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891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12【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2 2 章自然地理环境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 7 7 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节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学案中图版循环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 69 页)识记基础梳理1 1实质实质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迁移的方向。2 2主要类型主要类型(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破坏作用,形成风化壳。(2)侵蚀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3)搬运作

2、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3 3相互关系相互关系1 1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至山麓地带后,由于坡度小,流速降低,大量碎石和泥沙- 2 - / 12在山前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地貌。冲积扇坡度比较平缓,从顶部向边缘,堆积物逐渐变细。2 2风蚀蘑菇的形成风蚀蘑菇的形成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理解要点突破1 1主要侵

3、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戈壁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 “U”型谷波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2.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 3 - / 12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

4、平原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慢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风力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波浪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冰川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等3.3.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运用考向通关考向 1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5全国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 12 题。 【导学号:29790054】1 1197519752004

5、2004 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 2推测推测 1992199219971997 年期间年期间( (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1 1D D 2.B2.B 第第 1 1 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 2 2 米的位置与监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

6、,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 2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 4 - / 12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 19791979 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1979 年至年至 20042004 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

7、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故选 D D。第。第 2 2 题,读图可知,题,读图可知,19921992年至年至 19971997 年间,水深年间,水深 2 2 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

8、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 A A 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 B B 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 C C 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9、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 D D 错。错。 考向 2 地貌形成与外力作用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3 3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C C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河口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形成的。 (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a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5 - / 12b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c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

10、峰、冰斗、 “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d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a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b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c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考向 3 河流

11、地貌的形成和特点(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 46 题。4 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 )- 6 - / 12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5 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

12、少的原因主要是( (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A BC D6 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4 4C C 5.B5.B 6.B6.B 第第 4 4 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C C 对: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对: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

13、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A A 错:贺兰山东麓和错: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B B 错: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错: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件。D D 错: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降水集中关系不大。第错: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降水集中关系不大。第 5 5 题,题,对: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对: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

14、石较少。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错: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错: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差异与其他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区,降水差异与其他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错:风化物粒径较错:风化物粒径较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第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第 6 6 题,题,B B 对:由材料可对: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发展种植业。A A 错: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错: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C C 错:错: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

15、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D D 错:错: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 - 7 - / 12考向 4 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华北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78 题。 【导学号:29790055】7 7图中图中( (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8 8图示地区图示地区( (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7 7C C 8.D8.D

16、第第 7 7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基岩为花岗岩,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基岩为花岗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不可能发育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故故 A A 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不易发生泥石选项错误;乙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不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大的山谷地区,故流灾害,泥石流多发生在坡度大的山谷地区,故 B B 选项错误;由选项错误;由图例可知,丙村位于冲积平原黏土上,丁村位于山麓处,黏土土图例可知,丙村位于冲积平原黏土上,丁村位于山麓处,黏土土层厚,故层厚,故 C C 选项正确;根据图中引

17、水渠水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可选项正确;根据图中引水渠水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可以推断,丁村比丙村的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故以推断,丁村比丙村的地势高,地下水埋藏深,故 D D 选项错误。选项错误。第第 8 8 题,根据图中地表水的流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特点为题,根据图中地表水的流动方向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根据引水渠水流的方向可以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故选西高东低,根据引水渠水流的方向可以判断地势北高南低,故选项项 A A 错误;山前冲积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该地地势低错误;山前冲积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该地地势低平,受外力侵蚀很小,故平,受外力侵蚀很小,故 B B 选项错误

18、;洪积扇面积的大小主要取选项错误;洪积扇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所携带泥沙数量的多少,而不是降水量的多少,且该地决于河流所携带泥沙数量的多少,而不是降水量的多少,且该地- 8 - / 12为华北地区,降水量差异不大,故为华北地区,降水量差异不大,故 C C 选项错误;水渠中的水通过选项错误;水渠中的水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故蒸发参与水循环,故 D D 选项正确。选项正确。 地理图表专攻(八)|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对应学生用书第 71 页)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识记常考

19、图示领悟判读技巧1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1)主要的岩石类型: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主要的地质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影响: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外力作用则可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2.2. 此类图的判读技巧此类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

20、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 9 - / 12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运用母题迁移考向 1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母题示例 读下面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 910 题。9. 下列有关图示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沉积岩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AB C D 10.10.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是( ( ) )A BC D9 9D D 10.

21、A10.A 第第 9 9 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是岩浆;是岩浆;为沉积岩;为沉积岩;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高压而形成的变质岩;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高压而形成的变质岩;为岩浆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第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第 1010 题,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环节上升题,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环节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经过

22、高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经过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 考向 2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母题示例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 10 - / 12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完成 1112 题。 【导学号:29790056】111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121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 )A B

23、C D【思维流程】第 11 题,石灰岩大理岩第 12 题,岩浆大洋中脊1111C C 12.C12.C 第第 1111 题,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题,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第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第 1212 题,大洋中脊处新洋壳的岩石属于题,大洋中脊处新洋壳的岩石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浆岩,正确。正确。 迁移应用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双选)1 1关于图中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C指成岩作用 D

24、指火山喷发作用2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11 - / 121 1ADAD 2.AC2.AC 第第 1 1 题,根据箭头指向,图中题,根据箭头指向,图中箭头由水圈指向箭头由水圈指向沉积岩,发生了化学沉积作用;沉积岩,发生了化学沉积作用;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箭头由土壤、沉积物指向沉积岩,发生了沉积作用;岩,发生了沉积作用;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因此箭头由变质岩指向土壤、沉积物,因此应为外

25、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没有固结成岩作用;应为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侵蚀、搬运与堆积,没有固结成岩作用;箭头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因此应为火山喷发作用。第箭头由岩浆指向大气圈,因此应为火山喷发作用。第 2 2 题,由题,由图可知:生物圈连接大气圈与土壤、沉积物所在的岩石圈,因此图可知:生物圈连接大气圈与土壤、沉积物所在的岩石圈,因此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以及植被的破坏引起的;火山活动通过岩浆喷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以及植被的破坏引起的;火山活动通过岩浆喷发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地球内部的

26、热能主要来源于地发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2018泰安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图 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 25 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34 题。图 1 图 23 3图图 2 2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类型一致的是( ( ) )A B C D4 4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

27、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3 3B B 4.B4.B 第第 3 3 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由由图图 2 2 可知,碎屑物形成可知,碎屑物形成岩石,则岩石,则为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可以互相为沉积岩;岩浆和岩浆岩可以互相- 12 - / 12转换,则转换,则为岩浆,为岩浆,为岩浆岩,为岩浆岩,为变质岩。第为变质岩。第 4 4 题,波浪岩属于花题,波浪岩属于花岗岩,其形成首先要经过岩浆侵入地层,冷却凝结,然后经地壳抬升作岗岩,其形成首先要经过岩浆侵入地层,冷却凝结,然后经地壳抬升作用,出露地表,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最后在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用,出露地表,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最后在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形成波浪的形状。波浪的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