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2).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406537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39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2).pdf(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领域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 领域代码:430109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7 年 10 月 前 言 前 言 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教育协作组领域学位标准研究课题组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归口。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解释。本标准由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自 2007 年 10 月 20 日发布,2007 年 10月 20 日开始实施。目 录 目 录 1.前言.1 2.领域覆盖范围.1 2.1 电子与通信工

2、程领域的定义.1 2.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征.1 3.学科基础.2 3.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2 3.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2 3.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2 4.培养目标.2 5.知识结构.2 5.1 基础知识.2 5.2 专门知识.2 5.3 人文知识.3 5.4 工具性知识.3 6.能力要求.3 6.1 获取知识能力.3 6.2 应用知识能力.3 6.3 工程实践能力.3 6.4 开拓创新能力.4 6.5 组织协调能力.4 7.素质要求.4 8.学位论文.4 8.1 选题要求.4 8.2 形式要求.5 8.3 内容要求.5 8.4 质量

3、要求.5 9.学位授予.6 附录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7 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7 1.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特色.7 1.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领域特色.7 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生源要求.7 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入学要求.7 4.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年限.8 5.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8 5.1 政治理论课程.8 5.2 英语课程.8 5.3 工程应用数学、物理类课程.8 5.4 专业基础课程.8 5.5 专业技术课程.9 5.6 前沿技术讲座.9 5.7 经济与管理基础

4、类课程.9 5.8 核心课程.9 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导师及其职责.9 7.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10 7.1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10 7.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11 7.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11 7.4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要求如下:.11 7.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12 7.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12 7.7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标准.12 8.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申请、授予与管理.13 8.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申请.13 8.2 电

5、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条件.14 8.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14 8.4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管理.14 附录二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评估.15 1.评估所需的材料.15 2.评估方案.15 3.培养质量评估的组织与实施.15 3.1 评估专家的组成.15 3.2 评估程序.16 3.3 培养质量自评估.16 3.4 培养质量抽查评估.16 附录三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沿革与发展方向.20 1.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沿革.20 2.电子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22 2.1 电子元件技术的发展趋势.22 2.2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

6、.23 2.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试行)1.前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为明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促进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列,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具有共性的专业学位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是本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各培养单位应参照本标准,并根据各自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出更为详尽、更具特色的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2.领域覆盖范围 2.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定义

7、 2.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定义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2.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征 2.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征(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学科特征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两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特征 电子技术利用微波、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纳电子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

8、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计算机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特征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覆盖面为:通信与网络,雷达与导航,广播电视,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固体电子器件,电真空器件,微波器件,电子材料与微纳米材料等行业。13.学科基础 3.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 3.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理学学科基础是数学、物理学和化学。3.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 3.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学学科基础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9、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3.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 3.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人文学科基础是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培养目标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所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应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

10、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5.知识结构 5.1 基础知识 5.1 基础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不仅要求掌握工科大学毕业生所必须掌握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还要根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点及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有选择性地学习高等代数、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计算方法、应用泛函分析、数值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等高等工程数学,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

11、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与工程的分析和处理。5.2 专门知识 5.2 专门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某个学科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2获取本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核心课程有: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 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液晶物理、液晶化学与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随着领域外延的进一步扩大,学科与领域间

12、的交叉进一步加深,工程硕士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获取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容易形成交叉的学科知识。5.3 人文知识 5.3 人文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工程硕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5.4 工具性知识 5.4 工具性知识(1)外语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2)计算机知识 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及编程方法,同时

13、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文献检索工具浏览与查询技术文献和资料。6.能力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要求具有以下 5 个方面的能力:6.1 获取知识能力 6.1 获取知识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从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的能力。6.2 应用知识能力 6.2 应用知识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6.3 工程实践能力 6.3 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 3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

14、问题。6.4 开拓创新能力 6.4 开拓创新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在工程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6.5 组织协调能力 6.5 组织协调能力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科技项目开发,解决科技开发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7.素质要求 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单

