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411712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8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物理性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物理性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物理性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物理性能.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物理性能 一、试用外斯分子场理论说明铁磁性形成的条件,并用技术磁化理论说明磁滞回线的形成。(15 分)二、试说明压电体、热释电体、铁电体各自在晶体结构上的特点。(10 分)答:对压电晶体而言,从晶体结构上分析,要求结构上没有对称中心,而且结构上必须带有正、负电荷的质点,即存在离子或离子团。也就是说压电体必须是离子晶体或者由离子团组成的分子晶体;而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必须还要具有自发极化的特性在结构上要求具有极性轴;对铁电体而言,也必须具有自发极化的特性,在结构上满足产生电滞回线。三、考虑一个处在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电场中的氢原子基态的半经典模型,证明氢原子的极化率304HHr,Hr为未受微扰轨道

2、的半径。(10 分)四、导出爱因斯坦热容和德拜热容的表达式,并讨论高温和低温极限下的性质。(15 分)解:在热力学里,固体的定容和定压比热分别定义为,频谱分布应满足,可求出比热的表式为,讨论比热问题时,关键在于如何求出晶格振动的频率分布。爱因斯坦模型:爱因斯坦模型认为固体中各原子的频动相互独立,所有原子那以相同的角频率振动,因而晶格振动能量,晶格定容比热为,式中,称为爱因斯坦比热函数。通常引入爱因斯坦温度,它与角频率的关系为:。因此,上更快地趋近零,与实验结果偏离。德拜模型:德拜比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把晶格看作是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格波成为弹性波,用弹性波的声学谱代替单一的爱因斯坦频率,并假定格

3、波的总数为 3N(N 代表晶体中原子的总数),晶格热容量等于各种模的弹性波对比热的贡献的总和。可求得德拜模型下弹性波的频谱分布为,因此,比热为:。五、对铁电体的初步认识是它具有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产生机制是与铁电体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其自发极化的出现主要是晶体中原子(离子)位置变化的结果。试以钙钛矿结构的 BaTiO3为例说明自发极化的起源。(15 分)答:氧八面体结构钛离子和氧离子的半径比为,其配位数为 6,形成 TiO6结构;规则的 TiO6结构八面体有对称中心和 6 个 TiO 电偶极矩,由于方向相互为反平行、电矩都抵消了,但是当正离子 Ti4+单向偏离围绕它的负离子 O2-时,则出现净

4、偶极矩。在 BaTiO3 结构中每个氧离子只能与 2 个钛离于耦合,并且在 BaTiO3 晶体中,TiO6 一定是位于钡离子所确定的方向上。因此,提供了每个晶胞具有净偶极短的条件。这样在Ba2+和 O2-形成面心立方结构时,Ti4+进入其八面体间隙,但是诸如 Ba、Pb、Sr 原子尺寸比较大,所以 Ti4+在钡氧原子形成的面心立方中的八团体间隙中的稳定性较差,只要外界稍有能量作用,使可以使 Ti4+偏移其中心位置,而产生净电偶极矩。在温度 T Tc时,热能足以使 Ti4+在中心位置附近任意移动。这种运动的结果造成无反对称可言。虽然当外加电场时,可以造成 Ti4+产生较大的电偶极矩,但不能产生自

5、发极化。当温度 T Tc时,此时 Ti4+和氧离子作用强于热振动。晶体结构从立方改为四方结构,而且 Ti4+偏离对称中心,产生永久偶极矩。六、Cu-Cr 合金强度高,导电性和耐热性好,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机电行业。在 Cu-Cr 合金的基础上添加少量 Zn,可有效调节合金的电阻率,而对合金的强度影响不大。现配制成分为 Cu-(23)%Zn-%Cr(质量分数)的合金,合金经熔铸、挤压并水淬后分成两组:A-冷拉成条材,冷拉变形量 30%;B-未经冷拉的条材。对 A、B 试样进行时效处理,给定时效时间为 4 小时,时效温度范围从 100oC 至 510oC 所得样品的性能如左图;在给定温度 450

6、oC 下的时效时间 110 小时所得性能如右图。组织观察表明,时效处理时析出物为 Cr 的颗粒;冷拉条材经 390oC、4 小时时效未发现明显再结晶,450oC、4 小时时效再结晶明显。试分析时效过程中 A、B 两组样品的电阻率变化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时效工艺规范。(35 分)答:根据时效过程中Cu-Cr-Zn合金的两组试样的硬度变化的特点可知:较低温度下进行时效时(330以下),B试样中的硬度缓慢增加,表明有少量的第二相Cr颗粒析出,A试样中的硬度缓慢降低,表明材料中的空位、位错数量减少;时效温度超过350时,A、B试样的硬度显著增大,在450达到最大值,表明时效过程进行得很充分,A试样在时

7、效温度超过400后,硬度上升变缓,表明此时试样发生再结晶;当时效温度超过450后,A、B试样的硬度均发生降低,表明此时析出相发生长大。因此,时效过程中影响合金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过程中晶体缺陷的消除;二是过饱和固溶体中固溶元素的析出使基体中固溶元素减少;再是整个合金中第二相的出现。(10分)合金的电阻主要由“声子散射”晶体中原子热振动和“杂质散射”晶体中的杂质、缺陷、晶界等结构上的不完整性产生的。按照Mathiessen定律,Cu-Cr-Zn合金的电阻率可表示如下:0 固溶晶界析出空位位错 A试样的电阻率变化:当时效温度较低时(330),电阻率有明显下降,

8、主要是过饱和固溶体部分分解,时效过程中形变试样发生恢复,空位和位错浓度降低所引起,但同时析出的第二相减缓了电阻率的下降速率;当时效温度超过350后,电阻率迅速下降,此时主要是由于时效过程进行得充分,过饱和固溶体得到充分分解,尤其当温度超过400后,试样发生再结晶,空位和位错浓度更低,亚晶界消除,试样电阻率几乎恢复到最低;当时效温度超过450后,晶粒和析出相发生长大,但电阻率下降不明显。(10分)B试样的电阻率变化:当时效温度较低时(330),电阻率有明显下降,主要是时效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部分分解,试样中空位浓度降低所引起,但同时析出的第二相减缓了电阻率的下降速率;当时效温度超过350后,电阻率迅速下降,此时主要是由于时效过程进行得充分,过饱和固溶体得到充分分解,当温度超过400后,试样电阻率几乎恢复到最低;当时效温度超过400后,晶粒和析出相发生长大,但电阻率下降不明显。实验数据表明,对电阻率影响最大的是固溶固溶,其次是析出相析出、空位空位、位错位错和晶界。(10分)结合两图发现,在450时效4小时,过饱和固溶体中Cr得到充分析出、弥散分布,同时析出相又不致长大,合金的硬度达到最大值,电阻率基本降到最低、趋于稳定,因此是较为理想的时效工艺。(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