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4.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86368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 题西林壁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题西林壁免费”。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学 校:辽宁省铁岭市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 教 师:王 艳 通信地址:辽宁省铁岭市经济开发区第四小学 邮 编:112616 联系电话:1313773560 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变课

2、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教学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

3、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4、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以读代讲、自读自悟 教学资源:课件、苏轼简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我们已经学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2、想不想亲眼目睹庐山的风采,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刚才我们的庐山之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以其美丽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为庐山留下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90

4、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但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深,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2、板书诗题,读诗题。 3、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题:书写(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带着你对题目的理解再读古诗题目。 5、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关于苏轼你了解多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2、古诗范读 师:读得怎么样?老师相

5、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得这么美。 (1)生自由读。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注意读准字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再评价评价。 (3)师生合作读。读古诗不仅要读的准确,还要读的有节奏。生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 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但是仅仅会读还不行,还要领会诗意。同学们平时是怎样理解古诗的? 生:交流理解方法。(查字典、结合诗后注释、查字典等)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你平时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师:谁能说一说,通过自学古诗的前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

6、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情不自禁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生:作者还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从“各”字看出都不一样。) 师:你能想象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庐山怎样的景色?(创设情境)(远;重峦叠嶂;近: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遮天蔽日)师:指导朗读: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生:自由练读 师:指名读前两句诗,再齐读。

7、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 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要想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师:谁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 结合具体的物品,如书包、黑

8、板擦等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同。师:结合我们今天学得这首古诗让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怎样做? 生答: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师: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 生答:优缺点全面看。师: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谁愿意试着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下自己? 学生自由发言,再让其他同学去评评自己。结论不同,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只有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9、。题西林壁这首诗,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后两句告诉我们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呢?(喜爱)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喜爱、赞美)下面我们就再一次齐声朗诵这首古诗。师生齐诵。 三、背诵古诗 1、同桌互背 2、指名个人背 3、会背的起来背。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 岭 峰 侧 远 近 高 低 全面地、客观地 反思: 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也是小学阶段唯一一首哲理诗。放在四年级,难度更加大了。学习古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如果能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从朗读

10、入手去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意思,那也许学习古诗就不是那么乏味,读起来也更有味道。 在题西林壁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请大家观赏庐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谈谈感受。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读带讲,让学生自读自悟。 这首诗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让学生明白只有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和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11、。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也有不足之处: 一、推敲重点字词,这是古诗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何用古诗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诗中,去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与辉煌?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形象美、哲理美、情感美?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总结。这节课我感觉教学中对于“岭”和“峰”的理解虽然运用了图片,但是仍然不透彻。我只是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感受峰和岭的不同,如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峰的高、险,课堂的诗味会更浓些。 二、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谁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这一环节,可学生由于积累有限,没能完成,看来是课前准备不足。如果我布置学生提前收集资料后在上课,效果就不一样了。 三、在交

12、流读后感受时,当同学们词不达意时,我应该鼓励学生说下去,而不是一味地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答案打断学生的回答,没能很好地突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题西林壁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苏轼在游历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在诗中.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会默写古诗。2、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练习仿写。教学重. 评析:题西林壁 评析:题西林壁【评析】一、“实”实效性、有效性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追求的最终目标。本课的教学无疑是切实有效的。1、关于字典的运用。字典是学生学习语文的.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品赏析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