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9336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10区域可持续发展.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42【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精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 2 2 部分专题部分专题 1010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全国卷 5 年考情导向考 题考 点 2016 年2015 年2014 年2013 年2012年考 情考点一 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调配全国丙卷T37-考点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全国甲卷T37-全国卷T36(2)(4)全国卷T37(1)(2)-考点三 流域的综合开发全国甲卷T36(2)(4)全国卷T37-全国卷 5 年考点考次统计命题预测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及可持续发展。考点 1| 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调配 难度:中档题 高档

2、题 题型:综合题 五年 1 考1(2016全国丙卷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 / 42(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解析

3、: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 ,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第(2)题,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结合图示可知瓜州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有大面积的戈壁,可避免占用耕地。第(3)题,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小、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建设热电站是为了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

4、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 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1高考考查特点以某资源、能源的开发或热点事件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考查3 / 42资源、能源开发的条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2解题的 2 个提醒(1)能源资源按来源可分为三类:太阳能、地球内

5、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矿产能源都属于太阳能。(2)风能、水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都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1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区域优势开发利用(2)存在问题综合整治2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自然资源的开发1.(2016名校联考优化卷)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图是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 3 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导学号:01252086】(1)沁水盆地富气区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C地堑D地垒

6、(2)有利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条件是( )A煤层的埋藏深度浅,裂隙不发育B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C地下水活动较弱,地下水封闭好D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3)我国对煤层气的大量开发使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4 / 42A减少自然灾害B减轻大气污染C使酸雨危害增多D缓解能源紧张(1)B (2)C (3)B 第(1)题,根据水流方向和“滞流水区”等信息判断富气区有利于水体汇集,应为向斜构造。第(2)题,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因此煤层有裂隙发育才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A错误;变质岩分布面积、厚度与煤层气开发条件无关,煤层气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B 错误;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区,水的交替作用

7、强,易将煤层气带走,因此地下水活动较弱的地区形成封闭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不利于开发,D 错误。第(3)题,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与减少自然灾害之间无关联,A 错误;煤层气是埋藏于地下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开发利用煤层气可以减轻大气污染,B 正确;煤层气中几乎不含硫氧化物,大量开发使用可以减少酸雨危害,C 错误;开发使用煤层气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但缓解能源紧张不属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D 错误。该题要注意题干设问。2(2016重庆调研)下图是世界某国(局部)自然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自然资源可能为油气资源的是( )A甲B乙C丙

8、D丁(2)该国石油的生产成本较高,其原因有( )冻土深厚,开采难度大 距离远,石油运费较高分布分散,勘探难度大 技术落后,设备造价高ABCD5 / 42(3)该国 60经线以东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品种单一,开发价值不高B自然条件差,开发易破坏环境C经济发展水平低,需求量较小D边境冲突频繁,开发缺乏安全(1)D (2)A (3)C 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俄罗斯,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和东欧平原,只有丁地符合。第(2)题,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在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区,多冻土分布,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正确;距离世界主要

9、石油消费市场较远,运输成本高,正确;分布比较集中,错误;俄罗斯经济发达,开采石油的技术水平高,错误。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俄罗斯的资源开发。俄罗斯 60经线以东地区位于气候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开发晚,经济落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较小,所以开发利用程度较低,C 正确。东部地区资源品种多样,开发价值高,A 错误;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B 错误;与边境冲突无关,D 错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1252087】材料一 区是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区,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下图为我国有效风能和主要风电场分布图。材料二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2013 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

10、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对于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 6 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6 / 42(1)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2)分析内蒙古东部大力开发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3)分析我国推广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意义。解析:第(1)题,分布特征一般先总述,后合述。据图指出总体分布趋势和两个富集区即可。第(2)题,内蒙古东部开发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地区风力大且大风日数多;二是地势平坦,土地充足,有利于风电场的

