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4215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人教 新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1212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1、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世人常把墓碑文当作墓志铭。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以从墓碑和墓志的演变来了 解它们的区别。墓碑的使用是在东汉以后。东汉之前,碑的用法典籍记载有三种。一是竖立在宫室前测 量日影记时。二是在宗庙前用来拴牲口。碑上有洞,叫穿,绳子可以从中穿过,拴住那些用 来祭祀的牲口。三是用作下葬时绑系棺椁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墓的两旁,其规制有严格的规 定。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可以用四个木碑,穿六根绳索下葬,诸侯两个木碑、四根

2、绳 索而到了低等级的士,则不能有碑,只能用手挽着绳索下葬了。从这些记载来看,石碑是用在宫庙前面的,而墓地前的碑,为木质,没有文字,只起到 承载棺椁下葬的作用,与后世的墓碑,作用显然不同。东汉立墓碑的习俗,应当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刻石纪念、歌功颂德的传统有关。 “物不 朽者,莫不朽于金石” (蔡邕铭论 ) ,由于金铜材质较少,所以纪念性的墓碑就用石碑代 替。我们今天发现的东汉初期的墓碑,如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都是有穿的石质墓碑。而墓志是在魏晋以后兴起发展的。墓志是埋在坟墓里的石碑,所以它的别称都带有入土 的意义,如埋铭、葬志、圹志等。西汉中后期,世家大族建立祠堂、家庙,广立碑铭,刻石 记其祖先功

3、德,为的是团结族人,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 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曹操以禁止厚葬为名,禁止立碑,其实是为了淡化士大夫们的群体意 识,淡化世家大族的凝聚力。曹操立法的威严,使立碑之风受到遏制,但是人们依然按照立 碑的风俗,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这就是墓志。魏晋时期的墓志,仿照墓碑而制,直立在墓 内,不像后世的墓志都是平放。南北朝时期,墓志经过不断发展,已经逐步确定了其形制。我们看到的过渡期最具代表 性的墓志就是南朝宋大明八年的刘怀民墓志 ,这个墓志是方形石质,但是还没有盖,加 盖的墓志是洛阳发现的北魏正始二年的寇臻墓志 。这一时期墓志基本定型,为后世所效 仿。禁止立碑的政

4、策至隋唐之时,已基本解禁。但是相较于碑,墓志的使用却更加频繁。由 于竖立在墓地前的墓碑,会因战乱灾害人事变迁等原因被损毁,而随同棺椁埋在一起的墓志, 则一般不会被毁坏,它的长久保存性更强,因此,虽然禁碑之令有所松动,但墓志因具有独 特的优势而被保存并传承下去了。再说墓碑文与墓志铭。墓碑文包括序和铭。序主要叙述死者的姓氏、籍贯、世系以及生 平事迹等;铭在序之后,以韵文的形式来对死者进行歌功颂德。而墓志上的文字前一部分是 “志” ,即简述死者生平;后一部分是“铭” ,即用韵语概括前一部分内容,并加以褒扬和悼 念之意。墓志上的文字虽由墓碑文发展而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黄金明在汉魏晋南北朝 诔碑文研究

5、中说得很详细:“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更注重铭颂德勋,墓志虽也记德铭勋, 又很注重记事。碑文于序中更见辞彩,墓志于铭中更显文丽,故古代文章选集如艺文类聚 碑文主要选其序,墓志则多选其铭。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年 12 月 12 日第 391 期) 1下列各项中,对“墓志”与“墓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墓志是埋在坟墓中的墓碑。因其埋在地下,一般不会被毁坏,长久保存性更强,墓志的 别称有埋铭、葬志、圹志等。 B. 墓志由墓碑发展而来,主要是社会原因。曹操为了削弱世家大族的凝聚力,禁止立碑,- 2 -于是人们把石碑立在坟墓之内。 C. 墓碑起于东汉,它继承了秦汉以及先秦

6、刻石纪念、歌颂功德的传统,立墓碑主要是为了 对死者进行纪念和歌颂。 D. 墓碑采用石质材料且有“穿” ,这是继承了原来宗庙前石碑的特点,而且石材是廉价易得、 不易损坏的材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墓碑与东汉之前的碑功用不同。根据史料记载,东汉之前碑主要用于测量日影记时、拴 祭祀的牲口以及承载棺椁下葬。 B. 西汉中后期,为团结族人,增强宗族凝聚力,世家大族纷纷建立祠堂、宗庙,立碑纪念 先祖功德,一时立碑之风盛行。 C. 就文体功能而言,碑文和墓志都注重歌功颂德,但后者更重记事;就文采来说,碑文中 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华丽。 D. 墓志铭和墓碑文有渊源

