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86778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本章将讨论有关规模经济 与范围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分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着重讨论企业适度规 模理论,多元化与范围经济的关系。第一节若干概念 本节主要讨论规模内部经济与规模外部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 的层次和范围经济等基本概念。一、规模内部经济与规模外部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

2、经营单位因规模 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在产业经济理论中,规模经 济有规模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分,规模内部经济中的“规模”是指工厂和企业在一 定条件下的生产能力或产量,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单位产品 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规模外部经济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 场规模扩大、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但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主要是指 规模内部经济,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把规模经济等同于规模内部经济,而把规模外部 经济视作规模经济的实现条件,作为企业的宏观环境来讨论。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一般以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和平均

3、成本(average cost)的关系来区别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我们可用图 2-1 说明。小艾尔弗雷德D 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9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参见 Stephen Martin,Industrial Economics:Economic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8.pp.23-24.仅供个人参考 图 2-1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

4、经济 在图 2-1 中,当产出量小于 Qi时,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这意味 着增加一个单位产出量所发生的成本小于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从而,随着产出量的 增加,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单位产品成本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存在生产的 规模经济性。而当产出量大于 Q2时,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每增加 一个单位的产出所发生的成本大于平均成本,从而导致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上方上升,这意味着存在生产的规模不经济性。当产出量大于 Qi但小于 Q2时,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这时,平均成本正好等于边际成本。据此,我们也可以用平 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

5、系数(function coefficient,简记为 FC)来描述规模经济性,这一判定系数可表示为:FC=AC MC 当 FC1 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 FC1 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 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如果 FC=1,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收 益不变,在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三、规模经济的层次 规模经济还可分为产品规模经济、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这三个主要层 次。产品规模经济是指产品生产专业化的经济性,由于产品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可 以提高每个生产者操作效率,减

6、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它是最 基本的规模经济形态。工厂规模经济是由生产技术,特别是由关键设备和关键生产线 的规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经济则是指若干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或处于生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产工艺过程不同层次的若干工厂通过水平或垂直联合成一个企业,产生比分散经营更 高的经济效益。显然,这三个层次的规模经济存在从属关系,产品规模经济是“细胞”,而工厂规模是企业规模的最低限,一定规模的企业是实现工厂规模经济的组织保证。由于多工厂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的一个普遍特征。因此,研究企业规模经济更具有综 合性,也更贴近现实经济。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

7、本书中的规模经济即指企业规 模经济。此外,有的学者认为,产业规模经济,它是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而引起产业内 分工协作关系的加强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产生较大的经济效 益。由于本书将企业规模经济作为研究重点,因此,我们将产业规模经济视作实现企 业规模经济的外部条件,即规模外部经济。四、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相联系。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是指利用单一经营 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规模经济 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如前所 述,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

8、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 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 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令 TC(Qx,Qy)表示一个企业生产 Qx单位 的产品 X 和 Qy单位的产品丫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x,Qy)vTC(Qx,0)+TC(0,Qy)即由一个企业同时生产产品 X 和产品 Y 比一个企业生产产品 X,另一个企业生产产品 Y 所 花的成本较小。就古典经济学中经常提到的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 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

9、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 的成本之和。第二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成因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了解这些成因是有效利用规模经济与范 围经济的基本前提。一、规模经济的成因 参见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131-133 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小艾尔弗雷德D 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9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David J.Teece,Economies of Scope and the Scope of the Enterpris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

10、ization,1980.pp.223-247.了解规模经济的成因,才能自觉利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 企业规模的扩大,为企业内部发展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提供了条件。许多经济学家 对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经济性曾有精辟论述,如亚当斯密关于扣针制造业通过劳动 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着名例子,一直为后来者广为引用。在这个例子中,在分工协作 生产前,每人每天制针的数量至多 20 枚,而实行分工协作后,平均每人每天能制针 4800 枚,生产效率至少提高了 240 倍。斯密还分析了通过分工协作而提高效率的经 济原因:“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

11、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 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 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 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事实上,分工和协作是规模经济的基础。2.采用大型、高效和专用设备的经济性 企业规模大,就能得益于采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因为任何生产设备在加工 对象达到相当数量时才有可能进行,不能想象几千立方米容积的高炉仅为生产几吨钢 铁而开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进行大批量运作的结果无疑会降低平均成本。一个 浅显的例子是,石油的储藏成本大体上与建造储油罐使用的钢材成本相关,由几何学 可