11、建设。第(3)题,分布式电源利用的主要是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分布式电源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答案:(1)分布不均。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主要有两个富集区,即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2)位于西北高原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大,大风日数较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风电场建设。(3)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规律方法区域能源问题及措施思路分析能源问题往往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现从能源问题的表现、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等答题思路归纳

12、如下:区域能源问题能源数量方面:短缺能源利用方面: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表现能源结构:对某一能源尤其是对煤的消费量过大会带来环境问题,如引起大气污染、酸雨等,而以生物能消费为主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原能源分布:能源贫乏,如日本能源短缺7 / 42能源结构:某种能源分布广,如中国煤炭丰富而石油紧缺因能源利用:如我国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能源利用率低后果能源短缺会抑制经济发展,使经济缺乏活力;能源利用不合理会带来大气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应对措施开源:开发新能源;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加强与能源输出国的合作节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资源跨区

13、域调配4.(2016湖北省四校联考)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保障城乡用水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1)B (2)C (3)C 第(1)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

14、是保障城乡用水。第(2)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3)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8 / 42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52015 年 9 月,俄罗斯批准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方区段“科维特卡萨扬斯克伊尔库茨克”建设项目。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走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俄罗斯在东线天然气管道

15、铺设时需要克服的困难。(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部分路段采用地下埋设,试分析其优点。(3)说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经过大庆和上海的原因。解析:第(1)题,俄罗斯在东线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需要克服的困难可从气候、土壤、地形、交通等方面回答。第(2)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部分路段采用地下埋设,其优点主要从保护耕地资源和保证管道运输安全等方面回答。第(3)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经过大庆的原因可从利用当地基础设施、补充气源等方面分析,经过上海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等方面回答。答案:(1)气候寒冷;多年冻土;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2)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管道运输安全。(3)经过大庆的原因:利用当地基础设施;补充气

16、源。经过上海的原因:市场需求量大。规律方法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调入地资源紧张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浪费、9 / 42的原因污染)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考点 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难度:中档题 高档题 题型:综合题 五年 3 考1(2016全国甲卷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0125

17、2088】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解析: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

18、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答案:(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年代后期(1987 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10 / 42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19、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22014全国卷T36(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

20、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2)题,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第(3)题,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接触。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

21、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11 / 42(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32013全国卷T37(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1252088】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 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 a、b 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22、。(1)读图 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 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题,森林有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图 a 中山坡上森林较密集,使得山坡下有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速生桉和其他植被抢夺水源、阳光等,造成天然次生林和灌丛的退化。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1高考考查特点以区域图、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载体,

23、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湿地的治理、物种入侵也将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12 / 422解题的 2 个提醒(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 “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出现“植被破坏” “降水集中”则可能是水土流失;出现“围湖造田”可能是湿地破坏。(2)根据区域判断生态问题。西北地区、内陆地区可能出现荒漠化;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地区,可能出现水土流失;山地,可能出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可能出现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可能出现荒漠化。荒漠化的防治1(2016重庆六校联考)读贺兰

24、山及附近地区两幅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1)(2)题。贺兰山及附近地区海拔分布图 贺兰山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1)下列关于贺兰山东西坡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量:西坡大于东坡B植被:东坡有草原带,西坡无C冬季气温:东坡低于西坡D地势:西坡和缓,东坡陡峭(2)与腾格里沙漠形成有关的是( )受贺兰山的阻挡,该地区降水少 当地居民的毁林开荒 接近亚洲高压的源地,大风日数多 当地居民的滥采和滥牧A BCD(1)D (2)C 第(1)题,贺兰山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故东13 / 42坡夏季降水丰富;由贺兰山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图可看出东西坡都有草原带;贺兰山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坡温度更低;由海拔分布

25、图可知,贺兰山地势西坡和缓,东坡陡峭。第(2)题,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成因有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植被破坏等。贺兰山阻挡夏季风,使其西部降水量明显较小;该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西北风日数多且强劲;当地居民破坏植被的活动主要是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这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200 毫米,是我国的干旱区,所以地带性植被应为荒漠草原,不存在毁林开荒。2(2016广西重点高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 1 月等温线分布图。近年来,M 地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区域( )A1 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B东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分布CM 地年降水量比 N 地多DM 地气