7、关系。墓志上“志”的内容和功用类似于墓碑文中的“序” ,墓志 上的“铭”也源于墓碑上的铭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东汉之前,用来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规制有严格的规定,身份低于诸侯而高于一般士 的大夫,其规制可能是“两个木碑,两根绳索” 。 B. 东汉初期的袁安碑、甘陵相尚府君碑,南朝宋的刘怀民墓志 ,北魏的寇臻墓志都 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 C. 墓志包含很多文化信息,考古工作者可以根据墓志,了解墓主的时代、身份,甚至社会 背景和文化风俗,墓志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D. 最初的墓志因仿照墓碑而制,所以是直立在墓内的,顶部也无盖;后世的墓志

8、顶部加盖, 形制基本定型,并且都转为平放在墓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个空 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飞, 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它, 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的作 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

9、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会后 来的发展明显地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庄子的 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地飞翔。 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迭。他的笔墨华章, 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般的色彩,创造 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那么遥远,才生 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微蕴藉,也许有 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日子潦倒得很, “处

10、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 ,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 。庄子是那般地崇尚宇 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 “天乐” ,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无遮无拦无 始无终。 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绊颇- 3 -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的灵气 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他的笔墨里,不时就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山神 人、浑沌、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盆歌 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

11、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争鸣 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飞翔 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带着镣铐 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肩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子。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流 年,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 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得阔大起来。朝廷是回不 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 自己也生

12、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 江蓠、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快乐的时 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 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分英 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一般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 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喜剧,他的 死如同他的梦,化蝾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

13、,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任 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原 颇感沉重。 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 的梦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令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 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 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 “一首诗” ,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深 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

14、息的作者。 B. 文中大量列举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既体现出作者对二人的熟悉和热爱,同时也使 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C. 写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写屈原及他的心灵飞翔,能够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 的自由境界。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 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子 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5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 分) (1)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3 分) (2)他的心灵带着镣铐在飞。 (3 分) 6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 (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

15、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范立欣:在纪录片里寻找“归途” 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昌华夫妇,20 年前开始在广东打工,希望用微薄的收入抚育留在家乡的 一双子女,使他们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失去双亲陪伴、日渐成年的女儿张琴,选择了退 学离家,成为新一代打工妹,让父母的梦想破灭。 “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被记录下来,是我们这代人的失职。 ”范立欣,一位 30 岁出头的中国导- 4 -演,撸了撸袖子,猛吸一口气,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从表面上看,影片归途列车讲的是张昌华夫妇回家的路途,他们和所有农民工一样,在 售票窗口前失望,在绿皮车厢里挣扎,在村口小路上放下又一年沉重的包裹。但范立欣没有 把镜头停止

16、在旅途的终点,而是对准了空巢的老人,对准了 1 岁就成为留守儿童的张琴。 范立欣赞同一位网友的说法:如果是这样的“现代化”会破坏一个国家最基础的构成家 庭。 “从更深的层次看,影片要问的就是归途在哪里?”他说,选择春运这个题材,也是因 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各种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观察点。影片与其说是在讲春运, 不如说“展现了一个困于昨天和明天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家庭命运的故事” 。 成为“范导”之前,范立欣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时常下乡的他,往往前一刻还在家 徒四壁的乡村工作,后一刻就在灯红酒绿的三里屯聚会。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这个“爱激动、 爱打抱不平的人”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

17、在的矛盾。 他曾经纠结和疑惑:也许,对这个国家而言,春运所折射的种种社会阵痛,都是难以逾越的 阶段。而他又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和追问:那些苦苦追求最后一班列车的农民工,会不 会被高速前进的社会列车抛到身后? 有人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镜头对准蓬勃发展的中国背后那些小人物的辛酸,他们是社会的 主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范立欣放下杯子,向本刊记者一字一句地说:这是中国 2.4 亿农 民工的真实生活写照。 2009 年,美国的圣丹斯电影节,北京某中学访问团被安排观看归途列车 。放映完后,一 名男生激动地跑上台,从范立欣手里抢过话筒。他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自己看完后很伤 心,他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18、“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让我好好学习了,因为他 们想让我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 。 孩子的责任感让范立欣感到安慰。他觉得,在这个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里,每个人都可以做 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收起一些城市人的优越感,拿出更多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对农民工更加 友好一点,哪怕是地铁让个座,对餐馆小妹道声谢。 一位美国中部的观众看完电影后,感谢范立欣让他理解了在外贸服装厂工作的张昌华,说看 到他为改变儿女命运付出的努力,就像看到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是中国人的坚韧、努力以及 对家庭的爱。而在以前,这个美国男人会抱怨,这些努力工作并把产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工 人, “把我们的饭碗抢走了” 。 范立欣感慨,生活中