15、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8.学位论文 8.1 选题要求 8.1 选题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2)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16、;(5)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工程设计与实施;4(7)技术标准制定。8.2 形式要求 8.2 形式要求 根据 8.1 节的选题要求,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规划、工程管理等。8.3 内容要求 8.3 内容要求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1)题目、作者、导师;(2)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3)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4)选题的依据与意义;(5)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6)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研究成果等;(7)结论;(8)参考文献;(9)致谢;(10)英文

17、缩略语表;(11)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8.4 质量要求 8.4 质量要求(1)论文选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2)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年的论文实际工作时间;(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4)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5(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

18、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9.学位授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颁发。附录一,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 附录二,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 附录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沿革与发展方向 6附录一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点 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

19、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特色 1.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特色 1.1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特色(1)工程硕士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企业。(2)工程硕士培养应用型、开发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这与工学硕士不同。工学硕士培养科学型、研究型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有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都有区别。(3)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进校不离岗,主要用业余时间或适当集中的工作时间学习课程。(4)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求满足生源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针对性。(5)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以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课题为主,强调应用性、开发性、

20、创新性,强调论文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1.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领域特色 1.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领域特色(1)本领域工程硕士生源相对比较充足,且基础普遍较好。(2)本领域工程硕士的所在单位不论在其规模和单位性质上都呈多样性。(3)本领域是一个高科技领域,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的特征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设置也能体现与时俱进。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生源要求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生源应该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工作的教育部门、行政机关和军队单位的生源也可报考。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要求与电子与通信领域紧密相关。如

21、果本科专业与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跨度较大但报考时已经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作者也可以报考。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收对象为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业绩突出、未获得学士学位但具有本科毕业文凭的也可以被录取,但这部分人员占全部录取人员的比例不能高于 10。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入学要求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为国家联考的 GCT 和由培养单位自行组织的专业综合考试。7GCT 考试的成绩可在各培养学校通用两次,每年只能用于一个学校,2 年内(含 2 年)有效。专业综合考试的形式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面试由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重点测试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GCT

22、 考试的录取分数线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决定,专业综合考试不及格者不能被录取。4.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年限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 2 年半,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1年。允许并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或延续)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工作,优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但总年限不得低于 2 年,其中学位论文阶段(从完成开题报告开始)不得少于 10 个月。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6 年。5.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本领域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包括:政治理论课程、英语课程、工程应用数学及物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23、、专业技术课程、前沿技术讲座、经济与管理类基础课程等,总学分不能低于 32。5.1 政治理论课程 5.1 政治理论课程 政治理论课程包含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学分数为 2-3。5.2 英语课程 5.2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包含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英语 3 学分,学时数不超过 108;专业英语 1学分,学时数为 16-20。5.3 工程应用数学、物理类课程 5.3 工程应用数学、物理类课程 工程应用数学课程包括高等代数、矩阵理论、随机过程与排队论、计算方法、数值分析、应用泛函分析、优化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工程应用数学课程的学分不低于 3 学分。物理类课程可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内容和学分。5

24、.4 专业基础课程 5.4 专业基础课程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通信系统与理论、通信网络理论基础、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信息战导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天线理论、电磁兼容理论及应用、微波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最优化设计方法、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8专业基础课程学分要求不低于 8 个学分,课程门数不少于 3 门。各培养单位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对以上所列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补充或调整。5.5 专业技术课程 5.5 专业技术课程 专业技术课程可由各培

25、养单位根据各自的培养方向和行业实际需要设置,学分要求不低于 12 个学分,课程门数不少于 5 门。5.6 前沿技术讲座 5.6 前沿技术讲座(1)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开展前沿技术讲座。各培养单位要指定专门的教师负责前沿技术讲座的安排。(2)每届工程硕士研究生参与前沿技术讲座的次数不应少于 5 次,学分数为 2 个学分。(3)讲座的形式以本领域的专家演讲为主,研究生可以参加讨论。(4)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本领域各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与本领域紧密相关的国家科技政策、最新的研究成果、系统、产品及市场动态等。(5)考核形式为提交一份结合前沿技术讲座内容的读书报告,报告内容应有一定的

