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解析.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406992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颐和园》教学设计、解析.pdf(8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写作方法 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邹城市北宿镇前万小学 杜少华【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本文描绘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2、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阅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颐和园的资料,认真思考了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等。【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后期阶段,“理解词句、感受优美的语言、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等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要巧妙

3、地提供帮助,让学生将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与领悟文章写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完课文后,学会写游记的方法,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 11 个一类字,认读 7 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语言

4、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1、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体会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后思考题和课本上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设计课堂练习题。(1)填写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3.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 认读 11 个一类字和 7 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能够

5、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美读课文 2、3、4 自然段,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板书课题(2 分钟)欣赏颐和园美景图片,谈谈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说给同学们听吗?(学生说对颐和园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 18 课颐和园,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被称为我国的“皇家园林博物馆”。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 分钟)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现在我们打开课本 18 课,读读课文,尽情欣赏

6、颐和园美丽迷人的景色吧。边读边想:作者主要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1、谁能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课件出示生字词。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堤岸 画舫 耸立 朱红 宫殿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狮子 姿态不一 学生读词语。出示“佛香阁”这个词语。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佛”这个多音字的读音的?(查字典)“堤”的读音容易读错,提示学生注意。【设计意图:学生最容易读错的是“佛”这个多音字,通过提示这个字的读音引导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其次发音不准确的字有“堤”,发音不准确的原因是在口语中很多大人读错,孩子听习惯了就跟着读

7、错了。】三、精读课文,游赏美景。(22 分钟)(一)游赏“长廊”。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来细细游赏“长廊”。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长廊”有什么特点?(长、美)1、你从哪句话读出了长廊的长?学生读有关的句子。师出示课件:“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间。”谁能读出这种长的感觉?(学生读)作者用什么方法介绍长廊的长?(列数字)同桌互相读。谁愿意再来试试?学生读后老师评价。2、长廊的美又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读有关的句子。师出示课件:“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

8、,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是什么美?(画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是什么美?(风景美)长廊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出来吗?老师感觉你读的还不够美,谁还能读的更美一些,让人一听就神清气爽。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置身于长廊之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觉呢?(神清气爽,我仿佛到了人间仙境。)(心旷神怡,我好像来到了人间天堂。)(来到了世界有名的画廊,每一幅画都精美绝伦,我要细细游赏!)谁再来试试?(学生读)读后老师评价。小结:长廊真美呀,特别是画中的人物都出

9、自我国的古典名著,每一幅画都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长廊内的画丰富多彩,栩栩如生。这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体现 的就是一种艺术美啊!(板书:艺术美)你看,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多么有才干呀!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长廊的长和美吧。(配轻音乐)(二)游赏“万寿山”。1、“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出示“万寿山”课件,同学们能在图上指出哪是“佛香阁”、哪是“排云殿”吗?(指名说)理由是什么?出示课件,欣赏“佛香阁、排云殿”的近景。“佛香阁”给你什么感觉?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

10、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你觉得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写出了佛香阁的美?(闪闪发光)读出你的感觉。看了“排云殿”你有什么感受?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突出了排云殿的美?(金碧辉煌)读出排云殿“金碧辉煌”的样子吧!指导读这段话。“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连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雄伟壮观)闪闪发光的佛香阁 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是多么雄伟壮观啊,这就是皇家园林的建筑美呀!(板书:建筑美)这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包含着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呀!同学们看大屏幕再读这段话,读出这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

11、前面俯看整个颐和园那将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哪?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后同桌讨论:看看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方向的风景最美?说明理由.全体师生讨论交流。(1)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2)你觉得哪个方向的风景最美?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你和我的想法一样。我也最喜欢昆明湖。还有谁也喜欢这里?(生举手)这么多啊!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吧!课件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 一点儿痕迹。”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认为这个句子写的很

12、美,作者把平静的昆明湖比喻成镜子,把碧绿的湖水比喻成一块透明的碧玉,多么富有想象力。)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慢慢地滑过”的“滑”应该是“划船”的“划”,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滑冰”的“滑”呢?同桌两个可以互相做一个划船的动作,再在做一个滑冰的动作,从动作中感受湖水的静。学生回答。(用这个“滑”写出了昆明湖的静。这样写不仅可以使句子变得更生动,更能使昆明湖的静完美地体现出来。)(作者这么写就是为了写昆明湖的静,用动词“滑”来衬托昆明湖的静。)同学们,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绿,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让昆明湖的静和绿流进自己的心里!(学生自己读文中的句子)谁再把昆明湖的美读出来?学生朗读后老