19、无处不在的人类情感,是共通的,纪录片是一个可以让外国人了解并理 解中国的媒介。 在范立欣眼里,纪录片从融资、制作到发行,跟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一个产业。在这个产业 链里,不是“谁给钱谁就是爷” ,他和所有投资方都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制片人与投资者, 无权干涉导演对影片的剪辑权。 眼下,范立欣正致力于对国内纪录片导演进行培训,让他们更明白国际运行规则,学习撰写 提案等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技巧。他同时开始寻找中国纪录片“本土生存”的路径。 归途列车在 7 个城市“一城一映”之前,范立欣找过国有发行公司,可最少一百万元的 拷贝制作和宣传费让他却步。后来,在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 7 个城市,范立欣选定

20、 了每个城市的一家影院,用一个影厅长线定期放映归途列车 ,票房收入双方分账。范立 欣觉得,既然中国的城市还无法支撑起一家艺术电影院,那么在商业电影院里逐渐打造一个 艺术电影厅,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这有利于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 随着一年的春运进入尾声, 归途列车在全国的展映之幕渐落,但“归途”的故事不会结 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中国。 相关链接- 5 -2013 年范立欣在纽约时报电影版公布的“全球 20 位 40 岁一下最有才华的电影导演” 评选中金榜题名,成为该项评选中唯一华人导演。 范立欣认为,任何一个故事、一群人都应当放在一个历史时间段去看,一切现象的存在都 是有更大意

21、义的,在任何一个故事中都可以看到社会变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范立欣将镜头始终聚焦在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夫妇春运归途上,展现出中国蓬勃发展的 经济背后普通小人物的辛酸。 B. 归途列车融入了导演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思考,真实展现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 中传统与现代、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深刻变化。 C. 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 中国、理解中国的窗口。 D. 在范立欣看来,仅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觉地去适应市场环境, 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

22、的两项是(5 分) A. 材料开篇介绍农民工张昌华夫妇的想法、做法与最终的结果,以此引出对范立欣关注农 民工以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表述。 B. 范立欣认为他选择春运题材拍摄纪录片归途列车的目的是讲述过去与未来中国农民 工家庭命运的故事,是要为中国农民工寻找出路。 C. 范立欣爱激动、爱打的不平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中国农民工的强烈关注,但这种关注也招 来了一些人的质疑,认为他没有抓住社会的主流问题。 D. 材料中表述了不同人看过纪录片后的感受、并且在此之后进行了议论,侧面表现了影片 具有一定影响力。 E. 范立欣成为出色的片导演的具体原因有: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有敏锐的视角,有国 际视野等。 9

2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归途的故事不会结束,它事关春运、社会,也事关纪录片在 中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 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 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 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

24、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 ”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 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 ”宗质起敬, 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 寿。 ”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 ”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 大哭曰:“夫人,吾母也。 ”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 ”宗质 拜曰:“然。 ”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 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

25、,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 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 予一见不敢再 也,亦未知其孝。- 6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 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 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 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 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 泣。人谁无母

26、?有母谁无是心哉?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 1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如荫恤、荫

27、籍、荫生。 B. “揖”是拱手礼,以站立姿态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一些。若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接触地面时间短暂则称稽首。 C. 涕,古代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涕泗纵横”意为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 悲伤。 D. 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友爱。出自论语学而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 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人生八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 次分明。 B.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

28、黯 然神伤。 C.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 夫中传颂其事迹。 D.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 劝世风之意。 13分别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2)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比芳樽夜,离忧怅有余。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

29、方边塞。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 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一二句对仗工整,选用“紫塞” “白云” “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7 -B.三四句采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芳樽夜”创设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 的场面。 C.五六句寓情于景,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描写,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心情。D.七八句作者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既委婉含蓄,又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E.本诗语言畅达优美,诗篇虽略带感伤色彩,但基调高昂明快,并不给人以低徊悲抑的感 受。

30、 15.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 分) (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每空 1 分) 16. (1)短歌行中以山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的一句是 。 (2) 屈原在离骚 中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两句是 , 。 (3) 诗经 氓中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 了无数市民。 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 卖

