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019.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999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0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0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0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2019.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2、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

2、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3、据上海青浦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 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 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4、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非常严重。1955 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婴儿的成活率明显提高。这说明当时( )A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3、 B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C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 D D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5、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男子中式礼服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2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 “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 。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6、1904 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 30 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 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 D废

4、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7、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8、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

5、开放9、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 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 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10、1894 年 7 月 2 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 ”此广告反映出(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11、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

6、内,全国报纸由 100 多家迅速发展到 500多家,总销量达到 4 200 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12、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了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3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又女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文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该画报

7、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13、下表为 19501953 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 1950 年为 100),这表明我国( )1950 年1951 年1952 年1953 年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粮食产量100117128154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C工业化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多 D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14、 “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缓慢,如 1954 年农业生产未能完成计划,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了工业发展计划的实现。这一现象直

8、接导致了( )A农业生产关系的加速调整 B工业生产计划的放弃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D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5、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 637 元,比 1952 年增长 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5 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B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 D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16、1961 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二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 ”这项政策在当时( )A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

9、理 B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C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17、1970 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 53%,而 1965 年只占 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 1965 年的 30%降至 1970 年的 20%。我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A对外开放政策实行 B中苏关系不断恶化C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外交政策回归理性18、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

10、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19、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它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20、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

11、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21、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

12、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22、 世界文明史记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再能够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内或设立在5位于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23、 “它(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

13、世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这一表述说明了( )A资产阶级要求建立自由市场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了世界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D D工业革命在世界扩展的必然性24、 “在 17 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 19 世纪30 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 ”材料反映出( )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25、17 世纪 60 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 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应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14、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26、据统计,16001609 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 22 430 匹和15 000 匹,而 16401649 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 11 450 匹和 3000 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C C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D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27、16 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 17 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 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C海

15、上殖民霸权转移 D奴隶贸易空前繁荣28、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坍塌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激增6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29、有学者指出,16 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 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材料反映出西班牙( )A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B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C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发生作用 D没有进行资

16、本原始积累30、17 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31、下图是 18701900 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结合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32、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

17、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劳动力支持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33、1851 年 5 月 1 日,人类历史上首届世界博览会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拉开帷幕,这届博览会反映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掠夺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A BC D34、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7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35、下表是农产品收购中三种价格形式的比重,

18、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1978 年1984 年1991 年1993 年国家定价(%)94.467.522.210.3国家指导价(%)014.420.07.0市场调节价(%)5.618.157.882.7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地转变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836、材料题材料一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

19、生丝利润优厚。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 “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材

20、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列岛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0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 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材料中学者提到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37、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

21、工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 ,“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 年版材料二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 得过多过死,忽视

22、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一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 年)(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弊端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101-5 BABCD 6-10 BBCBD 11-15 ADBAB 16-20 CBCBD 21-25 BCBCD 26-30 ACDAB 31-35 BCBCB36、(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6 分 每点 2 分)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4 分每点 2 分答对 2 点就给分)(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6 分每点 2分)37、 (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1 分)形成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6 分每点 2 分)(2)弊端: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挫伤生产积极性。 (6 分每点 2 分)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