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97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6【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2013 浙江文综,14,4 分)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 A.B. C.D. 答案 D 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 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 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分封制”;按照分 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 世官

2、制,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 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2011 浙江文综,38,8 分)(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 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 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 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 分) 答案 (1)西周:分封制

3、、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 回答第(1)问,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 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 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 社会的主宰。 考点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2009 浙江文综,14,4 分)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 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

4、C.元代D.明代 答案 B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合。另外, 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7.【加试题】(2010 浙江文综,16,4 分)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 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答案 C 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和关键信息“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 的制度,不是以官举士,排除 A 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题干时间信 息不符,排除 B 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 两篇拿出来单独成

5、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 子的必读之书,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D 项。唐朝科举制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 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考点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2009 浙江文综,16,4 分)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2 / 6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答案 B 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 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 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 项正确。内阁不能 统率六部百司,C 项错误

6、。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D 项 错误。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2016 课标,24,4 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 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 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 B 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 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

7、除 A 项;宗法制是西周政 治的典型特征,C 项与史实不符;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 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故 D 项错误。 8.(2015 广东学考,42,2 分) 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 )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答案 A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宗法观念”。宗法观念体现在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并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长幼有序。据此可以判断长辈应居住在甲处。A 项正确。9.(2015 上海单科,32,2 分)“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 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

8、,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答案 A 从材料中“贵贱等矣”“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规范社会秩 序,故 A 项表述最为准确。C 项曲解了材料意思。B、D 两项的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不 是最佳选项。 10.(2015 江苏单科,1,3 分)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 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 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

9、并行制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 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 A 项。 B、C、D 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11.(2014 广东文综,12,4 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 答案 A 在夏商周时期,“宗”有宗庙之意,而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 “”象宫室屋宇之形,则“”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故 A 项符合题意。 由“甲骨文”可知,当时尚未有皇帝称号,故 B 项错

10、误。青铜兵器和铁制农具均与宗 庙之意相差甚远,故 C、D 两项可排除。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7.(2017 课标,25,4 分)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3 / 6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观察表格,西汉中央政府对地 方郡国直接管辖

11、的数量越来越多,表明汉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有利于朝廷调动地 方力量解决匈奴威胁等边患问题,故选 C 项。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 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日趋减弱,排除 A 项;表中主要涉及的是中央 对地方的管辖问题,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此时期,王 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D 项错误。知识归纳 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1)分化事权,使机构间互相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 (3)实行监察制度。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直接管理。 8.(2017 江苏单科,2,3 分)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

12、币,指 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 A 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化。材料信息表明,汉武帝将铸币权由地 方收归中央,这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故 A 项正确。B 项本身表述有误。 铸币权收归中央并不会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故 C 项错误。D 项混淆了中央集权与 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 D 项,错选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准确理解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中央集权是把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而君主专制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9.(2015 课标

13、,25,4 分)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 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 C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如皇帝幼小,这些外戚往往成为 执政大臣,体现了汉代对母族亲属关系的重视,故选 C 项。外戚担任“执政大臣”, 很可能是自身掌控相权,故 A 项中“抑制相权”说法不当;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 下”观念,故 B 项错误;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刘氏同姓

14、 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故 D 项不符合史实。 10.(2013 天津文综,12,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 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 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 分)4 / 6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 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 ;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

15、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 分)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 分)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 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 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 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 分)并分析其意 义。(2 分) 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

16、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 诸侯王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的政治制度。回答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如“皇帝”“三公九卿”“郡、县、乡”等;第二小问要联系“汉承秦制”这个基 本历史结论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封建王侯”“自置吏” “得赋敛”稍加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汉初的重大政治事件“七国之乱”总结其 危害。第(3)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要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主要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 度分析。

17、 考点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2.(2016 课标,25,4 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 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 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灭亡后,萧何重视整理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并为 汉所用,即“汉承秦制”,因此汉初统治全国,靠的是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故应选 B 项。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排除 A 项;汉初充分发挥了文书的功能,排 除 C 项;材料意在表达汉初对秦朝

18、典章制度的继承,而非官员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排 除 D 项。 13.(2015 江苏学考,5,2 分)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 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清代( )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答案 B 材料中“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 儿媳请安”显示了公主地位尊贵,说明皇权独尊,大于家庭伦理秩序,故 B 项正确。 14.(2015 上海单科,9,2 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 代

19、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B.唐朝 C.北宋D.元朝 答案 D 材料表明,该朝代以“省”作为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名称,元代中央设 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故 D 项符合题意。 15.(2013 大纲全国,12,4 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 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5 / 6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答案 A 古代中国的监察区是由中央派驻官员实行间接管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由 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监察区转为行政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体现,A 项正确

20、。B 项中的“经济发展”、D 项中的“疆域变化”表述均与监察区关系不大;监察区转 为行政区后,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更强,C 项表述错误。本题选 A 项。 16.(2013 山东文综,11,4 分)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答案 A 自秦汉至宋元,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自主性逐渐被削弱,故 A 项正确。 秦统一全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行政权,自秦汉至宋元,君主专制呈加 强趋势,故 B 项“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说法明显错误。自秦

21、汉至宋元, 宰相并未退出权力中心,故 C 项不正确。D 项明显错误,排除 D 项。 17.(2014 安徽文综,37,12 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 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 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 “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 示如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 分) 答案 (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

22、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把选 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国有专营制度:有 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解析 (1)实际是考查图中每项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概括 即可。 18.(2013 四川文综,13,12 分)(节选)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 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 官吏为政情况的

23、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 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 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 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 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 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

24、出特点。(6 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 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 分) 答案 (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 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任答 3 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 解析 第(1)问,“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可从时间、形式、内容等角度进 行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结合中央集权制下君主与官员、行政 与监察的关系分析即可。 考点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6 / 610.(2017 天津文综,1,4 分)“早在明末清

25、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 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 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 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 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 D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制存在的历史条件。题干材料表明支撑中国传统 的君主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其意在强调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 历史条件,故 D 项正确。A、B 两项表述正确,但

26、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C 项完全曲解 了材料的意图。解题技巧 “就材料论材料”式选择题解答技巧本题属于典型的“就材料论材料”式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核心 意图,尽量避免受到教材主干知识的干扰。 11.(2014 四川文综,4,4 分)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 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答案 C

27、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体现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 削弱的趋势,故 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从表格信息看,自秦汉至清,各朝都 设置“县”级行政区划,这说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 A 项表述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之后州之上有“路”“行省”“布政使司” “省”等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故 B 项表述正确。秦汉、隋唐时期我国行政区划以二 级制为主体,自宋之后,以三级制为主体,故 D 项表述正确。 评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不同时代行政区划的特征入手,联系古代中央集 权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