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406711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6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计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 第三章 统计整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45:151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统计整理 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分组统计分组 第三节第三节 分配数列分配数列 第四节第四节 统计表统计表12:45:152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 一、一、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意义 二、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12:45:153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1 1、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 2 2、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意义12:45:154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

2、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的概念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调查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程。12:45:155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的意义 意义:统计整理意义:统计整理意义:统计整理意义: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计工作中发挥

3、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统计调查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12:45:156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二、统计整理的内容 1 1、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审核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审核 2 2、统计分组统计分组 3 3、编制统计表编制统计表12:45:177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审核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审核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审核对调查的资料进行审核 对收集的各类统计资料,在整理时首要的对收集的各类统计资料,在整理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工作就是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查。准确性审查准确性审查:主要审查统计调查过程中的误差。:主要审查统计调查

4、过程中的误差。完整性审查完整性审查:主要是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有无遗:主要是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有无遗漏,应调查的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未按时报漏,应调查的内容是否齐全,是否有未按时报送的资料等。送的资料等。12:45:178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统计分组 一般来说,录入的数据是无序的,不能反一般来说,录入的数据是无序的,不能反映现象之本质与规律性。映现象之本质与规律性。为了使用的方便,要将其进行排序、分为了使用的方便,要将其进行排序、分组,以便数据按要求排列,同时使性质相组,以便数据按要求排列,同时使性质相同的数据归为一组,从而让它们之间的差同的数据归为一组,从而让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显示出来。异性显示

5、出来。12:45:179编制统计表编制统计表编制统计表编制统计表 统计表是把大量的统计数字资料,按一定统计表是把大量的统计数字资料,按一定顺序和格式列在表上,该表就是统计表。顺序和格式列在表上,该表就是统计表。统计表能够描述总体的内部结构,揭示总统计表能够描述总体的内部结构,揭示总体中的关键因素与本质特征。体中的关键因素与本质特征。12:45:1710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统计分组 一、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 二、二、统计分组的作用统计分组的作用 三、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四、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12:4

6、5:1711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 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需要,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成若干组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成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的意义在于:统计分组的意义在于:总体经过分组,能总体经过分组,能总体经过分组,能总体经过分组,能够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而抽象掉组内各够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而抽象掉组内各够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而抽象掉组内各够突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而抽象掉组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使数据变得条理化,便单位之间的差异,使

7、数据变得条理化,便单位之间的差异,使数据变得条理化,便单位之间的差异,使数据变得条理化,便于进一步分析研究。于进一步分析研究。于进一步分析研究。于进一步分析研究。12:45:1712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二、统计分组的作用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现象的类型划分现象的类型 揭示现象内部结构揭示现象内部结构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12:45:1713划分现象的类型划分现象的类型划分现象的类型划分现象的类型 按所有制类型分组按所有制类型分组 代 码分 类 及 构 成1 11 122 21 22 23公有经济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非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港澳台经济 外商

8、经济12:45:1714揭示现象内部结构揭示现象内部结构揭示现象内部结构揭示现象内部结构统计分组法是研究总体内部结构的前提,所谓总体内部结构是指总体内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例如:人口统计中的各种年龄构成、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构成等,都是统计分组的结果。12:45:1715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社会经济现象之间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上研究现象之间系,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上研究现象之间依存关系的规律性。依存关系的规律性。居民家庭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而月支出也在

9、增加的居民家庭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而月支出也在增加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家庭月收入(元)家庭户数(户)家庭月平均支出(元)1600以下410001600-1700710901700-1800212001800-1900915701900-2000716602000以上11169012:45:1716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 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以下三个原则:选择分组标志应考虑以下三个原则:1 1、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 2、在若干个标志中,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标志、在若干个标志中

10、,选择能反映问题本质的标志进行分组。进行分组。3 3、结合所研究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具体问题具体、结合所研究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12:45:1717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三、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统计分组是通过选择分组标志进行的,而标志只有两种,即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因此统计分组也有两种:品质标志分组数量标志分组12:45:1718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四、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分组又可分根据分组选择标志的多少不同,统计分组又可分为:为:简单分组简单分组 简单分

11、组是指对统计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简单分组是指对统计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复合分组 复合分组是指对同一总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复合分组是指对同一总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分组体系分组体系 对于复杂的研究对象,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对于复杂的研究对象,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以获得对事物全貌的认识,因此要采用一系析研究,以获得对事物全貌的认识,因此要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标志对现象进行多种分组,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标志对现象进行多种分组,这些分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体系,称为分组体系。这些分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体系,称为分组