12、知,钢材用量度的增加幅度总是小于储油罐体积的增加幅度。这种经济性在石油、化工、钢铁、水泥等装置型产业表现得特别明显。3.标准化和简单化的经济性 大规模企业所采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有利于实行标准化和简单化操作,从而有利 于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这也使企业采用大型、专用机械设备 和高效率的流水作业方式成为可能。这些都能提高经济效率。4.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 大企业一次性大批量购进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要素,可以比多次小批量进货节 省交易费用,还可以享受较大的批量折扣;而大规模的产品销售则有利于提高广告等 促销活动的经济效益,降低单位产品的促销费用;同时,只有大规模的产品销售,才

13、可能在各地设立企业的销售服务中心,以提高产品销售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5.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6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8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o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企业的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降低单位运输成本,若设 R 为企业的市场半径,JI R2这一圆形区域就是企业的市场范围,圆心到圆周的运输距离为 R,则在市场范围扩 大 4 倍时,运输距离只扩大 2 倍。此外,大批量运输还有利于取得整车运输的经济性。6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 企业规模的扩大,为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专业

14、化创造了条件,他们通过合理 分工,各司其职,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也有利于使用现代办公自动化设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从而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在以上分析的规模经济成因中,既有生产技术方面的因素(前三条),它们有利 于降低生产成本;也有交易方面的因素(后三条),它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可见,规模经济利用的结果是从生产和交易两条途径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二、范围经济的成因 上述规模经济的一些成因,如大批量采购和销售的经济性,大批量运输的经济性 和大规模管理的经济性,也是范围经济的成因。此外,产生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还包 括:1生产技术

15、设备具有多种功能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生产技术设备具有向标准化、通用化发展的 趋势,这些具有通用性的生产技术设备,可用来生产不同产品,从而提高生产技术设 备的利用率。2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 许多零部件或中间产品具有多种组装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因而可以 增加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的生产批量,取得因规模经济而引起的范围经济。3研究与开发的扩散效应 企业一项研究开发技术的成果往往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从而有利于扩散研 究开发成果,大大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研究开发成本。4企业无形资产的充分利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时同样可以使用,不 会增加

16、多少额外费用。又如,由于企业的声誉能转化为产品的声誉,企业良好的声誉 能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第三节 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 本节将在讨论企业规模与效率的关系,短期平均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基础上,探讨企业适度规模及其确定方法。一、企业规模与效率 从规模经济的成因分析中,人们自然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规模是否越大 越经济,效率越高?对此,施蒂格勒认为:“规模收益会由于大企业管理困难而出现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减少。企业越大,为了给中央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执行这些决策所必需的批准手续,它的行政机构就必定越大越正规。庞大的机构必定较不灵活-政策不能经常变化,还要细心加以控制。”更具体

17、地说,如果企业规模过大,就会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 管理幅度的拉大而使信息在纵向、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过滤”现象,容易造成信息 失真,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企业规模过大也可能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扩大人 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摩擦,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法国管理专家 格兰丘纳斯认为:随着企业领导的下属人数和单位的增加,企业内部交互关系数量会更快增长,他甚至 提出了一个用以计算交互关系数量的公式:n(2n/2+n-1)或 n(2n-1+n-1)在上式中,n 为下属人数或单位数,该公式表明,下属人数和单位数的增加,会 引起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交互关系数量非线性增大。例如,当 n=2 时,交互关系数为 6;当 n=

18、4 时,交互关系数为 44;当 n=10 时,相应的交互关系数则为 5210。这些交 互关系具体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指令与请示以及平级之间的产品或服务的转移,即企 业内部的交易活动。这些交易活动的非线性增长意味着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随着下属 人数或单位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地快速增长。可见,企业规模扩大会增加有效管理的难 度,增加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因此,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是有限度的。当企业规 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这就产生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 问题。二、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一一平均成本曲线 在有关规模经济和企业适度规模的论着中,一般以平均成本曲线描述规模经济,并通常从短期和长

19、期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因而,与此相应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 平均曲线之分。其中,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不变时,平均成本(即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化规律,如图 2-2 所示:乔治 J 施蒂格勒:价格理论,153-154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管理学,330 页,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在图 2-2 中,SACi、SAC2、和 SAC3分别表示不同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 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超过一定限度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反映生产能力扩大过程中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它是短期平

