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ⅳ人教新资料辛弃疾词两首资料.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402074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PTX 页数:103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ⅳ人教新资料辛弃疾词两首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语文ⅳ人教新资料辛弃疾词两首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ⅳ人教新资料辛弃疾词两首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ⅳ人教新资料辛弃疾词两首资料.pptx(10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识与知识与能力能力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理解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理解典故的含义;了解辛疾豪放词的典故的含义;了解辛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学习鉴赏词的方法技创作风格;学习鉴赏词的方法技巧。巧。过程与过程与方法方法学习作者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学习作者用典、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艺术;诵读这两首词,方法和表达艺术;诵读这两首词,了解背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背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分析作品。情感态情感态度价值度价值观观领悟作者悲愤而又无奈的苦闷感领悟作者悲愤而又无奈的苦闷感情和深沉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情和深沉真挚的爱国热情;体会词人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的战词人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

2、的战斗之志;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斗之志;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人格,陶冶爱国情操。人格,陶冶爱国情操。第1页/共103页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第2页/共103页第3页/共103页第4页/共103页第5页/共103页第6页/共103页【自主校对】一、yncnznjkuiwnxiczhn二、1.看,望/回头/探望,拜访/顾惜2.尚且/还,仍然3.表示动作的

3、趋势/离开/过去的/距离三、1.名词作动词看,望2.名词作动词吃饭3.名词作状语向北 第7页/共103页一、作者档案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第8页/共103页第9页/共103页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

4、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第10页/共103页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与苏轼并称“苏辛”。词风以豪放沉郁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稼轩词及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第11页/共103页二、背景回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此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作者34岁时。当时他胸怀报国壮志,从北方率众南来已有12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朝廷从来没有给他北上抗金的机会,所以他经常感到非常郁闷。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第12页/共103页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作者既

5、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我待,就这样白白地老去。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第13页/共103页一、整体悟读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篇登临周览之作,词人是如何抒发郁结心头的忧愤情怀的?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第14页/共103页下片则是直接言志,引用三个典故,表明“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会贪图安逸。“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

6、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第15页/共103页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参考答案:词的上片怀念了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表现了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同时借赞扬孙权、刘裕来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了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第16页/共103页词的下片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之情。这首词借古讽今,用历史故事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谴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

7、“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则是自己内心爱国热忱的独白。第17页/共103页二、局部涵泳1探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寓情于景的特色。参考答案:这突出地表现在作品的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连用两个“秋”字,隐含了作者心中的愁苦之情。那烟波浩渺、水天一望无际的画面更增加了愁的力度,把此地之“景”和登临者的“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第18页/共103页下面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如此,这些景物将作者的愁具体化了。远处美丽的山峦已沦陷敌手,景色之美词人已无心欣赏,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有愁和恨。因而在作者眼里,是“献

8、愁供恨”。第19页/共103页恰在此时,夕阳西照,一抹残晖似乎预示着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王朝的命运;离群孤雁凄厉的叫声让词人想起自己无家可归的游子处境。“落日”“孤雁”“游子”的情调和谐,一股悲凉凄切的氛围迎面而来,已分不清什么是景,什么是情,真正达到了情与景的有机统一。第20页/共103页2辛词长于用典。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参考答案:辛弃疾在这两首词中,写到的历史人物有:张翰、许汜、刘备、孙权、刘裕、南朝宋文帝、拓跋焘、廉颇。第21页/共103页历史事件有:张翰弃官归乡,刘备鄙视许汜,孙权始置京口,刘裕起兵北伐,霍去病出击匈奴,宋文

9、帝北伐失败,拓跋焘建立行宫,赵王使者探望廉颇。作者通过这众多的历史人物故事,分别表达了对英雄功业的仰慕,对追求享受、草率从事的行为的批判,抒发了自己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路的悲哀与愤慨。第22页/共103页3语句赏析(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赏析:这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第23页/共103页“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的同时也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

10、。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第24页/共103页(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赏析:前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第25页/共103页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复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做是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

11、的成了游子了。第26页/共103页后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地,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第27页/共103页第二个动作是“栏杆拍遍”,是写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呈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除了典型的动作描写外,还由于采用

12、了运密入疏的手法,把强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笔墨之中,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人是他的知音。第28页/共103页(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此三句借用廉颇思见用于赵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已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而前面冠以“凭谁问”三字,抒发了词人想到赵国有用廉颇之志,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更无探问之人,只得坐视髀肉复生,空有报国之志的悲愤。我们在理解此句时,应注意“凭谁问”所包含的既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身老头白,多年饱受压抑的愤懑的复杂情感。第29页/共103页三、开放

