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381188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甘肃省酒泉市西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下列质量接近50 克的是()A一个鸡蛋 B一只鸡 C一个中学生 D一头大象 2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A铁 B二氧化碳 C水 D干冰 3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A托盘天平 B烧杯 C体温计 D量筒 4下列均属于晶体的是()A塑料 蜂蜡 B玻璃 铁 C铁 冰 D冰 蜂蜡 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 6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B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

2、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 7有一个铅球,使用多年后磨损得很厉害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变化的是()A质量 B密度 C球重 D体积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 B冬天,河面上结冰 C铁块化成铁水 D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9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做出如图的图象,则()A甲物体的密度较大 B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C它们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11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面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A将一枚大头针直接

3、放在天平左盘中,测出其质量 B将 100 枚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测出总质量,然后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将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放在天平右盘称出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质量,就是大头针的质量 D以上三种做法各有道理,因此都可行 12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 5 摄氏度 B负摄氏 5 度 C摄氏负 5 度 D零下 5 度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14同学在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时,出现了下面的四种使用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4、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 16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17为了保证飞机能在空中飞行,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因为这种材料()A质量小 B体积大 C密度小 D密度大 18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19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 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 37.5和 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

5、是()A37.5和 38.5 B37.5和 38 C38和 38 D38和 38.5 20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21我们按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 、和 三种状态 2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3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瓶白酒的体积大约是 500 (2)运动员的身高为 1.75 质量为 60 24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5 300kg=t:(2)1nm=m (3)10 立方分米=

6、L 25在太空中宇航员身体的质量 在地面上的质量(忽略新陈代谢造成的质量损失)(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6铁的密度是 7.9103 kg/m3,物理意义是 现有一铁块,若从该铁块上切割下 的体积,则被切下的铁的密度 (变或不变)27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1)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2)固态的冰慢慢变成水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看到“白气”(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28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 ,物体放在 盘中,砝码放在 盘中(选填“左”或“右”)2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

7、“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使气温降低,人感到寒冷 30寒冷的冬天,我们会在玻璃窗的 表面(填“内”或“外”)看到美丽的冰花,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汽化要 热 32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 三、实验题 3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测出的物体的长度为 cm 34(验证性实验)如图所示是小明正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情景,请指出他的做法中的错误之处:一是 ;二是 35如图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平衡标牌)的左侧,这时应将天

8、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36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2)3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凝固点是 (2)在 BC 段,锡处于 状态;在 DE 段,锡处于 状态(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4)锡从 10min 到 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状态(5)在整个过程中放热的有 段 38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甲和乙所示该金

9、属块的质量是 g,它的体积是 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金属 铜 铁 铝 铅 银 密度(kg/m3)8.9103 7.9103 2.7103 11.3103 10.5103 四、简答题:(12 分,格式规范、字迹工整)39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40一把汤勺的质量为 35.6g,它的体积为 4cm3,则它的密度为多少 g/cm3?查表判断是什么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物质 金 银 铜 铁 铝 冰 酒精 密度(103)19.3 10.5 8.9 7.9 11.3 0.9 0.8 41 一个体

10、积是 40cm3的铁球,质量是 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7.8103kg/m3)2017-2018学年甘肃省酒泉市西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下列质量接近50 克的是()A一个鸡蛋 B一只鸡 C一个中学生 D一头大象【考点】23:质量的估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我们可以将质量单位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解答】解:一斤是 500g,一两就是 50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 50g 故选 A 2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A铁 B二氧化碳 C水 D干冰【

11、考点】35: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分析】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解答】解:AD、铁与干冰都是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 AD 错误;B、二氧化碳是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 B 正确;C、水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故 C 错误 故选 B 3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A托盘天平 B烧杯 C体温计 D量筒【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体温计,根据液态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体温计 故选 C 4下

12、列均属于晶体的是()A塑料 蜂蜡 B玻璃 铁 C铁 冰 D冰 蜂蜡【考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判断: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解答】解:A、塑料、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B、铁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铁、冰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D、冰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考点】1G: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

13、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解答】解:A、图中温度逐渐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B、图中温度整体下降,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放热但温度不变,属于晶体凝固图象,不合题意;C、图中温度逐渐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D、图中温度先升高,到达一定温度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随后温度又升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6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B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测量中