20、均成本曲线的包 络线,曲线向下倾斜表明规模经济,在图 2-2 中,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到 B 点为止,在 BC 之间处于最低水平,C 点以上则上升,因此,BC 可称之为“最佳规模区间”,B 点所在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C 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maximum efficient sea。企业规模处于该“区间”内的任何一 点都是适度的。显然,在描述长期成本曲线时,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即生产能力扩 大和技术进步没有联系。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生产能力的扩大通常是以技术进步为 推动力的,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时总是要采用效率更高的新技

21、术。因此,这一假设条 件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现在,我们若放宽这个假设条件,即承认生产能力扩大和技 术进步相伴发生,在一般情况下,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将是不断 下降的,只是下降的幅度会因挖掘潜力的难度增加而呈越来越小的趋势。这样,我们 应该对图 2-2 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作相应调整,见图 2-3:图 2-3 平均成本曲线(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在图 2-3 中,长期平均成本呈持续下降态势,但到了 C 点后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最小经济规模:先设定一个平均成本下降率 判定系数(如 0.5%),若到 C 点所在的生产规模后,再增加产量,其平均成本下降率

22、小于判定系数,C 点即为“最小经济规模”(minimum economic scale,简记为 MES)。此时,显然不存在最小最佳规模或最大最佳规模。企业适度规模的最低限就取决于最 小经济规模,而最高限则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的技术、经济因素。此外,在企业适度规模理论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许多有关规 模经济的文献中,平均成本实际上最指平均生产成本,因此,其平均成本曲线主要适 用于描述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生产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绝大比重、而交易成本很小的产品规模经济和工厂规 模经济,而产品是工厂的生产内容,工厂又只是企业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多工厂的 现代大企业来说,要合理分配各工

23、厂甚至各产品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比例,要有效地营 销企业产品,采购原材料,科学地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等交易活动,必然会发 生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如果说决定工厂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那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由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构成的总成本。在西方新制度 学派看来,交易成本似乎是企业适度规模的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如科斯认为:“企业 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成 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也就是说,企业适 度规模是由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边际交易成本决定的。可见交易成本对企业规模的决定 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

24、适度规模理论中,平均成本应该是由平均生产成本和平均 交易成本叠加而成的总平均成本。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规模经济,才能正 确界定企业适度规模。因此,我们可以用图 2-4 描述:图 2-4 企业规模与平均成用 在图 2-4 中,我们假定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平均生产成 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10 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本曲线持续下降,而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在内的平均交易成本曲线则从原来的 下降变为不断上升,意味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生产经营和内部组织管理的难度不 断增加。总平均成本曲线是由平均生产成本曲线与平均交易成本曲线叠加而成的,它 的最低

25、点是企业规模 E*所对应的位置。因此,E*是企业最为适度的规模,E*附近的 一定范围都是属于企业适度规模范围。至于这个“范围”的大小,则具有相当的主观 性。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三、企业适度规模的两个决定因素-技术与市场 某个产业的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对此,美国着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通过对美国、英国和德国许多产业、大量企业的规模经济 与范围经济的历史考察,得出的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不同的生产技术有不同的规 模或范围经济。在某些生产工艺中,相对于产量的成本,其增加和减少的幅度比另一 些工艺更大。在诸如石油、钢铁和铝的一些工业中,成本曲线斜率(用经济学

26、家的术 语来讲)是陡峭的,以低于最低效率规模进行生产所受的惩罚是严重的。而在其它一 些工业,诸如肥皂、谷物和类似的有商标的包装产品中,成本曲线斜率是不大陡峭的,以低于最低效率规模进行生产所受的惩罚是较不严重的。因此,利用范围经济的潜力 在各工业之间也很不相同。”同时,“在某一工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最 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工业产品的规模限制的。使用一种现有 技术并按最低效率规模标准建立起来的工厂,能生产超过市场可吸收的产量,该厂的 单位成本就高于一个其产量更加紧密地按照市场需求测定的较小的工厂的单位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工厂规模将是小于按照技术的最低效率规模建

27、造的工厂规模。”因此,“由于生产和经销技术的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和地点的差异,造成规模经济和范 围经济在不同的工业、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的差异。”着名新制度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也似乎持与钱德勒相似的观点:“企业的最有 效规模和在行业中的企业数当然是技术和相应的市场规模的函数。”因为新技术往 往要求企业进行巨额投资,这是许多小企业无法承受的,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大型技 术设备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这在诸如石油、钢铁等装置型产业中十 分明显。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则为企业大批量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因此,技 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特定产业中企 小艾尔

28、费雷德 D 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9、30-31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戴维斯、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278 页,上海,上海三联书 店,1991。仅供个人参考 业的适度规模。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着,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 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四、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有量本利比较法、工程分析法 和适者生存法。现对这几种方法作一简要的评价。量本利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