31、,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90 后”女孩小赵和男友双双辞职,二人轻车简从,以徒步和打车的方式走访 56 个民族, 并记录下当地的特色文化。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笔走龙 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唐诗魅力无穷,唐诗爱好者可以好好读一读唐诗三百首 ,这部书选编唐诗名篇,读之 可收尝鼎一脔之效。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建立七十年间,列强入侵,我国国土几乎被瓜剖豆分。A. B. C. D.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 ,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 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

32、精品。 B. 在风景优美但交通不便的山区搞开发,最大的难处在于既要改善和解决人们当下的实际 困难,又不能以牺牲未来为代价。 C. 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 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D. 受学校普遍大力推行普通话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来人口定居珠三角等因素的影响 下,一些粤语童谣或许会成为绝唱。 19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 分) A. 刚挂好您的拙作,您又亲自惠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B. 校庆前夕,联络办王老师收到一则校友发来的短信:“王老师您好,本人因身体欠安, 不能及时赶回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33、 。 C. 令爱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此大家闺秀,博通之人,当是小女学习的 楷模。- 8 -D. 您这礼物太让人高兴了,我只好笑纳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我国自古强调_ 。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 展自己。_。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然而 _,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学而 不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21.根据下面三则新闻,请你从解

34、决问题的角度给每则新闻提炼或概括出关键词语。 (每则新 闻均 4 个字) (6 分) 现在,平均每 26 位平民就要养活一名官员!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全国政 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摆出了这个数字,呼吁应该再次精简官员。 3 月 7 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透露,国有企业管理层年薪将设最高 额限制,初步定为不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 14 倍。 “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 ”5 日,记者巧遇在人民大会堂旁听政府工作报告 的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说起虚高药价,高强副部长同样深恶痛绝。 4、写作(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则“番

35、茄炒蛋”的广告这样呈现:一个中国男生在去美国留学的第 8 天下午 4 点,打算 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国朋友。然而,他既不会切番茄,也不会打蛋,更不知道到底 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最后,他选择发微信给大洋彼岸的妈妈,问番茄炒蛋怎么做。妈 妈发来指导语音,男生说听不清。最后,妈妈居然发了完整的制作“番茄炒蛋”的视频。广 告的最后,一句“中国和美国时差是几个小时”让男主忽然惊醒。原来,刚才妈妈是在凌晨 4 点起床给他示范了番茄炒蛋。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写一篇议论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9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继承了原来宗庙前

36、石碑的特点”错,应是继承了先前“承载棺椁下葬的木碑”的特点。2D“碑文中的序不如墓志上的铭更显文采华丽” ,文中无依据。 3D“都很注重记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且富有辞采”错。 4C(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 的作品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不是精神上的自有境界。) 5 (1)本句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摹了庄子的文章语言文采飞扬、想象丰富奇特;庄子人 格精神;心灵自由。 (2)本句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自由瑰丽而梦幻的理想世界中附着其忧 国忧民的责任感和沉重的现实压力的不自由的色彩。 6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出了古文人和

37、今人的不同状态。对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 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与向往、缅怀;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 浮躁状态的叹惋和忧虑。 7B(A 项, “始终聚焦在这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夫妇的春运归途上”错误,根据原文,范 立欣还把镜头对准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张琴。C 项, “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才使得 归途列车引发国人思考内省,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说法不全 面,除了把镜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还有其他因素。D 项, “纪录片必须像其他电影一样,自 觉地区适应市场环境,才有可能争取到更广阔的传播渠道”说法错误,范立欣认为在商业电 影里逐渐打造一个艺术电影厅,

38、应该是可行的、有市场的。) 8BC (B 项, “要为中国农民工寻找出路”拔高了思想。C 项, “爱激动、爱打抱不平的性格 决定了他对中国农民工的强烈关注”错误,且原文说“更多地关注到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存在 的矛盾” ,即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农民工问题。) 9这句话是对范立欣以及他所拍摄的纪录片的高度评价,肯定了其在直面春运热点、反 映社会问题和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春运角度:春运问题作为当下中国社会城乡结构矛盾的缩影,不会因为一部纪录片而得 到解决,但“归途”所引起的人们对于这一热点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还将继续。 从社会角度: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只局

