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说课.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99831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21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散系说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质的分散系说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散系说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散系说课.ppt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一、说教材一、说教材v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v三、说教法三、说教法v四、说学法四、说学法v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第1页/共16页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一单元,教材首先介绍了分散系的概念,并回顾了溶液和浊液的有关内容,提出胶体这一新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最后简单回顾了有关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内容,介绍了电离方程式。本节课编排在化学1的第一个专题中,主要在复习回顾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介绍胶体等新的知识,而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基本知识之一,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因此本节课在帮助学生梳理有关物质的分散系知识

2、体系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内容起到了铺砖引路的作用。第2页/共16页二、说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本节课的目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本节课的目标从三个方面阐述标从三个方面阐述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散系的含义,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3)能用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的原因。第3页/共16页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讨论,形成探究、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2)

3、提高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胶体的应用学习,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体验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化学学习的热情。(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第4页/共16页三、说教法三、说教法 在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科学方法的培养,并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依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创设情景预设、实验探究等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学习、发现事物,做到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研究的一般方法。第5

4、页/共16页四、说学法四、说学法 学习者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了溶液、浊液的有关内容,掌握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而在本单元之前的学习中也有了物质分类的概念,这些都为本节课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复习巩固、深化了解,并建立起知识体系的框架。而胶体的应用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这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胶体这一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毕竟陌生,加之学习者为高一新生,他们虽然思维活跃但不够严谨,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这也为本课教学的展开带来一定困难。第6页/共16页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1、实验引课,温故知新、实验引课,温故知新 请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将食盐、泥沙、植物油溶

5、于水中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混合物的共性和特性。由此提出物质“分散系”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可以用滤纸过滤除去泥沙?启发学生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微观角度分析,由此过渡到胶体的学习。第7页/共16页 2、探求新知探求新知 【情境一情境一】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的丁达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本质是什么?接着演示用激现象的共同点和本质是什么?接着演示用激光笔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光笔照射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的实验,并引导

6、学生观察两只烧两只小烧杯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两只烧杯现象的不同之处,引出丁达尔效应的概念。杯现象的不同之处,引出丁达尔效应的概念。并进一步给出果冻、氯化钠溶液等不同混合并进一步给出果冻、氯化钠溶液等不同混合物,请同学们用该法来区别溶液和胶体。物,请同学们用该法来区别溶液和胶体。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第一项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第一项性质的探究实验,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在动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手操作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

7、位。体地位。第8页/共16页【情景二】请同学们回忆豆浆在加了酱油前后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豆浆会结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的第二项性质的探究实验。两只分别加入了浑浊水的烧杯中,其中一只加入适量氢氧化铁胶体,搅拌后静置片刻,同学们在比较两只烧杯的浑浊度时会发现加入胶体的烧杯中液体变得澄清了,设计意图:由此得到了胶体的另一项特性凝聚能力。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再回顾到预设情境中豆浆结块的现象,学生能自行思考并分析原因。这样不仅使探究实验与情境设计相呼应,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也同时达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第9页/共16页【情景三】请同学们例举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景四】除了胶体,溶液与我们

8、的关系更为密切,由此过渡到溶液的学习。在这部分学习中,我会先展示一段视频:魔术师把手插入通电的“水”中却安然无恙,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信息提示,学生能回忆初中已有的有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导电能力的不同的知识,对此作出解释,并通过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加深对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的理解,再次强化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复习巩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熟知的,因此以复习巩固为目的,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第10页/共16页v【情景五】v 既然胶体无处不在,而且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区分胶体呢?学生回答,通过观察澄清,浑浊?这时对比溶液与胶体都是澄清的,透明的

9、。那么我们区分的时候可以联系胶体的本质,与溶液的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利用光学现象:“丁达尔效应”来解释。v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区别胶体的情景,来引出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相当重要的知识点。丁达尔效应。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一个质量的提高。第11页/共16页【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Fe(OH)3胶体和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的性质是()A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 B都有丁达尔现象都有丁达尔现象 C加入氢氧化钠溶先产生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先产生沉淀 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AD第12页/共16页2氯化铁溶

10、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之间 B 都能透过半透膜都能透过半透膜C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都是透明的澄清液体 D 都呈红褐色都呈红褐色3.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下列分散系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B 雾雾C将饱和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溶液滴入沸水里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DC第13页/共16页书本作业:书本作业:P16 1P16 1、6 6、7 7 作业本:作业本:P6 1-13P6 1-13第14页/共16页化合物化合物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态下能否导电分散系分散系(混合物混合物)溶液溶液胶体胶体浊液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分散质微粒直径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吸附性吸附性(能否电离能否电离)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第15页/共16页感谢观看!感谢观看!第16页/共1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