26、深度。报告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批阅并客观地给出成绩。5.7 经济与管理基础类课程 5.7 经济与管理基础类课程 经济与管理学基础课程包含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课程,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学员的要求决定是否开设该类课程。5.8 核心课程 5.8 核心课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包括:应用信息论基础、统计信号处理、数字通信、通信网理论基础、数字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电路的优化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VLSI 系统设计基础、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液晶物理、液晶化学与

27、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等。除了以上安排的课程内容以外,还可以由培养单位与合作企业选定或增设其他课程内容。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导师及其职责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两位导师都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已经获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学校,即学校导师,也称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原则上要求来自研究生所在的单位,称为企业导师或第二导师。9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要求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已经确认。学校导师(第一导师)负有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的主要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1)关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2)指导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3)与企业导师共同商议、指导研究生选择工程硕士学

28、位论文的研究课题;(4)指导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与考核,负责组织实施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5)指导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组织实施学位论文答辩,防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发生抄袭他人材料、剽窃他人成果和虚假实验数据等不良现象,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6.16.1 企业导师(第二导师)配合学校导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其主要职责有:企业导师(第二导师)配合学校导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其主要职责有:(1)关心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帮助研究生落实完成学位论文所需要的时间;(2)推荐或提供单位可供选择的工程研究(或设计)课题;(3)指导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4

29、)协助学校导师指导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把握学位论文中实验数据的真实性;(5)防止学位论文中泄露涉及企业技术机密的资料和数据,以免对企业造成利益损害。防范和杜绝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发生抄袭他人材料、剽窃他人成果和虚假实验数据等不良现象,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7.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工作 7.1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7.1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1)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按本领域的学位标准要求进行选题并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2)进行开题报告前,工程硕士研究生要通过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阅读的文献总数不应少于 15 篇,其中外文资料不能少

30、于 3 篇。在此基础上写出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综述的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3)各培养单位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要有统一的要求,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进度安排及学分完成情况等。当研究的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时,需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本人在其中承担的内容和估计工作量。10(4)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应少于 5000 字,并按规范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5)开题报告中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6)开题报告要求有 3-5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组,组长不能由该研究生的导师担任

31、。7.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 7.2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以后进行。(2)培养学校要组织 3-5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老师参加中期检查。被检查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检查小组组长。检查过程包括:听取工程硕士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结束日期的计划等。(3)中期检查小组要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中期报告写出评语,并给出具体的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包括通过和不通过两种。(4)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

32、要求。7.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 7.3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1)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包含学位标准规定的:题目、作者与导师,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主体部分,结论,参考文献,致谢,英文缩略语表,必要的附录等。(2)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3)主体部分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反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工作量饱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7.4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

33、的论文要求如下:7.4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要求如下:(1)工程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要求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2)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11(3)工程规划类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数据样本可靠,论证充分严密,总体规划正确,具有前瞻性,体现科学发展思想。(4)工程管理类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

34、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充分可靠,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7.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 7.5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1)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在申请答辩前必须经过预审。(2)参加预审的人员应该是本领域的专家,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人数不少于 2 人。(3)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的形式可以是明审,也可以是盲审。明审专家要求有 1 位是校外的,盲审专家应该都是校外的。(4)只有通过预审的论文才能提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5)未通过预审的论文,应根据专家在预审评语上指出的问题,在导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由论文作者本人进行修改,在 3