13、师评价。同学们还喜欢什么景物呢?(城楼。“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为什么喜欢它?(因为隐隐约约,让我们感觉到城楼很神秘。)同学们,谁还喜欢哪些景物?(“葱郁的树丛,掩映着 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有皇家园林的古色古香和气势。)说的多好呀!它展示了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从哪些词中体现出来的?(黄色,绿色,朱红。)黄色、绿色、朱红,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古色古香”。谁能读出它“古色古香”的美呢?(学生读有关句子)还没有完全读出它的气势和美。谁再来读一下?同学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突出它的颜色,“古色古香”。大家一起来读读吧。你看,颐和园的风景真

14、是美不胜收啊!(师板书:风景美)你能把描写景物美的关键词语填写出来吗?(课件出示)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的()的琉璃瓦屋顶和()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得像一面(),()得像一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同学们仔细考虑一下,所填的词语都是写的什么?(前面的是写建筑物的颜色,后面是写湖水的特点。)小结:这些词语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就是描写景物 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描写景物的美,并且运用了比喻,把景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作者按层次来写,“向下望”、“正

15、前面”、“向东远眺”这些词语说明了写景物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读者读起来才会清楚明白。【设计意图:学习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文章层次分明的写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和运用比喻对景物进行细致刻画的写作方法】(3)颐和园的风景这么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现在大家美美地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能不能把第四自然段背诵下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达成积累语言的教学目标。】(三)游赏“昆明湖”(学生自学)。游赏了万寿山,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啊?(昆明湖。)其实在颐和园内占地面积最大的不是万寿山,而是烟波浩渺的昆明湖。我们可以来到昆明湖畔的长堤上漫步,也可以驻足欣赏美丽的十七孔桥,还可

16、以走过十七孔桥来到小岛上游玩。你最想到哪里去看呢?现在同学们 4 人一组讨论学习“昆明湖”这一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这段话描写了昆明湖的哪 些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2、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作者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语写景物的特点?(学生读自学要求)学生汇报交流,重点介绍十七孔桥。(小组选代表介绍各种景物。)再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四、了解课文游览顺序,学习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 分钟)1、我们游览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现在大家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回顾作者的游览顺序。出示“游览路线图”课

17、件,同学们看着图片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2、课件出示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颐和园的大门,()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长廊,就()万寿山脚下。()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就是昆明湖。从所填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作者用这些词语把所描写的景物连 接起来了。)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本文作者用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方式来写这篇游记的。我们写这一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叙述方法。【设计意图: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为后面的小练笔引路。】五、总结全文。(2 分钟)大家打开课本

18、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有什么联系?(都写了颐和园很美丽。)小结:课文开头总写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的内容和写法。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本文主要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抓住了景物的不同特点来描写颐和园的美。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这样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6 分钟)小练笔:观察熟悉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话。提示: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这个地方的美。运用移步换景 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19、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试着用比喻句,把景物写得更生动一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本文的写作方法“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长廊 艺术 颐和园 万寿山 建筑 美 昆明湖 风景 颐和园课堂实录(阅读写作相结合)寿光市圣城小学 郭玉虹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本文描绘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 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

20、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阅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颐和园的资料,认真思考了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等。【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

21、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后期阶段,“理解词句、感受优美的语言、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等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将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与领 悟文章写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完课文后,学会写游记的方法,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 11 个一类字,认读 7 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

22、、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1、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体会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后思考题和课本上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设计课堂练习题。(1)填写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3.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形成课件

23、及教学资源储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 认读 11 个一类字和 7 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美读课文 2、3、4 自然段,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 分钟)师:谁去过颐和园?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生:颐和园很大,有很多好看的地方,昆明湖很大,差不多都望不到头了;它那长廊有很多很

