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荀子劝学.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7394093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荀子劝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荀子劝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荀子劝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荀子劝学.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荀子劝学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下是WTT整理的荀子劝学同步阅读训练及答案,。一、根底积累1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君子非生异也B木直中绳, 以为轮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答案:C 解析:A项,“生”通“性”;B项,“ ”通“煣”;D项,“有”通“又”。2以下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为动词活用作名词;D

2、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吾尝终日而思矣答案:C 解析:“黄泉”古义为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与一样,与一样。B与不同,与一样。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一样,与不同。答案:C 解析: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并列关系。介词,从;介词,比。5以下各句在句式方面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B冰,水为之。(判断句)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宾语前置)D骐骥一跃,不能十

3、步。(省略句)答案:C 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三段节选自荀子劝学的文字,按要求完成69题。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那么。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那么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端而言,蝡而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微动。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6给甲文中画线局部的句子加上标点。小 人 之 学 也 入 乎 耳 出 乎 口 口 耳 之 间 那么 四 寸 耳 曷 足 以 美 七 尺 之 躯 哉?7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形乎动静 形:形状,形体。B其渐之滫 渐:浸泡。C游必就士 就:接近。D长而异俗 长:长大成人。8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根本观点。(1)甲文:_(2)乙文:_(3)丙文:_9翻译下面句子。(1)故君子居

5、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6.参考答案: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那么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解析:理解了文意,加标点并不难,而理解文意的前提是正确断句。所以,这道题既是考察标点,更是考察对文意的理解。7A 解析:“形”应为动词“表现”。8参考答案:(1)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夸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2)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3)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解析:这里的几段文字与课文局部保持着根本一样的行文风格,即通过大量比喻和详细事例来论证观点。概括这几段文字的观点,务必

6、要联络对课文局部的理解。9(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需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2)出生时的哭声一样,长大之后的风俗却各不一样,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参考译文:甲君子做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里,融会贯穿到整个身心,表如今一举一动上,即使是极细小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典范。小人做学问,把学到的听入耳中,从嘴里说出来。嘴巴与耳朵间的间隔 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美德得到修养而完美?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夸耀。君子做学问,为的是使自身完美;小人做学问,把学问当做和别人相见的小礼物。乙蓬草生长在麻丛

7、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带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浸在臭水里的缘故。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需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丙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学习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时的哭声一样,长大之后的风俗却各不一样,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皇甫谧耽学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

8、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谢,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事务繁杂),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

9、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柳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10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昔孟母三徙以成仁(迁移)B或有箴其过笃(劝诫)C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命运)D辞切言至,遂见听许(看见)11比拟下面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

10、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两个“修”字不同,两个“过”字一样。B两个“修”字一样,两个“过”字不同。C两个“修”字不同,两个“过”字不同。D两个“修”字一样,两个“过”字一样。12以下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皇甫谧是安定朝那人,后随父亲迁居新安。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B皇甫谧可以听从教诲,痛改前非,发奋图强,好学不怠。C皇甫谧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耽玩典籍,终身不仕。D皇甫谧待人诚恳,始终如一,不以穷达而有所不同。13翻译句子。(1)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2)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3)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答案:10.D 解析:“见

11、”表示被动的意义。11C 解析:第(1)组“修”前句应为“修饰”,后句应为“长”;第(2)组“过”前句应为“拜访”,后句应为“超过”。12A 解析:原文中“(皇甫谧)出后叔父”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13参考答案:(1)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2)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3)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繁忙,然后得到好名声呢?解析:(1)句“修”(修身立德)、“笃”(专心致志)、“何”(什么),要注意特殊句式“何有”(有什么呢)是宾语前置句。(2)句“躬”(亲自)、“农”(活用为动词“干农活”)。(3)句注意固定句式“何必乎?”(何

12、必呢?)、“崇接”(向上攀附)、“事”(为从事、繁忙)。参考译文:皇甫谧,字士安,是安定朝那人。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虽然每天用牛、羊、猪三牲来奉养父母,仍然是不孝之人。你今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抚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

13、?”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志气,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场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可以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繁忙,然后得到名声呢?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清楚是

14、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城阳太守梁柳是皇甫谧父亲堂姊妹的儿子。当梁柳要去城阳赴任时,有人劝皇甫谧为他饯行。皇甫谧说:“梁柳未做官时探望过我,我都不出门迎送,吃饭也不过盐菜之类。贫穷的人不以酒肉来招待。如今他当了郡太守而以酒宴为他饯行,这样做是看重城阳太守的官职却看轻了梁柳本人,难道这符合古人的为人之道吗?那样做我的心会不安的。”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推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敦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陈述,皇甫谧的恳切言词,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太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甚多,皆为

15、世人所重视。三、语言表达14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入,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可以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那么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根据例如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接。(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_。(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3)推荐理由:_。(4)这句古训警示人们:_。参考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自己不愿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这句古训利于克制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4)要换位考虑,尊重别人解析:此题比拟简单。根据题目中的提示,首先要找一

16、句古训(如:题干中“学不可以已”),古训本质上就是古代格言、俗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然后指出这那么古训的含意(如:题干中“学习不可以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本质上就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思,再联络个人及现实说明喜欢的原因,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如:题干中“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15联络劝学一文,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上联:孔子论语,勤学必温故知新下联:_答案例如:荀子劝学,博学那么青出于蓝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分析p 上联的特点:“论语”既指孔子议论学习之语录,又指孔子的著作,同时“温故知新”的名言又是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这样,结合题目要求,就能对出下联。另外注意下联主要从内容上与上联对应即可。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