13、探究有人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思路提示: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是一位爱国者,但是,报国无门;他是一位大英雄,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第30页/共103页他的悲愤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悲愤,前有精忠报国之岳飞被“莫须有”罪名害死,徒留“靖康耻,犹未雪”的千古遗恨,后有爱国词人陆游临终还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言,可叹我们这位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写作本词两年后,临终前连呼两声“杀贼”才含愤死去!用此典故正是: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14、,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第31页/共103页一、文脉梳理第32页/共103页第33页/共103页二、意旨探微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上阕写景抒情,词人通过写清秋、远山、夕阳、孤雁等,表达自己飘零江南的愁恨、抑郁和孤独之情。下阕直接言志,表达自己对国势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第34页/共103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通过写登北固亭,追忆古人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今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归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希望为国尽力的爱国

15、热情。第35页/共103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秋水长天、远山落日、断鸿声等景物描写,气氛悲壮苍凉,情景交融。2妙用典故,含义深远下片用三个典故,借典言志,含而不露。因此,全篇读来感觉抒情形象丰满,蕴涵深厚。3语言出彩,精练细腻语言精练、形象,笔触细腻,凸显出豪放的风格特点。第36页/共103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情理入诗,变化升腾作者构建的意象,有借古讽今的,规劝的,也有总结历史经验的,预示未来的,而这些都串联在创作主体思绪和感情的变化、升腾之上。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通过诗词形象表露出来。事件的述说浸透了情,理又隐在事中,体现了词的本质。第37页/共103页2用典寓

16、意,寄意深远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前人说过:“材富则约以用之。”用典是压缩材料的好办法。如写仓促用兵导致失败的历史教训,仅用了“元嘉草草”三句十四个字。第38页/共103页3借古讽今,环环相扣本词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即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作者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那是他自己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第39页/共103页4多用对比,委婉深沉多用对比,而又各不相同,使词丰意曲,感情更加委

17、婉深沉。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相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第40页/共103页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慨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通过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第41页/共103页第42页/共103页解析:B项中“戈”应读;C项中“羹

18、”应读n;D项中“尽”应读jn。答案:A第43页/共103页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季B休说胪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解析:A项“季”应为“际”;B项“胪鱼”应为“鲈鱼”;D项“仓惶”应为“仓皇”。答案:C第44页/共103页解析:D项“赢得”古义,落得;今义,博得,获得。答案:D第45页/共103页4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

19、仲谋处。第46页/共103页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答案:C第47页/共103页5下列词句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第48页/共103页解析:B项是比喻;A项用“烽火”代指“战争”;C项用“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用“红巾翠袖”代指“女子”。答案:B第49页/共103页6在下面的横线

20、上填上恰当的词句。(1)元嘉草草,_,_。(2)四十三年,_,_。(3)凭谁问,_,_?(4)遥岑远目,_,_。(5)可惜流年,_,_!答案:(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2)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献愁供恨玉簪螺髻(5)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第50页/共103页一、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79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第5

21、1页/共103页7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般比较忌讳重字,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连用两个“秋”,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第52页/共103页解析: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江景。“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分别从仰视和平视两个视角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多雨的江南,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时才可能极目远望。第53页/共103页答案:作者选取了两种视角来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作者采用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接、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

22、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及一片秋色。第二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第54页/共103页8上片“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比喻_;“断鸿”比喻_;“游子”是指_。第55页/共103页解析: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同时也是寓情。结合时代背景和词人的境遇理解其中所寓之情。答案:南宋国势衰退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词人自己第56页/共103页9本词在艺术上用了哪两种写作手法?_第57页/共103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词作为辛词名作之一,有其强烈的感染力,主要得益于本词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表达出来。上片主要采用移情于物手法,借山写愁;下片

23、主要采用典故,贴切达意。第58页/共103页答案:主要运用了用典和移情于物的写法。使用典故、贴切达意。本词中既有季鹰为吃鲈鱼而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所羞、桓温感叹“树犹如此”的明用,也有“栏杆拍遍”的暗用,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仅使词意婉转,而且还紧扣主题,加深了词的内涵。第59页/共103页移情于物。“遥岑远目”三句,用比喻手法,一面写远山的美丽远山愈美,愈能使作者的愁和恨加重;另一方面又采取移情于物的写法,写远山“献愁供恨”,这实际上是作者由江北沦陷地区的山,想到了沦陷地区的百姓而痛苦发愁。山本来是无情之物,但是连山都懂得“献愁供恨”,人的愁和恨就可想而知了。第60页/共103页二、阅读

2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012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61页/共103页10这首词的主旨表现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根据上、下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的具体含意。_第62页/共103页解析:词人在词尾选用廉颇一典有其深刻用意,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

25、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第63页/共103页答案:该句是以廉颇自况。词人景仰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胸怀恢复大志;要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北伐,草草出兵只能招致失败;回顾南下后四十三年,屡遭废黜,最后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此题具有半开放性,答出以廉颇自况,概括上述三方面内容,且言之成理即可)第64页/共103页11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_第65页/共103页解析:作为怀古词,其对比手法多是所怀之古与所讽之今之间的对比。答案:(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