24、多的画,还有,还有我记得它的红漆的柱子也是挺棒的。师:你说的真好,真是不虚此行啊!谁还有去过颐和园?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颐和园,那我们就跟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块去游览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我们来学习 18 课颐和园,一起读题目。生:18、颐和园。师:再读一遍。生:18、颐和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 分钟)师: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它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这节课我们就去看一看这个大公园到底是如何的美?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颐和园主要讲了哪些景物?生:(自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了,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生:颐和园这一课主要

25、写了长廊,昆明湖,万寿山,十七孔桥,还有排云殿,佛香阁。师:颐和园这一课主要讲解了三种景物,长廊,万寿 山,昆明湖。(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同学们,等一会儿我们来仔细学习这三种景物。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生字预习得怎样了?谁来读一下?生:读生字“长廊”师:这个多音字你是怎么知道读音的?生:我是从字典上查字典知道的。师:就得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三、精读课文,游赏美景。(20 分钟)师:同学们的词语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了解颐和园。大家看长廊,给你什么感觉?生 1:有很多柱子。生 2: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很长。师:还有什么感受?谁来说?生:它很美。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

26、如何描写长廊的长和美的,找出句子,自己读课文。生: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哪个句子是说长廊非常美的?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师:这是说长廊的美。同学们来看一下长廊图片,看作 者是写长廊的什么?生:画。师:哪个句子是来说它的画?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师:是的,长廊的画非常美。每一幅画都写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一幅幅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这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民绘画艺术非常高超。这就是一种艺术美。(师板书:艺术美)谁再把这种艺术

27、美读出来?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师:读得不错,但是老师感觉还不够美,谁再读得更美一些呢?好,你来。生:学生再读。师:读出了画美。画这么美,还有那个地方美?谁来读一下有关的句子?生: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师:这么美的风景,微风吹来,作者的眼前浮现出几千幅各不相同的图画。使人什么心情啊?生:神清气爽。师:那么把你的神清气爽的感觉读出来。生:学生读。师:长廊和昆明湖不仅画很美,还有风景很美,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再往前走,走完长廊,我们便来到了哪里啊?生:万寿山脚下。师

28、:到了万寿山脚下,作者又写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师:谁来说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说。生:“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师: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生:佛香阁。师:是这里吗?(师指大屏幕)又看的是什么?生:排云殿。师:哪是排云殿?谁再读一下描写排云殿的句子?生: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师:同学们,谁来说一下这个佛香阁和排云殿给你什么感觉?生:给我的感觉是皇家建筑真美。师:这座皇家建筑真是美呀!同学们,咱们来近看作 者怎么具体描写的?好,看大屏幕,这就是?生:佛香阁。师:这就是?生:排云殿。师

29、: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它们的?谁来读一下,读出它的美。生:“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师:这就是我们皇家园林的建筑美呀!(师板书:建筑美)谁再来想一下哪个词能够突出它的建筑美?生:金碧辉煌。师:还有吗?生:闪闪发光。师:对,金碧辉煌,闪闪发光,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生:壮观,雄伟 师:雄伟壮观。那我们就把它的雄伟壮观读出来好不好?生:好。师:同桌两个互相读一下。生:读课文。师:看大屏幕,谁能读出它的宏伟气势?(点名读)生:“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

30、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师:我觉得气势还少一点。好,你来读。生:“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师:要读出它的闪闪发光,金碧辉煌。大家一起读。生:“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师:同学们读的很美。从万寿山走到了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看,看到了哪些景色呢?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登上万寿山。”师:谁来回答?生: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师:这些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生:向下望。师:向

31、下望看到的景物。作者还看到哪些景物?生:“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 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师:这是从哪个方向望到的?生:正前面。师:作者还看到什么景物呢?生: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师:作者从万寿山的三个方向向下望,分别看到了不同的美景。你最喜欢哪一种美景呢?你来说。生:“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师:哦,你最喜欢昆明湖的美景是吗?好,看一下美丽的昆明湖(师放大屏幕),给你什么感觉啊?生:静,碧绿 师:谁还喜欢昆明湖的景色的举手?这么多同学喜欢,老师也很喜欢。那么谁来读一下昆明湖的美?生:“正前