14、不慎产生的错误【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解答】解: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BCD 错误,选项 A 正确 故选 A 7有一个铅球,使用

15、多年后磨损得很厉害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变化的是()A质量 B密度 C球重 D体积【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1)根据铅球磨损说明其体积和质量发生了变化,根据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确定重力的变化情况(2)其构成的物质没有变化,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可以确定定此题的答案【解答】解:(1)铅球磨损后,其体积和质量都减小故 AD 错误(2)物体受到的重力:G=mg,由于铅球的质量减小,所以其受到的重力也会减小故 C 错误(3)铅球磨损前后,其质量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但构成铅球的物质没有变化,由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物质不变,则密度不变故 B 正确 综上

16、分析故选 B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 B冬天,河面上结冰 C铁块化成铁水 D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A、夏天,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现象,属于汽化不符合题意;B、河面上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符合题意;C、铁块化成铁水,是铁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不

17、符合题意 D、“白气”是液体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9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做出如图的图象,则()A甲物体的密度较大 B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C它们一样大 D无法判断【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体积和质量;其次是明确该图象所表示的是物质的密度;然后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由=可知,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故选 B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

18、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就要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

19、;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 故选 C 11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面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A将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测出其质量 B将 100 枚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测出总质量,然后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将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放在天平右盘称出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质量,就是大头针的质量 D以上三种做法各有道理,因此都可行【考点】27: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分析】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查出个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个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解答】解:A、一枚

20、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故A 不正确;B、依据分析,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 B 正确;C、用天是测量,一块铁块加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C 不正确;D、不都可行 故选 B 12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 5 摄氏度 B负摄氏 5 度 C摄氏负 5 度 D零下 5 度【考点】13:温度【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解答】解: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读作“负 5 摄氏度”故选 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

21、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考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中要放热;故 A 错误;B、冰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如寒冷的冬季冰雕变小);不必先熔化成水,再变成水蒸气;故 B 错误;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要吸热;故 C 错误;D、樟脑丸在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中要吸热;故 D 正确;故选 D 14

22、同学在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时,出现了下面的四种使用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解答】解:A 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故 A 错误;B 中刻度尺有刻度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 B 错误;C 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有刻度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C 正确;D 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 D 错误 故选 C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

23、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由物态变化分析条件可知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解答】解: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故A 正确 故选:A 16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

24、小【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质量而改变,故 A 错误;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体积而改变,故 B 错误;C、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故 C 正确;D、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17为了保证飞机能在空中飞行,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因为这种材料()A质量小 B体积大 C密度小 D密度大【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飞机要在空中飞行,质量当然是越小越好,但飞机制造出来的体积是一定的,故只能是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小越好【解答

25、】解:体积一定,质量小,即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是因为它的密度小 故选 C 18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解答】解: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灯泡内壁,在灯的内壁上又凝华,即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 故选 D 19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 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 37.5和 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A37.5和 38.5 B37.5和 38 C38

26、和 38 D38和 38.5【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解答】解:用示数是 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 37.5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 38;用示数是 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 38.5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 38.5 故选 D 20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A2:3 B

27、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考点】2A:密度的计算【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甲乙两个体积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 V甲=V乙,可得,故选项 A 正确;故选 A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21我们按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 固态、液态 和 气态 三种状态【考点】12: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分析】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三种状态,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即可顺利做出解答【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可知,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故答案为:固态;液态;气态 2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性质制

28、成的【考点】15: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常用的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解答】解;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上升;液体遇冷以后,体积缩小,液柱会沿着细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变化与温度有关,我们就是以此来测量温度的,所以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23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瓶白酒的体积大约是 500 ml (2)运动员的身高为 1.75 m 质量为 60 kg 【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

29、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1)一瓶白酒的体积大约是 500ml,符合实际;(2)运动员的身高为 1.75m,质量 60kg,符合实际;故答案为:(1)ml;(2)m;kg 24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5 300kg=5.3 t:(2)1nm=1109 m (3)10 立方分米=10 L【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1)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1012g;(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m=1012nm;(3)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3=103dm