39、限于“春 运归途” ,范立欣等纪录片导演们会继续将镜头对准那些需要人们反思的社会问题。 从行业角度:虽然中国纪录片业起步较晚,但范立欣无疑开了个好头,同时他也在坚守纪 录片准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纪录片发展模式,我国纪录片行业前景广阔。 10B(注意“失母” “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 “未尝”的宾语是“失母” ,同时注意 “而” “或”的并列结构) 11B(项中行礼时,头碰地即起的拜礼叫顿首。稽 (q) 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 最隆重的一种。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 ,拱手于地,头也缓缓 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常为臣子拜

40、见君王时所用。后来, 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12C(选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对应信息在第四段。可见作者是在后来 才知道李台州“至孝”的故事,而非“素来仰慕” 。) 13 (1)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2)像李台州,他的事迹和朱寿昌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 10 -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 (宗质)长大以后, 到达做

41、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 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宗质)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 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 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 (他)才 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 (李台州) 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 (在茶楼)稍事休息, (伤心地)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

42、钱吧。 ”宗质 站起来(向她)作揖并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 。喝完茶以后, (宗质)询问老人 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 人。 ”宗质起身,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犯上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 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 ”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特别,不能说。 ”宗质极力恳请, (老妇人)忽然说:“我 姓展。 ”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 (您)是我的母亲啊。 ”老妇人说: “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 (他的)右腋下有一个紫色的

43、痣,大小如杯子。 ”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 ” (宗质)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 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 (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流泪。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和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 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那时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做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些事 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被授予台州知州。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 曾觌(d)的亲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 ”我见了一次不敢见第 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 十七年后,李台州已经去世,我和丞相

44、京公一同做宰掾,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 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即母亲)去世,我终身抱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 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作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意为真正能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 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神明) 。 ”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但成年以后知 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 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 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感动天地神明,不是和 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

45、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感动得哭泣。人们谁 没有母亲?有母亲的人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 寻找母亲,母亲健在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 ,他们这是 什么心啊? 14.AD (A 项“凄清的氛围”错。D 项“暗示了当时压抑的政治环境”错,此处无中生有。 )此题在与名师对话 第 39 页。 15.与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第四句直接写到“离忧怅有余” ,五六句渲染离别时凄清 寂静的环境来表达离别的悲伤。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七八句诗人向友人袒露心胸, 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1

46、6.(1)山不厌高(此题在与名师对话第 44 页和第 26 页)(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3)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11 -17D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用于“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 救乘客的事迹” ,属褒贬误用; 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句子中说“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 ,这种行为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即完全一样。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不能用来形容“徒步和打车的方式” , 对象错误;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或文章洒脱雄健,很有气势。不能用于形容少数媒体抓住某些明星的一 些逸闻的

47、做法,语境不对; 尝鼎一脔: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整体。本句的 意思是可以通过读唐诗三百首来感知唐诗无穷的魅力,成语使用正确; 瓜剖豆分:像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符合本句语境,使用正确。18C A 项,偷换主语。 “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的主语是“桃 花村 ” 。B 项,搭配不当,可删除“改善和” ;D 项,句式杂糅, “受学校普遍大力推行普通 话教育、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外来人口定居珠三角等因素的影响下” ,去掉“下”或把“受” 改为“在” 。 19C A 项, “拙作”谦称自己的作品,不能用于他人;B 项, “

48、欠安”是对别人生病的婉辞,不能 用于自己;D 项, “笑纳”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时的谦称” ,不能用于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20. 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思而不学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 思考能力也十分重要 21精简官员 年薪封顶(设限) 整治药价作文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事件是留学美国的男生不会做番茄炒蛋,妈妈凌 晨 4 点给儿子发了完整制作的番茄炒蛋的视频。这一事件涉及的人物有留美男生和国内的妈 妈,考生可以从二者的角度分析立意。或者从儿子的角度来看,他之所以要做番茄炒蛋,因 为这是“家”中的一道菜,有家的味道,故可以从“思乡”的角度来立意,但他又不会做, 只好向母亲求助,这可以从“独立”的角度立意。 从男生的角度来看,他“不会切番茄,也不会打蛋,更不知道到底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 ,只好求助国内的妈妈,他展示出来的是很多青年人的通病,年龄上他们可能是大人了,但 在生活方面却仍是婴儿,且是“巨婴” ,由此可以从“独立” “拒做生活中的低能儿 ” 。从 母亲的角度来看,妈妈凌晨 4 点给儿子发制作番茄炒蛋的完整视频,我们看到的是浓浓的母 爱,可怜天下父母心,考生可以从这角度立意,也可以从“给孩子最好的疼爱是让他独立” 的角度立意,父母在宠爱孩子的同时,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成长,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 能力,在以后离开父母的日子里,也能过得有滋有味,让家人安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