35、 个月内递交论文的复审稿进行复审。如果发现存在较大差距,则必须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重新撰写论文,并再次进行复审。(6)复审后仍未通过的论文,其作者在半年内不得向学位授予单位递交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7.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 7.6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1)学位论文通过预审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必须经学科负责人或院(系)的学位委员会主席批准。(3)申请答辩的研究生已完成至少 1 篇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规范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告,并将其提交答辩委员会。(4)提交答辩的学位论文以及所附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报

36、告必须经 2 名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并同意论文作者进行学位论文答辩。(5)答辩委员会由 3-5 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如果答辩委员会成员不足 5人,则参加答辩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成员超过 5人(含 5 人),则参加答辩研究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7.7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标准 7.7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标准 参照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的通知”(指导委2005第 2 号),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分分成工程设计类与研究论文类。评分细则如下:1

37、2(1)工程设计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分表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选题 10%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 10%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设计内容与方法 20%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结构正确,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附表完整。知识水平 20%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成果评价 10%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写作 10%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2)研究论文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38、评分表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选题 10%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 10%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技术的先进性 15%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理论水平 15%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成果效益 15%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创新性或独立见解 5%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论文写作 10%论文的系统性、逻辑性、图文规范性和写作水平。8.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39、工程硕士的学位申请、授予与管理 8.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申请 8.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申请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后,可向培养学校提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申请。138.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条件 8.2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条件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应满足以下条件:(1)完成工程硕士的学分要求;(2)完成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各个环节要求;(3)通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4)通过各级学位委员会的审查。8.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

40、 8.3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 满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条件的研究生可由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的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学校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发放学位证书。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8.4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管理 8.4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管理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位管理人员对每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各个环节的文档要保存完好,不得缺损。14 附录二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评估(实行稿)附录二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评估(实行稿)为了不断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电子与通信

41、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指导组要求各培养单位每隔 5 年进行一次本单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总结与评估。评估工作以自评为主,领域指导组将在各单位实施客观自评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抽评,被抽到的培养学校应做好相应的准备,积极支持由本领域指导组安排的评估。1.评估所需的材料 (1)学校制定的工程硕士教育的管理文件(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的教学大纲(4)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近 2 年工程硕士考生报名登记表(5)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近 2 年工程硕士入学综合考试试卷(6)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近 2 年每学期的各教学点课程表(7)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近

42、2 年各门课的试卷和答卷(8)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表(9)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预审及正式答辩纪录(10)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11)本单位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总结 2.评估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估方案由 4 个部分组成。包括:招生(20分)、课程教育(30 分)、学位论文(30 分)和管理(20 分)等,办学特色与效果(10 分)作为附加部分内容。评估方案见附件 2-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方案”(实行稿)。3.培养质量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3.1 评估专家的组成 3.1 评估专家的组成

43、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估专家应由研究生管理部门、培养院系的负责人及具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导师组成,人数为 5-7 人。培养单位组织的自评估专家可以全部来自本校,也可以聘请兄弟院校或当地企业的专家。抽评专家由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指导组安排。15 3.2 评估程序 3.2 评估程序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评估一般进行以下程序:(1)听取被评估单位的培养工作总结,评估专家与培养单位人员交流提问;(2)评估专家参观校外培养点,分别召开研究生选送单位领导与研究生座谈会以及任课教师座谈会,了解他们对培养质量的评价,并听取有关建议与意见;(3)评估专家看材料;(4)评估专家进行讨论,汇总有关意见和建议

44、并根据评估方案进行评分,形成评估结论并向被评估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报告。3.3 培养质量自评估 3.3 培养质量自评估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自评估工作应在本领域规定的时间内,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安排。各培养单位应该把开展自评作为一次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契机,整理完善管理文件及相关资料,参照评估方案写出总结报告。评估专家应按照评估程序的安排实施评估,对照评估方案给出评估成绩,并形成评估结论。自评结束以后,培养单位一方面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另一方面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总结报告、评估结论(含各块打分)递交本领域教育指导组组长。3.4 培养质量抽查评估 3.4 培养质量抽查评估 电子与