30、3=106cm3=109mm3;其中 1dm3=1L,1mL=1cm3;【解答】解:(1)53000kg=53000103t=53t;(2)1nm=1109m;(3)10 立方分米=10L;故答案为:(1)5.3;(2)1109;(3)10 25在太空中宇航员身体的质量 等于 在地面上的质量(忽略新陈代谢造成的质量损失)(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点】22:质量及其特性【分析】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宇航员的位置变

31、了,但宇航员在太空的质量没有变化 故答案为:等于 26铁的密度是 7.9103 kg/m3,物理意义是 一立方米的铁的质量是7.9103kg 现有一铁块,若从该铁块上切割下 的体积,则被切下的铁的密度 不变(变或不变)【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1)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铁块的密度是 7.9103kg/m3=7.9g/cm3,表示一立方米的铁的质量是 7.9103kg;若切下,铁块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但物质种类不变,密度不变,仍为 7.9103kg/m3 故答案为:一立方米的铁的

32、质量是7.9103kg;不变 27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1)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升华;(2)固态的冰慢慢变成水 凝固;(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汽化;(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看到“白气”液化 (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液化 【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

33、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1)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2)固态的冰慢慢变成水,是物质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看到“白气”是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1)升华;(2)凝固;(3)汽化;(4)液化;(5)液化 28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

34、 天平,物体放在 左 盘中,砝码放在 右 盘中(选填“左”或“右”)【考点】25: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分析】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天平;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解答】解: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天平,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 故答案为:天平;左;右 2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吸 热,使气温降低,人感到寒冷【考点】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

35、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雪熔化时吸热,能够降低气温;故答案为:凝华;吸 30寒冷的冬天,我们会在玻璃窗的 内 表面(填“内”或“外”)看到美丽的冰花,这是 凝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寒冷的冬天,外面的温度很低,所以窗玻璃也会很冷,室内温度较高,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美丽的冰花【解答】解:由于是室内空

36、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所以我们会在玻璃窗的内侧看到美丽的冰花;故答案为:凝华 3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蒸发 和 沸腾,汽化要 吸 热【考点】1I:沸腾及沸腾条件;1J: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解答】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故答案为:蒸发、沸腾、吸 32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考点】1N: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解答】解:家用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瓶内的 故答案为:压缩

37、体积 三、实验题 3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测出的物体的长度为 2.80 cm【考点】64:长度的测量【分析】起始端没从 0 开始,把 3.00cm 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 3.00cm 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始端示数为 3.00cm,末端示数为 5.80cm,物体长度为 5.80cm3.00cm=2.80cm 故答案为:2.80 34(验证性实验)如图所示是小明正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情景,请指出他的做法中的错误之处:一是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全部浸入热水中;二是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38、上表面相平 【考点】16: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来作答【解答】解:(1)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测出液体的真实温度;(2)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测出液体的温度 故答案为:(1)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全部浸入热水中;(2)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5

39、如图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平衡标牌)的左侧,这时应将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填“左”或“右”)【考点】26:天平的使用【分析】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调左侧的还是右侧的平衡螺母都是可以的【解答】解:图中显示指针向左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 故答案为:右 36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物体和砝码左右位置颠倒;(2)用手取放砝码 【考点】26:天平的使用【分析】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要

40、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 2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3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用镊子夹取适当的砝码放在右盘,必要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4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之和【解答】答:由图知: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存在两个错误:(1)物体和砝码左右位置颠倒;(2)用手取放砝码 3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凝固点是 230 (2)在 BC 段,锡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在 DE 段,锡处于 液体 状态(3)锡的熔化用了 4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4)锡从 10min 到

41、 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5)在整个过程中放热的有 DE、EF、FG 段【考点】1C: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晶体在熔点和凝固点是固液共存,熔化完毕,处于液态(4)晶体的凝固过程也是出于固液混合状态(5)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答】解:(1)由图可知,锡在 230时开始熔化,锡有确定的熔点,故锡为晶体;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 230(2)

42、在 BC 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 DE 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3)由图可知锡从 3 分钟开始熔化,到 7 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4)锡从 10min 到 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有出于固液共存状态;(5)晶体凝固放热,故在整个过程中放热的有 DE、EF、FG 段 故答案为:(1)230;(2)固液共存;液体;(3)4;吸;不变;(4)固液共存;(5)DE、EF、FG 38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的体积天平平衡