29、分析不同规模企业的产量、成本和利润状况,以单 位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的多少为基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当企业 处于适度规模时,单位产品的成本较低,利润率较高。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由于 单位产品成本和利润率是一种综合性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当样本企 业足够多时,以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因而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其主要缺点是,其 规模是以产量为衡量标准的,因而相应的成本主要是生产成本,没有考虑企业的交易 成本。而在事实上,交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它比较适合 确定工厂的适度规模,而在确定企业适度规模方面缺乏科学性。工程分析法又叫技术定额法,它是一种在假设不

30、同产量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设 备参数、工艺参数以及标准的技术费用定额等工程技术,以确定平均成本曲线,然后 通过比较不同产量的平均成本曲线,以确定适度规模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按照 工程技术计算平均成本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但由于它只考虑生产成本,因此,这种 方法也只是适用于确定工厂适度规模。适者生存法(the survival techniqu由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乔治 J 施蒂格勒(George J.Stigler)所首创,其基本假设是,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 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运 用生存技术来测定最佳厂商规模的过程如下

31、:先把产业的厂商按规模分类,然后计算 各时期各规模等级的厂商在产业产出中所占比重。如果某一等级的厂商所占的生产份 额下降了,说明该规模效率较低,一般地说,效率越低,则份额下降越快。换言之,生产份额上升,则说明该规模的效率较高,可作为企业的适度规模。施蒂格勒还强调:“只有当所有厂商拥有完全相同的资源时,一个产业才会只有一个厂商最佳规模。既 然各厂商使用种类不同、质量不同的资源,最佳厂商规模必有多个,呈现某种频率分 布。生存技术使我们能对这一分布作出估计,在以下的应用中我们仅限于估计最佳规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模的范围。”施蒂格勒还以美国的钢铁业为例说明适者生存法的实际

32、应用(见表 2-1)。表 2-1 钢锭生产能力分布:企业相对规模 企业规模(占产业的%企业数目 占产业生产能力的%1930 年 1938 年 1951 年 1930 年 1938 年 1951 年 0.5 以下 39 29 22 7.16 6.11 4.65 0.5-1 9 7 7 5.94 5.08 5.37 1-2.5 9 6 6 13.17 8.30 9.07 2.5-5 3 4 5 10.64 16.59 22.21 5-10 2 2 1 11.18 14.03 8.12 10-25 1 1 1 13.24 13.09 16.10 25 及以上 1 1 1 38.67 35.91 34

33、.50 在表 2-1 中,由于各企业并不公布其产量,企业规模只能用生产能力来衡量,为 消除产业和企业规模长期增长的影响,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只是一个相对数,即只占产 业全部生产能力的百分比。这样,由表 2-1 可见,在时间跨度达 20 年之久的时期中,生产能力比重小于 0.5%的企业加总起来所占的产业生产能力比重持续大幅度下降,由 此可以推知,这一规模是很不经济的。生产能力比重在 0.5%-2.5%的企业的产业份额 略有下降,说明这一规模不太经济。生产能力比重在 25%以上的只有一家企业,它的 产业份额有所下降,说明这一规模也不经济。而中等规模,即生产能力比重在 2.5%-25%的规模企业,比重上

34、升或不变,所以这是最佳规模范围。笔者认为,感到 不足的是,在施蒂格勒的例子中,最佳规模的范围似乎太大,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 了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意义。同时,在该例子中,企业规模也仅是生产能力,而没有 考虑企业的交易能力。尽管如此,与量本利分析法和工程分析法相比较,适者生存法 比较符合市场经济对企业适度规模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适者生存法要求产 业内所有企业拥有基本相同的竞争条件,否则,就不能客观比较企业的生存能力。第四节多元化与范围经济 一体化与多元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企业实行多元化具有多种动机,但多元化 具有合理边界,它受范围经济的制约。一、一体化与多元化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实现

35、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首要任务是要扩大企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乔治 J 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41-42 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乔治 J 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43-44 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业规模,构建大型企业。这对在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经济的产业中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 中国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发展历史,扩大企业规模可采 取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这三种战略以形成大型企业。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济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

36、企业规模。其 经济效率主要来自“多工厂经济性”(multiplant economieS),通过扩大生产批量,降 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垂直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其实质就是把原来由不同企业承担的供、产、销职能不断集中于单个企业的过程,也 就是把供、产、销活动由原来的市场协调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协调的过程。其经济效 率就是在于它能减少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混合一体化(conglomerate integration)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 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

