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870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4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7【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第 1010 章章 区域可持续区域可持续发展发展 第第 2424 讲讲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中图版一、选择题(2018枣庄模拟)“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我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 12 题。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甲处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丙处修建水库丁处平整土地A B C D2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

2、然因素中的动力是( )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B植被破坏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 D夏季的暴雨解析:第 1 题,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处为沟谷,应打坝淤地;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丙处为塬面,应平整土地;丁处为陡坡,应植树种草,营造护坡林。第 2 题,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力强,是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自然动力。答案:1A 2D下图为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2 / 73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 B全球变暖C人口增加 D自然灾害4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

3、低 D水资源短缺加剧解析:第 3 题,图中信息显示,耕地和牧场这两类农业用地面积在不断扩大,而森林和(稀树)草原的面积在逐渐缩小,其根本原因是人口不断增长,对粮食和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农畜产品,扩大耕地和牧场面积不可避免。第 4 题,为了扩大农业用地面积,森林和草原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水资源短缺加剧。答案:3C 4D(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

4、度变化图。据此完成56 题。5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 D平整坡6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 D地表粗糙度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3 / 7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6 题,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则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故地表粗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答案:5A 6D(20

5、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7图中分别是(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8有关图中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解析:第 7 题,从图中的位置并

6、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可知不同生态保护区的名称。第 8 题,功能保护区的生态问题是石漠化,它的形成与多冻雨灾害天气无关。4 / 7答案:7A 8D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911 题。9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10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

7、称取泥沙总量11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BC D解析:建立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结构图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典例中可以知道,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坡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和降水强度等。第 9 题,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 B 项。第 10 题,需要获取和正确解读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流域产沙量。流域产沙量是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这句话分别从时空两个角度提出了测量流域产沙量的两个限定因素:一是时间规定“一定时间内” ,二是空间规定“流域内” 。本题

8、中涉5 / 7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 。 “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 A、B 两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 ,因此判断 D 项是正确的。第 11 题,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曲线,故正确答案选 A 项。答案:9B 10D 11A二、综合题12图 1 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 2 是图

9、 1 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 1 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图 1 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2)图 1 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解析:(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10、)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3)图示6 / 7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有: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

11、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13(2018江淮十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 世纪 50 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 23 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

12、库,70 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7 / 7解析:(1)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2)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3)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

13、度回答。(4)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2)夏季。 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