43、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甲和乙所示 该金属块的质量是 54 g,它的体积是 20 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 铝(填物质名称)金属 铜 铁 铝 铅 银 密度(kg/m3)8.9103 7.9103 2.7103 11.3103 10.5103 【考点】2I: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2M: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物质的鉴别是算出物质密度,再查表得出物质种类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由公式=可得密度【解答】解:金属块质量 m=50g+4g=54g;体积 V=40ml20ml=20ml=20cm3;密度=2.7g/cm3,查表得这种金属物质应为铝 故答

44、案为:54,20,铝 四、简答题:(12 分,格式规范、字迹工整)39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三种,即: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以及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解答】答: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将湿衣服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衣服展开;原因是将湿衣服晾晒时放在向阳处,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放在通风处,由于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 40一把汤勺的质量为 35.6g,它的体积为 4cm3,则它的密度为多少 g/cm3?查表判断是什么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一

45、些物质的密度(kg/m3)物质 金 银 铜 铁 铝 冰 酒精 密度(103)19.3 10.5 8.9 7.9 11.3 0.9 0.8【考点】2A:密度的计算【分析】知道质量和体积,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然后查表判断物质的种类【解答】解:汤勺的密度:=8.9g/cm3=8.9103kg/m3,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物质为铜 答:汤勺的密度为8.9103kg/m3,该物质为铜 41 一个体积是 40cm3的铁球,质量是 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7.8103kg/m3)【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已知铁球的体积和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

46、出铁球中铁的体积,再与实际体积相比较即可得出是否空心;【解答】解:(1)由=可得铁球中铁的体积:V铁=20cm340cm3,即 V铁V球,所以此球是空心;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V铁=40cm320cm3=20cm3 答:这个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20cm3 利用寒暑假提升自己认真查缺补漏,有效率地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一年之中最开心的就是寒暑假了。可是一到放假,学生们既高兴又不高兴,接下来这个假期到底该怎么安排呢?痛痛快快地玩还是努力学习呢?可能你曾经会有这样的疑问,班上某些同学,原本成绩并不理想,可是寒暑假过、新学期刚开学的考试中,他们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

47、为他们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查缺补漏和有效复习。对此,我们先来听听曾获得文科状元的某某是怎么做的:“刚上高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只在年级的中游水平。后来我能够成功地考入北京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能够笨鸟先飞,平时寒暑假、节日放假的时间我都能合理地安排。我会在寒假时先预习下一学期的课本,特别是英语课这就需要提前去借课本,也可以去买课本和相应的课本同步资料。然后给自己制订好假期计划,每天看多少、做多少,双休日则逛街、打羽毛球、逛书城,有时还和朋友去游览周边的风景名胜。这样学习兴趣更浓厚,因为在玩中印证书本知识的兴奋劲使我回味。这样一个假期下来,我对这学期要上的课已经基本熟悉了。课堂上,

48、一方面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复习了一次,另一方面不懂的又可以在老师讲课时解决,这就是我的笨鸟先飞的招数了。我在高二上学期结束时,已预习完高中阶段的英语课文,对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的基础内容也有所了解,这样为高三语文系统全面复习减少了阻力。真感谢自己当初的坚持不懈,我为当时的我感到骄傲、自豪!”某某为什么能在假期后成绩提高很多?因为她充分利用了假期时间学习。当然,她并不是建议考生们在寒暑假争分夺秒地学习。相反,她建议考生们劳逸结合,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也就是说,合理的寒暑假计划,是要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那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寒暑假安排学习和生活呢?建议采取以下学习与生活策略、1.首先制订学习计划

49、寒暑假的时间都比较长,只有先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才能将自己的学习状态调到最佳,从而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学习。比如,在一天内,你最好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保持在 7-8 小时;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8:30-11:30,14:30-17:30,19:3021:30。另外,你需要把休息的时间考虑进去,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 2 个小时,但 2 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

50、的任务再补一下。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如果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2.认真查漏补缺 寒暑假是课堂之外的时间,对于平时学习中遇到的薄弱环节,正好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查缺补漏。比如,在期末考试中,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你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订一套寒暑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3.收集、整理错题,多做真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