37、低单位产出的成 本,以实现范围经济。可见,混合一体化就是企业经营多元化(diversification)。以上三种战略不仅存在各自的经济性,而且具有层次性。作为大型企业的发展战 略,水平一体化是垂直一体化的基础。通常,企业规模的扩张往往是从水平一体化开 始的,由于企业可利用现有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原来的业务范围内扩大其规模,因此 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但企业通过水平一体化达到一定规模后,要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型 企业,就需要进而实行垂直一体化战略。对此,钱德勒曾指出:“横向联合并不是一 种在生意上常见而可行的长期策略。开始时以合并方式而变大的公司之所以能够维护 利润,只是因为它们在合并之后接着又采取了纵

38、向结合的策略。”要形成一个大型企 业“最后的步骤就是对销售实现向前的结合,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采购和控制实现向 后的结合,到了这个时候,管理上的有形的手就取代了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而协调自 原材料供应商直到最终消费者的流程。”如美国,大型企业形成的历史就是把大量 生产过程和大量流通过程结合于单一企业中的历史,到 1917 年,在资产额为 2000 万 美元以上的美国企业中,将近 90%的企业是经由垂直一体化而形成的。而在经济波动 幅度和频率日益增加的今天,企业要保持原有的市场地位并持续发展成为大型企业,就要求企业努力分散经营风险,稳定企业收入流量,这就迫使企业重视混合一体化战 1989。1989仅

39、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本书第六章将对实现这三种一体化战略的企业兼并行为作较为详细的讨论。这里着重从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的角度作简要讨论。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一一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365-366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略。当今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要求有实行跨产业经营的大型企业作为物质载体,这 无疑也刺激企业采取混合一体化战略,以最终形成经济实力雄厚的国际化大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制定一体化战略还受其生命周期的影响(lifecycle effects),国外 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从事一体化的“热情”因企业的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作 为一个新生企业,由于它尚

40、未建立企业声誉,要以较高的成本才能筹措到资本,这使 它难以取得大量的资本以支持一体化战略;其次,任何扩张和发展活动必然要分散企 业稀缺的管理资源,新生企业除了采取一体化战略外,还有许多通过内部挖潜而实现 内涵扩张的机会,这也减弱了新生企业实行一体化战略的“热情”。而对于已处于成 熟阶段的企业,由于它已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不仅具有大量的自有资本,而且能以 较低的代价筹措到所需资本,同时,它已充分利用了内部扩张的机会。因此,它要进 一步发展,只有采取一体化战略。我们可用图 2-5 总结构建大型企业的战略步骤:大型企业 混合一体化 垂直一体化 水平一体化 图 2-5 构建大型企业的战略步骤 由上讨论

41、可见,一体化是企业扩大规模,形成大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多元 化属于一体化战略。在三种一体化战略中,企业的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主要 是为了充分实现规模经济,而企业的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主要是为了充分实现范 围经济。同时,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一体化战略的较高形式,通常要求企 业在完成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混合一体化或多元化战 略。二、企业实行多元化的动机 企业实行的多元化战略可概括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关联性多元化,它是指企业 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的业务具有战略上的关联性和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市场、产品 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或是相近的特点,即企业利用核心竞争力跨产

42、业拓展自己的经营领 域。二是无关联多元化,它是企业新发展的业务与原有业务之间没有战略上的关联性 和适应性。无关联多元化往往是出于财务方面的考虑,如进入高投资报酬的新产业、保障现金流、避税、防止恶意兼并等。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可能出于以下多种动机:1 分散风险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参见 Mueller,D.C.,Alife Cycle Theory of the Firm”,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2(21):pp.199-219.仅供个人参考 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分散风险”(risk spreading),提高经营安全率。因为任何产 业市场

43、都具有波动性,一些年份景气,另一些年份则比较萧条,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之 类的产业深受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的影响,企业无法控制,这使只在单一产业市场上 经营的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状况,其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较差。如果企业同时 在几个产业经营,就有利于熨平企业收入的波动性。对“多元化可以分散风险”这一 命题的理论依据是投资组合理论,即通过不同业务种类之间不同业务周期的差别来分 散风险,投资组合中互为负相关的投资种类越多,每项投资在总投资量中所占的比重 越小,组合降低风险的效果就越好。而高度相关的业务组合不利于分散风险。2避免反垄断法规的制裁 许多国家通常以某一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来界定垄断企业。显然,横