26、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今日应有的做法。第66页/共103页(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4)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第67页/共103页1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分析这两首词的异同。_第68页/共103页解析:主要从结构、意境、主旨、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两首词的异同。答案:(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喻今”,意境上均雄浑壮阔,主旨上均借古讽今。(2)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

27、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第69页/共103页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笔意纵横,议论上能从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典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第70页/共103页13在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与原句句式整齐,文意贯通。看到强敌入侵,辛弃疾叹古悲今,写成稼轩词;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_;_。第71页/共103页解

28、析:这是一道整句仿写题,要求分析出仿句的结构,上下句的关系;又是一个语段,需要整段的表意和谐一致,也就是文题要求的文意贯通。答案:(示例)依据历史记载,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面对无垠的大漠,王维有感而发,诵出“长河落日圆”第72页/共103页14仿照示例,运用古诗文名句,再写一句话。示例:结识古仁人,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仿写:结识古仁人,_。第73页/共103页解析:这是一道看似简洁但内容丰富的试题。它要求积累一定的古诗文名句,并明白其内涵。答题时,名人与名句对应,名句与内涵对应。答案:(示例)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

29、负第74页/共103页 豪放派和婉约派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宋词现存二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第75页/共103页宋词佳作如林,艺术特点多姿多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婉约词多表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格调委婉含蓄,和谐优美,富于阴柔之美。柳永、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这种特点比较显著。豪放词题材比较广泛,多抒怀言志,表现社会现实,关心国计民生,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苏轼、辛弃疾等人这类作品较多。第76页/共103页 辛弃疾词作分类辛弃疾的词大体上可分为抗战词、农村词、闲适词和爱情词等几类,如:抗战词。

30、表现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例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第77页/共103页农村词。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前人对辛弃疾词的评论(1)毛晋稼轩词跋:“词家争斗秾纤,而稼轩率多抚时感事之作,磊落英多,绝不做妮子态。宋人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善评也。”第78页/共103页(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弃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3)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云:“弃疾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31、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翠刻红之处,屹然另立一宗,迄今不废。”(4)词林纪事引楼敬思云:“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迹,笔力甚峭。”第79页/共10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涉及的几个历史故事(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元嘉草草,指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450),草率出师伐北魏,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封狼居胥,指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第80页/共103页(2)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北伐的结果是只落得个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作者借此事咏叹当时南宋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

32、伐,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兵败事。第81页/共103页打开宋词,那个孤独的身影寂寥地向你走来。满城流光溢彩,满眼火树银花,脂香流动,歌舞升平,激情迸发的元宵良夜承载了太多的欢乐与张扬。然而欢乐是别人的,他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失落,或是一份独处的宁静。此刻,他平静得就像一湾停泊的湖水,坦然,还有沉默。第82页/共103页他没有心情去放纵自己,仿佛每一个喧闹的音响都敲打在自己易碎的心扉上,或许他累了,只有如雨的繁星注视着他,他选择了悄悄隐去。那是一个灯火冷落的地方,多愁的词人对着清风明月,郁郁抒怀,飘浮的裙裾凝固在月夜长空中。落寞的心,惟灯火阑珊处,才能释放和注解。第83页/共103页他是武夫出身,

33、他本想“了却君王天下事”来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本想马革裹尸、血洒疆场,戎马一生,建功立业的;他本想“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去杀敌报国的;他本想他也有号令数万士兵的威严,他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第84页/共103页可是他南渡归附朝廷之后,所有的“本想”都成了幻影,所有的本领都成了摆设。他远离了舞刀弄剑的沙场,只能用带着老茧的手抓起一只羊毫软笔去写他血泪相交的诗词。第85页/共103页多少次,他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他的耳畔回响起清角吹寒;多少次,他的梦里是铁马冰河;多少次,他的眼前是大漠孤烟可是他不敢回首,回首之后那情那景只能在灯火阑珊处,只会令他望尽天涯路。第86

34、页/共103页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包含着他多少无奈与悲凉,包含着他多少壮志难酬与英雄气短的苦闷。【素材点拨】这则素材可用于“壮志难酬”“建功立业”“为了国家利益”等话题的写作中。第87页/共103页学习本文贴切用典的写作方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长于用典。用典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段,这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从内容方面来看,诗词只有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才能起到艺术的感染作用,为读者所喜爱。第88页/共103页典故常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所反映的丰富内容往往同作家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一致,使作品能够向读者展现广阔、深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

35、象,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回味余地。选择典型材料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而从正反两个方面选材则更能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们考场作文中应该做到的。第89页/共103页把栏杆拍遍(节选)梁衡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第90页/共103页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36、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第91页/共103页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第92页/共103页“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第93页/共103页辛词

37、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第94页/共103页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第95页/共103页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

38、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第96页/共103页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第97页/共103页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

39、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第98页/共103页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第99页/共103页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

40、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累。第100页/共103页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第101页/共103页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成名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第102页/共10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03页/共10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