12、体系。12:45:1819按性别分人数男60女40按考试成绩分组(分)人数60以下560703070803580902090以上10简单分组12:45:1820按性别、考分分组人数男60以下6070708090分以上女60以下6070708090分以上 (略)复合分组12:45:1821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分配数列 一、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二、二、组距数列的编制组距数列的编制 三、三、次数分布次数分布12:45:1822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

13、体的所有单位按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表现为一定的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表现为一定的数列形式,称为分配数列。数列形式,称为分配数列。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各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叫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叫频率。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叫频率。12:45:1823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分配数列的分类分配数列的分类变量数列变量数列变量数列变量数列品质数列品质数列品质数列品质数列分分分

14、分类类类类异距数列异距数列异距数列异距数列等距数列等距数列等距数列等距数列组距数列组距数列组距数列组距数列单值数列单值数列单值数列单值数列12:45:1824单值数列单值数列居民家庭按子女数分组户数(户)01234200030000800060004000合 计5000012:45:1925组距数列(等距)组距数列(等距)按零件数分组(个)频数(人)频率()105110110115115120120125125130130135135140358141064610162820128合计5010012:45:1926组距数列(不等距)组距数列(不等距)年龄人数(人)15下1534356060以上

15、21283210合计91某村人口按年龄的不等距分组某村人口按年龄的不等距分组12:45:1927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二、组距数列的编制二、组距数列的编制 1 1、计算极差计算极差 2 2、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 3 3、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 4 4、把把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 举例举例12:45:1928计算极差计算极差计算极差计算极差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的顺序排列,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全距)。极差最大值最小值12:45:1929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组距是每组中最大变量值与

16、最小变量值之间的距离或差数。其中最大的变量值称为上组限,简称上限,最小的变量值称为下组限,简称下限。组距的计算公式为:组距上限下限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成反比关系,组数极差(全距)组距一般而言,组数可在5 7组,组数尽可能取奇数,避免偶数。12:45:1930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从根本上说,组限应是区分事物质的差别的数量界限。组限确定的好,就能充分体现分组的功能,分清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否则,就有可能混淆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对于离散变量,由于其变量值可以一一列举,且相邻两个数值之间没有中间数值,所以可用相邻两组组限不重叠

17、的方式设置组限。如按工人人数分组:1-10、11-20、21-30、31-40等。对于连续变量,由于变量值可以无限分割,数值之间不能断开,因此可用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式设置组限。如对企业按产值分组:50-100、100-150、150-200等。12:45:2031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 确定了一个组的上限和下限之后,就界定了变确定了一个组的上限和下限之后,就界定了变量在这一组的取值范围。但这样各单位的具体量在这一组的取值范围。但这样各单位的具体标志值就看不见了,为了反映分布在各组中个标志值就看不见了,为了反映分布在各组中个体单

18、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统计工作中往往用体单位变量值的一般水平,统计工作中往往用组中值来代表。组中值是各组变量值范围的中组中值来代表。组中值是各组变量值范围的中间数值,通常可根据各组上限、下限计算出间数值,通常可根据各组上限、下限计算出来,即:来,即: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下限)/2/2 开口组组中值的确定开口组组中值的确定 缺下限开中组组中值缺下限开中组组中值=上限上限-邻组组距邻组组距/2/2 缺上限开中组组中值缺上限开中组组中值=下限下限+邻组组距邻组组距/2/212:45:2032把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把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把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把资料中各数值

19、归到应属的组内 按照各个总体单位的具体标志值,将其划归某一按照各个总体单位的具体标志值,将其划归某一具体组之中,在归类汇总时,要遵循具体组之中,在归类汇总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不重复不遗漏漏”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对于单项数列和不重叠设置的离散型组距数列来对于单项数列和不重叠设置的离散型组距数列来说,上述原则容易做到。说,上述原则容易做到。对于重叠设置的连续型组距数列来说,应处理好对于重叠设置的连续型组距数列来说,应处理好恰好是组限的标志值的总体单位之归类问题,一恰好是组限的标志值的总体单位之归类问题,一般应按般应按“上组限不在内上组限不在内”原则,即本组下限的次数原则,即本组下限的次数属于

20、本组,本组上限的次数归于邻近的较大组。属于本组,本组上限的次数归于邻近的较大组。12:45:2033举例举例举例举例89887699746082608986939994827779977895928784796598675972848556817773656683637970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12:45:2034计算极差计算极差计算极差计算极差 最小值最小值=56=56 最大值最大值=99=99 极差极差R=99-56=43R=99-56=4312:45:2035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 根据考试成绩性质的不同,在根据考试成绩性质的不同,在6060分的基础

21、上分的基础上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个类型。个类型。令组距令组距=10=10 则组数则组数=43/10=4.3,=43/10=4.3,因此组数取因此组数取5 5。12:45:2036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并把资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并把资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并把资写出各组的组限和组中值并把资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料中各数值归到应属的组内成绩组中值人数比重50605525.0607065717.57080751127.58090851230.09010095820.0合计40100.012:45:

22、2037 1 1、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的概念 2 2、频数与频率频数与频率 3 3、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三、三、三、三、次数分布次数分布次数分布次数分布12:45:2038 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分布。1 1 1 1 1 1 1 1、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的概念、次数分布的概念12:45:2039 在次数分布中,各组单位数称为次数或频数。在次数分布中,各组单位数称为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称为频率。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称为频率。将次数分布中各组的次数和频率按组累加而形将次数分布中各组的次数和

23、频率按组累加而形成累计次数分布,可分为如下两种累计次数分成累计次数分布,可分为如下两种累计次数分布:布:向上累计向上累计 向下累计向下累计2 2 2 2 2 2 2 2、频数与频率、频数与频率、频数与频率、频数与频率12:45:2040向上累计向上累计向上累计向上累计 指各组频数或频指各组频数或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组累计。累计数反映各组累计数反映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上限以下的累计频数或频率。频数或频率。如右表:学生考如右表:学生考试成绩分布试成绩分布考分人数(人)比重(%)向上累计人数(人)比重(%)5060607070808090901002711

24、826.67 23.33 36.67 26.67 6.67 292028306.67 30.00 66.67 93.33 100.0 合计30100.0 12:45:2041向下累计向下累计向下累计向下累计 指各组频数或频指各组频数或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组累计。累计数反映各组累计数反映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下限以上的累计频数或频率。频数或频率。如右表:学生考如右表:学生考试成绩分布试成绩分布考分人数(人)比重(%)向下累计人数(人)比重(%)5060607070808090901002711826.67 23.33 36.67 26.67 6.67 3

25、02821102100.0 93.33 70.0033.33 6.67 合计30100.0 12:45:2042(一)(一)钟型分布钟型分布(二)(二)型分布型分布 (三)(三)J J型分布型分布 (四)(四)洛伦兹分布洛伦兹分布 3 3 3 3 3 3 3 3、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12:45:2143 特征:特征:”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中间大”,即靠近中,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分布次数少,形若古钟。的变量分布次数少,形若古钟。根据其偏斜情况分为对称钟型分布、根据其偏斜情况分为对

26、称钟型分布、左偏钟型分布和右偏钟型分布。左偏钟型分布和右偏钟型分布。(一)钟型分布(一)钟型分布(一)钟型分布(一)钟型分布12:45:2144对称钟型分布,也叫正态分布,以中对称钟型分布,也叫正态分布,以中心变量值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心变量值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年龄年龄 人数人数 1717 1818 1919 2020 2121 5 5 1010 1515 1010 5 5 合计合计 4545 人数年龄12:45:2145左偏钟型分布,也叫正偏钟型分布。左偏钟型分布,也叫正偏钟型分布。左偏钟型分布,也叫正偏钟型分布。左偏钟型分布,也叫正偏钟型分布。人数年龄 年龄年龄 人数人数 1515 16

27、16 1717 1818 1919 2020 2121 1 1 3 3 5 5 1010 1515 1010 5 5 合计合计 4949 12:45:2146右偏钟型分布,也叫负偏钟型分布。右偏钟型分布,也叫负偏钟型分布。右偏钟型分布,也叫负偏钟型分布。右偏钟型分布,也叫负偏钟型分布。年龄年龄 人数人数 1717 1818 1919 2020 2121 2222 2323 5 5 1010 1515 1010 5 5 3 3 1 1 合计合计 4949 人数年龄12:45:2147 特征:特征: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次数多,形成近两端

28、的变量值分布次数多,形成“两头大,两头大,中间小中间小”的字型分布。的字型分布。如人口死亡率按年龄分组。如人口死亡率按年龄分组。(二)型分布(二)型分布(二)型分布(二)型分布人数年龄12:45:2148 正正J J型分布:其特征是随型分布:其特征是随着变量值的增大,分布着变量值的增大,分布次数也随之增多,若根次数也随之增多,若根据变量数列绘成线图,据变量数列绘成线图,形若英文字母形若英文字母“J J”。如老年人口按年龄分组如老年人口按年龄分组的死亡人数分布曲线多的死亡人数分布曲线多呈正呈正J J型。型。(三)(三)(三)(三)J J J J J J J J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人数(人)年

29、龄12:45:3449 反反J J型分布:其特征是型分布:其特征是随着变量值的增大,随着变量值的增大,分布次数也随之减分布次数也随之减少,若根据变量数列少,若根据变量数列绘成线图,形若反写绘成线图,形若反写的英文字母的英文字母“J J”,如按年龄分组的人口如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总体的次数分布曲线总体的次数分布曲线多呈反多呈反J J型。型。反反反反J J J J J J J J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型分布人数(人)年龄12:45:3450洛伦兹曲线又称集中曲线,用以检验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可拓展用于研究总体各单位标志分布集中状况或平均性的其他社会经济现象。(四)洛伦兹分布(四)洛伦兹分布(四)洛伦兹