45、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抽查评估工作在完成本轮自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各单位自评结束以后,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小组适时召开会议,认真检查自评情况,并根据自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抽选复评。参加复评的专家由指导组安排,原则上由本领域教育指导小组中的部分成员组成。复评结束以后,指导组应将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本轮培养质量评估情况写成书面总结报告分发到各培养单位,同时呈报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员委员会秘书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指导组 2005 年 11 月 16 附件 2-1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方案(实行稿)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内容 最高得分 实际得分报

46、考条件(5 分)考生全部符合基本报考条件。考生中每出现一个不符合基本报考条件者扣 1 分,最多扣到 20分为止。5 录取的考生来自企业或研究院所,且相对集中。4 考生来源(4 分)录取的考生分散,不便于组织教学且无有效措施。0 考试科目体现专业特色,命题、评卷与管理规范,考试成绩分布合理。4 专业基础与综合考试(4 分)考试科目不体现专业特色,命题、评卷与管理不规范。0 联考课程成绩在平均分以上,且未录取超低分考生。7 联考课程成绩在平均分以下,且成绩排位不属于后 20%,录取超低分考生人数低于录取总数的3%。4 联考课程成绩在平均分以下,且成绩排位不属于后 10%,录取超低分考生人数低于录取

47、总数的5%。1 招生(20 分)全国联考课程成绩(7 分)全国联考课程成绩平均分过低或录取超低分考生人数超过录取总数的 5%。0 培养方案、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文件齐全规范 4 教学文件(4 分)教学文件不齐全、不规范。0 课程设置合理科学,体现研究生水平、专业特色和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6 课程教学(30 分)课程设置(6 分)课程设置不合理科学,不能体现研究生水平、专业特色和工程性、实践性、应用性。0 17 具有适合于工程硕士生教学的教材、课件、实验环节等。4 课程建设(4 分)不具有适合于工程硕士生教学的教材、课件、实验环节等。0 授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多数具有高级职称;聘有企业的高

48、水平教师开设课程、讲座或报告。6 授课教师(6 分)授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一般,高级职称少;基本没有聘请企业高水平教师。2 教学条件好,有适合于工程硕士特点的授课方式,开设有高水平学术讲座,在校学习累计半年以上,执行工程硕士教学计划,考核严格。6 教学组织与实施(6 分)未能执行工程硕士教学计划,考核不严格。0 专家评判、学生反映、企业评价好。4 教学效果(4 分)专家评判、学生反映、企业评价一般。2 80%以上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5 65%以上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较明确,应用性较强。4 50%以上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较明确,应用性较强。3 3

49、5%以上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和应用性一般。2 选 题(5 分)80%以上论文选题不是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和应用性不明确。0 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且导师认真负责,研究经费充足,工作条件好,时间可以保证。5 指导与研究条件(5 分)未实行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指导力量弱,研究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时间难以保证。0 学位论文(30 分)工作环节 开题报告认真,中期检查落实,答辩程序规范,有企业专家参加,把关严格。5 18(5 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不完备,把关不严格。0 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技术含量高,有很好的社会评价(已在公开刊物发表、

50、获奖、获得专利、通过鉴定,应用于工程实际等)。15 质 量(15 分)学位论文达不到工程硕士的基本要求。0 管理机构健全,责任落实。5 管理机构(5 分)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落实。0 规章制度健全,文件齐全,执行好。5 规章制度(5 分)规章制度不健全,文件不齐全,执行不好。0 招生、教学、学位档案齐全,管理规范。10 档案管理(10 分)招生、教学、学位档案不齐全,管理不规范。0 管理(20 分)附加分(由评估专家从严掌握)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估内容 最高得分 实际得分明显 5 办学特色(5 分)不明显 0 毕业生成就突出,社会评价好。5 办学特色与效果(10 分)毕业生成就与社会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