32、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师:这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非常美,非常静。师:从哪里体会到的非常美、非常绿呢?生:从“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体会到的。师:说明了什么?生:湖面很静。师:同学们,这句话是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的呢?生:比喻。师:比喻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昆明湖比作镜子和碧玉。师:把静的昆明湖比作了?生:镜子。师:把绿的昆明湖比作了?生:碧玉。师:同学们,那我们就读出它的静和绿,谁再来读一下?生:读课文“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

33、迹。”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慢慢地滑过”的“滑”应该是“划船”的“划”,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滑冰”的“滑”呢?谁来讲给老师听?生 1:用这个“滑”会使文章变得更生动。生 2:让人体会到了它的静。生:这样写不仅可以使句子变得更生动,而且更能使昆明湖的静完美地体现出来。师:作者这么写就是为了衬托昆明湖的静,用动词“滑”来体现了昆明湖的静。同学们,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绿。自己再来体会一下描写昆明湖的句子,让昆明湖的静和绿流进自己的心里。生:读课文。师:谁再把昆明湖的美读出来?生:“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师:那么同学们还喜欢什

34、么景物呢?生:城楼。“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因为隐隐约约,让我们感觉到城楼很神秘。师:一种神秘的美,说的真好!同学们,谁还喜欢哪些景物?生:“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有皇家园林的气势。师:说的多好呀!它展示了皇家园林的气势。从哪些词中体现出来的?生:黄色,绿色,朱红。师:黄色、绿色、朱红,显示出皇家建筑的“古色古香”。谁能读出它“古色古香”的美呢?生:“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师:哪个地方读错了?谁再来读?师:你没有读出它的气势和美。谁再来读一下?生:“葱郁的树丛,

35、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师:同学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要突出它的颜色,“古色古香”。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吧。生:“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师:你看,这个颐和园的确很美。哪些词语能突出它的美呢?(师板书:风景美。)学生看大屏幕填空(第四自然段)。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的()的琉璃瓦屋顶和()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得像一面(),()得像一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 白塔。师:填的非常的正确!同学们仔细考虑一下,

36、所填的词语都是写的什么?生:前面的是写建筑物的颜色,后面是写湖水的。师: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就是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描写景物的美,并且运用了比喻,把景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作者按层次来写,“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这些词语说明了作者是按顺序写的。写文章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读者读起来才会清楚明白。游赏了万寿山,作者又来到了哪里啊?生:昆明湖。师:昆明湖这一部分大家自己来学习。师:自学的时候要按照要求。谁来读一下自学要求?生读自学要求:“1、这段话描写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2、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作者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语来描写它的特点?”师:下面四个同

37、学一个小组自己来学习。生:四人一组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师:我们分小组学习到这里。第一个问题,写了昆明湖的哪些景物?生:石桥,堤岸,小岛,垂柳 师:谁再来说写了哪些主要景物?生:堤岸,小岛,十七孔桥。师:主要写了“堤岸,小岛,十七孔桥。”先写了什么?生:先写了堤岸,然后写了小岛,最后写了十七孔桥。师: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第二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些景物?生:十七孔桥。师:你来读一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吧。学生读“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师:你读得真棒!同学们说这一段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十七孔桥的特点?生:“上

38、百根”“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师:还有呢?生: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师:“桥洞多,柱子多,狮子多,各不相同”这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谁来看着图说一下。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说的真棒,请坐!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就是移步换景的顺序,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现在大家来看大屏幕,填一下游览过程的动词。生:(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39、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同学们说,填的这些词都是什么词?生:动词。师:什么动词?生:游览过程的动词。师:这些动词把这些景物连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连接的方式。同学们,这篇文章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方式描写景物,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试着学习这种写法。四、总结全文。(3 分钟)师:我们再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谁来读一下?生:男生读最后一段“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 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生:女生读第一自然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这两段有什么关系?

