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教案.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7392113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以下是WTT跟大家分享天净沙秋思原文及欣赏,能有所帮助!天净沙 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翻译/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长远的

2、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哀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天净沙 秋思赏析/鉴赏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此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表达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中国古典

3、诗歌非常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风光,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

4、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意象是指出如今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严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表达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假如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拟平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

5、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可以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好的图画。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性的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沉、境界和谐、诗味浓重的重要原因。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清楚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仍然表达出一定的顺序来。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上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

6、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由远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此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部分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这也是意象有序性的表现之一。三、擅长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

7、”一词,最早出如今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如今马曲之中。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一样。十清楚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一样之处,

8、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是一味模拟,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审美目光进展了重新创作。在景物的选择上,他为了突出与强化凄惨凉悲苦的情感,选取了最能表达秋季凄凉萧条风光,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入曲,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这十个意象之中,最后才以点晴之笔提醒全曲主题。他删了一些虽然很美,但与表达的情感不合的景物。如茅舍映荻花,落日映残霞,一带山如画,使全曲的意象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统一性。在词句的锤炼上,马致远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

9、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到达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四、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悲秋,是人们面对秋景所产生的一种悲哀忧愁的情绪体验,由于秋景特别是晚秋多是冷落、萧瑟、凄暗,多与黄昏、残阳、落叶、枯枝相伴,成为万物衰亡的象征,故秋景一方面确能给人以生理上的寒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发人心之中固

10、有的种种悲哀之情。宋玉首开中国以悲秋为主要审美体验形式的感伤文学先河,他通过描写秋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萧瑟景象,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失意之感,而且他将自己面对秋色所产生的凄苦悲凉的意绪形容成犹如远行一般,“僚僳兮凄凉,假设在远行”,“廓落兮孤独空寂,羁旅而无友生”。这就说明悲秋与悲远行在情绪体验上有着一样之处。宋玉之后悲秋逐渐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普遍的审美体验形式之一,而且将悲秋与身世之叹严密地联络在一起。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便是一例。马致远这首小令也是如此。虽然曲中的意象不算新颖,所表达的情感也不算新颖,但是由于它使用精练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中国文人一种传统的情感体验,因此它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可以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通过以上分析p 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表达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作者马致远简介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杂剧作家。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约始于1264之前,卒年约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