26、温年较差比 N 地小(2)M 地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面积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3)治理 M 地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是( )A修建梯田,平整土地B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C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D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14 / 42(1)B (2)A (3)D 第(1)题,图示区域东部有大兴安岭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1 月等温线向南弯曲主要受地形影响;M 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N 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冬季 N 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气温较高,M、N 两地夏季气温差别不大,因此M 地气温

27、年较差比 N 地大。第(2)题,由图可知,M 地位于区东北部,处于农牧过渡地带,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第(3)题,A 项所述为我国南方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而 B、C两项所述措施有可能破坏植被。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故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可以有效治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治理3.(2016湖北优质高中联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

28、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读图,完成(1)(2)题。外环式梯田 内环式梯田(1)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好处是( )A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B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C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D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2)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 2002 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的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下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15 / 42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 )A BC D(1)D (2)B 第(1)题,内环式梯田没有减少梯田的工程量,A

29、错误;内环式梯田对气候的影响是有限的,微弱的,故不能增加水资源量,B 错误;内环式梯田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从而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D 正确,C 错误。第(2)题,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可以增加黄河下游的水量,加快河水的流速,从而使河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因此,黄河的河床会逐渐的下降;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黄河南岸侵蚀作用强于北岸,南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坡度较陡,北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坡度较缓。4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一项评价由降雨所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读我国西区降雨侵蚀力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完成(1)(2)题。(1)下列各组城市中,降

30、雨侵蚀力差异最明显的是( )A攀枝花、贵阳B雅安、昆明C成都、重庆D宜宾、巴中(2)图中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小的原因可能是( )A年降水量小B人类开发历史悠久C山高谷深D植被覆盖率高(1)B (2)D 第(1)题,由图可知,雅安的降雨侵蚀力为 7 000,昆明的降雨侵蚀力为 2 0003 000,攀枝花的降雨侵蚀力为 3 0004 000,贵阳的降雨侵蚀力为 4 0005 000,成都的降雨侵蚀力为 5 000,重庆的降雨侵蚀力为 4 0005 000,宜宾的降雨侵蚀16 / 42力为 4 000,巴中的降雨侵蚀力为 6 0007 000。比较各选项所列两个城市之间的差值,即可得出 B 正确。第(

31、2)题,影响降雨侵蚀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降雨量、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等。图中西北部虽然山高谷深、降雨量大,但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所以降雨侵蚀力小。湿地的保护5.(2016保定调研)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1)(2)题。(1)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2)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 )A北美五大湖B亚马孙河C太湖D里海(1)B (2)C 第(1

32、)题,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善景观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体富营养化区域,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净化水体。第(2)题,由材料可知,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我国太湖周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中氮、磷浓度较高,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6(2016甘肃重点中学诊断)滇池,是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昆明人民的母亲湖。可以说,没有滇池就没有四季如春的17 / 42昆明。可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滇池流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沿岸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滇池饱受污染之苦,水质下降

33、明显。读滇池流域图,完成(1)(2)题。 【导学号:01252089】(1)“没有滇池就没有四季如春的昆明” ,说明滇池对昆明的作用是( )A调蓄洪水B调节气候C提供水资源D容纳污水(2)甲区域曾是我国夏秋百合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为了保护滇池水环境,近几年当地不再种植百合,而是改种油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木。主要原因是( )种植百合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种植百合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种植油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木能保持水土 百合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污染水环境ABCD(1)B (2)D 第(1)题, “四季如春”是气候特点,这与滇池对昆明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气温、降水)的调节作用分不开。第(2

34、)题,审题时注意抓住关键词“为了保护滇池水环境” 。种植百合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会导致下游流量减小,入湖流量减小,加快湖泊萎缩;种植百合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易污染水源;种植经济林木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规律方法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区域生态问题成因措施18 / 42东北地区黑土地被开垦后,黑土层变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破坏;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华北地区旱涝、