40、生:首尾呼应。师:从哪里看出是首尾呼应?你说。生: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讲颐和园的景色很美。师:说的非常正确!开始说颐和园很美,最后又说颐和园很美,说也说不尽。这就叫首尾呼应。师:现在回过头来总结:作者游览颐和园的时候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物?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师:长廊主要体现了它的什么美?生:艺术美。师:万寿山体现的是?生:建筑美。师:昆明湖体现的是?生:风景美。师:作者在描写景物的时候用的是?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生:就是找出关键词语。师:颐和园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生:有机会我们一定要细细游览。五、背诵积累(5 分钟)师:颐和园这么美!同学们打开课本,把第四自然段自己

41、美美地读一读,看能不能背过。生:学生试着背诵课文。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在声情并茂地背诵。一边背诵一边想颐和园的画面能背得更快。谁来背一下?这位同学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背过。他在背的时候你要一边听一边想,争取在他背完以后你也能背过。生:背诵“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师:背得很熟。希望你要有感情地背诵,读出它的美。现在大家看着大屏幕背诵,谁再来背?生:背诵第四自然段。师

42、:背的不错。大家再来背诵一下,争取都能背过。师:好了,没背过的课后继续背,希望大家都能背过。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5 分钟)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能不能也来试着写一篇游览的文章?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的“实践活动”(布置作业)。谁来读一下?指名读作业要求:“观察熟悉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话。提示: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这个地方的美。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试着用比喻句,把景物写的更生动一些。师:同学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生 1:云门山 生 2: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生 3:河北的避暑山庄 生 4:苏州的拙政园。它很

43、大,春夏秋冬景色各不一样。师:那你就写出春夏秋冬不一样的特点。生 5:湖北的神农架。那里很美,神秘莫测。师:你把它神秘莫测的美写出来。生 6:济南的趵突泉。生 7:潍坊金宝乐园。很壮观。师:你把它的壮观写出来。生 8:蓬莱极地世界。那里有鸟、海豚、鲨鱼等。师:那你就把这些动物的特点写出来。师:同学们,我们描写一个地方就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要用上好词佳句,还要按顺序来写。按什么顺序啊?生:移步换景。师:同学们真棒,这个作业就留在课后完成。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长廊 艺术 颐和园 万寿山 建筑 美 昆明湖 风景 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韩学庆老师就此课提出了几点建议:1、颐

44、和园这篇课文,突出了本单元的主题。在单元导读上,顺序是教学重点,要体现在习作上。习作就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本文就是“言之有序”的代表。游览顺序、写景顺序都是重点,依据形式要充实丰富的内容。读这篇课文时,要明白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要很好的理解景物,就要有顺序的写,本文的首尾呼应,也是一种顺序。2、关于“美”的问题。长廊美在哪里?就是“长”和“美”,长廊体现了艺术美;而万寿山的佛香阁和排云殿体现了建筑美。没必要在句子上反反复复地讲,关键要让学生了解颐和园是美的,怎么做呢?如:把写的美的句子读一下,积累起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等等,反复地读,反复地背。3、“滑”与“划”:这两个字的运用,不是画舫

45、的快慢问题,而是一种境界,用“滑”就是体现一种“静”,不至于破坏了这种境界。4、板书要简化,出示课件的先后顺序要合理。比如游览图出得太早。这篇文章不错,收藏一下 分享道 如果没找到您需要的资源,可到论坛相关版块查找或者发帖求助。如果您有好的资源欢迎到论坛发布!友情提示:点此,查看更多课件、视频、教案、名师辅导、插图 上一篇教案:三游颐和园武宏钧 下一篇教案:颐和园公开课视频_颐和园【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相关新闻 抓重点词体会人物品质少年二上人教版识字七第一课二上(人教版)识字七第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

46、时间 打分【g】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郭玉虹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本文描绘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作者移步 换景,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

47、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阅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颐和园的资料,认真思考了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等。【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四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 级后期阶段,“理解词句、感受优美的语言、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清楚”等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将感悟课文优美

48、的语言与领悟文章写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学完课文后,学会写游记的方法,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 11 个一类字,认读 7 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

49、情感熏陶。教学难点:1、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体会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后思考题和课本上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2.设计课堂练习题。(1)填写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3.收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 认读 11 个一类字和 7 个二类字,读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等生词。2、能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3、能够找出描写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

50、物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美读课文 2、3、4 自然段,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 分钟)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说给同学们听吗?(学生说对颐和园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 18 课颐和园,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被称为我国的“皇家园林博物馆”。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 分钟)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现在我们打开课本 18 课,读读课文,尽情欣赏颐和园美丽迷人的景色吧。边读 边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