30、分布(四)洛伦兹分布12:45:3451 洛伦兹曲线以累计洛伦兹曲线以累计频率为横轴,以标频率为横轴,以标志值累计比重为纵志值累计比重为纵轴。轴。(四)洛伦兹分布(四)洛伦兹分布(四)洛伦兹分布(四)洛伦兹分布标志值累计比重(%)累 计 频率(%)b b b ba a a a12:45:3452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 一、一、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的作用 二、二、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 三、三、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种类 四、四、宾词指标的设计宾词指标的设计 五、五、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问题12:45:3453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的作用统计

31、表的作用 把统计调查得到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把统计调查得到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顺序填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顺序填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的作用 能使大量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因而能够更能使大量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因而能够更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利用统计表便于比较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便利用统计表便于比较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便于计算;于计算;采用统计表格表述统计资料比用叙述的方法更直采用统计表格表述统计资料比用

32、叙述的方法更直观;观;利用统计表易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利用统计表易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12:45:3454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是由从形式上看,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总标题,横行标横行标题题、纵栏标题纵栏标题和和数字资料数字资料四部分组成四部分组成 从内容上看,统计表是由从内容上看,统计表是由主词主词和和宾词宾词两部两部分构成。分构成。主词主词是统计表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是统计表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宾词宾词是说明主词的统计指标。是说明主词的统计指标。12:45:3555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结构总标题 1998年全国 工业增加值

33、纵栏标题项目产值(亿元)比重(%)横行标题 轻工业重工业590096068449.350.7指标数值合计119693100主词宾词12:45:3556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种类 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情况分:根据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情况分:简单表简单表 主词不经过任何分组的统计表主词不经过任何分组的统计表 简单分组表简单分组表 主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主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 复合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表 12:45:3557简单表简单表简单表简单表国 家位次旅游收入收入(亿美元)

34、占世界比重()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中国奥地利加拿大墨西哥12345678910730.0315.0310.0307.0209.7165.0141.0112.0102.878.516.06.96.86.74.63.63.12.52.31.71999年国际旅游收入居世界前十名的国家 12:45:3558简单分组表简单分组表简单分组表简单分组表厂 别合格品数量(辆)甲 厂乙 厂5 0007 000合 计12 0001998年某公司所属两企业自行车合格品数量表 12:45:3559复合分组表复合分组表复合分组表复合分组表人口数/万人比例/按性别分男64 18950.98女61 72049.02

35、按城乡分市镇38 89230.89乡村87 01769.111999年我国人口数及构成12:45:3560宾词的指标设计宾词的指标设计宾词的指标设计宾词的指标设计 平行配置平行配置 平行配置是对宾词栏中的分组指标按分组标平行配置是对宾词栏中的分组指标按分组标志做平行排列。志做平行排列。层叠配置层叠配置 层叠配置就是将宾词栏中的分组指标按分组层叠配置就是将宾词栏中的分组指标按分组标志进行层叠排列。标志进行层叠排列。12:45:3661平行配置平行配置平行配置平行配置某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某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成成绩绩班级班级性别性别合计合计1 1班班2 2班班男男女女50506060606070

36、7070708080808090909090以上以上2 27 711118 82 24 46 6131310101 14 47 7101011111 12 26 614147 72 26 61313242418183 3合计合计3030343433333131646412:45:36622 2 2 2 2 2 2 2层叠配置层叠配置层叠配置层叠配置某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某专业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成绩成绩班级班级总总计计一班一班二班二班男男女女合计合计男男女女合计合计505060606060707070708080808090909090以上以上2 24 48 83 31 10 03 33 35 5

37、1 12 27 711118 82 22 23 32 28 80 02 23 311112 21 14 46 6131310101 16 61313242418183 3合计合计181812123030151519193434646412:45:3663编制统计表应该注意的问题编制统计表应该注意的问题编制统计表应该注意的问题编制统计表应该注意的问题 1 1、统计表的标题应十分简明地概括所要反、统计表的标题应十分简明地概括所要反映的内容;映的内容;2 2、表中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先、表中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先列各个项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先列各个项目,后列总体;目,后列总体;3 3、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4 4、表中数字上下位置要对齐;、表中数字上下位置要对齐;5 5、统计表的表式,一般采用开口式;、统计表的表式,一般采用开口式;6 6、必要时,统计表必须加以注解,连同数、必要时,统计表必须加以注解,连同数字资料的来源等都写在表的下端。字资料的来源等都写在表的下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