35、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气候具有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气候异常;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等消除贫困;早期预警;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

36、、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冲刷;植被破坏;不合理开荒压缩农业用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区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热带雨林地区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伐木;焚耕开垦;采矿、筑路和城镇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建立19 / 42雨林缓冲区;鼓励保护性开发考点 3| 流域的综合开发 难度:中档题 题型:综合题 五年 2 考1(2016全国甲卷T36(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

37、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 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至20 世纪 20 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_、_。第二阶段20 世纪 2080 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_、_、_。第三阶

38、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20 / 42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第(2)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第(3)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39、可以减缓河流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答案:(1)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2(2015全国卷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

40、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解析:第(1)题,根据灌渠的走向特点推测地势的高低变化。第21 / 42(2)题,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推测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泥沙淤积灌渠。第(3)题,既要注意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方面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人为原因,还要从当地降水少、湖水的流动性差等方面分析自然原因。第(4)题,治理乌

41、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要从控制污水排放、减少农业污染、清淤、建立环保法规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4)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

42、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1高考考查特点以文字材料、图表(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剖面图)提供的信息设置试题情境,考查流域开发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条件,探究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2解题的 2 个提醒(1)流域开发类题目常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进行考查。做题时,首22 / 42先要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出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河流水系特征,进而探讨开发措施。(2)流域综合开发兼有开发和治理两个方面。要充分利用材料对流域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河流的

43、开发利用 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2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以田纳西河为例)3综合开发治理的措施(以田纳西河为例)流域的综合开发1.(2016甘肃一诊)据“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1)(3)题。 【导学号:01252090】(1)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2)“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3)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B发展湿地

44、生态经济及旅游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23 / 42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1)A (2)C (3)B 第(1)题,从图中可知,南五洲位于荆江河内,属于河心沙洲,是泥沙沉积形成的,A 正确。河道弯曲是河流侧蚀的结果,B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荆江分洪区内有公安、闸口等城市,因此不可能汛期大量蓄水,C 错误;人民大垸位于荆江的凹岸处,因此会受到洪水威胁,D 错误。第(2)题,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增高,河水易漫出河道,形成洪灾,C 正确。第(3)题,禁止开发会使分、蓄洪区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A 错误;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

45、游是对分、蓄洪区土地最合理的利用方式,B 正确;把分、蓄洪区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调蓄洪水的能力将消失,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C 错误;开挖成湖的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 错误。2(2016皖南八校三模)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 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示意图” ,回答(1)(2)题。都江堰示意图(1)夏季洪水中只有约 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A

46、凸岸泥沙沉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泥沙少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泥沙含量大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24 / 42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2)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1)A (2)C 第(1)题,在洪水湖,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为46,则大部分泥沙流入外江;在鱼嘴分流后,内江凹岸的洪水直接进入宝瓶口,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少,所以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底层水流流

47、向凸岸,一部分泥沙在内江凸岸沉积,而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慢。第(2)题,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快,主要是东侧支流发源于盆地,西侧支流发源于高原,所以西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岷江中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岷江除雨水补给外,还有其他补给水源。3(2016青岛模拟)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建成的首座水电站。下图为藏木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印度相比,我国在该河流干流建设水电站的优势是( )A海拔高B水量大C落差大D河谷宽(2)藏木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的主要意

48、义是( )促进旅游业发展 减轻地质灾害 扩大耕地面积 提供电力能源25 / 42ABCD(1)C (2)D 第(1)题,我国在该河流干流建设的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上游河段,落差更大,水能资源更丰富,更适合建设水电站,C 正确。第(2)题,水电站的建设需要修建储水的水库,可以增加旅游景观,正确;水库建设使得周边地质条件压力增大,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错误;水库建设会淹没一部分附近地区的耕地,错误;水电站建成后,会提供电力能源,正确。4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 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西区,地形起伏大,降水丰富,水能蕴藏量大,该地人口稀少,水利工程移民难度较小,这是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但该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对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不利的。答案: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