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4气候的成因和判读高频考点22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37969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4气候的成因和判读高频考点22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4气候的成因和判读高频考点22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4气候的成因和判读高频考点22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4气候的成因和判读高频考点22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7【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精选高考地理考点精勋练专题 4 4 气候的成因和气候的成因和判读高频考点判读高频考点 2222 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一、选择题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完成 12 题。1图中 a 的值可能是( )A10 B0 C10 D202造成图中 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形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温度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34 题。3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A0P10 20Q30B10

2、P0 30Q40 C0P10 30Q40D10P0 20Q304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洋流 B纬度、地形C海陆位置、地形 D纬度、洋流下图示意某区域 1 月份 0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第 5 题。5导致图中 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2 / 7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 67题。6造成图中 M、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7a 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0 B5 C2 D88读“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分布

3、图” ,可知( )A甲区域气温高于 4B甲区域受西南季风影响C西风带致乙区域暖湿D甲区域多处于锋面雨区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C)分布图。读图完成 910 题。9控制图中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C纬度 D海陆位置10图中 R 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16 B20 C23 D27下图为某一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获得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 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 1112 题。1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双选)( )3 / 7A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华北B图中乙地处于山脊部位C乙地岩石形成物质来源于地幔D丙地岩石的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12该兴

4、趣小组推测(双选)( )A乙地能找到古生物化石B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C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D乙、丙相对高度大于 1 000 米二、综合题13读“我国部分省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0等温线相当于我国( )A3 000 米等高线B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秦岭淮河线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2)图中甲、乙两地的温度范围分别是_,_,判断乙地地形为_。(3)图中丙地地形有可能是( )A大兴安岭 B武夷山C太行山 D阴山(4)图中 A、B 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5)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试分析原因。1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

5、下列各题。4 / 7(1)描述图中 7 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图中 1 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2)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5 / 7答案精析答案精析1B 2.C 第 1 题,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a 值可能是 0或 10,A、D 错。根据图中 a 所在的位置,应是亚洲青藏高原地区,如果是 10,则高原内部气温大于 10 ,与实际情况不符,C 错。所以 a 只能是 0,高原上气温更低一些,B 对。第 2 题,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对。太阳辐射、

6、地形、洋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 错。3B 4.A 第 3 题,图示等温线间距是 10,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Q 地处北非,是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判断 Q 的温度在3040;P 地处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温度应在100。第 4题,乙的年均温要高于同纬度的甲;乙在大陆西岸,终年处在中纬度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处大陆东部,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强,降温明显,且没有暖流影响。5C 图中沿海地带 0C 等温线向高纬度方向弯曲,说明此处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为北欧,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增温作用强,气温高。6D

7、 7.B 第 6 题,据图可知,这是欧洲西部地区,M 处有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因此该处的温度明显较同纬度地区高,等温线向较高纬度弯曲;N 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受地形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向较低纬度弯曲。第 7 题,a 岛上的等温线是介于5和 0之间的闭合等温线,故它的值可能为5,也可能为 0。但考虑到此时是 1 月,为北半球的冬季,陆地上的温度6 / 7会低于同纬度的海洋,故 a 岛上的温度值应偏低,最可能为5。8D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甲区域气温低于 4,A 错。根据经纬度及省区界线,甲区域位于云贵高原北侧,因地形阻挡不受西南季风影响,B 错

8、。西风带受青藏高原阻挡,不能影响乙区域,C 错。甲区域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处于锋面雨区,D 对。9C 10.A 第 9 题,图中三条等温线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基本与纬线平行,同时数值由低纬度向较高纬度递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第 10 题,图中 R 地外围闭合等温线处于 20C 与 25C 两条等温线之间,则此处外围闭合等温线数值应为 20C 或 25C;同时 R 地位于两条河流的源头,说明地势较高而气温较低。此处闭合等温线必为20C;依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推测此处气温应介于 15C20C 之间。11CD 12.BD 第 11 题,根据该地 1 月均温高于 0可知其位于秦岭淮

9、河以南,A 错误;根据均温中间高、两侧低,且南高北低可判断该处地貌为一由北向南倾斜的山谷,乙地处于山谷,B 错误;乙地岩石为岩浆岩,形成物质来源于地幔,C 正确;丙地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D 正确。第 12 题,乙地岩石岩浆岩中不能找到古生物化石,A 错误;夜晚时,吹山风,风从丙地吹向乙地,B 正确;溶洞形成于石灰岩中,甲地岩石为变质岩,不可能发现地下溶洞,C 错误;乙、丙两地温差大于 6,可知其相对高度超过 1 000 米,D 正确。13(1)C(2)0T 甲4 8T 乙4 山东丘陵(3)C7 / 7(4)A 处等温线较稀疏,原因是位于华北平原区,气温变化较小;B

10、 处等温线较稠密,原因是位于山地及崎岖高原区,气温变化大。(5)丙处东侧气温高于西侧,原因是东侧是华北平原,地势低,西侧是黄土高原,地势高。解析 据轮廓特征及相邻位置,可判断图中省区主要有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天津、北京五省二市。第(1)题,0等温线相当于秦岭淮河线。第(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判断甲、乙温度范围,乙处是山东丘陵地区。第(3)题,丙地是太行山地区。第(4)题,A 处等温线较稀疏,是华北平原,B 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度变化大,为山地及黄土高原地区。第(5)题,丙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气温较高,西侧为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14(1)7 月份等温线走向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由东南向西北气温逐渐降低。 图示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平原地带,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 1 月份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区域高。(2)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甲地的纬度略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解析 第(1)题,等温线的分布特征描述主要可据图回答,等温线弯曲原因的分析要联系同纬度地区气温的差异进行分析。第(2)题,甲、乙两地冬季气温的差异主要应结合区域判读,从两地的纬度差异、地形特点、此时的大气环流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