表达”板块一般都是整个试题板块组合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从近三年的试题看,这种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题型较丰富。病句改错,仿写组句,压缩概括,解说评论等题型唱主角。2.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里的“现实”与“生活”都是针对中学生的视野与眼界而言的既尊重学生心理及成长,又体现时代特点,更反映当前

24、社会现实;让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更关注人生民生,关注国家和民族。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语言表达题一览表年份题目考查内容特点2007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写例句。该题贴近考生实际,关注人生,能让考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话可说。2008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2008年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牵动亿万华夏儿女的心,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这一题贴近我们的生活,展现时代特点,大家容易产生共鸣。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语言表达题一览表

25、年份题目考查内容特点2009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图文转换题,要求学生展开联想象,考察学生的创造想象,这一题贴近我们的生活,展现时代特点,关注人生、关注社会。201018题考选词填空,似乎取代了过去的病句修改题。19题考语段总结,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低碳经济的不同定义的内涵和中心话题。20试题考仿写。三个题目均是知识源点题型,与去年相比语文命题日益彰显“语文化”的倾向更加明显。备考设想:备考设想:1让学生牢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小到身边,大到国家。2扎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

26、调各种应用文(书信、通知、假条等)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落实到位。3随着新课标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新的要求会适当反映到试题中来,试题灵活性将更为突出。死板型试题的题量将有所减少,材料的选择会更注重可读性和检测性,试题的形式会更新颖,问法会更加具有启发性,故平时要学生留心新题,记住答案,然后举一反三,答题时尽可能使答案体现思维品质和语言素养。(七)第七板块:作文(七)第七板块:作文 国家考试中心在2007年高考后的评估中给予新材料作文(题意作文)很高评价,认为“作文命题尝试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它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在体现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给予学

27、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新材料作文的要求与前几年话题作文的试题要求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提出“话题”。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作文以“材料”为范围。没有了话题,就不存在有时话题与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成为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即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无论哪种材料范围,它都将作为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题意的底线。所以,在试题要求中,出题者特地提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内容或含

28、意)之外就偏离题意。纵观近四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材料,大体有三种形纵观近四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材料,大体有三种形式:式:一是有多个人物、故事情节的精短小故事,材料多来源于媒体的时新文章。(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二是格言警句、寓言。一般经过再加工,更凝炼、更有针对性。(格言、寓言材料,寓理于言、于事)三是几则贴近现实生活的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来源于媒体报道或综合加工。(理论材料,阐述道理)三种不同的材料对考生写作的指向性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精短小故事、寓言材料更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辩能力,材料主要通过故事隐含一个或多个人生道理。言论或调查数据材料则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一些生活问题。从审题难度来说,

29、本人认为前两种形式要大于后一种形式。2007、2008、2009、2010年全国卷作文题一览表年份作文类型材料特点材料内容2007看图作文 人物漫画 孩子摔了一跤 2008新材料作文 时政要闻“5.12”大地震相关新闻素材 2009新材料作文 寓言故事 动物举办游泳训练班 2010看图作文 动物漫画 漫画主体部分是一张餐桌,桌面上摆放着四盘鱼,其中第一条鱼已经只剩下鱼头和刺了,餐桌前坐着三只猫,第一只猫很显然已经吃完了面前的这条鱼,正在摸肚皮,第三只猫正在眉飞色舞的发表评论:“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第二只猫正在倾听,旁边还有第四只猫正在努力的捕捉一只仓惶逃窜的老鼠,它的座位前的鱼盘丝

30、毫没有动。四年作文试题相比较,我们发现在稳定的基础上仍然有变化,有新意。2007年采用漫画形式,指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孩子呵护过多,关爱过多,不给孩子体验和实践,剥夺学生创新体验,不允许他们获得尝试、体验,甚至失败的感受。2008年的作文题不避热点,首次选用时政要闻的内容,将“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抗震救灾的情况作为立意导向,这是一次特别的尝试。2009年全国I卷选用了一则寓言故事。命题特点:命题特点: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人生;趋势:开放,但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人生;趋势:开放,但是有所限制。是有所限制。2010年的作文可能既出乎大家的意料,又在材料作年的作文可能既出乎大家的意

