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案_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7392899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山西村教案_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游山西村教案_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山西村教案_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山西村教案_游山西村优秀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游山西村教案_游山西村优秀教案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详细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表达不尽之游兴。一、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游山西村教案。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别人交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考虑的观察方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2、同样,在学习古

2、诗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诗人和写作背景。(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二、自学,交流。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莫(不要)、浑(浑浊不清)、足(充足、备足)、豚(猪)疑(以为,疑心)(3)对这首古诗诗意

3、的理解,教案游山西村教案。三、难点点拨1、师点拨: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特别是哪个字看出“丰富”(足)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2、第三、四句写什么?(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这“又一村”指什么?(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化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3、正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所以才能保存古风,民风如此淳朴,使作者深受感动。四、拓展考虑

4、1、三、四两句连起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妙的去处。但同时,也蕴涵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如今常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突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使人增加了信心。2、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五、作业1、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2、完成课堂作业3、选做题:(1)选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游记。(2)针对两首古诗中的名句,选择一句,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受。拓展阅读:游山西村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非常深沉。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5、。“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次联写山间水畔的风光,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讨论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

6、生茫茫之感。但是,假如锲而不舍,继续前行,突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此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假设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风光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那么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

7、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覆盖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