44、向一体化和纵 向一体化都会明显提高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而多元化是企业在不同产业的业务分布,它对在特定产业中的市场集中度没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实行多元化能避免受反垄 断法规的制裁。3发挥企业的优势和潜能 一个企业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成长,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及经 营管理的优势。通过多元化实行跨产业经营,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拓宽业 务空间及领域,给企业带来新的成长机遇和利润增长点。三、范围经济对多元化的制约关系 虽然企业有多种动机刺激其实行多元化战略,但这一战略意味着企业跨越了原有 的生产经营范围,需要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的管理知识等新资源。多元化的实质是为 了取得范围经济性,这

45、也决定了多元化的边界应受范围经济性的制约。因此,从范围 经济的成因看,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受以下条件的制约:1企业应具有进入新产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进入新的产业领域,要求有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以 符合新市场的需要。同时,在原有产业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在新产业中未必全部适用,这要求企业掌握与新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知识。2企业应具有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后,由于新产业的业务与原有产业的业务存在较大差别,这 会增加新老业务间协调的难度,如企业在原有产业的集中管理政策可能会抑制新产业 业务的发展潜力。这要求企业培养协调不同产业的业务的能力,在新的经营格局下协

46、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调好各种业务关系。3 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应大于由此带来的各种成本 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长期目标是实现收益最大化,但企业进入新产业的潜在收 益有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之分,两者经常存在不一致性,特别是当企业进入新兴产业 仅供个人参考 时,这种不一致性就会更加明显。而企业的跨产业经营必然会减少在原有产业的资源 配置,削弱在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产生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成本。这要求 企业在制定多元化战略时,应从长期的角度对实行多元化战略取得的长期收益和由此 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权衡,以取得较好的长期经济效益。综上所述,企业要成功地实行多元化战略,应以充分利用范围经济为原则

47、,把握 跨产业经营的范围和程度,企业应优先考虑选择与原有经营产业相关联的新产业领 域,防止过分追求多元化的倾向,否则,由于企业过度分散资源,反而会使企业蒙受 损失。从国际经验看,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混合兼并急剧减少,兼并的 重心开始转向与原有产业相关的产业。一部分企业从不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退出,出现 了回归核心业务的趋势。中国企业在实行多元化战略中也不乏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如“海尔”的多元化经 营战略是:首先坚持多年的冰箱专业化经营,在管理、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自 己的核心能力,在行业占据领头羊位置。如 1992 年开始,“海尔”根据相关程度逐步 从高度相关产业进入,然后

48、进入中度相关、甚至相关度较小的产业领域。表现为:首 先进入核心技术(制冷技术)同一、市场销售渠道同一、用户同一的冰柜和空调行业,逐步向家电与知识产业进军。进入新行业后,就做大做强该行业,努力跻身于全国同 行业的前三名。另一方面,近年内也有不少多元化经营失败的案例,如巨人集团总裁 史玉柱反省其失败的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多元化经营。巨人集团涉足的电脑业、房 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过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主业还未做得足够 强大,却急于铺摊子,资金周转失灵,导致财务危机,拖垮了整个公司。沈阳飞龙集 团总裁姜伟自省二十大失误之二是,过于强调产业多元化,涉足许多不熟悉的领域,所以盲目决策和模糊

49、决策时有发生。案 例 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经济规模”对于汽车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如今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无论是何种 参见程远:市场规模经济能让汽车赚钱吗?,载经济日报,2001-10-26。引用时略有删节。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发展方式,最终都要形成“经济规模”,这在中国汽车界也从来没有过争议,汽车产 业不搞规模经济,就没有出路,早已成为汽车界的常识。分歧只是通过什么方式、什 么途径去实现“规模经济”,不仅见仁见智,争论不休,而且实际确实存在着两种不 同模式。以上海大众及长安、柳微等一批微型车企业为代表,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神龙富康、一汽大众、上海通用,

50、以及天津夏利后来的 15 万辆项目,则采用的是一 次性投入的“规模经济”建设方式。这里的“规模经济”,是与“滚动发展”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指一次性投入,达到批量产出的发展方式。然而最近发现有人竟把上海大众称之为“规模经济”发展 的代表,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其实稍稍了解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上海 大众是由 3 万辆起步,逐步 6 万、12 万、23 万,如此滚动发展起来的。“经济规模”确实具有成本优势,但是它却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制约,首当其冲 的就是市场规模。如果市场规模达不到,就是说一次性投入所形成的规模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投入的资金就会沉淀下来,变成了“沉没资本”。这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