31、料,又在材料作文的范围之内。文的范围之内。如果说07、08、0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关注的主要是社会事件,那么,今年的作文则由具体的社会事件,深化到一种社会心态,社会观念;也即对当今社会存在(或流行)的一种价值观念的思考。显然这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了。而就今年的作文话题而言,所涉及的是一种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与传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备考设想:备考设想:近几年高考考纲都要求考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并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安排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基础等级训练,然后进行不限文体的有专题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长处,确定某一文体进行强化训

32、练,力图通过训练使其作文达到基础等级的上限或发展等级。而鉴于历年高考大作文都没有考说明文(考场说明文很难做到材料具有客观性),所以不打算安排说明文的大作文训练。总而言之,作文复习应以考纲为依托,进行全面训练。训练中,我们尽可能使作文指导更具有操作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每次的训练中强化认识,掌握要诀,提高能力。作文备考“先死后活”首轮作文复习应遵循规范行文的原则,即作文备考要先“死”。(1)“死”包括两点:是文体规范。虽说近几年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小说、戏剧甚至诗歌都可以尝试,表面看起来是“淡化文体”,但从高考评卷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并没有“淡

33、化文体”,每年因文体四不像从而导致作文得低分的考生为数不少。所以,在作文备考中应该确立自己的一个主打的文体,把这一种文体练得很纯熟。这次我在语文学情调查中,专门对这个进行了要求,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严格抓这种文体的训练,务必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结构合理。由于高考作文属于应试作文,再加上高考改卷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作文阅卷更是紧张。再加上电脑阅卷,批阅作文的老师眼睛特别容易疲劳,兴奋度降低很快,这就要求考生的作文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观点鲜明,让阅卷教师能很迅捷地抓住自己的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大意,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34、。(2)“活”的意思就是,力求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新意,有深度。同学们在写作中一定要多结合社会热点、焦点,多关注名人名篇,同时在作文的命题、立意、文体、谋篇布局、文采各个方面一一去突破、创新。训练体系可作如下安排:次序 体 裁 训 练 点 要 求 1记叙文 审题与立意 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2记叙文 构思与表达 学会选材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充实内容。3记叙文人物刻画 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4议论文 审题与立意 符合题意与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5议论文 议论文结构 掌握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使结构完整。6议论文 论证的方法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议论文内容

35、充实。(侧重事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因果论证)训练体系可作如下安排:次序 体 裁 训 练 点 要 求 7不限 深刻透彻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8不限 内容丰富 学会运用各种手法使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9不限 有文采 会运用成语、修辞、灵活句式等使语言生动、文句有表现力。(包括标题拟写)10不限 有创新 学会命题创新、立意创新、题材创新。11不限 有创新 学会材料创新、手法创新,有个性色彩。同时,还应不断向学生强调书写的重要性。首先要求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08年开始,考纲规定每个错别字扣一分),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用标点符号;其

36、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沫。三、近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综合评价三、近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综合评价整体上看,近四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呈现出以下特点:1.连续性:遵循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迈小步,不停步的总方针。结构、题型、题量、赋分、语料等,都相对稳定。2.科学性:遵照大纲,依托课本,无超纲离本现象。取材多为课外,但答案在课本中能找到依据。3.时代性:选材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热点;注重现实、民生、人生等内容。其中08年试卷的时代性比任何一年都强,尤其体现在语言应用题和作文上。4.适度性:这四年试卷的难易程度大体一致,难度系数维持在0.63左右,难度适中。2010年广西高考来宾市统计划线分数 语 文科类批次分数备注理科一本 111 数据由各学校上报,按模拟考试方式统计,仅作分析参考之用,不允许对外公布。二本 101 三本 91 文科一本 115 二本 105 三本 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